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装潢考究的餐厅里,旁边是同样衣着考究的男男女女,对着盘子里同样加工考究的三文鱼,冯一平却一点胃口都没有。
哪怕是一碗大米饭,配上一碟小咸菜呢,现在也会让他胃口大开。
他现在当然不是在学生食堂,而是在西南角这个风投云集的地方,这里云集了这么多有钱人,周边的配套设施,当然非常完善和高级。
比如餐厅,从法式到日式都有,但是,偏偏就没有中餐。
进了商学院,其他的还好,就两样,他还不太适应,一个,是学习上面临的压力。
就和进了清华,才发现大学生的日子,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一样,进了商学院,才发现美国的这些名校里的学生,同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就各种电影和电视剧里的印象,美国大学生,那是各种爽啊,没完没了的聚会,换对象比换衣服还快,呵呵,这样的认识,真的太肤浅。
冯一平甚至觉得,商学院里的同学,比国内清华的同学们,学习还要努力。
不是说清华经管院的同学不努力,但是客观的说,最努力的那一段时间,还是在考试前,而在这里,每一堂课上都有压力。
商学院有很多的室外课程,比如参观著名的公司,结合实际,就著名的案例进行分析,仅第一周,他们就分析了八个案例,一天都不止一个。
之后,各人的作业,由教授进行点评,国内大课的作业,带课的教授。可能都不亲自批改,这里不一样,不但是教授自己批改。而且评语很详细。
因为斯坦福商学院一个著名的特色就是人少,他们这一期。只新招了三百多人,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则高达1:6。
因此,和在经管院动辄就是上百人的大课不一样,这里,每堂课一般都只有三十人上下,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事。
人少,带来的好处是大大的。比如在这,抢位子这事,压根不存在,自习室里,你什么时候去,都能找到位子,而且,每个位子上,都有单独的台灯和电脑。
由此不得不说一句学校里的网络,硅谷都是依托斯坦福建起来的。所以这里网络设施,不但世界上没有几个大学能比得上,就是好多公司同样也比不上。
斯坦福大学校长。
一掀开,韭黄炒鸡蛋,虾仁豆腐,回锅肉,肉丸汤,只闻味道,就非常赞!
“你怎么想着给我送饭来的?”
黄静萍笑嘻嘻的把他打包的三文鱼接过去,“每天晚上你回家都吃那么多,肯定是中午吃得少呗,”
“还是你最了解我,”冯一平捧着她的脸嘬了一口。
“我每天中午都给你送,好不好?我一个人在家里吃饭也无聊,”黄静萍一边给他碗里夹菜,一边问。
从学校开回家,至少要半个小时,来回加吃饭,接近两小时,冯一平中午没那么多时间。
“要不,我们也在这租个办公室,就当餐厅?”
“那多浪费,再说,我就喜欢这样露天野餐,”
“那好吧,”斯坦福的环境,真不是盖的,不少同学都亲戚的称呼它为“农场,”在这样的地方吃饭,真的就像是野餐。
“下午我想去趟唐人街,”黄静萍说。
“买什么,要不要晚上我们一起去?”
“不用,我去中药店看看,”黄静萍低着头说,“买点药材给你炖汤,”
他们不是不知道夏不进补的道理,只是金翎他们一走,两个人晚上是夜夜笙歌——强调一下,主要是为了播种。
所以这些天,冯一平白天很忙,晚上也很累,当然,这种辛苦,他是甘之如饴的。
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黄静萍担心他身体,打算给他这头牛稍微补一补。
“那你悠着点啊,我身体好得很,不补也没事,要是进补效果太好,我怕你承受不住,”
“我都行,”黄静萍笑着,一口吞下一个肉丸。
我去,你,你这是挑衅吗?
冯一平一擦嘴,“吃快点,开车找一个没人的地儿去,”
光说不练假把式,娘们喜欢做言语上的巨人,咱爷们,就应该做行动上的巨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