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七十年代养大佬 > 第四百七十七章 不是没见过世面,是臭丫头太能折腾

带着一点粮食,和对老家的不舍,谢家人全体上了火车。

这还是谢家平安这一辈的小孩子们第一次坐火车,不管是谢平安还是谢北大,甚至是比沈念琳还小一岁多的囡囡,都显得很兴奋。

因为随行的有孩子和孕妇,几人没有吝啬,定了卧铺,兴许是运气好,就分在隔壁间,许安安和陈清华两口子带着孩子是一间,谢国居夫妻两个和老三谢森一家子是一间。

两间分别只有两个乘客,中途也没什么变动,因为谢国居算是善于言谈的,他们那间的气氛还特别好,中午的时候谢国居拿出来一罐子的酱菜,几人分着吃了,感情似乎更好了。

得知他们要去四亚,这两个乘客心中对几人做了评价,估计是北省混不下去了去投奔亲戚的。

北省愈演愈烈的灾害,知情人都清楚,有能力的都出去投奔外甥的亲戚了,哪怕厚着脸皮或者多花钱,也要好好度过这一年。

只是,这一大家子,是要占了那位亲戚多少的便宜,费了人家多少的功夫啊,也不知道那位亲戚能不能受得住。

有点阅历的都清楚,华国有两大粮仓,一个是河省,一个江省浙省那一片。

后者是南部的粮仓,前者是北省乃至周围几个省的粮仓。

不过……哪怕河省光照和地理条件犹豫,几乎是整个东北华北的粮仓,可真要闹到有大旱的情况,一个河省也没办法顾全,这不,他们也是要去江浙地区投奔亲朋的。

都是出去投奔的,这两人跟谢国居也投缘,还聊了几句在别人家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希望旱灾早点过去之类的。

谢国居没当回事,最多就是去那边的时候,房子不好找,他知道城市里什么都便利偏偏一家七八口住的还不如地主院的院子大呢,四亚估计也是,但是他们也不挑,只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成,大不了到时候几个儿子儿媳妇有想法,自己掏钱租别的呗,再小的房子多租几间,那就不是问题了。

不只是谢国居,其他几个人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后来下车见到那院子后,才反应那么大。

火车哐啷哐啷,将一行十二人带到了四亚的车站。

行李基本是谢家男的拿着,背着,拎着,媳妇子的都抱着孩子,还被丈夫站在身边护着,车站人不少,出来的那几分钟更是挤得要命。

好不容易出了车站,几人找了个角落,将行李都放到一边。

来的时候已经是北省的夏初,因此四亚这边的温度和北省现在的温度相差不大,几个孩子也没有生病或者水土不服,好很有精神的左看又看。

“姑姑姑姑姑姑姑姑——”谢平安忽然叫了起来。

北大比他小,自然是跟着哥哥一起喊。“咕咕咕咕咕。”

许安安都笑了;“你们两干嘛学鸽子叫啊。”

“不是,不是,是姑姑,你看——”谢平安着急的指了指不远处。

一家人顺着谢平安指着的方向看,果然发现谢琳琅举着个牌子,上面写着谢国居。

“哈哈哈,这孩子就会作怪,还弄什么牌子,小孩子都认出她了。”谢国居失笑,带着一家人朝着那边走去。

谢琳琅见到爹妈和亲人的那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哽了一下,赶紧平复心情,谢琳琅收了牌子上前,自然的搭上巧娟的胳膊。“妈,爸。”

又转头跟其他几人打招呼。

谢平安虽然是第一个看到谢琳琅位置的,可是当谢琳琅的视线移过来的时候,多少有点害羞了。

小孩子就是这样,有一段时间没见了,多少是有点生疏了。

“还记得姑姑啊,平安真棒,一会姑姑给你弄好吃的。”

北大愣愣的跟随;“我也记得姑。”

“好好好都有。”谢琳琅也没漏了囡囡:“囡囡,哎呦囡囡看着大了不少。”

汪翠云心中熨帖,她家大女儿说话晚,到现在了也没蹦出几个字,看着谢平安两兄弟跟谢琳琅处的好,她多少有点失落的。

不过谢琳琅到底是最好的小姑子,没漏掉她家的闺女。

“路上辛苦了,三嫂,对了,我今天借了朋友的车来的,一会三嫂子就坐副驾驶吧,那边松快一点。”谢琳琅说道,带着家人朝着外面公路走。

“啊,还有车啊?会不会太麻烦了。”

