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七百九十章中医药调理髓外(咽部)浆细胞瘤

髓外(咽部)浆细胞瘤

[病案]郑某,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在1973年8月上旬开始出现咽部不适的症状。他曾在一家医院接受青霉素注射和中药治疗,但治疗了三周后,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后来,他前往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经过x线检查,医生发现患者1至2颈椎出现明显的前隆起,并且骨质边缘呈刺状突出。此外,颈部4至6颈椎的前后缘也有骨质增生现象,同时5至6颈椎及6至7颈椎椎间隙变窄。

经过进一步的检查,患者鼻咽部侧位片显示咽部软组织明显增厚,向前呈弧形突出。在1973年10月16日,郑某入院接受治疗。经过多次病理切片检查,医生发现患者咽部肿物中含有幼稚的浆细胞和网织细胞。然而,骨髓涂片检查并未发现特殊细胞或瘤细胞,骨髓相大致正常。

根据这些检查结果,郑某被诊断为患有咽部浆细胞瘤。然而,由于患者体质较弱,医生认为他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因此,郑某接受了中医治疗。在治疗期间,郑某自述咽部持续疼痛,且疼痛向枕部放射,难以入睡。此外,咽部干燥,进食时有滞留感,说话带鼻音,颈部活动受限,颈后平下颔处有绳牵掣拉样持续疼痛,咳嗽时两锁骨上凹疼痛。他还感到头晕乏力,视物模糊,五心烦热。

在中医检查中,郑某表现出神精萎靡,体温36c,血压18.9\/2.0kpa(142\/90毫米汞柱)。他的头部和颈部对称,无明显肿块。颈部略向前弯,活动受限,头左右转动各为50°,转动时疼痛加重。第4至7颈椎压痛明显,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颈左侧淋巴结肿大(0.8x1.2厘米),质硬,可移动,无压痛。颔下、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未触及。口咽部后壁隆起一菌伞状(丘状)肿物(4.2x4.2厘米),肿物表面粘膜呈灰白色,光滑,触之坚韧,不易推动,触之易出血,咽腭弓向前推。鼻腔呼吸通畅,鼻中膈向左偏曲,耳未见异常。脉芤兼濇,舌红,苔薄白。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尿常规无异常,尿本周蛋白检查阴性。根据这些检查结果,郑某被诊断为患有咽部浆细胞瘤和颈椎椎间盘病变。

[治则]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当归30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熟地60克,藏红花1.5克,延胡9克,阿胶12克,陈皮9克,木香3克。3剂后,咽后壁肿块缩小为3.2x3.2厘米,咽部疼痛改变为间歇性,已不向枕部放射。头左右转动范围加大达65°,疼痛减轻。头昏乏力,五心烦热等症状均有好转。继服4剂,咽后壁肿物退缩为2.1x2.1厘米,咽部疼痛,干燥感及进食时滞留感等均消失,咳嗽时两锁骨上凹亦不觉疼痛。头已可转动自如,五心烦热等感觉消失,脉濇。上方加鸡血藤30克,服9剂,咽后壁肿块缩小为0.5x0.5厘米,切诊脉弦。上方加穿山甲9克,间日服1剂,治疗三十一天,服药24剂,未予其他辅助治疗,咽部隆起之肿块消失,于1973年12月21日赴原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查:颈侧位片示咽喉软组织影正常。随访三个月,疗效巩固。

[评析]经过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医生们决定采取一系列检查来确定患者的具体状况。患者在接受了三次取咽肿物切片检查后,医生们发现该患者的咽部软组织中存在幼稚的浆细胞和网织细胞。尽管患者的骨体相大致正常,尿本周蛋白检查结果也为阴性,但医生们仍然认为该患者患有浆细胞瘤,而且这种肿瘤尚未扩散到其他部位。

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质和中医辨证后,医生们认为该患者属于血虚夹瘀的体质。为了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医生们决定采用以通补兼施的四物汤加味治疗方案。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具有补血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医生们在四物汤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其他中药材。这些药材包括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这些药材能够帮助患者补气养血、调和阴阳、化痰祛湿。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医生们希望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正气逐渐恢复,气血通畅,肿块也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这种治疗方案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而且避免了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患者对此非常满意,并对医生们的精心治疗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辨证治疗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医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和创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