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510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舌短

每日医案 第510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舌短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5:31 来源:小说旗

舌短

[病案]宋某,一位11岁的小男孩,于1986年9月25日来到诊所就诊。他的病状始于1983年9月20日晚餐前,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感到嘴唇和舌头麻木,这种状况持续了大约几分钟。接着,他感到舌头变得紧绷和急促,无法自由伸缩,导致说话含糊不清,吞咽食物也出现了困难。

第二天,经过某医院的神经科检查,医生诊断为脑动脉炎和部分性假性延髓麻痹。尽管给予了激素、抗生素和扩血管药物的五日治疗,但病情并未得到缓解。于是,宋某的父母决定寻求中医的诊治。

在中医诊所,宋某的表现为表情淡漠,频繁地摇头晃脑,口中涎水不断流出,呈白色粘液状。他的言语能力明显减弱,说话含糊不清,吞咽食物变得困难,无法进食硬质食物。当他喝水时,还时常出现呛咳现象。观察到他的舌头呈现短缩状态,质地淡红,舌头表面覆盖着一层白滑润苔藓,脉搏呈现弦缓的特征。

经过仔细诊断,医生认为宋某的症状符合“舌短”的中医病名。

[治则]熄风通络,豁痰开窍。

[方药]制白附子12克,蝉蜕12克,细辛3克,白芷6克,姜制南星9克,僵蚕12克,炒白芥子白克,全蝎9克,赤芍9克,丹参15克,红花6克,麝香0.6克(冲服)。3剂药后,吞咽困难好转,能进硬食,余症同前。此邪气欲去,窍机渐开之佳兆。效不更方,继投5剂。进食已不发呛,纳食增,言语较前有力,舌尖可抬起,但不能伸缩,涎水仍多。拟原方去丹参之寒,加姜制半夏9克燥湿化痰,益智仁9克温肾摄涎以固其本。连服7剂,涎水减少,舌已能伸出口外,但仍感舌短,不能完全伸出。此乃风痰渐化之象。伏惟痰性粘腻,难以骤化。故守上方加伏苓15克,健脾渗湿,以助土运之功,按上方又服20余剂,舌体复运如常。

[评析]单纯性舌短一症,临床较为少见,是一种涉及舌头缩短或活动受限的病症。这种病症在医学文献中并不常见,因此不少医籍多以寒凝筋急或热灼津伤,舌脉失荣立论,而施以温阳散寒,或育阴清热之法。然而,这种病症的真正原因可能是风痰暴闭清窍,舌络阻滞,舌筋失荣而致。

“舌者,声音之机也。”舌头的运动与声音的发出密切相关,因此它是心之外窍。其运动为肝所主,清周学海云:“舌为心窍,其伸缩展转,则筋之所为,肝之用也”。情志不遂,肝郁气逆,或素体脾虚,痰湿内蕴,一遇情志波动,则气逆痰升,阻闭心窍,而舌短诸症作矣。

因此,对于单纯性舌短一症的辨证,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病起急暴而类风,二是涎多盈口而加痰。风痰合而作崇,导致舌络阻滞,舌筋失荣,舌头活动受限。治疗这种病症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因,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温阳散寒、育阴清热、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等,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治疗单纯性舌短一症时,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疏肝解郁、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等,以减轻病痛。此外,患者在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不遂,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降低病症的发生风险。

总之,单纯性舌短一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症,其真正原因可能是风痰暴闭清窍,舌络阻滞,舌筋失荣而致。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病因、体质等因素,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通过科学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