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295章 回应

小市民的奋斗 第二卷大时代 第295章 回应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56 来源:小说旗

共和十年,当协约国空军对汉堡实施毁灭性的轰炸之后,中国政府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站起来,指责这种毫无区别地屠杀平民,上至国务总理下至普通国民团体纷纷向交战国发出电报,敦促各交战国不要做出轰炸平民的“非人道野蛮行为”,除了口头上的谴责外,中国官方以及民间甚至为汉堡等遭到轰炸的德国城市举行募捐,以援救那些伤员。

这种人道主义行为,在整个欧洲为中国赢得了“最具人道之心的国度”的美称,在战后汉堡的重建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汉堡人甚至在城市的中心树立了一个纪念碑,以感谢中国政府以及人民在战时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

此时,当中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对轰炸所采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种变化之大几乎让世人惊讶,以至于舆论几乎无法适应和接受这种转变。

但在中国国内的主流舆论却已接受这种变态,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落在东京的炸弹,都是他们罪有应得。几乎在轰炸东京的当天,无论是《西北时报》、《西北实业报》、《大公报》等主流报界都纷纷称轰炸东京是梦想的实现,日本的城市应该遭到轰炸,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日本退出战争,在他们看来轰炸不过只是手段而已。

至于在轰炸东京时,死了多少东京人。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更关心这场战争国家是否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才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事情。

夜,上海,《大公报》,上海分社。

看着手中的来自东京的电报,身为报社编辑的徐永和沉默了,他在犹豫着,手中的来自东京《读卖新闻》发来的新闻电稿,让徐永和陷入左右为难之中,将这个新闻发出之后,无疑《大公报》上海版的销量会激增,但做为一个中国人,理智告诉徐永和,这份电报绝不应该发表。

陷入左右为难中的徐永和并不知道,他手中的这份电报,实际上是日本政府高层在东京仍笼罩于烈焰下时,做出的一个决策,一方面日本高层明白,如此大规模的破坏和伤亡,一来是无法掩饰,二来还可以作为宣传的资本。

所以干脆反过来而行之开始混水摸鱼,允许鼓励报纸电台向国内和国外报道日本人的惨重伤亡和损失,甚至不惜承认自己已经无力保护城市和居民,而矛头自然也就对准了中国政府和空军的决策层,将诸如反人类、灭绝人性、屠夫等等诸如此类令人心惊肉跳的字眼劈头盖脸就拨了过来。

在电报中除了对东京遭受燃烧弹轰炸后的惨状的描述外,更吸引人们眼睛却是“平民惨死于火海”!

看着犹豫不决的主编,甘靳鹏走了过来。

“徐主编,我们……要不把这份电报压下来吧!我们不发,总有人会发不是吗?但我们不应该做第一个!是不是!要不然指不定会有人给咱们扣上汉奸的帽子!”

在全国上下扬溢着爱国激情的时期,很多事情不得不谨慎为之,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被扣上汉奸之名的报社,可是不止一次遭到“爱国团体”打砸,各地民间的爱国激进团体。

沉思了好一会之后,徐永和点着香烟,烟雾在主编室内弥漫开来。

“发!不过要做一下修改!我们没见过电报中描述的东京此时的惨状,所以不能只听日本的单面之词,明天的头版仍然还是空袭佐世保海航部队的采访,至于这个新闻,给一个简讯就行了!用尽可能平淡的文字,简单的介绍一下轰炸东京的过程,然后稍点一下这上面的伤亡数字就行。”

正像甘靳鹏说的那样,总有人会做,尤其是一些小报会吸引读者的眼珠,以增加销量,为此他们尚不惜编造假新闻,更何况是此时的这个大新闻,共和中国的舆论自由使得这些小报,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这些不利于“战争进程”的“片面报道”。

《东京轰炸现场惨不忍睹,据日人称东京伤亡逾十万》

《东京的毁灭!》

《东京VS烤鸭!》

……

3月7日清晨,当休息了一夜,尚沉浸于昨日辉煌胜利的人们,几乎是第一时间打开收音机或出门买报纸,以得到最新的战报,此时中国上下都在关注着前线的战局,但他们在报摊或报童那,却看到了出人意料的新闻,尤其是那些小报,他们的头版几乎全部是一色的轰炸东京,报着好奇人们纷纷买下报纸看这些文章,文中的描述惊呆了绝大多数人,他们没有想到,整个东京在空军的燃烧弹下竟变成了屠场。

