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 第218章 文道第一人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第218章 文道第一人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6:34 来源:小说旗

张元忭一听这话,还是忍不住确认道:“我看他年纪这么小,有这么大的本事?”

徐谓就知道这个事情难以让人置信,便耐心地给他说道:“恩师之才能,不在科举,而在于赚钱。写书赚钱,我这赚得钱,比起恩师所赚,根本不值得一提。”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坐了起来,看着躺对面的好友说道:“年前时候,书社的股份曾有一次竞拍,你知道是什么人抢,最终又到了什么价钱么?”

这个事情,京师这边的人都是知道了的。但是,江南那边,特别是张元忭来自于浙江山阴,就只是一两个月的时间,怕是不可能知道。要不然,他也不会诧异写书赚钱的事情了,因此,他就说这个事情了。

张元忭见他坐起来了,他躺着也不礼貌,便坐了起来,借助昏暗的油灯光亮看向徐谓问道:“不知道,是什么人抢?既然用上了抢字,那怕是不会便宜吧?”

徐谓听了点点头,然后才回答他道:“书社本来股份是十万份,由我恩师,还有陈家和裕王府所有,那次新卖十万份书社股份,被宫里和朝堂高官,以及皇亲勋贵抢着卖,最终到了一份股份七两银子,你想想,就只是恩师他们原本手中的股份,就有多少钱了?”

张元忭也是才智敏捷之士,要不然以后也不可能考中状元。因此,他都不用刻意算就知道结果,顿时大吃一惊道:“这……这书社股份为何会如此之贵?”

徐谓听了,微笑着说道:“原因自然很简单,因为能给他们每年分红不少钱。当初的招股书在书社应该还能找到,我回头找给你看看就知道了。”

说到这里,他主动问好友道:“你可有见过什么人,翻手覆雨间,就能赚如此之多的钱财?”

张元忭的脸上全是惊讶,摇摇头,真的是难以置信。

随后,徐谓又把书社编辑部的情况,主要是稿费和各人擅长的方面,都说了下,最后说道:“你看,恩师对于学生所擅长的,都是因材施教,便能让文字变成宝,此等能耐,怕是舞文弄墨一道中第一人了吧?”

听到这话,张元忭虽然明白他想表达的是,他的恩师小小年纪,就能把写出来的文字卖出高价,但是他听着还是有点不舒服,感觉徐谓说他的恩师堪比圣人了。

于是,他便反驳道:“舞文弄墨,乃是文道,首重品行,文长兄说他赚钱能力强,小弟没意见,但是你要说文道第一,这怕是言过其实了吧?”

一听这话,徐谓却是来劲了,当即看着张元忭说道:“你不服气是不是?好,那我再给你说说。”

“去年入冬以来,很多百姓难以过活,卖儿卖女的一天比一天多,恩师见了,便牵头以裕王府的名义……”

徐谓把蜂窝煤作坊和书社牵头的慈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又介绍了通州的蜂窝煤售卖情况,并且和京师做了对比。

他一直跟随在李文贵身边,因此对于情况都了解,娓娓道来之下,有些细节连外人都不知道的,他也都说了。

说完这些之后,他便问张元忭道:“你看,就只是这几个事情,恩师所做,就惠及了京师和通州百姓,你说如何?”

不等张元忭说话,他又接着说道:“恩师如今在忙一个钱庄的买卖……”

钱庄还在前期筹备阶段,并没有正式对外营业,但是徐谓是知道的,又开始和张元忭说了起来。就从刘德福一家的情况说起,说到高利贷之害民,而钱庄的设立,往小了说,是解决通州百姓之高利贷迫害,而往长远看,那是有可能解决大明朝大部分地方的高利贷之害的。

这个布局之长远,利于百姓,利于行商,利于朝廷,更大一步说,利于天下百姓。

因此,徐谓说到这里,便带着自豪问道:“你可有见过那个平头百姓,或者说那个做买卖的,能做如此之大的好事?”

张元忭听得目瞪口呆,他听到这些话,特别是这个钱庄的事情,真得有一种翻云覆雨的感觉了。

过了好一会之后,他才回过神来,不由得感慨道:“好吧,这些方面,赚钱和为为民方面,我确实是服气了的。”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我们刚才是说文道方面……”

两人是好友,以前也常有讨论,争辩,因此,徐谓并不惊讶好友的反驳,听到他的话,反而微笑着说道:“我还没说完呢!”

听到这话,张元忭有点惊讶,竟然还有?

于是,他便伸手示意了下道:“文长兄请说!”

“文道方面,恩师是通过书社在做得。每个书社所在,都会有一个书友会社,不但用于讨论文学一道不说,还设有藏书阁。其中京师这边的藏书阁中,更有花五十万两代价从宫里抄出来的《永乐大典》,你说何人有这魄力,让我们华夏文宝供世人查阅?”

听到这话,张元忭顿时震惊了。

作为读书人,想要看看《永乐大典》,那觉得是心愿之一。但是,谁要花五十万两作为代价,就算有这个钱的,肯定也不可能花这个钱。

把《永乐大典》从宫里抄出来,能给天下读书人一个查阅的机会,这份文道上的功劳,确实是非常大了。

结果,这还没完,就听徐谓继续说道:“还有,恩师又说服了其他东家,规定凡有书社所在,就要设立一所书院,免费供适龄学童读书识字。就目前而言,通州这边的书院已经在筹备了。你说将来,大明朝其他地方也都开了,在文道上,功劳如何?”

说到这里,徐谓便带着自豪总结道:“恩师所做,皆是让大明朝读书人活得更好,能多更多读书识字的人,还能惠及天下百姓。而他如今还年轻,你觉得未来又会如何,能做到何等程度?”

张元忭听完了徐谓这些话之后,都听傻眼了。这么多的事情,古往今来,有几个人做过,又有几个人能做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