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寻觅心灵归宿 > 第154章 黄金周的龙虎山之行(1)

寻觅心灵归宿 第154章 黄金周的龙虎山之行(1)

作者:立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9 21:33:16 来源:小说旗

2004年,姜鸿辰与妻子严忻瑗商定,趁着十一黄金周,一家三口前往龙虎山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他们计划用五天的往返时间,尽可能地游览龙虎山的着名景点,感受那里的山林风景以及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如果时间充裕,他们还打算再去婺源一游。姜鸿辰一家对这次旅行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女儿悦悦,他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龙虎山的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许多道教名人在这里修行炼丹,使得龙虎山成为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龙虎山的主峰天门山,高耸入云,海拔1300米,山势险峻,犹如一道壮丽的天险,被誉为“天门第一山”。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神秘,沉浸在宁静祥和的氛围中。除了自然景观,龙虎山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里有众多的道观、庙宇和古建筑,其中最着名的是天师道龙虎山总府,是中国道教的圣地之一。总府内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了解道教的信仰和教义。

在姜鸿辰的心中,龙虎山一直是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他听闻这座山蕴含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并且被誉为中国的道教圣地。对于一个一直对传统文化和神秘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他来说,这趟登山之旅注定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体验。

在龙虎山,姜鸿辰一家三口游览了诸多着名景点。他们沿着山间小路,欣赏到了龙虎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在山巅远眺,云海苍茫,山峦叠嶂,令人心旷神怡。此外,他们还参观了龙虎山的许多古建筑和道观,如天师府、玉皇顶等,感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姜鸿辰一家三口是第一次踏足龙虎山,清晨的山间弥漫着雾气,仿佛整个山脉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轻纱之中。一阵微风吹过,让那雾气变得更加飘渺,令人心旷神怡。

姜鸿辰一家人沿着山间小道缓缓前行,感受着山林的宁静与生机。青山蜿蜒延伸,峰峦叠嶂,宛如巨龙盘曲而来;而绿水则河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神秘的玉带环绕山脚。山林中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漫步在山间的小道上,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山路蜿蜒向上,仿佛通向无尽的远方。在半山腰的地方,他偶然遇到了一座古老的道观。

姜鸿辰一家人轻轻走进了这座道观,正殿的右侧摆放着一张石桌,桌前坐着一位看起来约莫五十多岁的道长,身穿深色的道袍,神态安详,正在静静地品茶。姜鸿辰怀着敬意走到道长身边的桌前,向这位深藏不露的老者问好。道长微微点头,以一种礼貌的方式回应了他的问候。

道长示意姜鸿辰坐下,两人开始交谈。他们的对话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洞察和理解,以及对世界万物的热爱与尊重。每一个字句都仿佛是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姜鸿辰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与此同时,姜鸿辰的妻子严忻瑗带着女儿在道观内游览。她们细细品味着这座古老建筑中的每一个角落,感受着它所散发出的历史气息和文化韵味。女儿活泼好动,不时地在道观内跑跳,兴奋地探索着这个对她来说十分新奇的地方。

在姜鸿辰和道长的交谈中,他们谈到了许多关于生活、哲学和宇宙的话题。道长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给姜鸿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洞察人生的智慧。

姜鸿辰向道长提出了一个他一直心存疑惑的问题——人类所谓的宇宙到底是什么?道长微笑着倾听他的问题,然后说道:“在中国古代,‘宇’和‘宙’原本只指人们居住房屋的一些细部构件,后来逐渐引申为更大的‘宇宙’概念。‘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这是一个经历了漫长而复杂演变的概念。我的解释是,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随心所愿,不知所以,即是人;活在当下,不问天地,便是类。”

姜鸿辰静静聆听道长的解释,他不禁感到心中一片宁静。道长的话仿佛揭示了一个古老而深刻的真理,让他对宇宙的理解产生了新的思考。

\"随心所愿,不知所以,即是人;活在当下,不问天地,便是类。\"这句话在姜鸿辰心中回荡,他明白道长的意思是要人们摆脱繁杂的纷扰,回归内心,珍惜当下的生活,成为宇宙的一部分。

姜鸿辰向道长表达了自己的感悟:“道长所言极为精辟,我深感启发。在这个宽广而神奇的宇宙中,人们常常追求无尽的知识,迷失在浩瀚的宇宙中。而当我们放下繁杂的思绪,专注当下的时刻,我们或许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宇宙的存在和自身的连结。不问天地,便是类,我们就能够以更加自然的方式与宇宙共生共存。”

道长微笑点头,赞许地说道:“年轻人,你的领悟已经十分深刻。宇宙是无穷的,人类对它的认知只是冰山一角。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与宇宙产生共鸣,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当我们顺应宇宙的节奏,与之共舞,人生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姜鸿辰表示感谢后,又问道:“道长,我一直对静坐时,所讲的“守而不守,似守非守”感到困惑。我想了解在修行过程中,如何做到守而不守,似守非守的境界。”

道长:“年轻人,你的问题很有深度。这句话是在讲守窍,守窍注视窍中心,诀要是就像花儿朵朵开,而不是往里面用力,最后变成锁死了关窍,而不是打开关窍。就像在雾里守株待兔,雾散了,兔子从洞窟显现出来。这个只能点到为止,具体的自己用“心”去悟。”

姜鸿辰:“道长,这个心指的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