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农门娇女 > 第866章 嗜好磨刀的明德帝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866章 嗜好磨刀的明德帝

作者:花柒迟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4:32:50 来源:小说旗

到得第五日,周山长也带了书院的先生们一起来接人。

林大河张罗了点心和茶水送过去,顺便凑到山长跟前问询几句。

周山长倒是不意外,笑道,“放心,乡试不只是考学问,也考体力。在里面吃喝住五日,身体单薄的秀才撑不住也是平常。先前有一次乡试,朝廷因事提前了一月,又赶上倒春寒,足足抬出二百多人。这次就不错了,气候转暖,也没有下雨,放心吧,大山肯定没事。”

林大河这才稍稍放心,果然,晚上时候,林大山拎着考篮走出来,只是有些憔悴,但岳麓书院却有五六个弟子坚持到门口就昏倒了,惹得周山长又是心疼又是恼怒,嚷着回去要书院像京华堂一般,早起添加晨练。

林大河安慰几句,就要带弟弟回去。结果,周山长哪里会放人,扯了他们兄弟一起回了周家,待得林大山家里极力默写了所有卷子,才放了他们兄弟回去。

林大山考试没累到,倒是被默写耗掉了所有精气神,脸色苍白的厉害,下了马车把家里人都吓了一跳。

吃饭,洗漱换衣,林大山话都没多说一句,倒头就睡了个昏天暗地。

倒是城里的周家院子里,周山长带了先生们眼看过所有人学子的卷子,忍不住叹气,“相比起来,还是林大山的卷子更胜三分,这次一定会榜上有名。”

有书院先生不服气,酸溜溜道,“咱们书院的弟子,若是有姚老先生指点,不必三年,怕是也会如此出色。”

周山长倒是中肯,摇头道,“时也运也,师兄指点过的弟子自然是好,但今年出题明显偏重实事。咱们的弟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抡起实务,多是纸上谈兵,空泛之极。而林家起于微末,带着北茅一县百姓发家,林大山身在其中,所闻所见所行,自然深受影响,随便写一写,就同民生相合,文笔又不差,自然要高出一截。”

众人都是点头,虽然还是有些不甘心,但也没办法,毕竟他们也不能把书院的学子们都撵去乡下体验生活吧。即便他们想这么做,学子家里也不一定同意啊。

“那山长是说,今年的解元是林大山了?”

“若是不出意外,恐怕是了。往年都是丞相主考,今年陛下多有干预,就是考题都是陛下亲自拟定,形势定然会有所变化。”周山长的神色倒是看不出如何,岳麓书院的学子,几乎是寒门一半,世家一半,往年世家子弟得偏重,科考时候录取多,寒门少很多。

如今因为明德帝要借林家这把梯子,扶持寒门对抗世家,必定改了寒门占优。

但说到底,书院都不吃亏。

若是以他的心意,一切以成绩为准最好,不论世家还是寒门。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涉及到官场和朝堂,甚至是权势,自然就不可能当真公平得了。

林家不知道一场乡试,背后涉及到这么多东西,就是知道也不会在意。

就如同夜岚看透了明德帝一般,林家老爷子也不是傻子。

林家这般被突然安在京都,成了新贵,挤进了权势阶层,被动成了明德帝手里另一把刀。

若让林家选择,自然还是想在北茅安生度日,但这世上,可不是你老实藏着,祸事就不会找上门。

既然已经卷进了权利的旋涡,已经被当做了一把刀子现于人前,那么就只有一条路可选了,就是极力把自己磨的锋利,强大。

有一日,也许刀子不顺意,也可以伤了持刀之人呢。

林家行事的原则从来都是,不惹事,不怕事!

如今借着明德帝烧起来的这炉烈火,一点点锻造自己才是当务之急。

流花河水被引进村里的稻田足有七八日了,稻田被浸泡的彻底,苗池里的稻苗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搬新家了。

这一日,林家所有作坊店铺都停业了一日,所有在北茅插过秧的人都挽起裤脚下了稻田。

不曾插过秧的村民站在田埂上,帮忙运送了秧苗,然后就跟着学起来。

几百人手,一人一日一亩,村里的水田就被插好了小半。

老人和孩子们帮忙往田里送水,推秧苗,妇人们则做饭烧水,整个村庄都忙的厉害。

宋大人带了小吏,穿梭在田间,不时记录着,也是满脸兴奋。

虽然先前农林司也有试验,但如此大规模的水田插秧,他们也是第一次见。

城里人因为林家的铺子突然关门,心里存了好奇疑惑,就借着村日晴好踏青的名头,或者坐了马车,或者骑马出来游玩看热闹。

结果,出城不过三里就上了林家铺好的水泥路。

路面的干净平整,甚至胜过青石路面,也就宫里汉白玉台阶能稍好一筹,其余坑坑洼洼的官道根本不了,更别说土路和山道了。

往日二十里,马车需要走一个时辰,如今不过两刻钟就到了。

水泥路下,原本的旱田被改成了一块块方正的水田,黑色的泥土上,汪了一成白亮亮的河水,偶尔有土层高,露出那么一点点黑色,有种斑驳的美。

农人们挽了袖子和裤脚,站在泥水里,手里托了六七存高的秧苗,掰下两三株插进泥水里,一路弯腰走过去,身后就留下三垄嫩绿的稻苗,远远望去,已经插好秧的水田里,稻苗好似整齐列队的兵卒,一片新绿,生机勃勃,简直是春日里最好的风景。

田野间,偶尔有农人心里欢喜,高声唱起了民谣小调,引得临近一起做活儿的乡亲们也是应和起来。

春风吹扶,稻苗们伴着这样的歌声,欢快的舞动,让人忍不住心生欢悦之意。

有人忍不住下了马车,蹲在路边仔细看向那些秧苗,忍不住感慨,“先前只知道冷水米味道好,却怀疑稻米是怎么种出来的。如今亲眼所见,才知道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般先把稻苗养到足够大再栽种下去,省了一个月的功夫,就是寒冷的北地也是不怕霜冻了。”

“可不是吗,听说林家就是因为琢磨出这个法子,教授给北地的百姓,才如此受敬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