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199章 于红玉的野心

小市民的奋斗 第二卷大时代 第199章 于红玉的野心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56 来源:小说旗

(未曾想今天是一个节日!教师节,俗语说的好,逢着一个好老师智慧一生,尽管对现在的教育无语很是无语!但尊师重道是中国良好传统不是!在这无语在这只希望有一天现在的老师们能明白教育的目的!呵呵!PS:求月票!)

共和七年,西元1918年10月30日

这个秋天注定会被历史铭记,欧洲战场上的大战并没由于美国人参加了欧洲大战,而显现出协约国对同盟国的战争正在接近胜利,尽管德国人的鲁登道夫攻势并没有取得预定的战果,但是却仍然成功的改变了战场态势,那些观察家们预计,这场战争至少还会持续三年以上。

在环境恶劣的战壕里作战的协约国士兵们虽然满怀希望,但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正悄悄来临。流感杀手钻进了战壕,士兵们畏寒高烧,全身乏力,像得了一般感冒。普通感冒并不可怕,无论患者吃药还是不吃药,几天就能痊愈。

然而,这一次,病人的症状迅速加重,高烧不退,病人因缺氧而拼命喘息,直至带有血腥味的泡沫从他们的鼻子和口腔中冲出来,许多人窒息而死。士兵们这才明白,大祸临头了。杀人流感蔓延开来,死亡人数迅速上升,仅军人在两个月内就死了人。

欧美的医学专家们发现,这次流感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流感,一般感冒大多能自愈,死亡者多为老人和儿童,死亡率为0。1%。而这次流感对20~40岁的青壮年最具杀伤力。一般流感死因多为肺炎等并发症,而这次流感却直接杀人,患者在得病后数小时内即迅速死亡。

1918年9月,随着战时物资的航运,杀人流感在美国波士顿出现,随即传遍全美。这一次,美国人终于看到了杀人流感的狰狞面目。仅仅在10月,美国就被“西班牙流感”杀死了2万人,死亡率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5%;在纽约仅10月23日一天,就有851人死亡。

在随后的日子里“杀人流感”沿着贸易路线和海运航线,通过带病毒者向全球传播,横扫北美洲、欧洲、亚洲、巴西和南太平洋,造成极为严重的伤亡。而在印度的死亡率特别高,每1000人中就有50人死于杀人流感。

这是名副其实的杀人流感,其死亡率高达2。5%,是一般流感的20~25倍。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几个朋友上班的路上还在聊天,其中1个人突然得了流感,还没等到下班就死去了。甚至还有一个更为恐怖的事情,4个女人兴致勃勃地玩桥牌到深夜,相继得了流感,一夜之间竟然死了3个。

在亚洲,在中国肆虐的流感病毒横贯整个国家,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上都出现了他的影子。整个中国的上空完全被一种恐惧的氛围所笼罩着,如死一般的冷寂。也许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有那个民族曾像中华民族这般厉经苦难,凤凰涅盘或许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次次创造奇迹的根源。

尽管此时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感染了重流感,但却并没有引起普遍范围的恐慌,至少没有出现像美国那般拒绝戴口罩会被警察击毙的恐慌!在防治这场传播范围极广的“风瘟”之中,除了各地引用的西北的现代化的隔离制度起到了显著成效之外,中医对这种重流感似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无论是人们熟知的“银翘散”,或是各地官府在报纸上发布的防治药方,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如果说这场重流感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恐怕还是以西北为起源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得到实施,为了自己的健康,国民开始讲究起个人卫生,这时讲究卫生不再是一个口号,而被当成“活命之本”,无论是再坏的事情总有好的一面。

病情在漫延、死亡数字在增长,但是生活仍然需要继续,或许会出现行人倒于路上,工作时倒于案台的意外,但是生活仍需要继续,工作仍然需要进行

玫瑰园社区是西北市的一个高档社区,过去每到傍晚时,居住在社区内的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外居民总是会轮流在各自的家中举办沙龙聚会,而那些太太们也会不时的举行聚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这种悠然自得的生产随着的流感的爆发,而无限期的停止了下来,按防疫令的要求,无论是官方或民间禁止一切聚会活动,以避免流感爆发。

临出门前于红玉和过去一样,先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衣袋,直到掏出一张纸片后才放下心来,纸片上记录是于红玉家人的联系方式。在报纸上已经刊登了多起认尸启示,大都是患有重流感倒于街头的行人,为此边防公署特意在报纸上登出启示要求的人们随身携带联系卡片,以备出现不测后警察或医院与基家人取得联系。

“街上又冷清了不少!”

