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零八章中医药调理巨肢症(静脉性血管瘤)

巨肢症(静脉性血管瘤)

[案例]王某,女,19岁。自出生时起,患者便发现左手背有一粒芝麻样大小的黑痣。满月之后,左手背逐渐肿胀,并蔓延至手指、前臂,且日益增大。多年来,肿胀的程度不断加剧,疼痛感也愈发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至于她无法从事劳动活动。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发现患者左前臂及手背存在血管瘤,尺骨中下段出现增粗现象,尺桡远端关节发生脱位。院外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患者已无法保留原有的肢体,建议采取截肢治疗方案。

就诊时,患者左手背和前臂血管瘤明显,左前臂周径达到39厘米,左手背周径为23厘米。青筋暴露,手指肥大程度翻倍。患者表示,患肢疼痛剧烈,常需悬于胸前以缓解疼痛,并伴有头昏、乏力、自汗等症状。此外,患者的舌质呈红色,舌苔薄净,脉象表现为细弦。

[治则)清热化瘀,软坚消瘤。

[方药]紫丹参12克,生牡蛎30克,地龙9克,丹皮9克,赤芍12克,红花6克,泽兰12克,王不留行12克,炮山甲4.5克,丝瓜络6克,川芎6克,地鳖虫4.5克,威灵仙12克。1剂药煎3次,头2汁内服,3汁外熏。服药后患肢有轻松感,局部肿胀好转,脉舌同前。持续前方加桃仁12克,水蛭粉1.5克(分吞)。续服42剂,患肢疼痛大减,活动亦较灵活,能稍做家务。舌红、苔薄净,脉小弦。坚守前方治疗。至1977年1月份起加用黄药子,2月份起水蛭粉用量加3克(分吞),生牡蛎加至60克。此后症状继续好转,肿瘤渐消,活动尚可。1978年1月份复查,左前臂周径缩小至26厘米,左手背周径缩小至24厘米。先后服药200余剂,水蛭粉总量达2斤多,未发现任河副作用。患者避免了截肢,且恢复了劳动力,疗效满意,现仍在随访中。

[评析]静脉性血管瘤,是一种常见于深层组织的疾病,其特点是导致患肢出现肿胀,最终发展成为巨肢症。目前,针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尚不完善。然而,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与静脉性血管瘤相似的症状描述。

在《灵枢》这部经典着作中,就有关于“筋瘤”的记载。而在明代薛立斋的《外科枢要》中,又提到了“筋瘤”和“血瘤”这两种病症。这些病症的症状与静脉性血管瘤的表现颇为相似。薛立斋认为,这类疾病的病因在于血分有热,气血凝滞,从而形成瘤状物。针对这一病因,治疗上可采用凉血、活血的方法,如使用四物汤加丹皮等草药。

在实际病例中,采用清热、软坚、化瘀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中,水蛭具有破血逐瘀、散瘀破结的功效,还具有抗凝血作用。因此,对于这种病症,水蛭最好研成粉末口服,效果比煎煮更佳。

通过研究古代医学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医学家已经对类似静脉性血管瘤的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当时治疗方法有限,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经验对于现代医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我们有望为静脉性血管瘤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