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228章 死神之露

小市民的奋斗 第二卷大时代 第228章 死神之露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56 来源:小说旗

“……随着混乱的雾气中的毒气源源不断的飘来,成群结队的士兵很快被熏得东倒西歪,眼睛睁不开、鼻子被呛得喘不过气来,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烫了似的。许多士兵满地打滚,另一些人则闭着眼睛狂叫乱跑。一名军官难受得抓烂了自己的脖子。士兵找不到上司,军官们找不到部下……随着毒气的扩散,动物死了,鸟儿从树上掉下来,无数人被毒气熏得双眼失明,惊慌失措的人们拉起惊叫着的、喘不上气的孩子,想往下风向逃。……在某一个村落里一个母亲用身体压住了女儿,但是无济于事,她的女儿同样出现强烈的中毒反应。经过数分钟的痛苦挣扎之后母女俩先后死去。……很多孩子被弃于路旁。还有很多老人。他们先是跑,然后就停止了呼吸、死去……不仅仅是军人!尽管在此后的若干年中,这一次“走廊”作战都倍受争议,即便是在国内,同样有人称他们为英雄,有人称他们为魔鬼!甚至直到现在92年之后,“走廊”战役期间大规模使用划时代的神经毒气一事,仍然存在着争议,他们或许是英雄、或许是恶魔!在拯救了数十万人的同时,杀死了更多的人……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点评“走廊”战役毒气战是否符合人道主义,但那是战争!战争总是残酷的,平民的死伤是不可避免的,只过在“走廊”作战时,死亡换了一种形式……在那个充满英雄的时代,同样充满了英雄的无奈……”

——共和一百年《历史杂评》评论员清教徒STG4《时代的进行曲》。

“炮击!隐蔽!”

防毒面具隔绝了老兵们最引以为豪的“听力”,过去他们总是能从空中的炮弹的吼声中听到对自己有没有威胁,而此时,却是在数十发炮弹落入冲锋的队伍中,炸翻了数十名官兵之,他们才反应过来。

战士们一边大叫着一边在雾气之中寻找可以隐蔽的位置,弹坑无疑是最好的的选择。

“轰!”

在大多数战士还没找到隐蔽处的时候,密集炮弹就再次落了下来,这不是一个炮群的射击!如同雨点一般的炮弹,在浓雾之中猛烈的爆炸,此时地球似乎是在为在它的身躯上演的悲剧怒吼着一般。

身体紧紧的贴着地上的冰雪的秦少峰感觉到了熟悉的天摇地动,四周血红的火球在冰原上翻滚着向四周扩散开来,同时升腾起一团并不算浓密的烟云,而从火球中炸出的冰雪向周围飞溅着,其间混杂着灼热的钢铁碎片,周围围的一切似乎都将被它他们吞没,峰利的破片和白色的冰晶在空中发出死神般的狞笑。

红军急速屏断射击的炮弹越来越多,密集的弹雨将在大地打成了汹涌澎湃的海洋,一些未及反应的战士被火团吞噬,他们身上的防护服、防寒服在空中漂落着、燃烧着,而它们主人的那血肉之躯也未见得好到什么地方,肢体的肉块被狂狂的抛向远方,残破的防毒面具内包裹着血肉和武器一起在空中成抛物线,最后重生的落在冰雪上……

“轰!”

身体紧贴着冰雪的秦少峰拼命的忍受着炮弹扬起的汽浪染着冰棱向自己扑来,秦少峰只是在心中祈祷着要么自己被炸死,千万不能把自己的防护服给弄破,作为第二波次进攻的部队,在进攻的过程中秦少峰见过了太多“冰人”的惨状。

突然秦少峰看到距离自己一米左右的出现顾一个弹坑,几乎连想都没想,秦少峰便用两个滚身滚进了弹坑之后,然后死死的趴在弹坑之中,一般情况之下,炮弹绝不会落在同一个弹坑之中,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当然如果不幸有一发落到了你藏身的弹坑内,那只能说明……你该死!

