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 第425章 悠闲日子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第425章 悠闲日子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6 00:48:05 来源:小说旗

第425章 悠闲日子

在繁华的洛阳城,临近过年,天气异常寒冷,冬日柔和的阳光,温柔地洒在东关街上一座古朴的老宅内。

这处宅子的大门口,横匾上就只是简单的两个字而已:黄府。但是,门口两座大的石狮子,却又彰显出这黄府该是有些身份的。

前几日刚下过一场大雪,有不少房屋上还覆盖的皑皑白雪,为其原本冷峻的模样添了一抹别样的优雅。庭院中散布着的古老树木,此刻已然枝叶凋零,光秃秃的,还留有少量残雪未去。

宅子里面的一处院子内,有一个已冰封的池塘,曾经波光粼粼的池水如今静止不动,冰面清澈透明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周围蜿蜒回廊与不远处的亭台楼阁,越发衬托此处幽雅的氛围。

就在池塘边上的亭子里,却有一华服老人正在烹茶赏景,悠然自得。边上的丫环,无声地协助,尽量不打破这份宁静。

这个老人不是别人,而是告老还乡的嘉靖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宫中第一太监的黄锦。

黄锦从京城回到洛阳之后,就隐居在老宅这边,不和外界打交道,这里便成了他远离外界喧嚣纷扰的避风港。

此时的黄锦,对眼下这种生活十分满意。

一代天子一代臣,宫里的老祖宗,就没有几个是能安享晚年的。

大部分人,年纪大了之后会被主子嫌弃,便是其他宦官落井下石的时候。就算主子没嫌弃,一旦主子归天了,那便会被新的宠宦替代,之后就很可能会被打击报复而落得身首异处;就算情况比较好的,那也很有可能被发配去守皇陵,或者打发去了凤阳。

也是当今天子仁慈,宫里的大小宦官又都是财神爷的学生,财神爷尊敬自己,那些大小宦官也不敢打击报复自己。

也是如此,才能有眼下这种惬意的养老日子。

一切都如此简单而美好,黄锦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就在这时,突然院子里传来匆匆的脚步声,人未到,声音已经传来:“老爷,有客来访,说是奉衍神公之命给您送信来了。”

黄锦一听,顿时一惊,难道是京城出了什么事?

刚冒出这个念头,他便又放松下来了:如果京师有事,断然不可能是衍神公来信,指不定,财神爷是送财来了!

黄锦心中这么想着,便看向来人,风轻云淡地说道:“信来!”

来人是黄府管家,见老爷如此淡定,心中暗自佩服,不愧是老祖宗!

于是,他又上前一步,双手把信放到了黄锦的手中。

然后,恭敬的退在一旁。

黄锦打开李文贵的信,仔细读了一遍后,便露出了微笑。

果然是没猜错,财神爷来信,是说分红的事,送财来了!

说起来,当初能有财神爷作坊的股份,也多亏了司礼监掌印的身份。不过财神爷也确实不错,并没有因为自己不是司礼监掌印了,就翻脸不认人。自己的股份,还是一点不缺,照样给自己分红。

想到这里,他又有点庆幸:幸亏当初没有得罪他,还为他说过话!

这次的分红,合计有四万三千两百两。

说真的,这个钱,对于他来说,绝对不算大数目。当初还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之时,批阅的钱财数目,哪怕是几十万两,也是常见之事。

但是,这四万三千两百两,乃是属于他的,最为关键的是,这钱绝对干净!

信纸还在手中,黄锦的思绪却飘向了京师。

管家看到老爷似乎是在想问题,便默默地站在一边等待。

过了一会之后,黄锦忽然转头,看向管家,对他说道:“今年会有四万三千两百两的股份分红,比去年多了……”

管家一听,不由得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不过马上,他就听到黄锦交代他道:“等回头,取两万两,捐给洛阳的书院。”

管家一听,顿时大吃一惊,两万两,这么大一笔钱就要捐出去?

他想不明白,但是也不敢违背老爷的意思,只好有点不甘心地确认道:“老爷,是哪个书院?”

黄锦听了,有点不满意。要是宫里的那些人精一样的儿子,根本就不用问,就知道是哪家书院。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他也只能回答道:“自然是书社所开哪家免费读书的书院了!”

洛阳好歹是大城,书香底蕴浓厚,书社的分社,前年就开过来了。

把钱捐到书院,他相信,消息就会传回到财神爷那边。

投李报桃也!

这点觉悟,他还是有的。

………………

几乎与此同时,在南京巡抚衙门的后衙内,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马上要过年了,但是这后衙却是冷冷清清的,半天都没见一个衙役仆从之类的经过。也就是主宅那边,偶尔有动静传来,该是有人。

一般来说,这绝对不合常理,哪有巡抚衙门的后衙是这种光景的。

但是,如果说,这个应天巡抚是海瑞,那一切就都合理了。

因为,他是海瑞!

此时已经休沐,所有人都在准备过年。这一点,从外面偶尔传来的鞭炮声,便能佐证一二。

此时,海瑞身穿打了补丁的便服,在院子里劈柴,他的几个孩子也都在帮忙。

这几个孩子的身上穿着,也都是打了补丁的衣裳。

要是说出去,管着应天、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太平、宁国、安庆、池州十府以及广德州等大明朝最为富庶地方的应天巡抚,他的孩子穿着打补丁的衣裳,估计没几个人会信。

就在此刻,屋外传来一阵咳嗽声,海瑞知道母亲又在咳嗽了。

于是他赶紧起身去给母亲那边铁炉加些炭火,又给母亲杯中倒些热水。

海瑞的母亲看着儿子穿的甚少,又忍不住叨叨他要多穿点才好。

忽然,院子里传来一个喊声:“中丞大人,衙门外有一群老百姓求见。”

海瑞一听,顿时一惊,便跨步出门,看到院子里站着的当班衙役,当即脸色严峻地问道:“是有冤情上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