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农门娇女 > 第1402章 乘风破浪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402章 乘风破浪

作者:花柒迟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4:32:50 来源:小说旗

陆洲码头上,刚刚补给完的大海船,缓缓离开栈桥,顺着大运河,往京都方向划去。桅杆上的风帆好似巨大的翅膀,借着冬日朔风的力量,轻快前行。

码头上,无论是渔家,还是赶来看新奇的陆洲百姓都是忍不住惊叹。

“这船真是太大了,比漕运老大胡家的龙头号,还大一半呢。”

“当然了,这是海船,平日是要出海的,当然是最结实,最大最气派了。”

“这么大的船要多少人划桨才能走动啊,怕是要累死不少人。”

有百姓议论纷纷,被某个坐在车里的商贾呵斥道,“你们说的什么胡话呢,这是林家的海船!林家是什么人家啊,善事做了一箩筐,满大越的水泥路都是林家铺的,怎么可能为了一艘船累死多少船工?”

有人不服气,嚷道,“那你说,这船没人划桨怎么开动?”

“说你们蠢,你们还不承认。谁说大船就一定要用船工划桨了。林家有前进学院在,什么好办法琢磨不出来。我先前去过一趟南海边,有幸上过一次大船。这船底暗了一些大小轮子,互相咬合着,轮子又带动船桨。这么大一只船,只要十个船工,就能开动,而且也不费力气,是用脚蹬轮子。船工还是四匹人,一个时辰一倒换,别说累死人,怕是都没出汗呢,就换班了。”

商贾得意说了一番,果然引得众人都是惊奇,“什么轮子,这么神奇?”

“你们家里没有新式钟表吧,我家里有,里面就是用大小轮子控制,掐算时辰的,准着呢。比刻漏可是方便太多了,听说前进学院还在继续琢磨呢,以后还要做出能戴在手上的,更好看更方便。想知道时辰,撸开袖子一看就知道了。”

“哦,还有这样的东西!明年我也要我儿子去考学院,万一进去了,以后就什么都不用犯愁了。”

“我让我儿子也去!”

“我儿子是铁匠,你儿子是种地的,去干什么?”

“这你就不知道了,前进学院有专门学种地的呢,咱们今年种的稻子,就是人家传出来,教大伙儿育秧种下地的。”

偌大的海船正乘风破浪,走在大运河上,把众人的议论和惊叹远远甩在了后边。

林荣一身棉布袄裤,站在船头,手里的望远镜搭在眼前,望着远处的村镇田地,嘴角忍不住就翘了起来。

自从当初离家到如今,也有三四年了,回来看看,真是见到什么都觉得欢喜亲切。

站在他身后的甲三和甲四都是一身灰衣,普通管事常随的打扮。他们是当初林家救下收留那批灾民孩子里,年岁比较大。如今已经十**岁了,跟着林平在太平港的两年,一个取了海女的丫鬟秋霜,一个娶了本地的小户女子,都是孩子爹了。

两人平日跟在林荣身边,帮忙打理查船坞和船队,也是得用的。

这次能够回到林家,他们也是欢喜。毕竟他们逃难的时候,家里人就已经死光了,从被林家收留,送到学堂读书的一刻起,他们就是林家人了。

更何况在太平港这几年,主子们待他们更是亲人一般。工钱赏赐只多不少,又一力张罗替他们成亲,娶妻生儿,延续香火。这般他们还不知道感恩,那真是禽兽不如了。

对于林家,比之他们自小出生的老家,他们心里更多一份亲近和想念。

“少爷,咱们还有两日就能到了!”

“是啊,家里人一定在码头等着了!”

林荣放下望远镜也是笑道,“是啊,这几年,也不知道家里变了什么模样?你们看,这运河两侧,几乎都是稻田,肯定有咱们家的一份功劳。还有远处的水泥路,马车走起来,不比咱们大船慢多少呢。怪不得,贵哥儿写信说,明年他就能到太平港去看爹娘了。”

甲三举起手,任凭冷风吹得衣衫猎猎作响,笑道,“我就盼着到家,吃上一碗大灶间的红烧肉,哈哈,我都梦见两三年了!”

“咱们石堡不是也总做吗,怎么还这么馋?”

林荣笑骂,应道,“回去之后就让胡叔安排灶间做一大锅给你吃。”

“谢少爷!”

甲四也跟着欢喜,高声道谢,“您不知道,少爷,咱们家里的猪都是自己喂的,杀了割肉,炖成红烧肉最香了!哪里都比不了,小时候在京华堂,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听说如今学院和小学堂隔几日就能吃一顿,真是太让人嫉妒了!”

三人都是笑起来,说起吃食,林荣也是口水泛滥,“我就想吃大伯娘做的浇汁儿鱼,炸的外酥里嫩,浇上糖醋汁儿,简直太下饭了。”

秦山码头离得京都有差不多一百里,早就修了水泥路,但林老爷子带了孙女,还是提前一日就出门了。

林安已经上山安顿去了,林保要守老宅,剩下林华和李贵就陪着爷爷和妹妹一起来接亲大哥。

原本修建水泥路,夜岚和娇娇是计划模仿后世的收费公路,但是大越的经济状况,同后世实在没法相比,为了发展,为了方便百姓出行,商贾南北刘通,只能免费了。

但还有养路工和水泥路附近设立的小学堂要供给,于是,只能每隔一百里设立一个收费的小驿站,安排附近村屯的老弱过来开个小茶水摊子,卖些简单吃食之类,算是给过往之人提供方便。然后门前有个箱子,过往商贾和行人可以按照心意往里面添些银子或者铜钱。每月,养路工和附近村屯的里正们会聚在一起,打开特质的锁头,取出箱里的银钱,用于小学堂的学童们,还有养路工的工钱。

若是放在后世,这样的箱子,说不定每月都要空空如也。

但这里是大越,民风本就淳朴,又因为有了这条水泥路,商贾和行人方便太多,冬日不必担心被风雪阻隔,夏日不必被烂泥陷住马车轮子。所以,人人都是感激之极。

只要歇脚,见到这样的箱子,或多或少都会放上一些。时日久了,约定成俗,每一百里,二十辆车以上的大车队给二两。十辆车的车队给一两银子,单车独马或者普通行人就看心意,几两不嫌多,几文不嫌少。

这般下来,居然每月也足够供给养路工和小学堂所用。偶尔赶上换季前,路上忙碌,这功德箱里的银子也就更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