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 第307章 惹谁不好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第307章 惹谁不好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6:34 来源:小说旗

徐鹏举等人一听,顿时大喜。

就见他立刻站了起来,对郑氏等人说道:“陛下的旨意来了,这下有好戏看了!”

他儿子徐邦宁也立刻站了起来,兴奋地说道:“再怎么样,陛下也要给我们徐家面子的,哈哈!”

他们正高兴着呢,就听到下人又禀告道:“老爷,传旨的是成国公。”

这一听之下,徐鹏举等人更是高兴了。

大明朝最显赫的一家,就是徐家,因为只有徐家才是一门两公:南京的魏国公,京师的成国公。

皇帝派徐家的人过来,在徐鹏举等人看来,那意思绝对是很明显了的!

于是,他们一伙人立刻便迎了出去。

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几个人,刚笑容满面地迎过去,就见成国公冷着脸,上来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喷:“你在搞什么?”

徐鹏举没想到开局就是这句话,愣了下,然后就听到成国公又喷道:“你真得是糊涂啊!”

徐鹏举,徐邦宁等人:“……”

成国公不管他们,直接走向大堂,同时大声喝道:“赶紧,摆香案接圣旨!”

徐鹏举在一见面就被喷,有些不安了,不过在成国公的催促下,也来不及多想,赶紧接旨。

等到接完圣旨,徐鹏举这波人,就直接傻眼了。

成国公见他愣在那里,便过去把圣旨塞到了他手中,然后就无奈地说道:“你说,你惹谁不好,为何要去惹财神爷呢?”

“他可不只是能赚钱,还是皇帝的财神爷,你觉得你有什么本钱去动皇帝的财神爷?”

说话间,他看到徐鹏举抬头看他,眼神中有些迷茫的样子,便又补充说道:“事实上,可不只是皇帝的财神爷,是京师那边文官武将,皇亲勋贵的财神爷,甚至还是整个京师上下,所有人等的财神爷。你和财神爷过不去,你觉得,他们会答应么?”

“还有,我府上,每年都能因为他有不少分红!”

“你啊,真得是太贪了,还想要原始股份,你觉得京师那边的人会同意?”

“……”

噼里啪啦地一顿数落之后,看到徐鹏举有点失魂落魄的样子,成国公看了一眼跪在后面,同样失魂落魄的那个年轻人,然后转头又看向徐鹏举,对他说道:“你就不要抗拒了,否则更难堪的都会有。还是早点把魏国公的爵位传给你大儿子,然后由你大儿子出面去和财神修复关系!”

徐鹏举听了,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徐邦宁却感觉自己挣到头来一场空,心有不甘,当即挣扎道:“我们有丹书铁券,太祖皇帝所赐,为什么要向他屈服?”

成国公听到这话,转头看去,有点看白痴一般,他都懒得搭话,只是对徐鹏举说道:“这次陛下是给了面子,你要是执迷不悟的话,就等着那些文官来对付你吧!后果如何,我怕你去了地下,都难见列祖列宗!”

说完之后,他伸手过去,拍了拍徐鹏举的肩膀,然后对他又说道:“派个人带路,我要去见财神,买点股份,多少能赚点钱!”

这最后的一句话,犹如临门一脚,直接踢得徐鹏举心中没了最后一点气,一下坐到了地上,满脸的沮丧,喃喃地说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成国公就跑去见了李文贵,就好像魏国公不是他亲戚一样,只是奉承着李文贵,并且表示,他还带了钱,准备在玻璃作坊的增资扩股中也投点钱。

谈笑间,他也给李文贵透露了消息,说魏国公知道错了,很快会上书,以年老体弱为由,奏请他大儿子徐邦瑞接任魏国公爵位。

对此,李文贵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他压根没有把那草包国公放在眼里,他计划干什么,就依旧是干什么。

成国公并没有久留,留了人,也留了钱,就按李文贵的规矩买玻璃作坊的股份。至于他自己,三天之后就回京了。

走的时候,也带走了徐鹏举的奏章。

这个事情,并没有大张旗鼓,但是,消息还是传出去了。

这让所有人对于李文贵这边,又高看了一眼。至少在一般人眼里,那可是从开国就传下来的魏国公,大明朝第一勋贵,竟然都在李文贵这里吃扁了!

这个消息,让江南这边的人,对于李文贵在筹办的事情,变得更为热心。

李文贵基于海瑞不断地催促,便先开始了水泥代理权的拍卖。

江南各州府,包括南直隶,江西、浙江等地,范围很大,因此先进行了南直隶的水泥代理权的拍卖。

这个水泥代理权,各家事先都有协商,没有意外,都是有背景的商人,拿下了各州府的代理权。徐家这边,也拿到了松江府以及附近几个州府的水泥代理权。

南直隶一共有14个府和4个直隶州,水泥代理权一共竞拍到了一百万两银子左右。

还有浙江、江西以及其他省份,离南京有些远,就等过段时间再拍卖。

当然,也有李文贵带来的水泥人手有限,需要帮南直隶这边先把水泥作坊修建起来再说。

海瑞这边,在水泥代理权一拍卖之后,就开始去催其他人,不再烦李文贵这边了。

玻璃作坊,李文贵安排的是增资扩股,同样发行五十万股,最终竞拍之后,结果是每股十两银子,一共筹集资金是五百万两。

京师那边,第一次玻璃作坊的增资扩股,是每股五两五钱。换句话说,玻璃作坊的股价,差不多是翻了一倍。

虽然说,这有玻璃作坊每股价格比较低的原因,但其中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内。

就是玻璃制品相对来说,是属于奢侈品来的。而大明朝对奢侈品的消费,最重要的地区就是在江南。

因此,江南这边的有钱人,对玻璃作坊的前途也是非常看好的,股价更高,就不难理解了。

就暂时来说,李文贵在南京的一番操作,一共筹集了一千六百万两白银,户部光是手续费收入,就有四千八百两。

这笔额外收入,也让南京户部衙门的官吏,一个个乐开了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