但是该死的永远是敌人,当秦少峰听到头顶上传来一阵轰鸣马达声的时候,知道这一切很快就会结束,十多分钟之后,秦少峰似乎听到远处传来的“秃鹫”时俯冲时的“地狱尖啸”,随即曾经密集的弹雨停了,战场上似乎又恢复了最初的寂静。

“突……突……”

就在秦少峰和身边的战友们尚未从炮击的余荡中清醒过来的时候,他们隐约听到了空中传来的如“猪呜”般的啸声,那是240迫击炮的声响,那是死神镰刀在挥动时发出的啸声!毒气弹!

从空中望去在伊热夫斯克以东距离铁路不足一公里的冰原上,有数条宽达数米、长达近一公里的“黑色带”,这里便是伊热夫斯克野战机场,由于多座野战机场被红军占领、破坏,这座临时修建的机场是目前远征军在乌拉尔以东最大的一座野战机场。

若是在平常,几乎是随便找一块开阔的平坦草场,就可以充当临时的野战机场,而在冬季压实的冰原并不适合飞机起降,冰雪的表面太滑,不过在冰雪上建立野战机场并不困难,所需要的仅仅只是穿孔钢板跑道而已,这种由穿孔钢板制成的,用于修复被破坏的机场跑道,可人工敷设,由汽车运输。

数黑色的条状物,就像由穿孔钢板跑道铺设的野战跑道。

此时尽管天空仍然弥漫着些许薄着雾气,但是机场上的数十H-1型轰炸机已经在发动机加热器的帮助下正在对发动机预热,此时的机场上地勤人员的装扮和往日明显不同,他们同样穿着涂胶的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他们推动的推车上放置的并不是常见的航弹,而是钢制的圆桶。

“小心些!”

在飞机下穿着防化服的地勤小心谨慎的将飞机上的一根软管与钢桶连接在一起,从他们的谨小慎微的动作之中,可以看出他们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危险性,这些桶内装的是混合气!用于建立隔离地带的混合气。

而在这些飞机的翼下,可以看到从机舱内延出来的不锈钢管,在钢管上布满了管状物,这些飞机都是装有航空布洒设备的化学布洒机,航空布洒设备不过是参考后世的农药布洒设备原理由第三研究所研制。

“快点!快点!”

不时有军官催促着他们加快手中的动作,毕竟建立宽达数公里的隔离带全指往这些飞机了,建立化学隔离带是确保的整个“走廊战役”成功的根本保证,以化学武器隔绝红军任何可能的反攻!至少消弱其发起反攻的力量。

二十来分钟之后,机场上的轰炸机起飞了着,向着自己的目标,沿铁路两侧布洒芥子气、路易士气混合气,以建立阻红军反击的切断走廊地带的隔离区。

轰炸机的马达在空中上怒吼,压倒了地面上所有的声音,震荡着人们的耳鼓。

“空袭!……空袭!……”听到空中传来的马达声望着宛突中的黑点,人们发出了毫无意义地拼命叫喊。

第一机群开始明显地变换队形,拉长距离,飞成圆形,在圆形之外可以看到一些小黑点,那些小黑点是比轰炸机更为恐惧的“秃鹫”机。趴在战壕里的红军战士看见中国国人的信号弹从城市的一处废墟的后面升起来,好象红蓝两色的喷泉。随后,一颗回答的信号弹划出一缕轻烟,红光闪闪地从领队的轰炸机上发射出来。许多明晃晃的机翼使这颗信号弹暗淡失色,很快就坠落下去,在排红色的天空里熄灭了。

这是中国人在地上和空中发着信号,以确定轰炸区域,但趴在地面的红军官兵此刻不打算判断他们要炸哪儿,自暴风雪停止以来的两天以来,这些轰炸机几乎从未停止过对喀山红军阵地的轰炸,曾经让红军官兵引以为傲的要塞炮沉寂了,庞大的要塞炮很难在空袭中幸存,更何况中国空军头两天的的轰炸重点就是要塞炮兵阵地。

