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65章 无名

小市民的奋斗 第二卷大时代 第65章 无名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56 来源:小说旗

1917年俄历8月5日(公历9月17日)在起义的当夜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由乌米扬诺米亲自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根据绝大多数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意志,依据彼得格勒工人和卫戍部队所举行的胜利起义,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代表大会已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苏维埃政府成立了。

苏维埃政权将向各国人民提议立即缔结民主和约,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苏维埃政权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以维护士兵的权利;将规定工人监督生产;将保证按时召开立宪会议;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往农村;将保证俄国境内各民族都享有真正的自决权。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各地苏维埃应负责保证真正的革命秩序。

……

紧随其后社会民主工党组建立的全俄革命委员会,立即发布了两个宣言《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收地主的土地给农民。在逃出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试图拯救俄罗斯的军事进攻,在三天后被击溃之后,大本营俄军总司令杜鹤宁不接受新政权的命令,而被下属暴动的士兵杀死,被一同杀死的还有各个集团军的大多数军官。仅仅还不到两个星期,前线的被暴乱的士兵接管的各个集团军都先后通电服从全俄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

在颁布《和平法令》后,乌米扬诺夫和全俄革命委员会曾经电报命令前线的军队暂时坚守阵地等待新政权和德国签宁和约,但是经过三年的酣战之后,已经极度厌冰上的士兵们,根本没有那个耐性再等下,他们纷纷牵着马扛着枪抢走仓库中可能的或值钱的物资,挤上火车、马车等等一切可能的交通工具离开前线奔回家乡,仅仅十天的时间,数百万旧俄罗斯军队的士兵纷纷离开了前线,把空荡荡的阵地留给了德国人。

上乌金斯克这个四个月以来一直饱受着轰炸和炮击之苦的城市。六天前,当地苏维埃接管了这座城市,通电接受彼得格勒新政权的领导,上乌金斯克只有在彼得留拉得夫用爱国主义等等团结在一起的军队尚还在观望之中。

“……今天上乌金斯克的局势越发混乱,苏维埃的代表们和士兵委员会一直在前线鼓动着士兵们……中国人的最近几天似乎停止了轰炸和炮击,这种停止给了前线的那些厌战的士兵们一个理由,使得他们相信中**队似乎是在等着他们做些什么,而他们现在正在准备这么做……”

在城内的地下指挥所内昏暗的马灯的灯光下,彼得留拉得夫将军坐在办公桌前写着日记,最近十天的国内的局势变化超出了每一个人的想象,彼得留得得夫明白现在的俄罗斯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俄罗斯了。

在西线受到《和平法令》的鼓动,那些士兵们枪杀了军官,然后抢夺可以抢夺的物资离开了前线回到了家乡,在农村地主们被农民们用镰刀或猎枪杀死,地主的土地被抢占,财产被掠夺。在城市中工人赤卫队和苏维埃接管了政权政权。

“……也许这将是前所未有的混乱的开始,愿上帝保佑俄罗斯!”

彼得留拉得夫用这么一句话作为日记的结尾,从报纸上、电报中得到的信息让彼得留拉得夫坚信,一场大规模的内战正在俄罗斯酝酿着,现在新政权建立的最初阶段,就已经遭到了各种反对派势力和民族主义者的顽强抵抗。

在这些反对力量中有地主、一部分大工业家和大商人中的保皇分子、希望恢复沙皇制度的高级官吏、教会和旧军队的高级将领,以及由资产阶级自由派知识分子组成的立宪民主党等。这一切都是大规模内战的前兆。

现在受到社会民主工党的《和平法令》鼓动的上千万士兵离开了前线,他们经历了多年的战争之后侥幸回到家乡,却没有任何职业和财产,生计成为他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彼得留拉得夫相信这些返乡的军人,会沦入强盗或土匪,从引发了农村的暴乱。

内战和暴乱现在都已经无力避免了,尽管彼得留拉得夫或许不够虔诚,但是此时彼得留拉得夫除了向上帝祈祷保佑俄罗斯之外,已经再也没有任何办法,这些彼得留拉得夫想起被迫逊位的沙皇……

“砰!砰!”

就在这时从外面传来的枪声打断了彼得留拉得夫的思考,听着这有些稀落的枪声,彼得留拉得夫轻叹了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的,在西线上演的一幕既将在这里上演。尽管十天来彼得留拉得夫一直用爱国主义等等来团结着上乌金斯克的士兵们,但是也仅仅只是推迟了暴发的时间而已,现在终于到了。

“将……将军!请您……不!是你,交出你的武器和佩剑!”