“……尽管母亲想用身体保护婴儿,但足以融化钢铁的高温非身体所抵挡,最终婴儿与其母在燃烧弹的烈焰下被烧成炭状……”

报纸上描述的此时东京的惨状,让正吃着早餐的梁思成的手指一颤,汤匙从手间掉了下来,出生于东京在东京生活十一年的梁思成,几乎不敢相信报纸上描述的一切惨状,东京,那个有着自己幼年记忆的城市,竟然一昔尽没,毁灭于国防空军的燃烧弹下。

手中拿着厚厚一摞几十份来国内个人或民间团体发来的电报,徐子敬可以想象如果总理把这些电报看完后,会是什么模样,尽管在所有人的眼中,总理的性情非常温和,但作为总理的秘书,徐子敬知道那是在总理没发怒的前提下。

看到总理的脸色从白变青再变白之后,徐子敬心中冒出一丝不祥之感。

“总理!”

感觉有些恼火的司马随手把一个民众团体发来的电报随手扔到了垃圾筒内。

“迂腐!迂腐至极!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和日本人说公道,他们是不是日本的清酒喝多了,脑子烧糊涂了!这些都是……”

恼怒的司马看着徐子敬手中有两指厚的纸张,眼一下睁的更大了,尽然有这么多人反对对东京的轰炸,以德服人!德能服人?要枪何用!这些人那……司马叹了口气,又摇摇头,感叹着林子大了还真什么鸟都有,这些人可都是社会名流,没想到……

“是的!总理!”见总理的脸色恢复正常后,徐子敬才松了一口气。

“敬祥,现在我告诉你一句话,以后再接到这种电报,你不必上呈,直接给我扔到垃圾……不!直接给我烧掉!省得在那里恶心我!”

听到总理的话,徐子敬犹了一下开口问道。

“总理,是不是应该实行战时舆论监管?”

“战时舆论监管?”

徐子敬的话让司马一愣,所谓的战时舆论监管实际上指在战时推行新闻审查制度,以政府的新闻审查把握新闻舆论导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国家舆论咨询委员会引导主流舆论导向,进而达到控制舆论的目标,尽管没有相关的法案,但如果推行的话,并不会产生什么阻力。

战时舆论监管或许可以解决问题,但想到其负面影响,司马不得不慎之又慎,新闻自由有新闻自由的好处,至少的舆论监督上面现在推行的新闻自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中新闻自由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就像对东京的轰炸一样,如果没有这些报社横插一手,或许根本不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但如果推行战时舆论监管的话,可许可以在短期内解决问题,但如果长久以往呢?当政府官员通过战时舆论监管尝到甜头以后,他们会不会去掉那个战时,进而舆论成为了他们的喉舌,凡是有利有弊。

在思考十余秒钟后,司马仍然未能下定决心。

“敬祥,你通知舆论咨询委员会的张主任来一下!另外通知空军一号准起飞,我要去给轰炸东京的机组成员授勋!”

有很多时候,最好的回答就是行动!很多时候司马往往会用实际行动来回答的他人的质疑,而懒得已人争辩浪费口舌头,尽管不能说服别人接受,但却可以让他们清楚明白自己的态度。

“慎言,不论你用任何办法,翻旧账也好,算新帐也行,甚至……总之,我要让你把的舆论的风向转过,明白吗?”

在前往机场的路上,司马郑重其事的对舆论咨询委员会的张默说道,这个时代尽管国民清楚的知道日本人的野心,但仇视还谈不上,他们可以接受的政府武力收复辽东的决定,但却很难接受国防空军在日本的“大屠杀”,中国人有很时候似乎善良的过头了。

“是!”张默重重的点了点头。

共和十二年3月7日,中国的天空笼罩在一片午后温暖的朝阳里里。在温暖朝阳中和无云的晴空之上,一架白色的四发大型客机似一只白色的候鸟一般,向着东北方向飞去。

这架白色的四发大型客机飞机就是所谓的“空军一号”,实际上他并不是客机,不过是一架量产型H-17轰炸机的客机版本,尽管H-17的机体设计不适合作为客机或运输机,所以改装并不很成功,但相比于其它几种中型客机,其相对“宽敞”的机体,较远的航程无疑是唯一能满足需求的飞机,其改装也非常简单,不过是拆除了军用装备并安装旅客座椅,同时加长机鼻扩大机内空间。

