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道自倡 > 第26章 修炼的意义

我道自倡 第26章 修炼的意义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9 20:26:09 来源:小说旗

清风对我说道:“我辈修真,终须明理。求真明理,最终成就自身!然若迷失而不得真理,何从能铸就真魂?所以,秉持本性而率真,也归于道统!你能率真而言,相当不错!不少修炼之人,修炼了大半辈子,恐怕反不如你!”

没想到他居然对我评价如此之高!

但他忽然向我问道:“那你能否说说人活着有何意义?”

这是考我么?我对小石就举过这个例子来说过何为哲学问题。这个问题明显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过,我还是相对含糊地回答了下:“绝大多数人活着只是为了生活而活着!少数人则为了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极为优秀的人,是为了整个人类社会而活着!”

清风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回答。于是他又笑眯眯地问道:“那你是哪种人呢?”

这又把我考起了!我自己也迷茫得很!在现实世界里,我本想为了生活而活着,就想找份相对得体的工作而已嘛!但这都不可得!不过,我也没有像我女友那样,放下本科大学生的面子随便谋个碎银几两图个生活费,或许又有些想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至于为整个人类社会活着,我也是看了《道德经》才有了这种意识的。要真说来,我还真的不敢把自己想得那么高尚!但古人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我如今既知道如此了,的确也似乎该向这方向发展。不过,我还是谨慎而又含糊地回答道:“随其自然!”

清风听了,不觉脱口赞道:“好个随其自然!的确,我等修炼,也正是个不断完善,不断改造自身的历程。至于自己能走到哪一步,还真的说不得,只能顺其自然了!成仙当然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然而,果真成仙者寥寥无人,但我辈何从放弃过?至于你所言为了整个人类社会,那就不止成仙了,而是成圣贤,属于古之三皇五帝那样的人了!而我等追求仙道之人,其实是在追求成就自我。这也涉及不到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方外之人,何言社会?然我们道家,又似乎极为关注社会,此也我素来疑感之处也!无为?果真无为乎?老子又言:无为而无所不为也!我实在是参之不透!当然,按你的说法,老子那《道德经》就是想教导统治者要以道治国来治理好社会的,这必然涉及到如何悟道与明道,这恐怕也要涉及到修炼的嘛;祖天师张道陵又是依此创立的五斗米教,《老子想尔注》中也有提到如何治好国家的。就算祖天师对老子的意图理解有所偏颇,二者于修炼上可能应该是相通的!对了,我们道家修炼,也是重在明悟的!小俊颜啊,你能否把你对《道德经》的理解逐章与我讲讲啊?我们也好共同参详一下,或许就都明悟了呢!”

我有些为难地说道:“师父,《道德经》内容也太多了,一时说不完啊!”

清风便笑眯眯地说道:“你便接着上次第五章往下讲嘛!一天与我说个一两章就行了!”

我答应道:“那好呢!今天我就接着说《道德经》六、七、八章吧!”

于是,我正色说道:

“《道德经》六、七、八三章老子主要说一回事:统治者引领天下,就要像道那样无私奉献,才能确保自己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第六章,老子主要讲了“道”是天地之母,它对世界的付出犹如它的永存一样绵绵不绝,一直养育着这个世界。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牝,雌性;玄,玄妙。古人对母体诞生新生命感到十分玄妙。)”,是说生命之神(母神)永远不会死去。古人认为生命是母亲给的(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故生命之神也称之为母神。即老子文中所说的“谷神”。谷,沟壑。**古人称之为谷道(宋史记靖康之耻中某位公主被金军将领赏赐给手下士兵,致“谷道破裂而亡”)。所以,此句老子借母性来形容“道”作为天地之母,如生命之神那般永远存在。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是说犹如雌性的阴门生产子女一样,“道”就是产生天地的根源。老子他们那时代作文说话,并不考虑文不文雅的问题,话糙理端亦可。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老子这些言辞中侧面看出古人的生殖崇拜。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字面上是说“玄牝之门”绵绵不绝地产生新生命,一直不会停竭。暗喻“道”一直支撑着天地的发展更新。