这些轰炸机机一架接一架地排成大圆圈,把城市、步兵堑壕和旁边几个炮兵阵地统统圈了进去。整个前沿阵地被这个空中包围圈紧紧封锁,看来无论往哪边也冲不出去了。这时,喀山城在日出前发出灿烂的光辉,朝霞似火,静静地染红了城市。

站在炮座左侧的壕沟里的三名战士紧紧的蹲在一起。壕沟里站三个人显得很挤。他们感到土地在脚下发抖,一片马达吼声激荡着空气,震得胸墙上的硬土一块块地掉下来。他们的全身紧缩,仿佛在做着恶梦,他们此时产生一种错觉感到有个不可抗拒的庞然大物追上来了,而自己却寸步难移。

“至少有100架!”

一直趴在战壕内的一个红军士兵望着空中庞大的机群喃喃的说着,在说话时他的浑身不停的颤抖着,绝望的神情出现在他的脸上。

“飞过来了!朝着我们来了!……”

就在这时,战壕内响起了一些人的尖叫声,只见一名指挥员用失神的眼睛在空中搜索,一些胆人的或惊恐慌的人不禁抬头一望。顿时,仿佛命运之神从天而降,把一股火辣辣的硝烟味劈头盖脸地向这些绝望的人们喷来。

一个闪光的庞然大物,身上画着一个张牙舞爪的飞虎,这架可能就是领队的“秃鹫”机,他好象在空中绊了一下,伴着一个漂亮的左旋,停顿了一会儿,随即凶狠地伸出黑爪,发出震耳欲聋的地狱恶魔般的尖啸声,几乎是垂直地对准地面上的战壕冲来。

而此时,太阳还未完全升起,红霞似血,成吨闪闪发光的钢铁疾飞而下,把地面上那些惊恐的红军战士照得眼花缭乱。在这闪光和吼声里,有一些椭圆形的黑东西脱落下来,它们沉重地、毫无阻拦地落下来,在“秃鹫”机的怒吼中又夹进了一阵剂耳的尖叫声。

炸弹无情地飞向炮军的阵地,眼看着它们每秒钟都在增大,好象许多光滑的圆柱在空中沉重地摇晃着。第二架“秃鹰”机紧跟第一架离开封锁圈,在空中开始俯冲。

“卧倒!”

一个红军战士在压顶而来的尖叫声里听不到白己的声音,只是感觉到自己的手把战友的军大衣下摆使劲往下一拉。

在他扑倒战友的同时。刹那间,一阵黑色风暴笼罩了壕沟,热烘烘的气浪从上面扑来;壕沟摇撼着,向上一震,泥土被震向一边,仿佛整个壕沟在翻身。两名战士被吓得面如土色、两眼发楞,爆炸之后,两人立即趴蹲了起来,似乎是在检查着自己身上是否受伤了。

“可别向这边来呀,可别向这边来呀,主啊!……”其中一人的声音嘶哑了祈祷似的叫喊着。

就在这时一团巨大的火龙在他们的身后升腾了起来,两人瞬间被火龙吞没,曾经嘶哑的祈祷此时变成了惨绝人寰的嘶吼,浑身是冒着雄雄烈焰的二人不时的挣扎、扑打着,其中一人似乎是想在冰雪上把身体上的火滚灭,结果他却发出了更为凄惨的叫喊声,在他滚动过白色的冰雪上,留一下一道道黑色的其间泛着腥红的血肉的痕迹,尖利的冰雪刮掉了他身上的被烧焦的皮肉。

在距离西伯利亚铁路不足20俄里的小镇别宋卡杰的镇外的冰原上,绵延数公里的战壕内的那些掩蔽所内,惊恐万状的红军战士们在谈论着来自友邻部队传来的“谣言”,中**队使用了毒气,一种前所未见的、杀伤力巨大的毒气,仅仅只用了数分钟就杀死了数千人,几乎在未遭受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撕开了一个师的防线,中**队仍然沿着铁路线施放着毒气。