尽管在飞机的舱壁上装有隔音夹层,但机舱里仍然可以听到些许噪音。司马靠着柔软的座椅,翻阅着有关辽东战局的情报资料,表面镇静的神态里透出几个紧张,不过仅仅只过了一天,尽管已经取得了消灭亡第五师团的战绩,但当日军从最初的突然袭击中反应过来之后,他们意识到野战无法对抗国防军后,便选择依城死守,现在的大连已经打成了僵局,大连城内的近二十万市民成为了日军手中的人质,进攻大连的国防军第七师自攻进城区后,手脚完全被束缚住了。

这时一位体态袅娜的空军服务小姐走了过来。

“先生,飞机预计在一个小时后,到达的空军沙岗前线机场。”

“知道了!”

此时的司马满脑子都被辽东的战局缠绕着,一丝也不得解脱。本土作战的直接后果就是束手束脚,部队火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空军的不能放开手轰炸,炮兵不敢肆意开炮,所担心是怕造成平民的误伤,而代价则是进攻陷入僵局,按前线发来的电报来看,现在的第7师更多的时候只能依靠步兵,一个街区一个街区的进攻。

“普兰店!金州!”

司马摇着头想起启程前收到的几名辽东籍国会议员递交的报告,第三师在攻占两地时造成了超过三千平民的死伤,以至于那些国会议员甚至要求,要国防委员会派出调查组调查此事,这些暂时被自己压了下来,如果在大连……

空军沙岗机场,野战机场上不时有降落或起飞的俯冲轰炸机以及战斗机,但在野战机场的中部却站着一群高级军官。

国防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张镇国以及参谋长魏铭勤等二十多个国防军以及一些地方政府要员站在车站内,焦急地等待着,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的话,身为集团军司令的张镇国绝对不会离开指挥所来机场。

就在人们焦急的等待着的时候,机场上空传来轰轰的飞机声。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小声地叫道。

一架四发大型飞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从机场上方通场后不久,出现在机场的延长线上,越来越大。最后,机轮接地的瞬间冒出两股青烟。

飞机滑到跑道头,调过头来,轰鸣着慢慢滑进停机坪,飞行员将油门一收到底,巨大的响声一下子小了下来,两对螺旋桨惭惭变慢,不一会儿就停了下来。

在机场的所有有军政要员立即按职位高低,立正站好,飞机门打开,司马出现在机舱门口。后面跟着一名军事副官手里提着文件包。

“嗡……”就在司马走到机舱门口时,不远处传出一阵战机呼啸声,顺着声音望去,在看到数十架“秃鹫”式俯冲轰炸机如同利刃刺向蓝天时,司马的嘴角露出些许笑,随后踩着舷梯走了下去。

站在迎接的人群首位的张镇国连忙上前几步,皮靴后跟轻轻一撞,行了一个军礼。

“总理好!”

穿着身普通士兵作战服的司马随手回了一个军礼。

“各位辛苦了!现在前线的情况怎么样啊?”

“总理,第三师摩托化师、第五、六步兵师,已按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向旅顺挺进。目前,大连的战局仍处于僵持状,第七师打的很辛苦,我们已经向大连方向增援了第十一步兵师,海军方面已经将原本参加旅顺攻坚战的两艘康济级海防舰调派至大连。相信如果前方的将士知道总理亲抵前线,士气定会大振,不日定克大连!”

尽管明知道张镇国是在好听的给自己听,但是司马还是点了点了。

司马把目光投向人群中一个身着长袍的中年人,这个中年人是盖平县知事。

“那我们干脆到一个安静一点的地方。不要在这打扰到部队正常战斗!怎么样,陈知事,你可以安排一个地方吗?”

