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之扞卫者 > 第848章 高手在民间

抗战之扞卫者 第848章 高手在民间

作者:歪打不留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7:36:35 来源:小说旗

“正当梨花开遍了山崖,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象明媚的春光……”

“买四个萝卜,切吧切吧剁了……”

咳咳,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就是着名的《喀秋莎》,但其实这首歌早在38年就被创作了出来并发表。

不过真正的让这首歌出名的,还是在二战时期的卫国战争中。

一首被广大的毛熊战士们传唱的歌曲,成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标志跟记忆。

而这些,跟咱们小胡子元首有着抹不开的关系。

若不是元首指挥着德国战车把毛熊揍得遍地找牙,恐怕这首歌也不会广为流传。

好吧,说的有点多了。

就在保安团这边按兵不动,鬼子们那边加紧施工,周围的八路们不停的袭扰中,时间很快就是几天过去。

也就是这几天的时间,整个世界的局势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嗯,咱们的德国大军终于在9月1日凌晨,带着新收的小弟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对着东边的一个小小的邻居波烂(故意打错的)下黑手了。

然后,他们会在28天的时间里占领这个国家,从而让世界为之震惊,为之颤抖。

当然,这件事情还有跟波烂有世仇的毛熊从东边发起攻击。

然后,俩国家就把素有欧洲搅屎棍之称的这个国家给瓜分了。

而波烂的俩盟国——高卢鸡跟约翰牛,也在9月3日对德国宣战。

嗯,宣而不战。

没错,这就是咱家校长大人在淞沪会战的时候要求打的惨一点,好引起同情的国际社会。

人家正在那片花花绿绿的版图上玩多国斗呢,谁晓得中国跟日本之间的战斗会有多惨?有那个功夫还不如想着法的坑一把捷克,好安抚德国人,不让德国人攻击他们呢。

好吧,他们确实是把捷克给坑惨了,直接坑给了德国,让德国有了重要的钢铁材料来源跟军工生产基地。让可怜的马四环步枪昙花一现之后就把生产线去生产98k了。

而事情到了现在,这一牛一鸡还在那里坐山观虎斗,想着法儿的挑着毛熊跟元首玩一场大国战争。

只是,咱家元首没有按套路出牌,而是在八个月的时间里努力的从波兰吸血。

等瓜分并且吸收了从占领区得到的利益壮大后,回头就对着高卢鸡下了黑手,越过了高卢鸡花重金打造的那条防线,直接把高卢鸡给炖了……

然后……好吧,元首最终也没把一手好牌给打好了……

嗯,这就是世界的局势,跟国内没啥太大的影响。

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国早就没法从这边买到武器装备了,还会有啥影响?

嗯,要说影响,也是有的!就是后来日本鬼子撵着约翰牛遍地跑的时候,发现约翰牛也就那么回事儿,弱得很。

于是,那些死守在四行仓库,在牺牲了几十个人就被咱家校长下令向约翰牛缴械投降的所谓的八百壮士们惨了。虽然只有四百个人,可也是88师的精锐部队啊,就这么缴械投降给了约翰牛。

而小鬼子在发现约翰牛不堪一击之后,也就不再顾忌什么租界了,直接进入英租界内把那四百个老兵给抓走,然后拉去当了苦工,直到累死为止了……

好吧,还不如那个瞎改的电影中那样死的轰轰烈烈的呢。只少他们是战斗而死,而不是活活的累饿而死。

哦,对了,还有个名词——租界!

啥意思?就是在咱们国家的领土上,划出一块地方给外国人管理,人家能派兵,能进驻警察,能执行自己的那一套法律政策,本国还不能干涉!

这跟成为别国的领土没多大区别了吧?