看着车外冷清的街头,于红玉不禁有些感慨流感对生活的影响,所有的百货公司、饭店、电影院、歌剧院都被勒令停业,官方或私人聚会亦被取消,过去在广场、公园随处可见的“街头政治家”们亦消失的无影无踪,甚至于连因伤退役的官兵同样没能享受到社区荣军会为其举行的的归来集会。

半小时后,于红玉的车驶进了于氏航空工业公司,停时车望着那些进出工厂的工人,于红玉心中可谓是充满了侥幸。

“幸好自己的工厂没有出现流感病人,否则可真就麻烦了。”

于氏航空工业公司是于红玉的心血所系,八年前,尚在美国留学的于红玉看到《三藩市星期日呼声报》用整版通栏大标题刊出“他为中国龙添翼”的海报,并以巨龙、冯如飞机和冯如像作为套题装饰,详细介绍了冯如其人其事后,即心对航空心生向往之意。

一年后,在1911年1月1日,当冯如又驾机绕三藩市海湾“多次”飞行表演,最高时速达到57英里,最高飞行高度达到350英尺,绕海湾续航达20英里,续航时间达到20分钟,已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中西人士前往观看飞行。

欧、美各报也交口称颂:“君之名誉时已飞腾于世界矣。”冯如为中国龙添了飞翼,为中华民族、为祖国赢得了无上的荣光,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当时在大学学习机械工程的于红玉同样见证了那场盛世。

正是冯如那场为祖国赢得无上荣誉的飞行,让于红玉决定转学在全世界尚属最新科技的航空工程,以像冯如一般投身于新兴的航空事业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麻省理工学院专攻了三年的航空工程后,又在莱特航空公司以及寇蒂斯飞机公司等多家美国航空公司工作了近三年,参与了多型飞机的设计制造,直到一年半前方才回国。

早在美国时于红玉便听说了西北航空业的名声,刚一回国便选择在西北航空学这个世界上航空最先进之地学习了一年,以学习最新的航空技术。毕业后,于红玉并没有选择像其它的同学一样,进中华航空、西科斯基航空等十余家飞机公司或研究所出任设计员,于红玉选择了另一个和他人截然不同的道路,自己投资建立一家飞机公司。

相比于他人出身南方实业大家族的于红玉,有着同学们无以比及经济后盾作为支持,得到家庭的数十万元的资助后,再加上公署和私人的高新工业风险投资。仅不过四个月,于氏航空工业便生产制造出第一架H-1D轰炸机,并交付空军使用。飞机是中华航空工业外包定单,利用大公司外包定单生存,是西北二十余家小规模的飞行制造公司的生存之道,新创建的于氏航空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于红玉从来没有满足过像现在这样,公司的生存全部系于接受的大公司定单,外包定单不菲的利润回报不是于红玉的追求,于红玉内心的野心是想让自己和冯如一般,用自己设计的飞机,为祖国赢得荣誉,并最终像秦国镛、谭根、厉汝燕、西科斯基、王助、巴玉藻等西北航空泰斗一般,进入西北工业品展览会的那座“名人堂”。

在未来,只有人们提及中国航空工业就会提到于氏航空和于红玉,才是于红玉的最终目标。

“于经理,高先生已经在办公等您半小时了!”

于红玉前脚刚进办公室,秘书便连忙汇报道,一头金发的女秘书的戴着一副大口罩,娇好的面容掩于口罩之后,只有那双如宝石般的碧眼闪烁着灵动的目光,随着大量的德裔以及俄裔移民涌入西北,在西北的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可以看到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现在西北市的外国移民已经达到市区人口的15%,这些大都受过良好教育的外国移民充实了西北的智库,为西北的工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不过相比于他们在中国其它城市的同胞,这些外国人大都加入了中国国籍,并放弃了外国人的一切特权,这是西北引入外国智力的根本原则。

“玉炎,你可来了!我说过,你绝对不会为自己的投资后悔,十万元,会让你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比星十三双层发动机更为优良!而且绝不会像双层发动机一样过热!而马力绝不逊于双层机!”

端坐在办公室之中的高伟峻一见于红玉便面带傲色的说道,作为一个工程师高伟峻有自己骄傲的理由,通用动力公司的那一群中外航空发动机专家们无法解决的问题,被自己解决。

高伟峻并没有像自己的老师曾贻经那般,选择为西北通用动力公司工作,而是在纸面上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后,便自己单独建立了一家工作室,而于红玉是高伟峻发动机设计室的唯一的一名资助者。

“样机已经制造出来了吗?”

