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七十年代养大佬 > 第四百六十六章 要致富,先??下

我在七十年代养大佬 第四百六十六章 要致富,先??下

作者:肚肚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9 18:14:11 来源:小说旗

看着来访的客人殷切的求知表情,谢国居觉得还是说吧。

可真到要开口的时候,又为难了。

这该怎么说呢,他该说其实实话是自己就想着无所不用其极的喂养孩子,让孩子饱着肚子长大,哪怕豁出去面子名声不要都没关系,只图一点:孩子饱肚无病无灾。

至于家里变好嘛,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琳琅这老闺女十来岁开始,他就过上了老祖宗一样的享福生活?

毕竟她家姑娘十岁出头,就开始运气极好,人家跟在种田的人背后捡麦穗件豆荚,最多捡个一碗,连做块豆腐都费力,做面条吃更是奢望,偏偏他家姑娘,除了明面上随大流的上交大半碗捡到的麦穗和豆荚,还能留有余地,

要么就是做饭的时候总有办法做出来平时的量,却能扣下一点,还有琳琅上山总能遇到个鸟啊麻雀啊,甚至是野鸡蛋啊,都不藏私要么烤了带回来,要么想办法用陶罐啊或者埋火堆下弄熟了带回来,晚上的时候偷摸着喂给谢家二房所有人,每天多几口吃的,谢家二房也没谁大亏了身体。

咳咳,话肯定不能这么说,要不人家岂不是会说他只是运气好全靠闺女?

人家要是眼红他闺女,说她闺女心眼多不孝顺老辈咋办,毕竟分家之前,他闺女就只想着自家,说出去,还是容易被人诟病的,就算大家对谢老才夫妻的行事有所耳闻,在谢琳琅比他们过得好的情况下,也会说她的不是。

那可不成!

自家闺女,不要让人家这样说。

走到今天,他承认有运气的存在,但是自家娃娃们的上进努力,也不是一句好运能概括的。

如果一定要一个说法……

谢国居故作高深来了一句:要致富,先和睦。

意思就是,想要致富也好,想要家里的小辈有出息也好,长辈就要有长辈的样子和担当,起码家庭要和睦,不然谁有动力和心思去致富,是吧。

所以,致富的秘诀是,要致富,先和睦吗?

来人若有所思的离开了。

后来,大队上流行起了两个风气。

一,对家里的姑娘好,二,婆婆们的心态变了。

说来也好笑,又悲哀,一个家庭里要是不和睦,五成以上是因为婆媳关系,三成以上是穷闹的,还有那么两成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些小矛盾。

婆媳关系改善了,可以说家里的氛围都清明了很多。

还真有不少人家的儿子上进了,小娃娃读书厉害点了被表扬了,一时间谢国居的搪塞之说还红火起来了。

不少受益的家庭还遮遮掩掩:“我可只告诉你,你别往外说啊,其实我们家里现在开始过的好,都是听了那谢国居说的,哦,你不知道谢国居是谁?来来我跟你说,这家人啊可不得了,以前大家庭不和睦,冷眼看着就是个上不慈下不孝的,

谁知道这一分家,谢国居两口子吸取经验,对孩子好得不得了,结果你猜猜怎么着?他自己来了财运,家里四个孩子,本来除了最小的闺女其他几个都不咋的,最多就是有把子力气,结果呢,娶了媳妇之后,谢国居马上给几个孩子分家,又有帮扶,不到两年家里就红火起来,

看看那三家的媳妇还有孩子,一个个吃得面色红润,身上再没打补丁的衣服,那个老三家的会做衣服,你看几个孩子小小年纪,衣服全部都是合身的,连做大都不做,啧啧一年好几套衣服,再看看他们家庭关系,不比咱们以前操心那么多,反而弄得大家都不高兴紧巴的舒服?

