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寻觅心灵归宿 > 第225章 三晋非遗文化之旅(1)

寻觅心灵归宿 第225章 三晋非遗文化之旅(1)

作者:立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9 21:33:16 来源:小说旗

在三月末的一日,山西的风景如同油画般展开。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一支特别的考察队伍踏上了寻找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征程。团队的领头人,姜鸿辰的目标是探索那些即将被时代遗忘的非遗项目,并寻找方法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这次的非遗之旅,团队的目的地是山西,一处饱含古代文明与传统艺术的地方。在出发前,姜鸿辰组织了一次筹备会议,召集了公司的管理层及关键业务部门主管,共同讨论并确定了考察的计划和方案。会上列举了,去年他个人在东北进行考察经验,但深感一己之力难以拓展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传播。因此,他决定组建一个专业团队,以应对这项任务的复杂性和深度,进行一次更为深入的考察之旅。

这个新组建的考察小组,团队成员各有所长,包括张晓峰,一位能够通过镜头捕捉最动人瞬间的经验丰富摄影师;李琳,擅长用细腻文字描绘故事精髓的作家;赵博士,对非遗项目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他的知识将为团队提供宝贵的指导;以及黄铭,一位具有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的营销策划经理。这个多元化的团队汇聚了摄影、写作、学术研究和创意设计的专业力量,共同踏上了探索山西非遗项目的旅程。

来到山西这片深蕴华夏文明的土地,姜鸿辰一行人的首站便是久负盛名的平遥古城。这座被岁月雕琢得古朴而庄重的城市,宛如一部鲜活的历史长卷,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与沧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承载着诸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尤以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最为引人注目,那是一种融入了匠心独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工艺,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他们漫步在一条历经沧桑的青石板街道上,阳光透过两侧古树那繁复交织的枝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犹如一幅自然挥洒的水墨画,灵动而富有诗意。这些光影在古老的街面上跳跃,形成一片片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光斑,仿佛是时光老人精心撒下的金色种子,播撒在这座古城的记忆深处。

姜鸿辰和他的团队成员们缓步前行,他们沉浸在这浓厚的历史氛围中,每一处砖瓦、每一道纹理都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此刻,他们恍若穿越时空隧道,步入了一幅细腻生动的剪纸艺术画卷之中,那画卷里的每一细节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让人不禁对这独特的非遗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与向往。

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并存,他们在体验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魅力之余,更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李琳手捧着那件精美的漆盒,眼中流露出深深的赞叹与欣赏。她细看之下,只见这漆盒古朴雅致的气息扑面而来,构造上巧夺天工,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极致的精细之美。漆面光可鉴人,如同一面静谧的黑镜,映射出岁月沉淀的韵味。其上的绘饰金碧辉煌,繁复而有序,仿佛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跃然眼前。轻轻抚过光滑细腻的表面,那种滑润如丝、温润如玉的手感令人心生陶醉,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描绘,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我们华夏民族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老师傅在旁边听闻李琳的赞美,不禁放下手中磨砺了半生的工具,眼神中闪烁着回忆与感慨交织的光芒。他娓娓道来:“遥想明清时期,尤其是康乾盛世那段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时光,也正是平遥漆业最为鼎盛的一段岁月。就在乾隆四年,即1739年,平遥梁村一位名叫冀都龙的匠人,在县城繁华的站马道开设了一家名为‘鸿锦信’的漆器作坊。这家工坊专事生产各类柜、箱、桌、碟、盘、盒、奁、屏等漆艺精品,其作品不仅深受国内人士喜爱,更远销海外,成为了华夏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平遥推光漆器所绘制的图案,极具民族风格特色,取材广泛,既有古典小说、戏曲中那些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也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神秘而庄重的人物故事。这些图案或是通过描金彩绘的方式呈现,或是采用刀刻雕垫技法精心打造,甚至还有堆鼓镶嵌的复杂工艺,线条流畅自如,色调搭配和谐悦目,整体效果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随着现代化学漆和腰果漆的广泛应用,以天然大漆为原料的传统推光漆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逐渐走向衰落。许多老一辈的艺人纷纷改行,技艺传承出现了断层,漆艺产品的质量也呈现出下滑趋势,整个行业正处在濒临失传的危机边缘。老师傅语重心长地叹息道:“现在懂得这门古老手艺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年轻一代更多选择去城市里追寻新的梦想,这样一来,这门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和民族智慧的技艺,恐怕真的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于无形了。”

接过这沉甸甸的漆盒,姜鸿辰的目光在其精美的纹饰与深厚色泽上流连忘返,心中涌动起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敬意以及对公司使命的庄重责任感。这不仅仅是一个承载了传统工艺的容器,更是中华千年民间艺术智慧与匠心独运的结晶,它们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篇篇跃然纸上的历史篇章,鲜活且生动,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民族的记忆。

他缓慢而坚定地转过身来,面对黄铭以及团队中每一位满怀热忱、矢志传承的成员,他们的眼睛里同样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守护的决心。姜鸿辰深吸一口气,说道:“诸位,我们接下来的重任,是要去追寻那流传在古老巷陌间的绛州剔犀技艺。据说,每一次剔犀的过程,都是艺术家以刀为笔,在时间的长河中描绘出生命的脉络,如同编织新的生命篇章,赋予冰冷的材质以炽热的灵魂。”

这项技艺,就像一位沉默的讲述者,在每一道剔除的线条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承载着一代代匠人的心血与坚守。他们即将启程,不仅是寻找一项濒临失传的技艺,更是为了唤醒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艺术生命,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在店主那饱含故事的眼神和热情洋溢的指引下,他们一行人来到了运城。这里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尤其是那些藏匿于街巷深处、匠心独运的手工艺工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