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有蝉鸣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有蝉鸣

山有蝉鸣 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有蝉鸣

作者:乱世TICH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5 01:44: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2018年,夏,巴雾峡依然风景如画。

“你们是哪里人?到重庆来旅游吗?”

千厮门大桥一如既往的热闹,人们在此驻足停留,沐浴在夏日清凉的晚风中,与远处洪崖洞璀璨的灯光合影留念。

驾驶着“黄色法拉利”的司机师傅眼看这路况还得堵上一会,便主动找坐在后排的杨守安和周清茹攀谈起来,言语间把两人直接划归到了观光游客一类。

“师傅,我们是重庆本地的,老家就在巫山县那边。”

杨守安多半也不是第一次被“误会”了,笑着解释道。

“啥子?不可能,你这普通话一点都不像重庆的,肯定是广东或者福建那边的,我开出租车这么多年哪里的口音没听过,你别想骗我。”

司机师傅信誓旦旦,做他这行的阅人无数,一眼就判断出这两个长相俊俏,衣着时髦的年轻人多半是从沿海的大城市来的。

杨守安和周清茹相视一笑,反正闲来无事,便把从响应三峡移民号召到扎根在上海和广州两城的经历大概说了一遍,只是这本地的方言确实生疏了,很多发音多少显得不那么标准,甚至讲到某些词汇的时候两人还要想一下,或是直接用普通话来代替。

“原来是三峡移民啊,那真是了不起,你们是国家的大英雄,这次是打算回老家看看?巫山的新县城可漂亮了,前两年我还去过一次。”

知道原委的司机师傅彻底打开了话匣,说着这些年祖国的强盛和重庆的日新月异,当然还有自己安定幸福的生活。

杨守安和周清茹不再插话,只是安静地听着师傅的“喋喋不休”,那些对山城的描述渐渐与记忆中的故乡重叠,一半恍惚,一半真实。

这次他们来到重庆的确不是为了旅行,而是受到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的邀请,要作为杰出代表在一场重要活动中发言。

像这样的机会近些年有很多,虽然公司的日常业务依然繁忙,但不管是杨守安还是周清茹或是阿四都尽可能的抽出空来出席参加。

喝水不忘挖井人,他们三个能有今天的成就,一是离不开自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的勇气与信念;二也得益于祖国腾飞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诸多机遇。

如果没有当初轰轰烈烈的三峡百万大移民,杨守安他们或许一辈子都只能待在依山傍水的云阳村,不要说上海和广州,恐怕连县城都已经是奢望。

“在想什么呢?阳台上风大,干嘛不到屋里去。”

酒店很高,能一眼看到半座山城的夜景,杨守安倚在阳台边沿站了很久,直到周清茹从背后将他拥入怀抱。

“我记得小时候特别向往县城,就老问县城在哪,嘎公会摸摸我的头,用手指着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说:‘在山那边。’”

“后来有一年春节,嘎公带着我去了一次,要先走三十公里山路,又坐了二十多公里汽车,再乘船走水路,早上天没亮就出发,等到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那天很冷,但我还是觉得县城的夜空真美,星星真亮。”

周清茹把头贴在杨守安的背上,思绪也跟着一起回到了从前。

还记得那是王莺花“在外面赚了钱”后第一次回家,彼时的阿茹还沉浸在物质条件飞速提升后的愉悦期,一高兴就说要带着周丫头去巫山县城玩。

周清茹对老县城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人多,街道明明只有那么点宽,来来往往摩肩接踵的人流却从来没有停下过。

那几天她玩得很开心,爬百步梯,走东门坎,穿南门洞子,过西门桥,阿茹也是有求必应,不管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根本就不看价钱。

那记忆好像就在昨天,但又似乎已经模糊得快看不清楚了。

“等明天活动结束,我们一起去新的县城看看吧?”