要我说啊,让他们年轻人自己当家也好,省得啥事都找我们,要不然就怪我们偏心……”

这话的水分有多少,说话的人有没有自夸的成分在里面,说的人和听的人都心知肚明,不过人家学着谢国居家里的处事方法,确实是有所改善,家庭关系也有所好转,就这么用下去了。

海岛这边,秀兰也彻底适应了这边的生活。

每天真正需要忙碌的也就那么几个小时,在谢琳琅这里,工作时间不多,还比较自由,所以秀兰多余的时间和心思就用在了如何让房屋更加整洁,以及做好每一顿饭菜上。

还能有空做点布艺,因为谢琳琅家里杂物间堆了不少,问过谢琳琅之后,秀兰就拿自己需要的出来。

比如说做了灶间的隔帘,做了漂亮的桌布,做了备用围裙,还做了一个漂亮的小挎包,沈念琳爱不释手。

就过了两个星期左右,沈念琳就一口一个秀兰姨婆的叫唤,显然,那个好看的小挎包征服了小丫头的心。

随着谢琳琅之前那一招釜底抽薪,她自己也在农林站稳了脚跟,生活上的轻松,让谢琳琅有时间做别的事情了。

比如说之前一直搁置的做果酱。

老妈电话里提过,三嫂汪翠云怀上二胎了,据说这一胎怀得比较辛苦,平日里几乎是吃什么吐什么,特别是鸡蛋,据说是自己吃鸡蛋吃伤了。

听妈说,三嫂对罐头还有酸甜的果子接受度比较高,话梅都不喜欢,非要是那种新鲜罐头或者是酸李子,才会觉得想吃。

谢琳琅就开始着手弄罐头和果酱了,本来也打算请三哥来一趟四亚亲自带两三箱水果回去的,趁着还没叫哥哥来之前,自己多做点罐头和果酱给三嫂,还有酸李子什么的,都不是问题,她刚来的时候收了不少。

至于但不担心被哥哥问为啥都十月多了还有酸李子,四亚的天气能很好的遮盖这个问题。

就说这边天气不一样,十一月照样有呗。

说干就干,谢琳琅买了几十个玻璃瓶子。

又准备了大量的水果和糖以及蜂蜜。

一共做出来十二瓶果酱,二十瓶罐头,另外做了盐渍金梅。

留下两果酱,三罐罐头,其他的都准备给家里人寄过去。

十瓶罐头和五瓶果酱是给三嫂的,其他三家一人一份果酱和罐头,四瓶罐头两罐果酱,则是给沈家爷奶寄出的,包装的时候颇费了一烦心思。

因为这几天在做果酱和罐头,家里一直飘着甜香。

得知谢琳琅还有这手艺,旁边一个婶子笑眯眯的上门,用一点棉花,换了过来搭伙一起做罐头的机会。

棉花这东西,四亚这边用不上不代表店里没有,甚至这边还有专门的棉纺厂,棉花也是原料的一种,要想搞到,也不难。

谢琳琅倒是需要,就默许了这位婶子用棉花换她一点果子和几个玻璃瓶。

小新年连续吃了好几天的果酱泡水,果酱夹馒头片,当小新年开始不想吃这个的时候,谢森也带着李一慢上了火车。

之前李一慢就应该跟谢琳琅联系,求一个工作单位,但是李一慢并没有联系,因为他之前没来电。

除了想多陪陪老人,也想着试试自己能不能联系学校,改变一下自己的处理结果,但是一来现在他亲奶奶都嫌弃他腻歪了,二来学校那边表示绝对不可能修改李一慢的档案,促使李一慢不得不再麻烦人家。

谢森倒是刚,直接带人上火车,出发前给谢琳琅打了电话。

谢琳琅失笑,想了想,说是能给他安排个活,没办法进入体制内,可是能糊口,还有宿舍,时间长了再想办法提升,李一慢知道后连声道谢,半点没因为谢琳琅安排的活计工资只有十八而挑拣。

毕竟谢琳琅愿意惦记着周外婆的心意帮助他,是他赚了。

要真论起来,撇开周外婆不谈,他跟谢琳琅可是没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

谢琳琅这边已经安排好了工作,又亲自去了一趟宿舍,和秀兰一起收拾了一张下铺。

有职工大胆的问新来的是谢琳琅的谁。

“哦,是老家那边的远方亲戚,不过我之所以这么厚着脸皮朝老家要人,是因为这孩子是个大学生,有些本事又聪明,人也老实。”

众人听到她说了几句好话,见谢琳琅又亲自过来帮人收拾,铺床的行头都是好东西,一点不见含糊,看来是很看重的,心里也就知道之后怎么对待李一慢了。

不说上赶着讨好吧,也会给几分面子。

起码不会去欺负这个新人。

谢琳琅也需要这个效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可口中还是要客气的说还请大家多多指教有什么李一慢做的不好的地方尽管说。

