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七十年代养大佬 > 第四百八十一章 人各有志

我在七十年代养大佬 第四百八十一章 人各有志

作者:肚肚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9 18:14:11 来源:小说旗

她知道陈清华一直想要帮助红旗大队及周边片区的民众,毕竟她已经当了两年的大队干部,思想境界上已经和小老百姓不一样了。

不过就算伸出援手,那肯定是先帮红旗大队的父老乡亲,其余大队属于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谢琳琅是不介意帮一把的,但如果不是陈清华想着在救济粮全面下来之前做点什么绩效,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以后在红旗大队甚至是周边都站稳干部这两个字的脚跟,谢琳琅是不可能付出那么大代价。

她的能耐可不是帮同事一样帮两三百斤粮食而已,她本来就弄了上万斤粮食打算用借的名义给大队送去来着,毕竟升米仇斗米恩,要白给,隐患是很大的。

她可从没有能兼济天下的想法。

陈清华来到这边一周左右就开始屯粮,准备亏本低价卖给大队,有了谢琳琅的帮助,没多久就凑齐了一万五千斤。

此时谢队长那边之前留下的粮食也基本空了,不少人都将家里的粮食弄出来,暂时恢复大锅饭的统筹,每个人分吃一些。

不是谢队长想控制大家,而是因为一旦到了这个时候,上面的补贴少,有的老人和长辈就想省给孩子吃,自己饿得跟什么一样,还有个别的就完全没良心了,占了老婆父母和孩子的份额,自己吃饱了事。

这情况下,谢队长才想出了这种办法,在以前的公社食堂里,每天开两顿,九点和下午四点左右轮流吃,按照挨家挨户的登记来吃饭。

吃的都是大家欠大队的,谢队长被人表扬的同时也很痛苦啊,一来仓库里那点粮食吃不到一个星期了,二来这些也不是他白拿出来的,有时候被人表扬心里怪膈应的。

看着就剩下半袋子的糙米,和菜干,谢队长重重的叹气。

实在不行的话,只能挨家挨户的搜一下,还想继续一起吃的,多少上交点粮食,要不然继续这么下去,就要出乱子了。

谢队长是很少出门了,大家都在大队里待着,他们不知道,哪怕是城里的黑市,也没那么多的粮出售,不少大队还发生了一些更膈应人的事情,比如说把闺女的婚事提前,赶紧送到对方家里去吃对方的,比如说之前还要彩礼的,现在张口要两三百斤的粮食要不然不嫁了。

弄得黑市生意虽好,查的人却更多,都盯着能从中占便宜呢。

红姐觉得这也不是个事,他们受谢森的托付,帮着看顾一下谢琳琅和沈固在镇上的院子,毕竟他们是全家老少都去四亚了,可最近动乱越来越大,这几天连续三四波人要闯空门了,都被红姐手底下的人拦着。

她本来还寻思着跟自强去别的地方个一年半载呢,反正也不差钱,两人加起来村的钱都十来万了,到哪儿都能快乐生活,可这院子,要是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被捣毁了,也不好交代啊。

偏偏电话也没留一个。

夏自强倒是给了个主意:“要么就花点粮食,找人住进去看护,最好是找那不好惹的,不过别去破坏人家家里的东西,找个小单间住着就是,反正又不是不回来了,我估摸着最多半年,等新一季的粮食上市了,这边的情况就会好转的。”

“也只能这样子了。”

两人本来就灰色的路子广,寻摸了半天,还是在自己身边找到合适的人选,人家把媳妇也带过来了,两人就在院子里找了个单间住下,人家的主卧和杂物间是半点没动这院子有了人气,

不管是怎么样,院子周围晚上闲逛的人是不见了,毕竟里面有人入住了。

红姐夫妻两个安顿好之后,就收拾了一下,带着钱和存单出发去了。

也许是这边干旱了太久,他们打算去云省那边转悠转悠,那边湿地多,缓解缓解被干旱了几个月的心,离开之前,夏自强到底是送了两袋子吃的放在爹妈这里。

当初闹得再不好,也是亲儿子,不过也只有做到这一步了,带走他们是不可能的。

红姐见夏自强没犯糊涂,心里也安定了不少。

红旗大队

谢队长忽然急匆匆的,用喇叭召集了队上的十几个力气大的青壮年,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谢队长将人都带到了大队部把门关得死死的。