谢琳琅摇摇头,车是小陈认识的一个朋友手里借的,他那个朋友就是个跑车的,车子是举家之力买来的,平时除了跑车也愿意出借,只要付点钱就行,半天的话二十块,加油费就行。

谢琳琅小心的让汪翠云上了副驾驶,给她系好安全带,随后跟着其他人坐在车厢里:“克服一下,到了落脚的地方就好了。”

因为给家人安排的住址距离自己的宿舍区有点距离,所以谢琳琅是打算直接带人去住的地方安顿休息,毕竟要在自己的宿舍区聚来日方长不急在这一会。

“妈看着你,你是不是黑了不少。”巧娟说道。

谢琳琅不好意思笑笑:“最近老往外面跑,是黑了不少。”

谢国居道;“黑点健康。”

谢琳琅笑眯眯的,给几人打预防针,说是落脚的地方是乡下城郊,地方比较大而且去城里也不难。

“我们又不挑,有个能躺的地方就可以了。”许安安见小姑子气色不错,除了黑点,反而比之前从海岛回来还更康健,心里也高兴。

从很早开始,她就当她是妹妹一样的,关心自然是真心真意的。

谢琳琅说着汪翠云的情况;“嫂子是不是这两个月就要生了?”

“是啊,要不是那边情况确实严重,加上那个领导……做得过分了点,我们还寻思着挺一挺,不那么兴师动众。”

谢森的话引起了谢琳琅的注意,谢琳琅看着爹妈:“那个故意给你们下达征收粮食指令的领导还没下去?”

谢森自觉说错话了,瞬间安静如鸡。

谢琳琅也不没立刻逼问;“这事回头慢慢说,反正先好好休息一下洗漱一下,坐火车最烦的事情就是没有洗漱的地儿,爱干净的都受不了,至于嫂子这边,我看看回头提前半个月住医院去比较放心店。”

住医院要钱,可他们家不是为了百来块钱就叫儿媳妇受委屈受苦和承担来不及送医院风险的。

早年是没条件,大多数人都是在家里生孩子,包括谢琳琅也是直接在炕上被生出来的,现在有条件,许安安这一辈都是在医院生娃娃。

巧娟作为婆婆,也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浪费不浪费之说,只是让谢琳琅停了那可操心的小嘴。

“别嘚啵嘚啵了,知道你管家婆,我们不挑住的地方,不过你说的提前让你三嫂子进医院住着修养倒是可以,你那边能住得下秀兰,干脆我跟秀兰挤一挤,到时候给翠云做饭送吃的还有照顾她,也方便点。”

“成,我记住了,回去就安排上。”

前排的汪翠云隐约听到了车厢的谈话,摸了摸肚子,脸上都是幸福的微笑。

在谢家,这几年的生活里,他们总是不断的改变和刷新汪翠云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

比如生了女儿没底气会被婆婆教训,在谢家是没有出现过的,先不说小姑子生的闺女全家都罩着爱着,就说她吧,生了这一辈第一个谢姓女娃娃,和小新年也差不离的待遇,过的日子那是全大队头一份。

还有那婆媳关系,她觉得一万个亲妈也抵不上一个巧娟婆婆,家里吃喝用甚至是珍贵的珍珠首饰,她都没想着占据,几个儿媳妇都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她知道自己有时候有点市侩小性子,跟知书达理的两个嫂子没办法相比,她们不但有本事,还是文化人,可是在这家里,她却没受过冷落,还因为是老三家的,是最小的妯娌,平日里被两位嫂子多有维护。

这样的日子,真的是每天都在刷新她从小看到大的那些个其他人家的生活形成的观念。

什么婆媳关系,小姑子,妯娌争斗,在谢家可没有,连她家男人有本事,也从不飘,存了钱就给自己看有多少,这日子,也是没谁了。

她真的无比感谢当时努力想嫁给谢森的心思,她愿意等谢森忘掉月亮这一点,在往后余生,给了她无尽的幸福和回报。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车子到地方了。

