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寻觅心灵归宿 > 第111章 夜爬泰山偶遇(2)

寻觅心灵归宿 第111章 夜爬泰山偶遇(2)

作者:立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9 21:33:16 来源:小说旗

姜鸿辰听到这里,心中豁然开朗。他心悦诚服地点头道:“谢谢您的教诲,黄老先生。我明白了,修行是一种内心的旅程,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善待他人,用爱与慈悲照亮前行的道路。”

姜鸿辰心悦诚服地点头,他对修行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次与黄老先生的交谈中,他得到了珍贵的指引和启示。

“年轻人,你问打坐的体会和见解,这是个好问题。打坐,其实就是一种静心凝神的方法。”黄老先生缓缓开口,脸上满是和善的笑容。

姜鸿辰听后眼睛一亮,立刻问道:“那么,打坐的意义是什么呢?”

黄老先生微笑着摇了摇头:“打坐并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境界,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回归到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打坐是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帮助我们沉淀内心、培养内观,进一步达到平静与觉醒的境地。打坐让我们能够抛却杂念,集中注意力于当下,与内心对话,了解自身的本质和真实。”

姜鸿辰聆听着老者的话语,心中激起了更深的向往。他追问道:“那么,如何正确地进行打坐呢?有何技巧或者注意事项是什么?”

老者耐心地解答:“打坐需要我们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样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坐姿可以选择莲花坐、半跏趺坐等,重要的是保持舒适和稳定。闭上双眼,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观察每一个呼气吸气的过程。当思绪漫游时,要温柔地将其引导回来,回到呼吸的观察上。”

老者看出姜鸿辰的疑惑,于是继续说道:“静坐准备很重要:坐向。面向东方或南方或东南方而坐。或四海:子时守心后窍。卯时守玄关。午时守心前窍。酉时守精窍。叩齿。上下齿轻轻叩击三十六次,以开启全身关窍,歛神通灵。卷舌。吸气时,要卷舌上腔,舌上卷,舌尖抵于上颚,尽量靠近咽喉软组织。”

姜鸿辰虚心地接受着老者的指导,并进一步追问:“在打坐过程中,如何应对内心的烦躁或不安呢?”

老者轻轻一笑,回答道:“内心的烦躁或不安是正常的,它们是我们心灵的波动。当这些情绪出现时,不要抗拒它们,也不要执着于它们。相反,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出现和消失,将其视作过程中的一部分,以觉察和深度的观察面对它们。通过觉察,我们可能逐渐认识到它们的无常和空性,使内心逐渐平静下来。”

老者沉思一会儿继续说:“我们能坐泰山之上夜谈,也是缘分,我有一个净心平气之法,告诉你,可以试一试:在静坐之前,双手对擦、向面上拂去,为的推净私欲,私欲去、心自净也,心得净气自平。故心无杂念自净,心不动气自平,故修行运气,须用心中微生动机,不可用力,气自顺而平也,凡事以意动推神,不可以气力推神,气即平也,此为净心平气之法。”

姜鸿辰心怀感激地感受着老者的智慧分享,他对打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他将与生活融入这一修行方法,用心去体验和探索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到了此刻,月光抚慰了他们的身心,时间已经进入深夜。他们彼此对望,默契地感知到对方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姜鸿辰向黄老先生鞠躬示意感谢,并说道:“黄老先生,您的指导和教诲对我来说是如此宝贵。我会虚心领悟并实践所学,将静坐的修行带入我的生活中。再次感谢您的慈悲指引。”

黄老先生微笑着摇了摇头:“年轻人过奖了。修行之道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领悟和实践。”

姜鸿辰谦卑地向黄老先生行了一礼,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本应在昨天向师父请教,但最终被遗忘了。今天,姜鸿辰将这个问题向黄老先生提出:“尊敬的黄老先生,我对于内心修行、道德行为和世俗修行的关系感到有些困惑。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又该如何去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呢?”

黄老先生微笑着回应:“年轻人,内心修行、道德行为和世俗修行是相辅相成的。内心修行是通过培养内观和觉察的方式,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并以此为基础去培养智慧、慈悲和平静等美德。道德行为是我们在与他人和社会互动时所表现出的善良、正直和负责任的行为。而世俗修行则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正面的方式应对外界的诱惑和挑战,以及如何在各种角色和责任中寻求平衡和和谐。”

姜鸿辰聆听着,感悟着黄老先生的教诲。他进一步询问:“那么,如何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呢?”

黄老先生接着说道:“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取决于我们对内外世界的认知和态度。首先,我们要学会觉察和面对自己的思绪和情绪,时刻保持内心的警觉。其次,我们要培养宽容、慈悲和包容的心态,理解他人和善待他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超越对外界环境的执着和依赖,寻求内心的独立和自由,不受外界条件的左右。”

姜鸿辰虔诚地接受着黄老先生的指导,他追问道:“如何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实践内心修行和运用道德原则?”

黄老先生微笑着,用温和的语气回答道:“在世俗生活中,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以正直和善良的行为影响身边的人。其次,我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觉察和反省,确保自身行为符合道德原则。同时,我们要学会将内心修行融入到工作、家庭和社交等各个方面,将慈悲和智慧运用于与他人的互动中。最重要的是,不要迷失自我,要时刻记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我们修行的目标。”

姜鸿辰思考着黄老先生的教导,并心怀感激地说道:“黄老先生,您的教诲对我来说非常宝贵。我将铭记于心,并努力将内心修行、道德行为和世俗修行贯彻于我的生活中。”

然后追问道:“那么,如何将内心修行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呢?”

黄老先生思索了片刻,然后回答:“我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觉察和反省,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原则。在工作中,我们要用慈悲和智慧去对待他人,用爱去化解矛盾。在家庭中,我们要用孝道和尊重去对待长辈和亲人,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