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农门娇女 > 第325章 喜忧参半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25章 喜忧参半

作者:花柒迟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4:32:50 来源:小说旗

赵熊本来以为林老爷子不会这么容易应下,毕竟他是一个外人,林家不知道他的底细,万一他存了坏心,以后总有麻烦。没想到,老爷子只让他签了十年的工契,这让他又欢喜又担忧。

欢喜自然是因为不用做奴仆,毕竟他这样有野心的人,给人做奴仆,实在不甘心。忧愁就是林家怕是也不会全然信任他,或者说不那么需要他这个人。

别人不说,就是胡天明吧,签了死契,林家不但把学堂交给他打理,过年时候还把当自家人一样请去上桌儿吃年夜饭,他如今俨然已经是林家的一份子了。

他以后怕是没有这个待遇了…

林老爷子不知道他这么纠结,又道,“你回去也问一问,看看手艺好的工匠里,谁愿意留下,我们林家绝对不会亏待。而且也一样签工契,时间由他们自己决定。”

“好,老太爷,我这就回去问。”

赵熊也是个急脾气,立刻回去问询了一圈儿。许是当初从家乡逃离时候太过狼狈,一路上又受了太多折磨和苦难,大部分人都想要荣归故里。只有七八个汉子和两个老师傅打算留下,汉子自然是没有家小,想要闯一闯,老师傅则是想要报答林家的大恩。

于是,汉子们签了五年的工期,老师傅们则一口气签了二十年,显见是打算为林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林老爷子得了消息,特意开了酒席,请了这些人喝酒。酒席间,定了规矩,以后林家提供稻草,他们负责教授徒弟,每月除了工钱,他们只需编出一定数量的物件儿,草编铺子的利润,他们集体还占两成。

至于赵熊,作为草编铺子的掌柜,工钱高一些,其余都是一样。

众人自觉有了工钱就有了保障,都是高高兴兴应了下来。

林大河不在家,选铺面,张罗开业这事儿就落在了林华身上。

林家如今在县城,大小也算个人物了,没过半月就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草编铺子同便宜坊离得不远,但位置更偏于城南,毕竟草编是风雅之物,城西都是平民百姓,买的有限,主要售卖对象自然是那些有钱有闲的富贵人。

许是运气好,草编铺子刚刚开业没两日,就接了一大单生意,足足五百个蒲团。

原来是某个信徒,把林家草编的蒲团带去了县城西南百里外的大福寺。

寺庙里的住持,很是喜爱蒲团这份清香,自觉坐在上边打坐,不但更有助静心凝气,甚至参悟佛法都通透了三分。

于是,住持大师在虔诚的信徒想要捐香火银子的时候,就亲自化缘,想要蒲团给庙里的和尚们一人一个。

大福寺在北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寺庙,大小和尚七八十号。按理说,化缘一百只蒲团就足够了。

但架不住信徒们大方啊,为了下次来拜佛时候跪着的蒲团也是清香的蒲团,纷纷响应住持的号召,你五十,我一百,很快就凑了五百个蒲团的大订单。

于是,林氏草编铺子,来了一个开门红。

赵熊带了七八个大师傅,就是速度再快,一时也赶制不出来这么多。狗剩子几个虽然有些天分,但如今手艺还算不得精湛,赵熊生怕坏了名声,实在不敢用他们啊。

正是为难的时候,所有灾民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计。手艺好的帮忙编蒲团,手艺差的就自发去了工地,开始凿石头,砌围墙,修水渠。

村人见了,都道这些灾民还算有良心,于是也是纷纷聚去帮忙。

于是,不过七八日,大福寺收到了几车草编蒲团,林家的石墙和水渠也修好了。

灾民们立刻开始收拾了行李,南边不比北地这么冷,种田比北边都要早一个月。

如今正是正月末,他们路上大约一个月左右,赶回去正好可以播种了。

林老爷子把这些人行事看在眼里,到底还是点了头。

人性自私,但有时候又有光华闪现。

赵三发和刘石头那般的人固然可恨,但留下这些灾民却也是知恩图报。

于是,他就寻了娇娇把心里考量之事说了,娇娇当即就同意了。

老爷子再不迟疑,又喊了里正同几个族老,正色说道,“这些灾民来了咱们林家村也有几月了,虽然有些不顺之处,但归根到底都是些老实本分的乡亲。他们家乡又遭了灾,如今回去,即便先前做草编赚了些银钱,但要重建家园,总要几年光景才能恢复元气。我想着,把育秧插秧的技术教给他们,助他们一臂之力。

另外,附近村屯的乡亲,若是有信得过的,想要跟着学,咱们也别掖着藏着了。你们觉得如何?”

这一年里,林大河入狱,再到娇娇被绑,每件事,各村乡亲都是尽心尽力的奔走帮忙,林家村人人看在眼里,自然也是心里感激。

再说,育秧插秧的技术是老爷子一家琢磨出来的,他都尚且不心疼,他们作为同族,谁也没资格拦着啊。

最重要的是,这些十里八村的乡亲,也有他们的儿女亲家,远房亲戚啊,同样会受惠,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那些灾民,他们带了新种田法子回到千里之外的家园,同他们更是没有干系了。

于是,里正同族老纷纷点头,“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我们听大伯的。”

“是啊,大哥你说了算,我们没意见。”

这事儿就这般定了下来,村里的后生腿脚也快,揣了大院儿里得来的肉包子,一边啃一边就奔去了各个村屯。

很快,十里八乡就都知道林家要传授大家种稻丰收的秘技了。

不同于那些灾民的半信半疑,各村家里有水田的,几乎欢喜的都要合不拢嘴了。

毕竟林家秋日时候的丰收,他们可是看在眼里的。如今林家愿意教,他们学到手,就意味着自家秋日里也能早早收割,不怕寒霜,不怕欠收。

倒是灾民们虽然敬重林家,对林家感恩戴德,但他们也是有傲气的。南边不同北地,几乎家家户户种稻。论起技术,怎么也不可能是小小的北茅县更占先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