于红玉面带惊喜之色的问道,之所以投资的高伟峻的设计室,除了为满足自己正在设计的飞机的需求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利润,于红玉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设计师,同样还是的一个商人。

西北的大型飞机的研制,一直受限于发动机,就像秃鹰式俯冲轰炸机一般,尽管现在的产量已经达到千架,但是发动机过热的问题,到现在都不能解决,前后已经有数十架飞机在训练或战场上因发动机过热坠落,甚至造成了数名飞行员坠机受伤后被俄军俘虏,这一切都是空军无法接受的,空军需要新的发动机,甚至于新的飞机。

双层发动机的功率尽管非常庞大,但是就其安全性而言,不过仅仅只是过度性产品,而其易过热的缺点,一直是其无法妥善解决的毛病,尤其是在空军提出的大型运输机、轰炸机的设计方案之后,这些问题不解决,空军就不可能接受新的定单。

“样机台试功率达到680马力!未来至少能增加到720马力!现在已经在进行16个小时的连续试车,到现在仍然没有出现任何故障!知道吗?三个小时前,研究室的韩主任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公司已经决定出资100万要买下发动机的专利!我说过,你永远不会后悔自己的投资!这笔投资至少能为你挣回50万!你的意见怎么样?是卖还是不卖?”

高伟峻面带骄色的伸出了两个手指头,100万对于高伟峻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于红玉是投资者,自己必须要询问过他的意见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高伟峻之所以能够解决单层多气缸航空发动机的问题,实际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而是因为研究室资料里的一些残缺不全的资料,正是那些航空发动机的理论资料为自己提明了方向。

当初自己的老师距离成功仅不过只有一步之遥,只不过后来在失败了十七次之后,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而自己不过是沿着老师开启的那条路走了下去,那些理论资料解决老师设计单层十三缸发动机时的种种问题,现在仅只是样机,但是可靠性和功率就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有时失败和成功只不过是一步之遥而已,只不过有人坚持了下来,有人没有坚持下来而已,高伟峻坚持了下来。

“卖掉他!无论你我都没有生产发动机的能力!卖掉他是最好的选择。”

于红玉几乎连忙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自己的目的不在发动机而在的飞机,之所以投资发动机的根本原因,正是为了给自己的飞机提供动力上的多选择性,同样也是一笔风险投资,卖掉发动机的钱,能让自己有更多的经费用在的新型运输机的研发、生产上。

八个月前,为了适应边防空军的需求、同样是为了进一步提出国内的航空设计水平,边防空军技术处在半年前将设计规格递交给了西北的航空工业界,设计规定得相当详细:全金属单翼设计,3具增压发动机,每具功率不小于500马力。双人制驾驶舱,至少可搭载14名伞兵。还规定了航程不小于1438公里,最大速度不低于238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不低于200公里/小时,爬升率306米/分,实用升限不低于3048米。

在于红玉看来新型运输机的设计事关的于氏航空是否能够在未来生存下去,毕竟如果战争一但结束,来自空军的飞机定单自然会缩小,那些依靠大公司外包定单生存的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恐怕很难生存,于红玉甚至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拥有大量的飞机的空军,很有可能不会采购的新的飞机,各家航空公司如果想生存下去,只能依靠民用航空领域,而运输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是刚刚起步的客运或许是现在的正处于发展之中的空中快邮业务。都需要大量的运输机,现在按照空军的要求研制生产的运输机可以轻易的改造成客机,到那时于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行!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打电话给韩主任!”

高伟峻脸上满面喜色,之所以这么高兴原因很简单,公司除了用巨款购买发动机的专利之外,还同意收购自己的设计室,对于一个年龄只有二十七岁的年青人而言,有什么能比得上拥有一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的设计室,这样一来,自己可谓是名利双收。

“那个!岳崎,有一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于红玉犹豫了一下,有些为难的看着面前的高伟峻,想到自己要提出的要求甚至有些难以启齿。原本受限于资金于红玉并不准备参加国防科技委员会每月举行一次的技术转让拍卖会,而现在通用动力公司收购高伟峻的发动机,却解决了困扰自己的资金问题。

国防科技委员会是西北的最高科研机构,委员会下设的研究所拥有的全中国最优秀人才,同样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每月举行的技术转让拍卖会,对于那些大公司而言,都是一次技术淘宝的盛会,不过受限于资金门槛,在西北不过只有几家公司能够成为拍卖会上的座上宾。

通过从同学那里得到的小道消息,于红玉知道现在的秦国镛的中华航空企业,在半年前在拍卖会上以两百万的巨款,从拍卖会上取得一份远程四发重型轰炸机的图纸以及相关技术,现在中华航空企业之所以停止对H-1轰炸机的研发改造,甚至于将其外包,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中华航空企业几乎将自己的全部力量都投入了“远程四发重型轰炸机”技术吸收上。

“不论你是否相信,那架飞机……至少领先我们接触过的航空技术30年以上!有时候我都怀疑到底是什么样的天才才能设计如那么完美的飞机!”

