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寻觅心灵归宿 > 第110章 看望师父(1)

寻觅心灵归宿 第110章 看望师父(1)

作者:立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9 21:33:16 来源:小说旗

第一部分 第一百一十章 看望师父(1)

周四的清晨,姜鸿辰很早起床,他一边打着哈欠,一遍洗漱,穿上整齐的衬衫和西装,准备去济南出差,他的行李已经准备好,所有的文件和资料都整齐地装在在文件包里,摆在书桌上。他计划在上午完成签到后,抽出时间去拜访他的师父。毕竟他已经拜师5年了,平常他也专程去过几次看望师父,只是今年因为各种事务繁忙,还未有机会。奇妙的是,这次派他去济南出差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安排。

姜鸿辰的师父,法光老和尚,1923年出生。1998年起,他开始在千佛山的兴国禅寺担任住持,姜鸿辰是在1995年的一次机缘下来到兴国禅寺,偶遇法光老和尚并接触佛法,姜鸿辰拜他为师,法号界欢。

姜鸿辰的眼前浮现出,千佛山兴国禅寺西门的那副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津人”。换言之,生活在尘世中对权位财禄执着的人们,会被寺庙清晨的钟声以及夜色降临时的鼓声唤醒,去抛却对世俗**的痴迷。同样,那些在茫茫人海中孤独苦寻的人,也会被佛号的梵音召回。这是一副经典的警世联,其内含的深刻道理,无疑是令人深思,并会促使人们进行自我反思。

还有弘一法师留下的碑文:“智慧无边不可说。光明照世为所归。”同样充满哲理,让人深省,引人深思。

姜鸿辰在上午十点左右抵达济南,便马不停蹄地处理完会务手续。吃过午饭,简单洗漱一番,便带着一颗平静的心前往千佛山。

兴国禅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位于千佛山之首。依山而建,整个寺院有七座殿堂,错落有致,构成四个院落。寺院深邃幽静,景色秀美。寺内最吸引人的是南崖的千佛崖,这里有9个石窟,是隋开皇七年至二十年间(公元587—600年)刘茂景所造的佛教凿石造像,还有部分是唐代贞观年间造像,尚能看出全貌的有130余尊,镂刻精湛,是研究隋唐石刻艺术的重要史料。

姜鸿辰缓步走进兴国禅寺,他感到这里的氛围与外面世界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默默地欣赏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宁静。

他走到南崖的千佛崖前,仔细地欣赏着这些凿石造像。每一尊佛像都各具神态,栩栩如生。他感叹着古人的智慧和技艺,同时也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此时,一位和尚走过来,看到姜鸿辰一脸的敬佩和感叹,便向他解释道:“这些佛像代表着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安详。”

姜鸿辰听到和尚的话,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与世隔绝。在这里,他可以放下世俗的烦恼和压力,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自在。

姜鸿辰双手合十口诵:“阿弥陀佛”,点头致谢!

姜鸿辰穿越了历史悠久的院落,每一步都仿佛在走向一段尘封的历史,每一条青石路都记载着岁月的痕迹。他心中充满了敬畏与虔诚,因为他知道,他即将面对的是一位智慧深邃、人格高尚的人——他的师父。

姜鸿辰的心情愈发虔诚,他深吸一口气,迈向了方丈室。这是师父的居所,也是他心中最向往的地方。他轻轻推开门,看到了坐在禅垫上的师父。阳光透过古老的小窗子洒在师父的脸上,使他看起来更加慈祥和蔼。

姜鸿辰双手合十,向师父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他对师父的尊重和感激。然后,他坐在师父的对面,满怀期待地询问师父的近况。

“我最近很好,界欢。”师父微微一笑,脸上流露出安详的神色。

师父法光老和尚打量着眼前成熟稳重的姜鸿辰,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他缓缓地说道:“界欢,能抽空来看望师父,实属难得。你的修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是时候多发挥佛法在世间的作用,利益众生。”

姜鸿辰恭敬地道:“多谢师傅关爱指引,我会继续努力修行,弘扬佛法,以慧解众生烦恼。”接着,他把在北京工作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师父。师徒二人相谈甚欢,聊了许多关于修行、弘扬佛法与救度世间生灵的话题。

姜鸿辰先请教道:“师父,此次行程中我不禁深感世俗喧嚣与修行禅定间的巨大差异。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能够让入世修行者在世俗与修行之间找到平衡,保持内心的平静呢?”

法光法师微笑道:“好问题!世俗人生所需应对的事务与诱惑,确实可能让人分心,使修行者难以专注。然而,要知道,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涤除心中杂念,找寻到内心的平和,才是真正的修行。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带着观察、学习与用佛法洗净心灵的目的,将面对社会中的种种事务,也算是一种修行。”

姜鸿辰点头,继续提问:“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静坐修行呢?”

法光法师回答:“静坐修行并不一定是完全摒除世间纷扰,而是学会在过去的事物与未来的设想之中,找到当下的平静。在入世修行者的日常生活中,要把握适当的空闲时间进行静坐修行。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身体、心灵逐渐安定。关心你周边的空间,调整你的呼吸,让心灵慢慢平静。”

听了师父的指导,姜鸿辰深有感悟。他说:“师父,我明白了,修行的关键不在于逃离世俗纷扰,而是应该在纷扰中修行。通过实践佛法,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中找到适应,维持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法光法师点头称赞:“没错,只有通过不断观照内心,才能在道路上持续向前。对入世修行者来说,在世俗的生活里亦可以找到禅修的机会。面对世间种种变化,发挥佛法无穷的智慧,去懈怠心中杂念,为众生带来福慧。”

姜鸿辰真诚地道:“谢谢师父悉心教导,我会牢记师父教诲,在修行和世俗生活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砺,总是保持一颗平和、智慧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