呵呵,咱家校长可从来没有想过收回这些租界的事情。有没有能力不说,有没有想法才是关键。

看看咱们种花家,建国后收回来多少地方?至少租界是一个都不承认吧?再加上后来的事情,咱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品。

当然,胡一舟此时所处的时代,除了他自己,还没有人有他看的这么远,比如久未出面的崔耕,就特意给胡一舟发来一份电报,告诉他英法对德宣战的事情。

英法对的宣战,德日还是盟友,也就是说胡一舟没法再把那个什么STG44突击步枪拿来跟德国人换东西了。

为啥呢?舆论啊,这不是资敌么?这不是那个啥么?反正站出来诈唬的人会很多。

好吧,这让胡一舟有些遗憾,似乎STG对AKM大战的场景不会发生了……

至于把这东西卖给阎老大?想都不要想!阎老大马上就会对我兔下黑手,再让他有这么好的枪?那不更加坏事了?

再说后来阎老大的兵可是没少阻挡国家统一,甚至是跟日本鬼子一起组队跟我种花家大军战斗,这就更不行了是吧?

给崔耕回了一份电报,还给岳父母问了声好,胡一舟就把这件事情给抛在了脑后。

既然这个突击步枪没法拿来换东西了,那就让它的图纸暂时的锁在保险柜里吧,或许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呢?

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很快就到了九月的中旬,保安团也早就不把全部兵力放在二道坡这里了,而是让三营二营跟补充营进行了轮休。俩营守着,一个营后方休整。

保安团调整了兵力,鬼子们也在9月份的时候进行了兵力调整。

一直在跟保安团对峙的109师团突然在某天全部撤离了,跟着进驻三岔口那些炮楼的鬼子,成了36师团的鬼子兵。

而根据我兔这边的情报,鬼子的109师团残部跟108师团似乎是被调离了晋东南,去哪里无人得知。

当然,胡一舟却是记得,直到此时,109师团的使命基本上也就完成了。他们会在这个月调回日本,12月24日撤编;108师团会在11月回去,明年2月撤编。

当然,因为自家的努力,这俩师团的人数没了一半还多,或许会俩师团一起回去了……

嗯,这根咱没啥关系了。

倒是现在守在三岔口的36师团,让胡一舟来了兴趣。他其实很想试试鬼子这些三单位师团的成色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最开始的那些战斗往上报了一下,剩下的就没再往上报告了。不管是保安团对108、109师团的战果,还是新一团那边对河口支队的战斗,都没有人想着把这件事情给报上去。

没错,就是没人想咱家校长大人去报功,似乎这件事情就没发生一样。

为啥呢?胡一舟是不想太过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是那些一直在打他的兵工厂跟制药厂主意的人。

至于我兔这边……好吧,该低调还是要低调的。光是现在的规模就让校长大人寝食难安了,真要报上去战功,估计很快就会等来其他酷烈的手段了吧?这可是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