恐惧在人们的心中漫延着,甚至于战士们看到雾气时,都会将其联想成中**队施放的毒气,冬天常见的雾气,此时在红军战士的眼中几乎成了死神的喘息,但恐慌在人们心中形成的时候,想再次驱散谈何容易。

“或许中国人只是为了打通铁路线而已!只要我们不反攻……”

这些惊恐不已的战士朝着南方望去时,尽管仍未完全消散的雾气依然后遮挡了他们的视线,但是他们仍然心存着此许侥幸,毕竟好像还没有传出中**队向两翼扩大战果的消息,但是受命反攻的部队一次又一次的被中**的后继部队打退,谁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他们。

“飞机……”

上午10点左右,突然间在红军阵地上空响起的成群的轰炸机发动机的怒吼,轰炸机的突然出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望着空中那些怒吼着朝阵地赴来的中国飞。几乎是在第一时间,那些先前惊恐的红军官兵匆忙躲进掩蔽所或防炮洞内,同时在心中祈祷着自己不会遭受噩运!

当窝在战壕内的红军官兵静静的等待着炸弹落下的时候,他们看到空中那些大型飞机出人意料的降底了飞行高度,中国人的那些大型轰炸机从未来飞到这个高度执行过任务,他们要做什么?

“开火!”

战壕附近操纵着高射机枪的射手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立即朝着已经降底飞行高度的轰炸机拼命扫射,由陆军用马克沁机枪改装的高射机枪,因为仍然普通表尺的原因对空精度并不高,但是至少起到扰敌人的作用。

“那……那是什么……毒气?”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空中排了三角队形的轰炸机并没有投下他们想象的炸弹,而是……拖着白雾!在机翼的下方拖着长长的白雾。此时恐怕这些红军官兵还不知道,毒魔已悄悄向他们伸出了罪恶之手,因为飞机布洒的是芥子气、路易士气混合毒雾,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毒剂。

自空而降毒雾缓慢的沿着飞机的飞行方向飘落了下来,甚至于连同那个拥千人小镇的别宋卡杰同样被毒雾覆盖了。由飞机布酒的毒雾只对眼、喉有轻微的刺激作用,最初并没有其它特别的反应。最初时还以为是毒气的而吓的四处奔散的红军战士发现飞机上喷出的并不是“毒气!”

一些未急躲避的红军战士和别宋卡杰的居民,最初并没有注意到飞机上布洒的雨雾飘落在他们的身体上,在飞机飞过时,仅仅只是像下着一场雾雨一般,他们感觉到自己裸露的面部和手上似乎有些粘粘的,其它的好像并没有什么改变,好像最普雾雨或露水一般。

“这些飞机在做什么?”

所有人都不明所以,飞机上到底在喷洒着什么?他们哪里知道,在他们疑惑间毒液已潜入他们的身体,由芥子气和路易士气制成的混合气在最初的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内,对人体并不会有任何影响更让人恶心和痛苦的反应。

到临时中午时,很多士兵和小镇的居民由于眼睛疼痛难忍而醒来,使劲揉着眼眼睛,好像里面有砂砾在磨一样,然后很多人又不断地趴在地上呕吐。等到了天黑的时候,这些伤员的眼睛更疼了,而更多的人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在飞机布洒过的区域的随处都可以听到红军官兵和平民的因为眼睛肿痛而发出的惨叫声。

当第二天的太阳再一次升起的时候,那些位于外线的红军部队和防线间的些许零落的小城镇的居民像得了瘟疫似的,其惨状难以形容,叫人看了不寒而栗。很多人已不能动,一些中毒较轻的伤员也像盲人一样,都走不了路。

他们的脸上充血、浮肿,同时布满了大量的红斑,而在红斑周围则出现许多珍珠状的水炮,尤其是那些被抬上来的重伤员,很多人脸的下部、脖子上出现由小水泡融合成的大水炮。一部分伤员的大腿、背部和臀部甚至阴囊处也都长出令人疼痛的小水泡。这是由于他们坐在了受到芥子气污染的地上,毒物渗进皮肤引起的。

