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燕山奇谭录 > 第99章 重视教育

燕山奇谭录 第99章 重视教育

作者:自在飞花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9 20:20:20 来源:小说旗

大唐,这颗于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的明珠,在李隆基的治理下,已然呈现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盛的盛世之象。然而,在这一片繁华背后,有识之士深知,欲使大唐的辉煌千秋万代延续,教育的力量不可或缺。

魏征,这位以直言敢谏闻名于世的大唐肱骨之臣,为大唐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后裔魏明,自幼深受家族刚正不阿、心怀天下的家风熏陶,饱读诗书,对治国理政之道有着深刻的见解。魏明身形修长,面容清癯,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坚毅,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范,仿佛继承了先祖洞察时势的敏锐目光。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大明宫在朝阳的映照下,宛如一座金色的宫殿,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早朝时分,群臣位列两班,气氛庄重而肃穆。魏明心怀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迈出坚定的步伐,出列向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李隆基行礼,声音洪亮且诚挚地说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魏明,乃魏征之后。今观我大唐,虽已盛世初显,但为长远计,教育一事,至关重要,万望陛下重视。”

李隆基微微皱眉,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思索,缓缓说道:“魏爱卿,朕知教育乃国家根本,只是,你且详细说说,为何此时要着重强调教育?又该如何发展教育?”

魏明恭敬地抬起头,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国之源。如今我大唐国力昌盛,四方来朝,然欲保此盛世绵延不绝,需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而人才之培养,全赖教育。如今民间虽有私塾,但规模有限,且教育内容参差不齐。若我大唐能大力兴办学校,广纳学子,传授经史子集、治国方略、天文地理等知识,必能培养出众多栋梁之才,为陛下分忧,为大唐之长治久安奠定根基。”

李隆基听后,微微点头,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目光坚定地说道:“魏爱卿所言极是,朕准你所奏,即刻大力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只是,这兴办学校,制定教育方针、选拔教师等诸多事宜,需有得力之人负责。”

此时,谢映登后人谢轩出列,行礼说道:“陛下,臣谢轩,愿担此重任。臣自幼喜好文化艺术,对教育之事也颇有心得,定当尽心尽力,制定合理教育方针,选拔优秀教师,为大唐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李隆基看着谢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好!朕命你负责此事,务必用心,不可有丝毫懈怠。魏爱卿,你也从旁协助,务必让大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魏明与谢轩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

领命之后,谢轩与魏明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投身于兴办学校的筹备工作之中。他们首先在宫中一处偏殿内,召集了一群学识渊博的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教育者,共同商讨制定教育方针。

谢轩看着在座的众人,神情严肃地说道:“诸位皆是我大唐饱学之士,如今陛下重托,命我等制定教育方针,此乃关乎大唐未来的大事。我认为,教育应首重品德培养,学子们需先学会修身立德,方能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同时,经史子集等经典学问不可偏废,此乃我大唐文化之根基。此外,还应教授一些实用之学,如算术、天文、地理等,以拓宽学子视野,增强其实际能力。诸位对此有何见解?”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究缓缓说道:“谢大人所言极是,品德教育确实至关重要。然在经典学问的教授上,还应注重因材施教,不同学子天赋各异,兴趣不同,应给予他们一定的选择空间,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魏明点头赞同道:“老夫子所言甚是。而且,我们还应鼓励学子们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如此才能培养出有独立见解的人才。”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经过数日的激烈讨论和反复斟酌,终于初步拟定了一套全面且合理的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既定,接下来便是选拔优秀教师。谢轩与魏明广发告示,在大唐各地招募贤才。一时间,各地的饱学之士纷纷响应,汇聚长安。

在选拔现场,一位年轻的书生前来应试。谢轩看着他的文章,不禁点头称赞:“此文逻辑清晰,见解独到,你对教育有何看法?”

书生恭敬地回答道:“大人,学生认为教育乃开启民智、振兴国家之关键。身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求知欲。”

谢轩微笑着说道:“不错,你既有才学,又有如此见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教师。”

然而,并非所有的应试者都能让谢轩和魏明满意。有一位自诩才高八斗的文人,在面试时高谈阔论,却尽是些不切实际的空洞之词。谢轩皱着眉头问道:“若你为教师,如何让学生理解经史中的治国之道?”

那文人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谢轩严肃地说道:“教育乃务实之事,非空谈所能成就。像你这般,虽有学识,却无教学之法,实难担当教师之责。”

经过层层筛选,谢轩和魏明选拔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的选址与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长安的一处开阔之地,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魏明时常来到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进度。他对工头说道:“这学校乃培养大唐未来栋梁之所,质量一定要保证,切不可偷工减料。”

工头连忙应道:“大人放心,小的一定用心,不敢有丝毫马虎。”

数月之后,一所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学校拔地而起。校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教室宽敞明亮,藏书阁内摆满了各类书籍。

学校建成后,迎来了第一批学子。开学典礼上,谢轩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满怀期望地说道:“诸位学子,今日你们踏入这学堂,便是踏上了求知之路。望你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之栋梁,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学子们齐声应道:“谨遵教诲!”

在谢轩和魏明的努力下,大唐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各地兴办起来,学子们在这里勤奋学习,汲取知识的养分。大唐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国家的各个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

看到教育事业取得如此成果,李隆基龙颜大悦。他在宫中召见谢轩和魏明,欣慰地说道:“二位爱卿,此次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你们功不可没。如今大唐教育初兴,望你们继续努力,让更多的学子受益,为我大唐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谢轩和魏明跪地谢恩:“陛下赞誉,臣等惶恐。臣等定当不负陛下期望,为大唐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从此,大唐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为这个辉煌的帝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使大唐的盛世之景更加绚烂夺目,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