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平是个一口唾沫一口钉的人,说话非常算话,所以他说去第五大道看看,那就真的只是看看——外加拍照。
到了第五大道,冯一平才算体会到了纽约这个牛叉城市的奢华,这条路的两边,摩天大楼一座接一座的,都在欲与天公试比高,而楼下的这些商店,汇聚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名牌商店。
用雅各布的话说,“全世界的知名品牌,在这条街上几乎都能找到,”
“街上还有好多家博物馆,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要我带你去看看吗?”见冯一平没有血拼的意思,雅各布提议。
冯一平装模作样的看了看手表,“是想去,但去参观大都会博物馆,至少也得半天时间,等以后有时间再说,我们在这坐坐就好,”他指着前面路边的一个露天咖啡厅敷衍道。
逛博物馆,他现在还没那个兴趣。
他之前最讨厌的,就是那些人一提起出国,就标榜自己去了哪些博物馆,比如不少人到了巴黎,第一时间,肯定去的不是红磨坊,就是蒙田大道,但他们对外晒的照片,一定是卢浮宫。
那样真的挺没意思,冯一平也不想把自己标榜成那样的人,既然是出来玩,当然是怎么舒心怎么爽就怎么来,没必要装着自己到异国他乡,主要是接受艺术和文化熏陶的。
…………
对于纽约经济俱乐部,原来的冯一平,压根就没听过,这一次是接到了邀请之后,他看了一些资料,才发现这真是一个非常之牛叉的俱乐部。
和国内的一样,类似于剧院舞台的主席台上,最中间,是一个演讲台,两旁各有两排座位,坐的自然是俱乐部里的大牛们,以及一些前任政府官员。
在俱乐部主席言简意赅的介绍了冯一平的身份,以及高度评价了他那本书之后,整个大厅其它的灯光都暗了下来,只有舞台的这一块,被照得雪亮。
一身正装的冯一平,在大家的掌声中,微笑着站到演讲台后面,虚视着台下那乌泱泱的听众,“主席先生,先生们,女士们,前辈们,大家中午好!非常感谢主席先生对拙作的评价,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他感觉说这些话的时候,喉咙有些干,声音也有些飘,就拿起矿泉水喝了一大口,也不再像之前,双手握拳放在身前,而是很放松的撑着演讲台的两边,甚至整个人都倚在演讲台上,右脚伸到左脚的左侧,只用脚尖点地。
“说起来,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在和各位的企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让自己的企业存活下来,并能有一定的发展。
也就是说,我最开始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针对在坐各位的企业的,在坐的各位,就是我的假想敌。”
这样别开生面的开头,他是笑着说的,台上台下的听众,也是笑着听的,台上的这二十几个人里,笑出声来的就不少。
“我知道这话听起来有些狂妄,但是,当时一贫如洗的我,确实是这么考虑的,年轻嘛,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梦想和勇气。
当时我想,如果我做快餐,该怎么跟同行竞争,怎么跟百胜集团竞争?如果我做软件,微软会不会随便掉下一根毫毛,就把我给压死?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想好,我创业的时候,也不踏实,因为我知道,战略不清,就是一时取得了些成绩,那也是暂时的。
那时的我,越想越无助,越想越失望,越想越没信心。
因为我分析了无数种可能,但当我有了一定成就,在有资格面对大家的企业的时候,依然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因为不论有形还是无形的资本,和大家都不能相提并论。
可是,难道就这么放弃了吗?这当然是一个容易的选择,但显然不是一个正确的抉择。
于是,我想啊想,后来恰巧看到了一些人在运用的实例,受他们的启发,最终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那就是在现有竞争激烈的市场里,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红海里,我竞争不过大家,那就只有另辟蹊径,找新的市场。
终于有了可行的思路,我总算有了点信心开始创业,在创业过程中,不但的摸索和研究其他的实例,最后,终于总结出了蓝海战略的原则,以及如何开创、制定、执行适合自己公司的蓝海战略。”
今天买票来听冯一平演讲的,都有着和他类似问题的人,虽然现在的他们,比刚创业时的冯一平实力雄厚很多,但是,在他们前面,依然有着各方面更有优势的一座座高山,冯一平的这番话,算是说到他们心里去了,一个个,都心有戚戚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也一样,所以,不少也在忧心企业前途的听众,此时毫不吝啬的给冯一平这个同病相怜的人以掌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