在红军的那些设施简陋的野战医院内挤满了伤员。在遭到芥子气袭击第二天中午,这些遭到飞机布洒路线上的部队和居民点开始出现了第一批死亡者。芥子气中毒后的死亡过程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它没有特效药可以进行治疗,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任其发展。在这些重伤员中,有的直接死于毒剂烧伤,有的死于毒气在喉咙和肺部造成的糜烂。伤员们不停地咳嗽,痛苦而虚弱,许多人由于中毒,支气管的粘膜剥离,有的人甚至完全剥离,成了一个圆筒。有的受害者死时气管从头到尾完全粘住;有的尸体在解剖时,在场的人仍能感到从中散发的气味对眼、口、喉、鼻子和脸部有明显的刺激。

在斯维亚日斯克火车站的那辆伪装良好的专列上,不断响起的电话声以及电报的滴答声如交响曲一般,那些在两天前仍然而带着喜色的红军指挥员们,已经不见了先前的喜色,几乎他们每接到一个电话时,只有一句话“守住!绝不接受任何部队擅自撤离阵地!”

“沿线地区中国人使用的毒气种类我们并不清楚,但是可以确信一点,其远比目前任何一种毒气更为有效,杀伤力更强、致命时间更短,而且几乎不可防护……从伤员症状上看中国飞机布洒的应该是稍次的芥子气,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使用飞机布洒,但是通常芥子气绝不可能在如此低温下使用!当然我们还需要对前线送来的样品进行化验才能确认!”

从莫斯科赶来化学专家马卡诺夫小心而谨慎的说道,而前的这位可是全俄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

作为一名化学专家马卡诺夫从未想到自己会面对现在这种场面,尽管在帝俄时期马卡诺夫曾经主持研发化学毒气,但现在马卡诺夫只知道一点,自己或许将要面对的是一种前所未见、杀伤力巨大的毒气,

“……由于芥子气存留时间长,在杀伤敌人的同时,同样会限制自身的行动,中**队在铁路沿线地区大规模布洒的目的,或许是为了建立化学隔离带!如果芥子气的话,在长达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染毒地区对无防护人员而言都如同死地一般,被污染的冰雪、水源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杀死没有防护的战士,即便是行军也会中毒。”

这时随行马卡诺夫一起被紧急征召至前线西比索夫开口说道,西比索夫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化学专家,但是却是一个社工党员。

“够了!现在我只需要你们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才能阻挡中国人的化学武器!”

托洛茨基直视着面前的这十几名被紧急召来的化学专家,让他们来这里不是来为了给自己上化学课,而是为了防御那些该死的化学武器。

中**队进攻重点是铁路沿线,现在中国的军队在前线用毒气、炮弹几乎是以一个小时一俄里甚至更快的速度撕开红军的防线,撤退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而在那条薄弱的“走廊”两翼尚未投入反攻的部队,却同样因为该死的毒气出现了大量的伤亡!现在这些该死的化学专家甚至告诉自己染毒区不可通行!

“防护服!和中国人一样的防护服!”

这时一个站在车厢门旁的一名契卡的特工随口说道,他的话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与此同时,在车站的一间临时腾出的仓库内,数百名身着白色医生服装、戴着口罩的医生正在内仓库内的数百具尸体进行着解剖,这些医生都是随化学专家一起被紧急召集到前线,而此时他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规模空前的集体“解剖”。

而在仓库内十几名医生围在几具经过解剖的尸体周围,这两人虽然早已死亡的,但医生们经过解剖发现毒效即便是在他死后仍在起作用。

“……他的喉咙和声带红肿,气管里充满了稀薄泡沫状液体,左肺分泌液中渗入了近2千克的脓血,而他的肺已超过正常量2倍,摸起来硬邦邦的,心脏内同样充满了血水,比正常的重一倍,脑表面的血管生出了无数小气泡。……再看另一名死者,他死于18个小时之前,在他的身体上出现大面积微棕色的色素沉着,只是手腕上原来戴手表处没有。而他的面部和阴囊部位有明显的表皮烧伤。整个气管和喉咙的下部包括声带都被微黄色的粘膜包裹。支气管充满了脓液,右肺大面积萎缩,剖面有无数的气管肺炎斑点,呈灰色,斑点中有脓液,很多脓液己流出支气管外形成固定的脓泡,肺部充血并有脂肪,脑组织由于水肿而大量充血。……”