并且一再的要求接下来自己说的话,这十几个人一定要稳住,接下来他要说的事情跟大队上队员们的生存相关。

“队长,你说吧,我们都稳得住。”

“是啊,谢队长,有啥话你就说吧,都到这会了,就算说没粮食了大家要挖树根吃树皮我们都认了。”

“是啊您说吧。”

七嘴八舌的着实有点大声,谢队长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随后深吸一口气:“今天我给你们买车票,你们别问太多,直接跟我走,谢国居家的琳琅和清华她们,在外地想办法给我们凑了批粮食,今天我们就过去带回来,等带回来大家就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最关键的是,等几个月度过去了,最晚十一月新的救济粮就会下来了。”

话音刚落,几个汉子又耐不住炸开了一样。

“真的!??是粮食!”

“哎呀他们是自己安顿了就马上给我们想办法了!”

“之前还有人说什么,是他们谢家出去躲灾不管大家了,当时我就锤过去了,人家留了那么多粮食,谢队长都是告诉过我们的,再说了,谁规定的他们必须帮大家,人家愿意帮是情分,不帮也是本分能怪个啥啊。”

“这谢家的真实好人啊,自己一大家子的也是有负担啊,竟然还想着我们大队的吃饭问题,没的说了,以后谢家有啥事,我们老许家第一个出来帮。”

“呸呸,啥谢家有事啊,人家好心人,一辈子就不可能再出啥坏事,不许说这些话。”

开口都是说谢家的好的,这也是谢队长精心选择的一起去收粮食的人选的原因了,要是找那惹事精或者长舌妇一起去,那大队是要出事的。

“好了,都回去拿点钱,跟家里人说一声要出几天门,我给你们开介绍信。”谢队长说道。

等众人离开了,又找了几个在队上比较有威望的大婶子,跟他家的婆娘一起组成了个小组,在自己和这群汉子没回来之前,尽量稳住大队里的情况,别出现什么偷鸡摸狗的事情。

别等到时候粮食充裕了,队上还出那狗屁倒灶的事情给大队抹黑。

说定了时间,大家买票上车。

三天半后,一群穿着普通甚至有点寒酸的汉子来到了四亚火车站,下车后紧紧的跟着谢队长。

说来也好笑,一群汉子里面就两三个识字也出过远门的,其余人稍微跟集体走远点心里都慌乱。

“来之前说好了的,出了车站等就是,都看看少人没,没问题咱们就出去,跟紧点啊。”谢队长觉得自己简直是只虚弱的老母鸡,身后跟着一群膀大腰圆的大黄鸡。

果然,车站不远处,一辆货车下,是谢琳琅和陈清华还有谢林几人的身影。

“谢队长,这边!”陈清华冲着他们招手,他们很快就跑过去了。

这么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周边不明所以的市民都绕着走,生怕惹上什么麻烦。

“辛苦了,大老远来,先吃点东西再送吧。”谢琳琅提议道。

估计几人在车上也是舍不得吃那些推车卖的饭菜的。

谢队长怎么好意思给她们添麻烦,摆摆手说不了。

谢琳琅指了指车上:“粮食丢不了的,吃饱了才有力气护着这些个粮食不是吗?”

车子是租来的,今天会跟着他们一起启程回北省的红旗大队,在不过度疲劳驾驶的情况下,七八天打一个来回,最晚也不过十天车子就能重新归来,谢琳琅花了小两百的辛苦费,并且给了油钱才靠着杨阿妹的关系租来的这辆车。