大家陆陆续续下车,谢森去前面小心的搀扶媳妇下车。

小陈的朋友就把车子停在一边,毕竟车子是租出来半天,他等着一会送谢琳琅回城里去。

看到一条土路,大家脸色也没变化,说实话还是乡下住得舒坦,他们都不爱守什么规矩也不爱跟人吵嘴,更不愿意挤,乡下的话估计房子会比较宽敞——

“这这这,这就是你给我们租的房子?”怎么比地主院还好看啊。

几人快走几步,看着谢琳琅掏出钥匙,将门打开。

几个小孩子最先冲了进去;“哇,好漂亮的窗户,妈妈这是玻璃窗户。”

谢家人目瞪口呆,眼前这个全新的大院子,明亮的玻璃,二层加盖的遮阳棚和晒衣服的地方,以及天井、满满的柴堆,堆在天井边上的两辆自行车一辆三个轮子的车,都告诉了几人,他们来时在车上想的挤挤现象根本不可能存在。

而且这么大的院子,住的只有舒服的感觉好吗?

谢琳琅看着大家的反应,失笑:“哈哈,看你们这个样子,跟啥似的,对了,这是钥匙,我在上面标了房间序号,你们都拿去吧。”

“这也太大了……”许安安拿了谢琳琅给的钥匙,去了房间,打开发现还是个套间,桌子船都有还有一个小沙发和茶几,以及一人高的衣柜,都是崭新的,她心里寻思着这肯定花了不少钱,要不一会跟清华一起凑四五百给谢琳琅送去。

不能占那么大的便宜。

她甚至怀疑这院子……

“是我盖的,你们随便住。”正厅里,谢琳琅坦白道。

不仅如此,她还介绍电动车的操作方法:“你们要来城里看我,电动车可以坐好几个人,很方便的。”

谢国居和巧娟都不知道要用什么神态来回应谢琳琅的大手笔了。

真不是他们没见过世面,实在是谢琳琅太能吓唬人了,这房子说盖就盖。

红旗大队镇上修缮了个院子,沈固在京城还有房子,听说李胜莲,也就是夏姑婆还送了她一个村里的院子,这下又盖了一个那么大的院子;“你是打算当地主是吧你。”

臭丫头,钱多烧的么,一个人能住几个房子啊,乡下地方,一户能有一个院子,都是人家一辈子的大事了,谢琳琅倒好,二十来岁,房子好几处了。

谢琳琅没说自己还打听了沪市的房价,打算在沪市也买栋呢,其实广市开始改造渔村后,她也打算买几栋,反正手里有钱,变资产也行,后来可没什么斗地主的活动了。

不过谢琳琅也就是在心里想想,没说。

就那么两三个院子,其中还有两个是沈固弄的,她妈就那么大惊小怪了,要是知道自己以后打算有多少钱买多少房,岂不是要晕过去?

算了算了,等过几年开始有人做生意,家里的情况变更好了,她再说?

不多时,门被敲响了。

“啊,估计是我定的东西来了。”谢琳琅出去开门,迎进来两个人。

“你们就是谢同志的家人吧,欢迎来到我们村子啊,这是谢同志给你们准备的鸡汤,还有一些咱们乡下的山货做的吃的,还有饺子,要放哪里啊。”来人是村长的媳妇和儿媳妇,谢琳琅前两天就花了三十几块预定了今天弄只鸡,来点山里的菜接风。

“辛苦大姐了。”巧娟带着人将饭菜都放好,之前谢琳琅已经带着她参观一边了,知道这边构造也是跟地主院一样前厅吃饭,她熟门熟路得很。

菜摆好了,几个孩子也都简单的洗漱一下,洗洗手,坐在一起吃饭。

桌上的饺子还是热腾腾的呢,谢琳琅去灶间弄了蒜蓉酱油醋过来,一会蘸着吃。

灶间什么都有,青菜,两斤肉,一根大骨头,还有一个小缸里养着两条鱼,都是她前一天预订的,这个院子,真的就属于拎包入住了,没有任何的不适。

用一句后世飞旋的话来说,就是绝了。

居住感绝了。

吃了饭,众人在饭桌上说起了一件不可忽略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