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 第244章 裕王的想法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第244章 裕王的想法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6:34 来源:小说旗

李文贵,是绝对有这个实力说这个话的。

他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冯保算是个儒宦,什么都好,但是就是特别贪财。

事实上,只要是宦官,就没有不贪的。因为他们不能养儿防老,只能靠自己赚钱养老。为了他们老了之后生活能好些,就必然是在有权力可以捞钱的时候,尽量捞钱。

名气好的宦官,是捞钱比较有分寸一点;名气不好的那些宦官,其实就是捞钱没有底线了。

而不管是什么,一旦是捞钱,那自然就是违法乱纪的事情。

此时,冯保听到李文贵的话,当然也是高兴的。

如果能清白赚到钱,谁会愿意去违法乱纪地搞钱?

大明财神爷发出来的话,那就是他后半辈子有保证的了。

最终,冯保兴冲冲而来,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李文贵这边,也开始着手许诺的事情。

他先拟了一份名单,然后去和陈景行商量了,把想法一说,然后补充道:“具体做事方面的人才,我不如你那边了解。有表现好的,都可以列进名单里面。对我们而言,无非是股本定多一些而已。能让人才留在我们的这些买卖中,甚至吸引人才加入我们的买卖中,不管如何,算是一个千金市骨的例子了。”

其实,增加多东家,他们是会少赚钱的。

如果第一个买卖就这么干,陈景行说不定就会有点舍不得。但是,有前几个买卖赚得钱打底,这心态就会不一样了。更不用说,只要有李文贵在,谁不知道,他很可能又会想出更多赚钱的买卖。

只要抱紧了李文贵的大腿,还用担心没钱赚?

就只是如今已经赚到的钱,如果没有李文贵的话,那是几辈子都不可能赚到那么多的!

因此,陈景行听到李文贵的话之后,便顺着李文贵的意思去想,补充了一些人名进去。

第二天,两人一起去见了裕王。

肉眼可见地,裕王是那叫一个心情好。听到他们两人的来意之后,想也不想就同意了,同时也给出了他府上一批人的名单。甚至,他还想添加张居正等人的名字。

李文贵虽然也想让张居正持股,绑住他,但是这一次,他还是阻止了,道:“姐夫,这名单上的人,必须是在我们几个买卖中干活的人,因为这次的名义是要激励他们更好的为我们干活!”

裕王听到这话,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然想到了一个情况,他很想说,那他当了皇帝,为了让臣子好好干活,是不是也可以让臣子来买他的原始股份?

不过很遗憾,他自己并没有赚钱的天赋!

或许,等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把这个想法再给这个财神爷般的小舅子说说,让他帮自己想一门赚钱的买卖来这么搞,拉拢办事的臣子?

裕王想归想,但此时他当皇帝的事情,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没有说出来。

最终,裕王府中有参与的人,主要就是李文贵之前收得那二十二个徒弟,都进了这份名单。

搞定了裕王府这边,那就只剩下宫里头了。

不过,宫里头这边,气氛却不是很好。

嘉靖皇帝因为景王死了的事情,连修道都耽搁了几天。

虽然裕王因为李文贵的影响,嘉靖皇帝对他有所改观,但是,他也是真得比较喜欢景王的,很是伤心了几天。

在处理了景王的身后事之后,他并没有宣布裕王为太子,反而更加疯狂地修炼了起来,他赚得钱,都砸到了炼丹上。

或许是因为景王的死,刺激到了嘉靖皇帝,他还不想死,他想长生不老,他想成仙!

大概过了半个月之后,李文进才得以出宫,把李文贵的意思带回了宫里。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听了,当然是欣喜,这个名单,是可以让他继续笼络人心,巩固地位用的。

因此,他对此事的态度很积极。找了个嘉靖皇帝心情不错的时机,去说了这个事情。

可谁知,嘉靖皇帝看了名单之后,却是有点不高兴。只是对黄锦说道:“你亲自去告诉他们,他们要这么搞,没问题,但是朕的份额不能少!”

好多炼丹的材料,都是要花大价钱的。比如那个龙诞香,更是有钱都难买。嘉靖皇帝让道士加紧炼丹之下,就更是需要钱。因此,他的钱,他不可能分给别人!

黄锦听了,当然不敢违背嘉靖皇帝的意思,亲自出宫了一趟,婉转地表达了嘉靖皇帝的意思,并且把宫里的名额,主要就是格物学奖励会社的那几个宦官加了进去。因为宫里这边,也没有其他人参与李文贵这边的买卖。

其实,格物学奖励会社,都还在做前期工作,李文贵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讲课,这些员工,哪来的表现好不好?

但是,宫里的意思,没法拒绝,也只能答应了。并且这个名额,还要分摊到其他三家。

名单定好之后,李文贵和几个东家一起宣布,顿时就引发了轰动。名单上的人,哪怕是没钱的,只要张开,绝对有人愿意借给他们,甚至也可以向钱庄借钱,把可以买的份额一下买满。

听到李文贵这个财神爷又在筹划买卖,很多人就打听增资扩股的事情。

但是,李文贵暂时没有这个打算,而是督促玻璃厂那边,先生产出各类玻璃器皿,主要在透明这个属性上继续优化,一定要做好。

他打算开一个玻璃器皿展览会这种,然后再宣布增资扩股的事情,这样才能融到更多的钱。

而与此同时,他又在京师外城购买了几处宅子,推倒了建设成为展览馆。当然了,用的是水泥玻璃,而不是木头房子。

他计划在玻璃厂的事情做出来之后,再开始水泥厂的运作。

在李文贵忙这个事情的时候,朝堂之上,也发生了大事。

越来越多的官员上奏,说是要开海;但是,也有很多官员反对,朝堂上吵成了一锅粥。

徐阶这样的明眼人,早就知道,那些喊着要开海的官员,其实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只不过之前一直禁海,所以反对的人也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