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 第423章 惯性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第423章 惯性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6 00:48:05 来源:小说旗

第423章 惯性

“离琉球最近的倭人势力,是萨摩藩的岛津氏,如今的家主是岛津义久,他从十多年前参加了与萨摩国、大隅国的国人众蒲生范清、祁答院良重等的岩剑城之战,开启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此后,岛津氏越来越强,逐步统一了萨摩国。五年前,原本的家主岛津贵久隐居,这岛津义久便继承家督之位。”

“对了,岛津义久的弟弟岛津义弘,也是很厉害的。如今他们正在和日向国的伊东义佑军争霸,争夺南九州的霸权。”

说到这里,倭国的情况,基本上都介绍了。那陈子向俞大猷一礼,然后向琉球国王一礼,就退下了。

琉球国王到这时候,他才看向俞大猷,谨慎地提醒道:“将军,如今倭国的兵,可都是懂得打仗的,攻打倭国,还是要慎重啊!”

俞大猷却明显轻松了不少,听到他的话,当即对他说道:“无妨,倭国如今内战厉害,就算收到了消息,也不可能太快做出反应,可以给我们多一些准备时间。”

琉球国王听到俞大猷似乎有点不听劝,便只好再进一步名言道:“将军,孤的意思是,天兵杀到倭国之后,他们肯定会联合起来应对天兵吧,就如今天兵的兵力,怕是打不过倭国的联军吧?”

说到这里,他又马上补充一句道:“他们能打仗的人,真得不少!”

俞大猷一听,当即笑了,说道:“不用担心,朝廷既然要灭了倭国,永绝倭寇之患,自然不可能只有我这点兵力的。”

琉球国王一听这话,顿时大喜,连忙确认道:“将军的意思是,后续还有更多的天兵到达?”

俞大猷笑而不语,他不可能把北路军的事情,并且北路军还是主力这事,告诉其他人。最为关键的是,他不认为琉球人有知道的必要。该说的时候,他自然会说,但绝不是眼下。

从琉球国王这点得到了粮食,兵员的承诺,又意外得到了倭国的详细消息,俞大猷很满意,就不打扰琉球国王了。

回到军营之后,他根据新的情况开始做部署,同时加紧休整和训练,等到约定时间一到,就开拔前去攻打倭国。

………………

与此同时,在国内这边,李文贵牵头进行反腐之后,有关黄河修桥工地的事情,也立刻得到了执行。

黄河修桥,其实在春秋战国就已经有了。后来也有过,不过都是木桥,且不是永久的。

这一次的黄河修桥,可是永久性的大桥,是要能通火车的,直接跨越黄河,不再让黄河阻断南北交通,对于大明王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朝廷这边也是非常重视。对于这个事件,采取了作坊内部调查人员和朝廷特派监察御史联合办公这种史无前例的方式来处置。

呜呜的北风呼啸,冰冷刺骨。

作坊这边的代表,是陈家挑选出来的人,名叫林羽。

林羽身形挺拔,剑眉星目,眼神锐利而坚定,透着一股坚毅与果敢,行事向来雷厉风行且心思缜密。

与此同时,在张居正的提议下,高拱同意,派出了以铁面无私着称的监察御史李正一同前往,务必彻查此事,给百姓一个交代,确保黄河工地的正常运转。

林羽和李正带领着一队精悍的随从,先坐火车南下,然后再骑马,顶着呼啸的寒风,日夜兼程。

一路上,狂风如刀割般刮在脸上,马匹在寒风中艰难地前行,呼出的热气瞬间凝结成霜。

不管是林羽,还是李正,都知道自己要做得事情有多重要。

因此,众人不顾疲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抵达工地,揭开真相。

风尘仆仆之下,他们终于抵达了黄河修桥工地。

工地之上,一片混乱与压抑的景象。寒风中,工人们一个个神情萎靡,眼神中透露出恐惧与不满。

他们大多衣衫褴褛,补丁摞着补丁,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手脚都长满了冻疮。

原本热火朝天的修桥工作,此刻几乎陷入停滞。一些未完工的桥墩孤零零地立在黄河中,上面的钢筋裸露在外,像是在寒风中无助地颤抖。桥面上堆满了杂乱的建筑材料,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悲剧带来的混乱。

林羽和李正刚一踏入工地,便感受到了那股沉重压抑的气氛。

工人们远远地看着他们,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疑虑,还夹杂着一丝小心翼翼。

“他们真的能为我们主持公道吗?”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工人,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搓了搓,低声说道。

旁边一个年轻工人,他的好朋友就死了的,此时,紧握着拳头,眼中闪烁着悲愤的泪花附和道:“唉,希望这次能有个说法,我们死的兄弟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啊!”

林羽和李正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展开调查。

得益于他们在来之前,李文贵那边就把徐谓的那份证据给了他们,因此,他们手中就有一份至关重要的助力——《大明月报》提供的证据了。

这份证据详细记录了工地贪腐导致工人死伤的种种细节,成为了揭开真相的关键。

两人一到工地,绕过最前面的样板房,直接来到了后方工人居住的简陋工棚。工棚是用破旧的木板和茅草搭建而成,四处漏风。

工棚内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和汗臭味。几张破旧的木板拼凑成床铺,上面铺着单薄的被褥。

很明显,样板房和这后面真实的居住环境,完全是天差地别。

林羽看着这些困苦的工人,心中一阵酸楚,眼眶微微泛红。他轻声安慰道:“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彻查此事,给大家一个交代。朝廷绝不会坐视你们的冤屈不管。”

工人们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原本黯淡的眼神中燃起了一丝火苗。

红红火火的朝政革新,给各地带来了新的变化,更好的希望。但是,有一些东西,不是一句话就能改变的。从嘉靖朝遗留下来的一些习惯,终归也还是有惯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