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寻觅心灵归宿 > 第289章 疫情期间小故事之四凝神养性

寻觅心灵归宿 第289章 疫情期间小故事之四凝神养性

作者:立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9 21:33:16 来源:小说旗

午后的阳光如诗如画般流淌,轻拂过姜鸿辰办公桌的每一寸木质表面,洒下一层暖洋洋的金纱。在这喧嚣的都市之中,他拥有一片独特的宁静角落,这份宁静显得尤为珍贵。今日,他选择利用午休的时光,进行一场与众不同的静坐冥想。

他坐在办公椅上,微微调整角度后倾,身体逐渐放松,仿佛融化在椅垫的柔软之中。随着眼眸的轻轻闭合,他的呼吸逐渐变得平缓而有节奏,仿佛与阳光下的微风相互呼应。周围的嘈杂声音渐渐消退,被一种无形的隔音壁所隔绝,只剩下他心跳的声音在空气中回响。

他沉浸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他感受到空气中的每一丝波动,每一缕气息,伴随着他的呼吸舞动。一吸一呼之间,空气的温暖与冷漠交织,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伟大。周围的空气仿佛与他融为一体,他仿佛成为了一个接收大自然能量的容器。

在这种独特的氛围中,姜鸿辰仿佛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他感觉自己飘飘然,仿佛漂浮在一片宁静的海洋之上,与天地融为一体。思绪随风飘远,深入灵魂的深处,探索未知的奥秘。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停滞不前,只有他的心灵在不断地旅行。

静坐冥想结束后,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窗外景色如画,他的眼神深邃而悠远。凝视着窗外的景色,他的思绪飘向远方。他想到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想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一刻,他感觉自己与整个世界都息息相关,仿佛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种奇妙的感受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让他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步伐。

正当此刻,严忻瑗如轻盈的春风轻轻敲响了房门,那敲门声宛如细雨轻触湖面,细腻而温柔。随即,她推开了房门,带着一丝淡淡的花香踏入屋内。她的目光落在姜鸿辰身上,见他正闭目静坐,仿佛融入了一片宁静的海洋。于是,她轻声细语,如同怕打扰美梦的微风:“刚才我进来时,见你专注静坐,便没有贸然打扰你,现在修行是否已经结束了?”

姜鸿辰温和地睁开双眼,微笑中流露出一种内在的平和与深邃。他慢慢地转过身来,声音里带着淡淡的欣慰:“是的,已经结束了。我喜欢通过这种方式凝神养性,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姜鸿辰的话语里所提到的“凝神养性”,实则蕴含着深邃的道家修行在道教的文化长河中,《道德经》作为核心经典,为后世弟子揭示了修行的方向。老子在其中所提出的“致虚极,守静笃”,不仅仅是一种修身的方法,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旨在达到与道合一的至高境界。

庄子的思想体系则更为广阔深邃,其“齐物论”等篇章所探讨的万物一体思想,引领人们超越物我的界限,达到一种忘我之境。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真正体验到与宇宙和谐共舞的奇妙感觉。这种境界的达成,实际上便是道家修行中的“凝神养性”达到了高层次的表现。

在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智慧之海中,《周易》与《黄帝内经》这两部国学典籍,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关于人性修养与身体调和的深它们所论述的“凝神养性”,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提炼,更是对现代人生活的重要指引。

《周易》中的易理思想,宛如天地间的和谐交响,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通过对易理的理解和体悟,人们可以洞察宇宙间的奥秘,从而净化心灵,提升心性。这种修养不仅仅局限于静坐冥想,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点滴细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黄帝内经》则是从医学的角度,对人类身心进行深入剖析。它认为,身体的内在平衡是养护心神的关键。只有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心神才能得到真正的滋养。在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中,通过调养身体的内在平衡,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姜鸿辰仿佛被这两部古籍的智慧所吸引,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缓缓开口,分享了他的心得:“在这繁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往往迷失在外部环境的纷扰之中,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清净。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意识到,内心的平静并不取决于外部环境,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心状态。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我们愿意静下心来,回归内心的宁静,都可以实践和培养这份平静。”

他继续说道:“即使只有十几分钟的短暂时光,我们也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让自己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感受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这样,我们的身心都能得到放松,下午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专注和高效。而这种专注与平静,正是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最需要的养分。”

道家修行中的内丹术,乃是深藏玄妙的修炼法门。此术以调和身体内的精、气、神为本,意图通过修炼,延年益寿,乃至追求仙道成就。其中,“养神”作为修炼的核心环节之一,更是备受推崇。修行者需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凝聚心神,养护精神,以此逐渐提升修为。每一刻的凝神静气,都是对生命力的呵护,对道境的追求。

导引术,乃古代道家养生之秘术,涵盖呼吸调息、体态运动等多个方面。此术以身体的活动来调整气息,从而达到“凝神养性”的目的。古老的《黄帝内经》中亦有相关记载,倡导通过特定的呼吸方法和身心修炼,以实现健康长寿。在每一次深呼吸与体态的调整中,都蕴含着道家的生命智慧与养生之道。

忘我冥想,则是一种引向深邃的自我超越方式。修行者通过长期的冥想修炼,逐渐忘却自我,甚至达到忘却身体和心灵的状态,从而实现与宇宙自然的合一。这种高层次的修炼路径,是“凝神养性”的极致体现。在冥想的过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只有那深邃的内心世界,在不断地探索着生命的真谛。

道家的“凝神养性”,是一场涵盖心灵与身体的综合性修行。它不仅仅涉及心灵的深度修炼,更包括对身体的严格调养和平衡。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内外和谐,身心统一的道家修行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修行者仿佛与宇宙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

听着姜鸿辰的分享,严忻瑗不禁她似乎也被这种修身方式所吸引,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渴望的光芒。姜鸿辰看着她,心中一动,邀请道:“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教你这种静坐的方式。让我们一起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彼此间相视一笑,似乎所有的喧嚣与纷扰都在这一刻消散。他们意识到,生活的忙碌虽然无法避免,但内心的宁静却是他们可以主动寻找并掌握的。于是,他们决定一同在喧嚣的都市中寻找心灵的净土。为此,他们将静坐冥想作为共同的日常习惯,每日在忙碌的间隙,都会抽出一段时间来共同修炼。

静坐时,他们并肩而坐,彼此的气息相互交融,仿佛连成了一体。他们的心境随着呼吸的起伏而逐渐平静,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他们的心灵在对话。他们一同探索内心的世界,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回味那些美好的瞬间。在静坐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彼此的心灵更加紧密地相连。

在都市的喧嚣中,姜鸿辰与严忻瑗仿佛成为了两个小小的修行者,他们在寻找内心宁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的故事逐渐在朋友间传开,许多人都被他们的坚持所感动,也开始尝试加入他们的行列,一同寻找心灵的净土。就这样,静坐冥想不仅成为了他们夫妻的共同习惯,还成为了一种都市中的流行风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