“师兄,家里人有没有说咱们什么时候把南边的据点给拔了?”这天,胡一舟直接把刘敢找到了自己的指挥部,让其他人离开之后问道。

“这个问题……我还没来得及请示呢。”刘敢尴尬的说道。

“好吧,看来就不该给你们换装,看你得意的把正事都给忘了!”胡一舟看着刘敢说道。

“咳咳,这不是刚换了半自动武器,战士们心里高兴,就加紧训练了几天么!”刘敢说道。

“好吧,你抓紧请示一下,我也好做一下下一步的打算!”胡一舟有些无语的说道。

“行,给我几天,我去请示!”刘敢说道。

“快去吧,就别再浪费我的好茶叶了!顺便帮我要个骑兵连长跟几个骑兵教员过来!”胡一舟直接端走了给刘敢呈上的茶碗,来了个端茶送客。

“你啊……”刘敢笑着离开了指挥部。

看着刘敢的背影,胡一舟也是微微一笑,没再想别的。

嗯,借助着休整的机会,胡一舟给一营跟补充营调整了一下兵力跟装备,把大量的半自动武器下发给了他们,让他们的装备水平提高了一个级别。

当然,他们的装备比起警卫连还是差的不少,至少一个野战步兵班,就只有班长副班长用的是AKM,机枪是胡氏轻机枪,其余的士兵都是用的半自动步枪,还没有火箭筒装备。

不过连属跟营属的炮兵建制给补齐了,就是从补充营跟那些新兵当中补了部分兵力去了一营当炮兵,炮长是向东方他们培训出来的学员。

至此,保安团才算是正经的完成了步兵的建设。

保安团拥有两大两小的四个步兵营,一个完整的炮兵营,一个随时可以调控人数的后勤保障营,还有俩警卫连,一个特战侦察连,以及一个随时可以拆分进入各个连队的工兵连。

剩下的,还有运输、防空、通讯、卫生、餐饮等各种保障单位。

好吧,排除补充营不能算保安团的正式编制,保安团的兵员也有了两千多人了,是个实打实的大团了。

刘敢走了,胡一舟这里也没事可干,干脆去了骑兵训练场,去看那些踩高跷的士兵们训练。

没错,保安团现在的短板,就是骑兵连了。

胡一舟既然打算要组建一个能跑能战的重火力机动连队,选的骑兵自然是从几个步兵营中的老兵中选取,包括骑炮兵也是。没有杀敌记录的都不带要的!

而为了择优而选,参与骑兵培训的士兵足足有三百人,最后会从这三百人中选出一百五十人组建骑兵连。

而真正能上战场作战的,最终会有120人左右的规模。

多出来的,是后补骑兵,目的是保证骑兵连的建制完整性。

而令胡一舟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他以为会很难找到的踩高跷的高手,保安团居然是一抓一大把的局面。

这些老兵不但会踩高跷,还踩得非常好。尤其是从山东章丘那边过来的那些铁匠出身的人,有些人踩上高跷简直就是如履平地的样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都能轻易完成。

这让胡一舟都以为自己的士兵都是杂技团出身的了。

嗯,最开始的时候吧,本没有这么多的战士积极报名的,正打着仗呢,踩高跷有啥好玩的,能有打鬼子好玩?

不过后来胡一舟直接宣布踩高跷是为了选拔骑兵,这才一下子让战士们炸开了锅,呼啦啦都来报名了。

不过这也不奇怪,骑兵比步兵高级,这可是公认的事实,谁不想当骑兵的?你说当汽车兵?汽车兵能有骑兵高级?汽车兵顶多算个开着车拉货的司机,骑兵才是战场上的王者。

好吧,当初看着跃跃欲试的报名士兵,胡一舟也是没想到的。

后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直接让团里面拿来了十副高跷,让战士们现场踩着走两步,行的就算是报上名了。

结果,就是胡一舟发现这些战士们是真会踩高跷。

后来想了想,再结合这些战士们的成长环境,胡一舟也就明白了。

跟这具身体的前身不同,这些土生土长的战士们大都是本土本乡的庄稼人,除了章丘铁匠,其他人基本上一辈子都没怎么离开家乡的。

而这些人为啥会踩高跷的?答案很简单啊,因为过年的时候有些地方会扮玩。扮玩么,有舞龙的,有划旱船的,还有踩高跷的扭秧歌的等等。

踩高跷的可是一个大项目,长长的高跷踩上,古装扮相拌上,走街串巷的过年热闹啊。

好吧,胡一舟也是服气的,他小时候也学过踩高跷,不过摔了两次就没再练,倒是这具身体的前身会踩。

嗯,这个时代的农村也好,城市也好,娱乐活动可是匮乏得很,文娱水平也是极度的不发达,所以过年踩高跷扮玩还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

想想也是,这个年代没电没网,也没那么多的小说家,就更别提网络作家了。

现在随随便便一个扑街写手写的字数,放在这个时代估计也是鸿篇巨着了吧?嗯,不太监的那些。

所以,别看一些老实巴交的农村青年,说不定就是个其他方面的高手。

打惯了铁的手,放下锤把拿起鼓锤,照样能给你打一段《狮子滚绣球》出来;一个拉锯的木匠,放下凿子刨子拿起二胡,照样能给你拉上一段;卖豆腐的大哥拿起了小唢呐,照样能把人从出生吹到入土……

咳咳,跑题了了跑题了,今天是除夕,私话多了点,就到这里吧!祝大家过年好!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远离灾病,平安幸福,升官发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