在门被撞开之后,数名穿着黑色水兵军装的陆战队士兵和灰色军装的陆军士兵提着步闯了直来,一名海军陆战队的士官拿着手枪指着彼得留拉得夫,可能是心中仍然有着一些纪律观念,所以声音显得有些怯怯的,但是话说到一半,声音变得的坚定了起来。

看着眼前的陆战队的士官,彼得留拉得夫直视着他的眼睛,然后轻蔑的看了对方一眼,整理了一下身上军装后,彼得留拉得夫便从墙上取下了自己的佩剑,然后挂在了腰带上,在挂在腰带上的时候,彼得留拉得夫用拇指扶了一下剑鞘上的双头鹰。这支将军的佩剑还是革命前,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晋升自己为中将的时候授予的,皇室的双头鹰即便是在革命后也未被取下。

整理好一切之后,彼得留拉得夫径直朝屋外走去,站在昏暗的地下指挥所的通道内暴动的士兵纷纷给彼得留拉得夫让开了一条路,在彼得留拉得夫走出了指挥所后,地面了有些刺眼的阳光,让在地下指挥所内呆了十几个小时的彼得留拉得夫有些不太适应,只能半眯着眼适应了好一会。

适应了光线之后,彼得拉得夫看到指挥所外正在和士兵们持枪对峙的军官们,数百名手持手枪的陆战队的海军军官和陆军军官们,虽然面色有些紧张,但面色中带着绝然之色,每一名军官都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军官看到将军走出来的时候,都把目光投向了将军。

望着和士兵们对峙着被逼到角落的军官们,而被炸成废墟的花园的地面上,在血泊中躺着几名已经失去生命的军官,他们的手中都握着手枪,他们是拒绝缴获时被士兵们杀死的。

“将军!……”

米扬基可夫少校看到将军走到面前的时候,便开口想说些什么。

彼得留拉得夫轻轻的把米扬基可夫少校手中的手枪按了下去,然后在军官们和暴动的士兵们的注视中走到十数米外的桥上,站要桥中央彼得留拉得夫取下了自己的佩剑,用拇指轻抚着剑鞘上的双头鹰,有些神伤的彼得留拉得夫看着手中的佩剑,脑中浮现出沙皇尼古拉二世授剑时的带着期许的目光,如果现在可以选择的话,也许……已经过去了。

随后,彼得留拉得夫没有犹什么,便把佩剑扔入了河中,随后又把佩枪扔入了河中,作为一名军人,彼得留拉得夫无法接受被自己人的解除武装的耻辱。看着佩剑和手枪在河面上激起的波纹,彼得留拉得夫知道俄罗斯曾经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原本和军官们一同和士兵对峙的的罗里琴科中校看到将军将武器扔进了河中后,受到了启示的罗里琴科便和几名军官一起走到桥面上,将武器扔入了河中,其它的军官也纷纷在士兵们有些不明所以的目光中,把武器扔入了河中,既然已经不能改变,那么就至少保留最后的荣誉吧!

“将军!鉴于你们拒绝接受上乌金斯克苏维埃的管理,同时拒绝服从来自彼得格勒的命令,因此你们将反革命分子的身份关入监狱!还请你们配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死伤。”

看着这些军官们把武器扔入了河中,一名暴动的士兵走到彼得留拉得夫面前说道,而此时士兵们都看着那些依然和过去一般傲然的军官们,直到他们被押离的时候,这些士兵仍然记住了那些军官把武器扔入河中时的神情。

经过四个月的炮击和轰炸上乌金斯克两百多年前建成的城市早已经成了一片废墟,而这片废墟之中仍然有着数十处完好无损的建筑,这些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们是房顶上都覆盖有中国的国旗或英、法、日等国的国旗,这些建筑因此得以在轰炸中幸免,而且在轰炸时还会充当居民的避难所。

在一座屋顶上覆盖有中国的五色国旗的建筑内的阁楼上,李伟业一直在看着在被炸毁的市政府的花园广场的这一切,当看到那些军官们把武器扔到河中的时候,李伟业的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作为调查部派驻国外的第一批特工,李伟业以西北公司商务代表的身份来到这里已经快十个多月了,当四个月前战争爆发之后,李伟业并没有撤离这座城市而是留了下来,得益到彼得留拉得夫避免扩大冲突顾虑,才使得李伟业这位现在俄罗斯人眼中西北在上乌金斯克的情报头子没被投入监狱之中,虽然李伟业受到了警察和暗探局的严密的监视,但是当他们的注意力放在李伟业的身上的时候,自然的就会忽视其它地方,这也正是李伟业留下来的原因之一。