秀兰看着那些人说没这回事,照顾新人是应当的,心里也颇为感慨。

这好友的闺女,前几年见的时候,给她的印象最多就是个厉害的小姑娘,加上嘴甜心善不盲从,可如今看来,隐隐比秀兰小时候见过的一些当家太太都要会周旋应酬。

过了几日,谢森和李一慢一起下了车。

谢琳琅一家三口已经等在边上了,小新年看着朝着这边走来的两个人,高兴的喊着舅舅。

看来小家伙还对谢森有印象。

和秀兰来的时候不同,这次来的人里面有小舅子,沈固自然是要亲自过来接待的。

何况他手头上的活儿也告一段落,来接人也不耽误事。

谢森听到外甥女的呼唤,赶紧快走了几步,放下行李要伸手抱小新年,谢琳琅也松手,没拘着两人亲热。

还顺势跟沈固一起拎起了地上的东西。

沈固是察觉到谢琳琅的吃力的,走过来跟她换了行李袋。

谢森意味深长的看了过来,这么些年,沈固还真是一点都没变,从跟他妹妹处对象的时候就爱重疼惜,如今孩子都能跑了,还是这么细心照顾妻子。

向来被人说疼老婆是耙耳朵的谢森觉得,应该叫那些说自己的人过来瞧瞧,什么才是真正的疼老婆,论这个,沈固称第二,他就没见过能任第一的。

谢琳琅察觉到哥哥的视线,移开视线。

咋的咋的,她男人心疼她,你们难不成还没习惯么。

李一慢走在两人身后,沈固帮他分担了一个行李袋,剩下的两个,他怎么都不肯让出来了。

是个老实的小伙子。

接到人回了家,秀兰已经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弄了六个菜一个汤,还有饺子和馒头。

都说迎客饺子送客面,这是迎接客人吃饭的一种习俗,客人来了第一顿要吃饺子,表示大家团聚在一起,等客人要走的时候吃顿面条,表示大家的友谊长久的意思。

李一慢碗里满满的饺子,咬下去,皮薄馅大,饺子是猪肉香菇馅的,带了点胡萝卜丁,喷香。

小新年也啃着饺子,不安分的将胡萝卜往外吐,被谢琳琅看了一眼,又吃下去了。

谢森毫不留情的笑了,小新年不知道是在笑话自己的小动作跟着一起傻笑,这下好了,整张桌子的大人都笑了。

酒足饭饱,李一慢洗漱了之后,就直接去了宿舍,毕竟就算谢琳琅要留客,房间也不够住啊,客厅还要放谢森住两天呢。

李一慢便被带去宿舍,见到床铺上的崭新的凉席和凉枕,还有用来盖肚子的薄薄的被单,还有床铺底下标着他名字的盆,盆里的新毛巾,剪刀,工作服和一双拖鞋,以及床头的纸巾,一本本子和两支笔,李一慢眼眶一红,大小伙子还真的差点因为这些小细节给刺激得哭了。

这便在这里安顿下来了。

谢琳琅关注了一次,见他适应良好,也就放心了,提醒他记得给老家去个电话报平安。

之后也没怎么管,毕竟人家送来做事的,又不是送来让她当妈妈照顾小孩的。

她还有别的事要做,比如带着哥哥,在下班的时间出去采购本地的特色,有什么椰子油啊,椰子糖啊,椰宝啊,还有能放的椰子,都让他备上。

虽说椰子成熟旺季在六七八月份,但是这边天气使然,一年四季都挂果的。

这东西在红旗大队那边可是没有的,别说果子了,红旗大队那一块,椰子糖都不见一颗。

这些个东西装了一大袋满满的,要是去称啊,最少是上百斤了。

谢琳琅的果酱、棉花、各种布料,还有在这里买很宽松但是老家买不一定宽松的毛线等东西,又是塞了一个大袋子,还有吃的啊,给几个孩子买的海军服,玩具啊,又堆了两个小包裹。

谢森来的时候,带来了家里人让他给谢琳琅带的各种吃用的还有成衣,要回去的时候,要携带的东西是只多不少,真是甜蜜的负累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