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农门娇女 > 第1108章 务实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108章 务实

作者:花柒迟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4:32:50 来源:小说旗

于是,满殿等待的天榜生员们就见林大山从袖子里拿了一个小瓷瓶,瓷瓶里的粉末黑乎乎,倒进杯子,冲上茶水就成了药汤一般,味道散出去,很是有几分苦涩难言。

但林大山又从袖子里拿了什么塞到嘴里,吃几口,就喝一口“药汤”,神色不但没有什么痛苦,反倒有几分享受之意。

旁人好奇就罢了,岳麓的两个弟子却是突然想起今早山长的嘱咐,于是赶紧摸了袖子,也同样如法炮制。

第一次喝咖啡,他们差点儿苦的吐出来,但殿试有一项却是以表,谁知道这会儿有没有人在旁边偷偷观察啊。

于是,他们强忍着把咖啡喝完,却是心里把自家山长埋怨了无数次。

不过点心倒是味道不错,香甜顶饿,足以抵过喝咖啡的痛苦了。

又等了一会儿,众人才被引着到了勤政殿正殿动笔考试。

明德帝坐在主位,内阁几位阁老陪着,当场出了考题。殿试不同于之前的几场考试,不考经义策论之类,全凭皇帝喜好。

这个就很好的保证了公正性,当然也照顾了皇帝的喜好。

所以历年的考题有做诗词歌赋,也有时政治,可谓是五花八门。

今年受了先前瘟疫的影响,明德帝直接就出题,要考生们就防治瘟疫和瘟疫过后恢复福来县生计写一篇文章。

这考题一出,可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啊。

欢喜的自然是林大山了,他甚至怀疑这是明德帝偏心他,特意选的题目。因为林家从头到尾都参与了瘟疫的救治,就算他没有深入福来县,但家里平日可没少讨论,也力所能及的帮助福来县百姓,继续供给石灰消毒,免费赠送良种等等。

他只要整合出来,好好写一篇让人看得懂也认可的文章就把胜利握在手里了。

就是岳麓书院的两个弟子,这会儿也是惊喜,周山长受林家影响,岳麓书院的院训也有务实为民这一条,所以他们先前同山长也没少讨论。如今自然脑子里有东西,甚至隐约兴奋心跳的都有些不正常。好似只有奋笔疾书,才能把这股兴奋宣泄出去。

倒是旁的考生有些犯难了,先前瘟疫来临,他们为了自保,都是躲在家里或者客栈,连门都没敢踏出一步。过后更是谈瘟疫色变,别说去福来县看看,就是听说谁去过,都要躲得远远。

偏偏如今就是考了福来县的灾后建设安排,真是天意难测。

一时间,勤政殿里,奋笔疾书的有,抓耳挠腮的有,目瞪口呆的有,形形色色,倒是让看热闹的明德帝和大臣们很是解闷儿。

这个考题,不能说出的多有水平,但绝对是务实,毕竟福来县正好等着整治呢,若是能从这些考生的答题里得了好办法,也是收获。

当然,也有人想到这题目,有些偏心林大山,或者说寒门学子,毕竟相比起世家养出的不知人间疾苦的富贵子弟,这些寒门学子更了解民生。

不过,阁老们谁也没说,寒门学子考的好又如何,不过是进翰林院熬资历,十年八年后,能有几个冒头。仕途,可不是有才学就能走的平稳,还要家里保驾护航。

就这般,一个时辰后,试卷都收了上来。

不过五十人,卷子当堂就审核批复了。

果然,林大山写的是最好的,无论是继续防疫,安排重建,甚至百姓生计,发展副业都写的清楚明白。

但不得不说,他的文笔不如另外两个生员华丽精彩。其中一个就是岳麓书院的弟子,剩下那个则是出自世家。

世家底蕴深厚,就如同百年大树,有枯枝败叶,自然也有向阳茂盛的一面。

明德帝沉吟了一下,就把世家子点了状元,林大山做榜眼,岳麓书院的弟子因为年轻英俊做了探花郎。

一时间皆大欢喜,阁老们恭喜大越再得良才,明德帝也难得让阁老们心服口服,而意气风发。

按规矩状元榜眼和探花,都是要入翰林院的,熬上几年,外放几任,若是当真不错,以后就是阁老的后备力量。

但林大山却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跪倒,当堂请求道,“皇上,臣想求放外任,不入翰林院。翰林院自然是好的,但学生读书多年,一直盼着为皇上分忧,牧民一方。求皇上准许!”

众人都是听得惊疑,以林家低调行事的风格,林大山进翰林院,慢慢熬资历,以后寻机会上位才是正途。这怎么画风突变,突然高调起来了。

明德帝倒是高兴,问道,“爱卿这般,可是有想去的地方了?”

林大山赶紧磕头,应道,“皇上,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臣方才就福来县的重建,洋洋洒洒写了两千言,得了皇上和各位大人的首肯,这才得了榜眼。臣想把这两千言变成现实,整治好福来县,毕竟福来就在京都之侧,荒芜下去,实在是大越百官的耻辱。毕竟,天子脚下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又何谈整个大越的富强繁荣?”

“好,有志气。”

明德帝听得这话,心里可是太舒坦了。老话说儿,有粉就要往脸上擦。福来县就在京都旁边,如今这般荒凉破败,就如同女人脸上的疤痕,绝对不是一件光彩之事。

林家先前就没少帮忙,如今派了林大山外放做福来县令,也算是林家好人做到底了。

所以,明德帝当堂宣布,“林大山接任福来县令,即刻上任。”

众人自然都是应声,谁也不想因为一个小小县令,当堂打皇帝的脸,毕竟皇帝手里还有一把锋利的战刀,如今在外割敌人的喉咙,替大越开疆拓土呢。

翰林院的掌院念着当初同姚老先生的半师之情,林大山也算他半个师弟,就笑道,“原本还想林县令进了翰林院,老臣也有借口同老国公多求几本新书,如今倒是要失望了。”

众人都是笑起来,读书人都爱书,无论立场如何,自然都盼着有更多的书看。新书固然好,但古籍孤本却是最珍贵的。而林家先前一口气拿出几十本,自然被所有读书人惦记。

这事儿,林家自然也有安排,林大山赶紧应道,“不瞒皇上和各位大人,这一冬日,学生带着家里的子侄确实又整理出一批古籍孤本,原本是要送进家里书院的藏书楼,今日臣辜负了皇上的安排和掌院大人的期望,明日就把这批古籍珍本送去万向楼,权做赔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