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李伟业从几个月以来发展的下线那里,得到了上乌金斯克的士兵和苏维埃准备解除军官们的武装的情报,李伟业在汇报了部里之后,得到的是静观其变的回答,所以李伟业只是静静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做为情报人员李伟业知道,俄罗斯现在越是混乱,对西北未来的军事行动就会越为有利,李伟业当然乐意看到俄罗斯变得更加乱一些。

随后心情不错的李伟业便利用阁楼内的电报机,给调查部发去了上乌金斯克的最新情报“上乌金斯克的俄军暴动,军官们被解除武装后,关入监狱。”。当发出电报后,李伟业开始想象着这里的俄军会不会像欧洲的俄军一样,拿着武器、坐着火车纷纷逃离前线返回家乡,而留给西北一个空荡荡的不设防的上乌金斯克。

李伟业发完电报后,一队手持武器的脖系红布条的铁路工人赤卫队来到了“西北公司驻上乌金斯克贸易处”的门外,随即撞开了木门,刚刚从阁楼上下来的李伟业随之被逮捕,这些工人赤卫队并没有搜查贸易处,也没有问李伟业什么,而是径直将李伟业押上马车,只留下了满面错愕的贸易处的俄罗斯工作人员和他们在此避难的家人。

在俄国发生了革命后新政权表示退出战争,并在击退了临时政府克伦斯基的反扑之后,尽管对于俄罗斯退出战争早已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但是在英法两国高层还是立即出现了干涉俄国革命的声音,而且开始慢慢的成为两国政府共识。

“老板,现在在巴黎的协约国高级政治家们,已经开始讨论在西伯利亚进行某种干涉的可能性。但一直未得到美国的明确赞同和支持。……法国政府认为他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在俄法国侨民的安全,根据伊尔库茨克领事馆的汇报,在那里有三名法国侨民,因不支持革命者同时为俄罗斯官员提供保护,而被当地苏维埃枪杀。之前有六名法国侨民在彼得格勒被杀。而类似的事情正在不断的在俄罗斯各个城市上演。……现在英国、法国两国政府已经同意向俄国南方的反抗新政权的哥萨克们提供财政支持。……早在三个月前美国驻海参崴领事考德威尔两次要求政府派海军访问该港,理由是必须做一些事情使这一地区的局势不致恶化,否则,动乱就会相因而至,它将妨碍史蒂文斯铁路代表团计划的实施,而且日本海军也将访问该港。

……美国政府赞同考德威尔的建议,美国亚洲舰队司令奈特海军上将即率其旗舰布鲁克林号,于9月26日去海参崴访问。布鲁克林号的来访或许有政治讹诈之意,但他到达海参崴后,并未导致对当地苏维埃政府和社会民主工党的武装镇压行动。相反,根据我们在海参崴的情报显示,奈特还在布鲁克林号上设午宴招待当地苏维埃政权领袖,解除他们关于这次访问预示着美国将夺取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疑虑。……”

在司马的书房之中石磊拿着俄罗斯情报分析报告向司马做着汇报,自从俄罗斯发生了革命之后,俄罗斯的情报汇报从过去的每天一次,改成了现在的每天三次,而调查部所供的情报的重点,也由变成了各国对俄罗斯革命和新政权的态度的变化。

“……日本驻大使的公开强调应当允许它在西伯利亚单独进行干涉活动。日本外交大臣不仅向法驻日大使重申了这种立场,也向美国驻东京大使莫里斯作了同样声明,英国已经同意了日本的要求和立场。但是莫里斯将此事电告总统威尔逊后,威尔逊政府则指示莫里斯转告日本,“本政府所获得的信息表明,那里的局势是平静的,并非那种引起震惊的情况……美国政府认为,现在在海参崴出现一艘以上的日本舰只,都有可能被误解,并产生一种对协约国政府宗旨的不信任感”。

美国给日本的答复同时告知了法英两国政府。法国外交部长姆。皮肖表示尊重美国的观点,法国将不再进一步加剧这一事态。英国在这一问题上仍然意见纷纭,犹豫不决,但外交大臣巴尔福向美驻英大使佩奇表示他个人同意美国的立场。”

在听着石磊汇报的同时,司马不断的的翻看着手中的情报分析报告,现在尽管俄罗斯革命提前了两个月爆发,但是大的历史仍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协约国目前对待俄罗斯新政府的态度上仍然和历史上相同,协约国内部酝酿干涉俄国革命的过程中,英法是主要策划者,日本居第二位,美国在基本上持反对态度。

