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439章 中医药调理小儿项软倒斜

每日医案 第439章 中医药调理小儿项软倒斜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5:31 来源:小说旗

小儿项软倒斜

[病案]陈某,一名7岁的小男孩,在数周前曾患上感冒,经过治疗后康复。然而,康复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脖子变得非常虚弱,无法抬头直视前方。于是,他前往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颈椎并未发现异常。

陈某的症状表现为头部低垂并向一侧倾斜,精神状态疲惫,说话声音微弱,乏力,容易出汗,头晕,舌头呈现淡红色,舌苔呈薄白色,脉搏微弱而沉。

[治则]补肾填精,益气健脾。

[方药]鹿角胶9克(烊化兑服)。鹿角霜9克,菟丝子9克,补骨脂9克,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柏子仁9克,砂仁6克,大枣6枚,灸甘草6克。连服10剂后,项软痊愈,诸症消除。随访至今,发育正常,未见复发。

[评析]《幼科铁镜》是一部古代中医儿科经典着作,详细论述了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病症及治疗方法。其中关于“天柱骨倒”的描述,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

《幼科铁镜》指出,“天柱骨倒”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脾肾两亏、气血精虚衰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病症。具体而言,真元虚弱、客邪侵入脏腑,传至筋骨,使颈部肌肉无力、软垂下。此病常表现为小儿颈部软弱无力,颈部肌肉无法支撑头部,导致头部下垂,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古代医学家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深刻地认识到“天柱骨倒”这一病症的复杂性及其多种病因。他们深知先天遗传对人体体质的深远影响,倘若父母一方或双方存在相关遗传基因缺陷,那么后代患上“天柱骨倒”病症的概率便会相应增加。同时,母亲在怀孕期间的调养状况也至关重要,若孕妇未能遵循科学的孕期保健原则,如过度劳累、情绪波动过大、接触有害物质等,都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进而引发“天柱骨倒”。再者,饮食不规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长期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者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生冷之物,都会损伤脾胃功能,影响气血化生,最终累及骨骼肌肉,形成“天柱骨倒”之症。而运动不足则会使得机体气血流通不畅,筋骨失于濡养,变得脆弱无力,同样容易诱发该病症。

基于对这些病因的精准把握,古代医家精心制定了斑龙丸方加味治疗方案。其中,鹿角胶乃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熬制而成的胶质,性温味甘咸,能峻补精髓,尤以温补肝肾、益精养血之功最为显着;鹿角霜则是鹿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其性温涩,有补肾助阳、收敛止血之效。二者合用,相得益彰,共奏补精血、通督、滋阴养血之妙。

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能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为滋肾阴、补精血之要药;菟丝子性辛甘平,归肝、肾、脾经,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补骨脂性苦辛温,归肾、脾经,具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之能。这三味药材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有助于温补肾阳,强健筋骨,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此外,方中所加入的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之效;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砂仁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可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温脾止泻;大枣性温味甘,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作用。这些草药的加入,旨在通过益气健脾的方式,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药物的吸收与运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让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

通过这一系列药物的协同作用,肾中阴阳得助,肾精充沛,气血旺盛。在此基础上,颈部的肌肉得到滋养,恢复力量,从而使“天柱骨倒”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幼科铁镜》还强调,“天柱骨倒”的预防同样重要。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此外,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钙、锌、铁等矿物质的食物,以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总之,《幼科铁镜》关于“天柱骨倒”的论述,揭示了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症,并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些药物的有效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这一疾病。通过学习古代医学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和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