托洛茨基随手翻看了一下手中的报告,便扔到了桌上,这些解剖在托洛茨基看来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对于目前的战局没有任何影响,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这些解剖报告,而是防护手段或者说……

想到这托洛茨基拿起了桌上的电话,就在正准确打电话时,车厢的门被推来了一名契卡的特工走了进来。

“主席同志,马卡诺夫同志要求见您!”

“快!快请马卡诺夫同志进来!”此时托洛茨基的神色已不见平时的严肃,语气也显得温和许多。

“请坐!马卡诺夫同志!契夫!给马卡诺夫同志上杯奶茶!”

在马卡诺夫走进办公室之后,托洛茨基热情的招呼道,就像是过去托洛茨基在喀琅施塔得要塞做那些海军水兵的工作时一般的热情,这种热情往往只出现在有所图的时候。

“谢谢您!主席同志,我们的化验结果出来了,中**队使用的并不是单纯的芥子气,而是芥子气和路易士气的混合毒气!他的效果更快、毒效更强,而且还克服了芥子气见效时间长与凝固点底的缺点!这是应该是中国人为了满足在俄罗斯使用这种毒气而特意研发的混合毒气!”

有些受宠若惊的马卡诺夫维维诺诺的说道,同时谨慎揣着手中的茶杯,在没有到眼前的这位“大人物”的发言之间,马卡诺夫只能像现在这样用手捧着茶杯!尤其是在看到眼前的大人物在听到自己的汇报时,竟然“诧异”的沉默了起来,心跳不禁加速起来……

眼睛的余光不时有朝着车厢门看去,马卡诺夫知道在车厢外站着数名契卡的特工,只要眼前的这个大人物一声令下,自己就会被那些穿着黑皮衣的特工拉出去,然后枪葬……至少家人可能会被流放,但最大的可能会是步自己的后尘。

“马卡诺夫同志,我想知道,我们什么可以拥有和中国人一样的毒气!”

此时显得非常热情而且平易近人的托洛茨基在沉默了十余秒后,抬头直视着这位帝俄时代就曾参与研制化学武器化学专家,在见识到化学武器强大的威力之后,托洛茨基知道红军必须要掌握自己的化学武器,化学武器是未来红军的致胜武器,就像现在的中**队一样,尽管心下仍然不愿意承认。

“这个……主席同志!生产化学武器的基础是化工业的发达,而我国的化学工业……在过去的几年之中,我们唯一的成果就是实现了光气的工业化生产,芥子气以及路易士气,我们只能在试验室内少量制造!”

大人物的问话让马卡诺夫心头一惊,随后小心说出了俄罗斯的工业现实。

“那我们就建立化工厂!发展俄罗斯化学武器!马卡洛夫同志你愿担负起这个责任吗?我会向你提供最好的条件!”

在这节车厢内,在遭受了化学武器惨痛打击的托洛茨基一语定下了苏俄发展化学武器基调。

自化学武器投入战场以来,是什么一直吸引着各国的注意,原因非常简单,造价低廉。在后世曾有一些专家计算过,杀伤1平方公里内的人员,使用枪炮等常规武器需要2000美元,使用核武器需要800美元,而使用化学武器只需600美元。

如果说还有其它原因恐怕就是化学武器杀伤威力大,例如神经性毒剂沙林,人员只要吸收几十微克就可致死。再就是化学武器杀伤途径多而难于防护,必须使用专门服装和面具,而且化学武器虽杀伤威力大,但又不破坏物资装备。

总之种种理由使得,自化学武器自发明以来一直受到军事专家和将军们的追捧,没有人会座视这种威力强大而且廉价的武器的存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