出现在现在的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非常简单,美国现在之所以反对协约干涉俄国革命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日本,问题就是出在日本的身上。现在的协约国内部,只有日本有能力和多余的兵力干涉俄国革命,而日本本身也有这个愿望。

现在整个俄国出现了无可补救的混乱景象,而现在各个地方苏维埃组织已到处出现,通过鼓励和援助,可能使他们做一些事情来防止俄国立即和完全落入德国之手。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适宜的回答是由协约国占领西伯利亚铁路。但是现在除了日本有多余的兵力以协约国的委托管理国的身份,占领整个西伯利亚铁路之外,还有谁更合适?显然没有。

但是美国政府绝对不可能答应由日本以委托国的身份,占领并控制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西伯利亚。自1897年后在因夏维夷问题开始显现的美日矛盾,在日俄之后更是进一步被激化。在日俄战争之中,美国即不信任俄国,也不信任日本,于是便采取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即先日本先灭掉俄国再说,但是战争结束不过一年,美国便发现自己可能随时和日本处于交战状态,随时可能面对日本的菲律宾、珍珠港的偷袭。

而在日本也同样将美国视为第一假想敌,在这种美日矛盾的大前提下,美国绝对不可能坐视日本控制西伯利亚铁路,完成对西伯利亚的实际占领,进而依托西伯利亚资源扩大本国实力,这是美国反对的根本原因。

“美国的反对日本干涉,就是我们的机会。美国人会反对日本人,但是绝对不会反对我们。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放下手中的情报咨文后司马心情不错的说道,所有的一切都没有脱离大历史的轨道,现在剩下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等待一个合适的、能让列强们接受的理由,然后进军西伯利亚。

美国反对干涉俄国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避免日本做大,但是美国绝对不会介意中国控制西伯利亚,扶持中国和日本对抗,是美国自1906年之后的外交策略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没有这个实力,但是现在中国绝对有这个实力。

对于美国而言,一个强大的足够引起日本警惕并吸引日本注意力的中国,绝对符合美国的利益,在十天前收复中东铁路时,美国最初持的是反对意见,但是不过只是过两天,美国便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态度开始变得暧昧起来,最终对西北收复中东铁路的行动表示谅解。

司马明白是什么原因让美国发生这种转变,很简单就是日本,西北控制中东铁路之后,必定会激化和日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这正是美国乐意看到的,西北已经表现了自己在空中和陆地上的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非常乐意看到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矛盾的激化,甚至于两国间发生战争,以保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安全。

即便是现在英法支持干涉俄国革命,美国也不会反对中国进军西伯利亚,但是他们接受中国以委托管理国的身份控制西伯利亚铁路,但是绝对不会接受中国对西伯利亚的占领。所以现在西北还需要一个恰当的借口和理由。

“老板,瓦尔基他们已经坐上了接他们的飞机,现在飞机已经飞行了四个小时,再过六个小时,他们就会到达恰克图码头,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会在那里休息一晚,然后明天上午乘坐飞艇,预计可以在明天下午到达西北。”

听到老板的话后石磊连忙汇报道,对石磊明白老板指的理由和借口是什么,就是现在飞机上的俄罗斯的皇太子和公主,他们就是西北的全面干涉俄国革命的借口和理由。而瓦尔基是冷峰在调查部内的代号。

“四石,这次瓦尔基和整个行动组在俄罗斯立下了大功,等他和回来之后,由我亲自为他们授勋,以表彰他们的功劳以及为祖国和西北作出的贡献。可惜调查部是秘密行动部门,否则的话,他们功勋必定会被广泛宣传!他们也会成为国民心目中的英雄。可调查部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只能做为无名的英雄。你们调查部的每一名调查员和特工,都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听到瓦尔基的名字的时候,司马便不无可惜的说道,瓦尔基和行动组的这次行动对中国和西北的意义,绝对不是一枚勋章或是什么奖励能够代表的,如果可以的话,司马想通过一切宣传工具去宣传他们的功劳,但是司马不能这么坐,就像对于自由军团一样,都是不能进行宣传的盖世之功,除了为他们亲自授勋之外,司马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够表达一个感恩的民族为他们所做出的默默贡献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老板!您曾经说过,每一场战争的胜利,是由无数个无名英雄铸就,西北调查部的所有的调查员、特工永远愿意做这些无名英雄中的一分子,一切为了我们的祖国!”

瓦尔基得到老板的肯定,等于调查部得到了老板的肯定,于是石磊立即站起身来正色说道,只在石磊的心中还有一句话未说出来,调查部永远是西北和老板手中的暗箭!一切为了祖国的同时,调查部永远只属于老板。(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