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 第153章 永乐大典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第153章 永乐大典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6:34 来源:小说旗

虽然明朝的言论比较自由,甚至都出现过不要皇帝的言论,但是,不是非常特别的人,是不会去挑战时代底线,更不会去挑战律法底线。

哪怕李文贵以后是皇帝的舅舅,有些事情,他也要注意才行。要不然,以明朝御史的疯狂度,被他们抓住把柄的话,绝对会疯狂咬,这可是刷名声的好机会!

因此,李文贵对于书社这块,同样是有底线,那就是遵守《大明律》。

吕秀才被李文贵这么一呵斥,顿时有点吓到了,连忙解释,说不是写香艳低估情节那种。

李文贵听了,这才点点头鼓励道:“你本身就是在他们做过事情的人,知道那些事可以碰,那些事不能碰。过个几年,我们书社名声出去,知道的人多了,盯着的人也会多。所以,一定不能授人口实,遵纪守法是必须的。”

吕秀才听了,连忙称是。

通俗小说,往往是会引领风潮,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因此,李文贵还是会把握作品导向,至少是正能量那种。虽然吕秀才说得对,写那种香艳的情节,绝对有人会买,但是他不想赚这个钱。

就这么一个小插曲之后,别的就没什么事了。

李文贵的这些学生,大都是有底子的,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了解网络小说的写法,大概半个月之后,汇总起来的短篇故事,大概接近七八十个了。

李文贵就从中挑选了五十个短篇故事,让钱掌柜去印了一百多册,丢出去试试水。

吴承恩,吕秀才等五个人,也已经进入写大纲的步骤,开始着手长篇故事的准备。

至于徐谓,他的三国大纲都已经写完,在进一步完善人设,估计十二月就可以尝试连载了。

到十一月中旬,李文贵在看了徐谓带回来的裕王府那边的学习进度之后,感觉和他预估的进度差不多,有几个人也到了可以写大纲的地步。

因此,这一天,李文贵便决定亲自去裕王府一趟,针对每个合格的人,和他们谈谈,定制个性化大纲。

临近中午时分,李文贵和徐谓坐在书社马车上前往裕王府,顺便,他们两人在这里讨论徐谓的大纲。

在李文贵看来,徐谓的才华摆在那里,更有熟悉军事的优势,因此,李文贵就建议,徐谓的长篇三国小说,就往细里写,这样能让人感觉真实。

徐谓听了,向李文贵提出一个问题道:“恩师,往细里写的话,对于三国时期的一些资料,要了解更多一些,不知道从哪里去查好了!”

李文贵听到这话,也是点头。

在后世的时候,他写穿越小说,如果要查资料的话,动动手指头就行,最多是有些资料要付费,获取资料的成本,那是非常低地。

但是,在这个时代,要想获取知识,根本没有互联网可用,得去打听谁家藏书多,是否有自己想看得书,再去和主人商量,能否借阅等等。

因此,稍微冷门一点的书,在书铺买不到的话,那就真得让人着急。

于是,李文贵便开口说道:“这样,就由书社出面,修一个藏书阁,就在书友会那边好了,我们书社的人可以借阅,书友也可以借阅,算是书友读者的一个福利。”

这个时代,买书的人都是读书人,给他们这样一个福利,不用说,更能吸引他们买正版书了。

李文贵说到这里,就是有点感慨道:“只是收集各类书籍,是需要时间的。还是得慢慢来才行。”

听到这话,徐谓便立刻向李文贵提议道:“恩师,宫里是有一套《永乐大典》的,只要能抄一份出来,那就是最全的藏书阁了!”

一听这话,李文贵不由得大喜,连忙说道:“对啊,我都忘记了,是有《永乐大典》的啊!”

由永乐皇帝下旨编撰的《永乐大典》,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卷,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什么是最全图书馆,这便是最全图书馆了!

如果李文贵没记错的话,嘉靖皇帝就怕正本损坏,因此有抄录了一份,叫做嘉靖副本。

这正本和副本,如今都藏于皇宫之中。

不过李文贵和嘉靖皇帝没交情,但是裕王登基之后,那可是他姐夫了,还有万历皇帝,更是他外甥。

这两个皇帝,不管是那个,他都有足够的理由让他们答应,给他抄录一份出来。甚至他还可以给钱,也没问题的。

不对,不用给钱。

只要裕王登基,给裕王说,抄录一份出来,不但是为了传播国威,而且也是为了书社的编辑写出更多卖钱的书,裕王府可是书社股东,他能不答应?

把《永乐大典》抄录出来,天下读书人都能受益,谁会反对?

皇帝和天下读书人都不会反对,就是书社要出抄录的人力和钱财,李文贵是愿意的。

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如果历史不出现偏差的话,就还有三年时间,裕王就是隆庆帝了!

这么想着,李文贵有点感觉热血沸腾,他是真希望这部承载了华夏文明的巨着,能完整地保存下去。多抄录一份,就多一份保存的希望。

于是,他便对徐谓说道:“我会努力把《永乐大典》抄个副本出来,不过这需要书社壮大,才能有这个实力。”

徐谓听了,不由得大喜。在他看来,只要李文贵同意了,那这事就有希望,说不定能成!

一想到他有生之年能看到《永乐大典》,他也兴奋了。

不约而同地,两人便畅想起《永乐大典》的内容,光只是想想,就让他们神往了。

以这个时代的书写习惯,都有3.7亿字,那该有多少内容啊!

他们正高兴着呢,忽然发现马车慢下来了,徐谓看了下外面,发现被堵在城门口这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