所以,老子说道是天地之母,诞生一切,并一直绵绵不绝地无私奉献着。

紧接着第七章老子就借此开始延伸了。他所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从表象出发去进行的一种智辩(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稍有道理点儿的狡辩),它隐含着“因为道在为天地一直运作着的,所以天地长久。”的道理。天地不自我更新(自生),所以它能长生。这表面上看就挺牵强的,但老子居然说得如此理所当然般的顺畅,就在于这种智辩给人潜在的逻辑诱导让听的人觉得就是那么回事,因为天地有“道”啊!“道”是长存的,天地就是长存的。当然,老子如此说,其目的还要引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论断来。

接着老子就开始以圣人的作法来说事了。圣人循道行事是怎么做的呢?“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而成其私!”此处老子多少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即很可能圣人们并没有这么深的心机,他们只是质朴地就那么地做了而已。但客观上的确成了老子所说的这么个结果。

“后其身而身先”指的是在享受利益方面,圣人们总是先考虑别人而把自己放到最后,结果呢获得的利益反而更大(明显再圣贤的统治者生活及各方面权益总要比普通老百姓好得多嘛)。虽然圣人们的目的不在此,但因为他们先为人民着想,必然受到人民的爱戴,所以反过来人们都会自觉地让着他们,这就是圣人后其身,反而身先的潜在道理。这点呢就是老子后面要讲的“不与民争利”的原则。

“外其身而身存”是指圣人为了大众奋不顾身,而大众自然会拥戴他而拱卫在他身边。所以,哪怕是残酷血腥的战斗,他们都基本上很难受到伤害。

“以其无私而成其私”的说法正解是:因为圣人的无私奉献,所以人民爱戴他,所以他的社会地位就远高于一般老百姓。

这点老子后面又专门论述了“处下而自上、不尊而自尊”的道理。

当然,老子如此智辩地说这些,的确是在“用机心”地诱导统治者要那么去做。潜台词就是:你看,如此做于你自己多有好处!地位又崇高又稳固,利益也能够得以确保!但可惜中国封建社会绝大多数统治者并不愿这么付出,而是利用国家权力走捷径搜刮百姓,甚者横征暴敛弄得翻船了事。老子所出良策“不争”,算真的付诸流水了!

到此老子意犹未尽又加了章“上善若水”来进一步地说奉献与不争,这就是第八章的内容了。此章比较着名,但大多数人仅将之理解为道德要求上去了。实际上老子讲的还是策略。

老子在此是借水的一些特征来说通过“无私奉献”、“不争”、“身其后”等手段来怀柔地治理好社会,确保统治地位。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说水无私奉献滋养万物,但它们一般都处于低洼险恶的深涧那些地方,所以它的行为几乎和道一样了。隐约所言之意即要像圣人那样循道行事就要像水那样无私奉献又不争,先人以利而自身其后。“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则直接跳到统治者具体该怎么办了。翻译过来就是要善于选择居住的地方(要象水那样不去争地位高处)、心要像水一样善于保持沉静而渊深、待人要仁慈柔和、说话要诚信、为政要善于治理、处事要善于发挥才干、行动要善于把握时机。不与民争利,所以就没有人怨咎(尤)你。

老子一再夸赞水,原因是水的许多特征与他提倡的怀柔地、以退为进的治国策略相似,以后一些章节中都还会涉及到这些话题。”

清风听了后,赞道:“你这理解确实比张天师所言更贴近老子本意些!张天师也强调要修成无为之心,但仅限于个人自身而已,并不如你所说那般,为天下无私奉献!时候不早了,今天就暂且到此吧!”

他如此般宣布下课,的确弄得我感觉不甚自在呢!想必他又要自己下去消化消化一下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