一万五千斤的粮食,换算成吨,约莫是七点五吨,这要是放在后世,简简单单的小车就行,可放在眼下的车子载重上,普通运输车能载重六到八吨已经算不错了。

而谢琳琅租来的这辆就是这个载重量,车上准备了五吨的粮食,剩下的空余的位置,要坐上去三五个人守着粮食的。

之所以要几个人跟车,也是陈清华打电话给谢队长之前构思好的,毕竟此去路途遥远,还要在路上过夜不守着不安心。

这次来了十六个人,四个人跟货车,就五吨的粮食有着落了,剩下的一人拿两百斤,也就差不多了。

“还有一些粮食我借了个小仓库放了几千斤,到时候你们一人扛两三百斤坐火车走,我二哥和嫂子也会跟着回去。”

本来寻思着谢林和陈清华留在四亚帮谢国居做点什么,一家人凑在一起生活也有劲儿,谁知道陈清华一心念着红旗大队的事务,人各有志,谢琳琅尊重嫂子和哥哥的选择。

听到陈清华谢林夫妻两个也一起回去,谢队长心中更是大定,推辞了两次推辞不过,就跟着谢琳琅一块上国营饭馆去了。

人太多,谢琳琅就管饱了上,有肉有面有馒头,还给一人买了瓶汽水。

吃饱喝足,大家摸着肚皮;“好久没这么敞开吃过东西了。”

谢琳琅结账过来,问他们要不要休息一下再出发,结果大家都希望早点回去,他们这会是吃饱了,可是出发之前,队上的粮食也就那么点了,

“嗯,你们早点回去也好,这是我爹要送给谢怀宇的本子笔还有几斤椰子,都带上吧,麻烦你了队长。”

“不麻烦不麻烦,多大点事啊。”谢队长连连摆手。

谢队长安排人手,哪些人跟车指路,哪些人去火车站买票,谢林跟着众人去小仓库里拿东西,陈清华则是去谢琳琅的屋子里,拿了点路上吃的东西,谢琳琅又给了她两百块用。

“回去庄子收拾是肯定来不及了,所以这些钱嫂子你先拿着用,家里有什么吃的也带上。”

“嗯。”陈清华没跟谢琳琅客气,这次搜集粮食本来已经给谢琳琅添了大麻烦了。

要不是自己执着的要给红旗大队的人找粮,其实琳琅不必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别的话都不说了,她记住小姑子这次的鼎力相助了。

因为汪翠云那边准备出院了,所以送行的就谢琳琅,目送二哥二嫂和大家一起上车,谢琳琅挥挥手。“事情办好了就回来这边,到家了去我镇上院子里给我打电话报平安。”

“好——”

呜呜几声,火车驶离。

二哥夫妻两个是去做好事,谢琳琅没有多少离别的愁绪,回医院跟爹妈说一声之后,见谢北大被许安安带着,一点都不生疏也没有害怕,估计陈清华跟他好好沟通过了。

谢家的孩子从大房说起,谢平安执着于穿着搭配,喜欢追求美丽的东西,有礼貌,长得还俊秀,谢北大估计是陈清华倾注了她上大学的心愿,这孩子稍微刻板一点,但是也听话乖巧有礼,还比较容易沟通,汪翠云家的囡囡,比谢琳琅家的小新年小一岁多,大家都囡囡,囡囡的叫,其实人家上户口叫谢云朵,具体是不是两口子用彼此的名字,那就不清楚了,名字叫着还是挺可爱的。

老二因为黑眼珠特别的大还圆乎乎的,就圆圆圆圆的叫着。

见到谢琳琅过来,巧娟将怀里的孩子给了谢森抱着,过来问闺女;“你哥嫂跟他们回去了?”

“是,回去了,大家都比较着急,估计是粮食的损耗不等人。”

“唉,也不知道这事儿什么时候结束。”巧娟叹息。

“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过两个月秋收结束就好多了,救济粮都能跟上,年底前应该能安顿好,恢复正常的水平,只要天气有所改善,明年大家就能顺利播种种植了。”

但是遭受过旱灾的土地哪里是这么容易就恢复的,免不了用上一两年来慢慢恢复了。

不过这些事,也并不是自家的责任,她也只是感慨一声。

“要是帮不了,别硬撑,咱们拿多大的碗就做多大的事。”巧娟担心谢琳琅对家里人心眼太实在,会为了陈清华那点小心思将家底都掏空来支持,故而特意交代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