这些年杨守安他们也回来过几次,但基本都是来去匆匆,对于巫山新县城虽有耳闻,但却每每擦肩而过。

今天被人突然撩拨起了心弦,那乡愁竟是一发不可收拾,满脑袋都是神女峰和大宁河的影子,还有峡江边一到夏天就漫山遍野的蝉鸣。

人生的一大自由就是说走就走。

第二天在顺利完成了移民纪念馆的演讲后,杨守安和周清茹坐车从主城出发,花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依山而建的巫山县城。

两人还没到酒店落脚,电话却已经响了起来,打过来的人让杨守安他们出乎意料,竟然是云阳村以前的小书记,他说自己如今就在县里工作,提前接到了重庆那边兄弟单位的“消息”,所以一定要尽尽地主之谊。

故人盛情邀约,自是没有拒绝的理由,放下行李后的杨守安和周清茹马不停蹄,按照小书记给的地址到了一家经营巫山纸包鱼的小饭馆。

“哎哟,真认不出来了,记得刚移民的时候你们都才那么大一点,一晃眼这都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小娃娃已经是跨国企业的大老板啦。”

一开始两边谁都没认出谁,最后还是靠着电话才找准了人,小书记今年也已经五十多了,两鬓满是白发,杨守安花了好久才把他和当年码头上指挥移民登船的那个年轻干部联系起来。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安茹服饰还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倒是您现在已经是整个巫山的父母官了,还把新县城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应该多向您学习才是。”

为了让这场会面不至于过于尴尬,杨守安在来的时候就已经托市里的熟人了解了下小书记的情况。

知道了现在的小书记是巫山县的县委书记,多年来扎根在当地,务实勤恳,成绩卓越,深受广大老百姓的爱戴。

其实以他的学历和工作能力,本不应该在巫山这么个小地方原地踏步,这些年其实组织上也多次考虑提拔重用他,但都被小书记自己拒绝了。

杨守安多多少少能猜到了些原因,当年老书记的牺牲对小书记的影响颇深,而老书记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带领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如今小书记自己也已经成了老书记,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大宁河边的土地,二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年轻时候的愿景和诺言。

当看到小书记选了这么家烟火气十足的朴素小店来“招待”自己;当看到店里的食客会像和老朋友打招呼那样一口一个“书记好”;当吃完饭烤鱼店的老板梗着脖子死活不肯收饭钱;当散步时小书记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县城新的发展成果。

杨守安就已经知道,当年老书记果然没有看错人,那个说话总是文绉绉的年轻人真的用行动,为巫山峡边的老百姓们带来了安稳富足的生活。

“现在的县城长高了,从以前的七十三米到如今的一百七十五米,也长壮实了,比老县城足足大了七倍有余,但你们看看这些街名、店铺名、作坊名都是老的,没办法,乡亲们都念旧。”

跟着小书记的步伐,杨守安和周清茹来到了县城里最著名的神女大道,整条街从长江边直插半山腰,五百七十六步,步步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白天站在神女大道遥望巫峡,一江碧水,夹岸青山,尽收眼底;而当夜幕降临,每一节阶梯都被彩色的灯光环绕,与远处梦幻多彩的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前面过了桥就是‘宁江渡’,是长江和大宁河交汇处,原本是因三峡工程水位涨落形成的一个消落区,县里采用坡地绿化方式,以乔、灌木为主,配置护岸林带景观,打造了一个观景平台,很受游客的欢迎,待会还有一个灯光秀的表演,名叫‘三峡之光’,我们现在过去正好赶得上。”

小书记的兴致很高,带着杨守安和周清茹穿过悬于长江上的大桥,三人很快就走到了宁江渡平台,这里果然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家三三两两,一边享受着舒适的江风,一边等待着灯光表演的开始。

“你们看那座山,明年的时候会有一座新机场通航,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机场啊,以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看小三峡就不用到山下坐车了,县里还计划在附近的摩天岭建一座森林生态康养城,到时候山上一座城,山下一座城,一江碧水连青山,老百姓的生活定会更加蒸蒸日上。”

小书记畅想未来,杨守安和周清茹也卸下了所有的心事,完全放松的两人席地而坐,十指紧扣,一起欣赏着绝美的风景。

江上的渡轮徐徐驶来,岸上的灯光“刷”的一下全亮,伴随着游人们的鼓掌和欢呼,灯光不断跳跃变幻,仿佛给这座新生的县城穿上了炫彩的晚礼服。

把头倚靠在杨守安肩膀上的周清茹突然开口,手指着远处的江河与青山。

“安哥,听,是蝉鸣。”

“对,是蝉鸣。”

(全书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