尽管不知道同学口中的远程四发重型轰炸机到底先进到什么地步,但是想到中华航空企业,这家世界航空制造业中的巨无霸,几乎要集中自己所有的40余个设计室去做一架飞机,于红玉便可以想象那架飞机的复杂程度。

“玉炎,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帮得上忙!一句话!”

见于红玉在说话时显得有些为难,高伟峻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我想让于氏航空参加的11月份国科委的技术交流会。你知道的,参加这个技术交流会,仅只是担保金就需要200万!我没有那么多钱!所以……”

于红玉有些难以启齿的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尽管在西北几乎所有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都知道国科委每月一次的技术“交流”会,同样知道交流会上的技术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但是受限于资金门槛,并没有几家企业能进入交流会。

200万是什么概念?于氏航空的全部资产不过100余万而已。对于西北的大多数企业而言,国科委的技术交流会,只不过是传说中的存在而已,有时人们都会怀疑到底存不存在这个技术交流会。

“行!不过到时你要带我一起去!”

高伟峻并没有犹豫,就像当初自己来找于红玉这个同乡给自己投资时他没有犹豫一样。如果当初没有他的帮助,高伟峻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机会挣到这笔钱。

而且高伟峻对那个传说中的技术交流会,一直心存向往,有时高伟峻很好奇,为什么国科委没有研制新型的大功率发动机?以西北通用动力公司的资本参加交流会根本没有任何资金问题,西北通用动力是西北公司的子公司,如果西北公司没钱,恐怕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几家有钱的公司了。

但为什么他们没能从交流会上买回的大功率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高伟峻知道半年前公司曾从交流会上买到新型的船用锅炉的技术,但为什么大功率航空发动机却是空白。

“旁的话我不说了!岳琦,谢谢你!”

于红玉在说话时满是感激涕零的模样,有了高伟峻的这一百万,再把公司抵押出去然后再从家里要点,凑出两百万的保证金没有任何问题。

钱的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资质审查。不是任何一家公司企业交了两百万的保证金,就会取得进入交流会的资格,最重要的还是资质审察,如果无法通过资质审察,别说是两百万,就是两千万也没有进入交流会的可能,不知道有多少家居心叵测的企业没能通过资质审察,其中的一些企业不仅保证金被没收,甚至因为涉嫌间谍行为,企业法人被逮捕、企业被查没。

“先生,这个月除了西北公司的几家下属子公司之外,还有六家新公司的申请参加的国科委11月份的技术交流会,这是这些公司的资料。”

兰华林必恭必敬的汇报着,作为国防科技委员会的主席,兰华林并不是一个科研人员,甚至于兰华林不过是在三年前在保安队接受了扫盲教育而已,能够出任这一职位,更多是源自眼前先生的信任,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兰华林绝不会提任何问题,永远只有服从。

国防科技委员会在西北看似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至少没有其它边防军军属单位那般风光,甚至于对外界而言,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单位的存在,但是作为他的负责人,每个月兰华林都可以直接来到主任办公室亲自向先生做汇报,这份超然恐怕是很多单位无法比及的。

“和过去一样仔细核查申请人所属企业的每名员工的个人资料、社会情况!至少要上述八代以上!把资料转给调查部就行了,一但新企业竞标后,即提高他们的保密级别。”

司马在说话时并没有抬头,而是专注的看着兰华林带来的另一份资料,这是一份西北的科技汇总资料,国防科技委员会除了自己下属的四十多家研究所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做科技情报收集,但是这种技术搜集并不是收集他国的科技情报,而是收集西北各企业急需的军事技术,同时还有各企业研究所技术进展。

这些资料将会成为的司马决定是否向国科委提供“新技术”交流的根本,国科委的职责除了管理军事技术研究所之外,最重要功能就是一个障眼法,一个用来掩饰技术来源的机购,国科委下属研究所全部都处于绝秘,至于有多少个研究所、他们在研究什么,外界对他们是一无所知,而这种一无所知正是司马需要的,这种一无所知成功的掩饰了西北的技术来源。

司马以国科委的名义向各企业提供后世的技术资料,尽管很多资料并不见得健全,但是却对西北的军事以军民两用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每个月西北各个企业所需要的技术资料都会从51区的电子资料库中被打印出来,民用的被转交给西北公司,而军工技术则在国科委的技术“交流”会上被拍卖给军工企业。而技术拍卖为国科委的研究所提供了足够的经费支持,甚至富余部分还被用以补充边防军的军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