一直敬陪末座的陈世林的听到总理的点自己的名时,不禁一愣,显然没想到总理知道自己的姓氏。

“总……总理光临,不胜荣幸。只是盖平县地贫县小,还望总理不嫌弃。”

一边回答着,陈世林在脑袋里琢磨着应该把总理带到什么地方,县政府无疑不太合适,实在是太过简陋,县议会好像也不太合适,那里现在住着不少难民,去士绅家里显然也不太合适。

“现在大敌当前,哪有那么多的讲究,就这样定了,去盖平县县政府。”

看到机场上的空军官兵不时朝这里看来,司马转身的对身边的张镇国说道。

“你派人准备一下。”

边说着,简单与几个人握了握手。然后走到上了为他准备的汽车,一行人纷纷走向自己的座车。二十余辆吉普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出飞机场,路过机场岗哨,站岗的士兵立即立正,行持枪礼。

车队在朝盖平县驶去的时候,司马透过玻璃窗,往车窗外看去,路边随处可以看到逃难的人群,这些逃难的人群不分年纪、性别人,有的拄着拐杖,有的两个人搀扶着,艰难地行走着。这些从战区逃出来的百姓,在看到车队来到之后,纷纷为这支军队的车队让开一条路。

尽管内心早已经准备,但在看到这些难民后,司马的心中仍有什么被触动了,眼前的这一幕司马曾看过的记录片,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是为避免在做亡国奴而逃向大后方,而是暂时性的离开,以避免被无情的战火误伤。

陈世林有些不自在看着站在县政府院内的总理。

“总理,地方破了点,还请总理……”

盖平县县政府,和中国绝大多数县城一样,县政府的办公场面大都非常简陋,其过去不过只是废弃的土地庙,尽管墙面刷成白色,但也难掩其简陋。这或许是“中国特色”,在中国几乎每一个省份,学校的建筑一定是最坚固、最气派的,而县政府却往往形如牲棚。

“去会议室!”看了眼面前的破旧的县政府,司马什么都没说,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县政府建筑比学校好的,县长立即枪毙。”这是司马在西北时推行的强制案,几年前,这个看似苛刻的条文却已经推行至少全国,只不过将枪毙改为免职。

之所如此,是因为司马不希望再看到,那种“各地以学校建筑质量最差,危房以教学建筑为最,各地以政府机关办公用楼最好”事情的发生,除了用法律的形式固定最底开支比例以保障教育经费之外,有时候还需要一些强硬的铁腕。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所有县市省长都不敢修县衙,宁可去修学校。因此在中国大多数市县的政府机关都是破破烂烂的。

在司马进入会议室后,张镇国等高级将领已经围着会议桌坐好。随着一声“总理到!”全体人员立即起立,立正站好。

面无表情的司马走到桌子的前端:“大家坐吧!”

与会的众人看司马已经落座后,才齐刷刷地坐了下来。

见总理把看着自己后,张镇国便站了起来。

“魏参谋长,你来介绍一下目前大连的战局!”

大连无疑是现在总理最担心的地方。

“嗖!”随着一声炮弹的呼啸声,在弹雨中拉替跃进的汪明惠几乎是本能一般猛的把身边的战友推倒在地,隔着黑色的烟雾被撞倒在地方志遥看到身边的汪明惠的左臂少了一截,血不断的向外涌着。

“卫生兵!卫生……”

从急救包中内取出止血带的方志遥,一边系紧断臂一边大声的叫喊道,明远处看去,街道中央的躺着一个的身穿绿色军装的尸体,他的衣袖上赫然系着卫兵的标识。

“啊!***!轻点!”手头猛一用力,汪明惠发出一声音惨叫。

“对……”被吓了一跳的方志遥连忙向救了自己一命的战友道歉。

用右手抓住方志遥的衣领,汪明惠命令道。

“现在你指挥,这里肯定过不去,你带着人,迂回到左侧试试炸墙冲过去,明白了吗?把那几个日本兵给我干掉!”

猫着腰的方志遥朝身后看去,班里还活着的战友都看着自己,街口处日军的阵地仍然拼命的开着火。

“是!那……班长你呢?”

“给我换个弹匣,我命令你们立即!进攻!”

左臂被炸弹的汪明惠用右手提着冲锋枪看着战友的离去,头顶上不时有擦着头皮飞过的枪弹破空声,用沾着血的右手从衣袋里摸出一根烟,汪明惠小心的点着,用力的吸了两口。

“停止开火!”

射击的已经看不清准星河田在看到那些支那军撤出战斗后,大声命令道,街道的中央还有两具支那军的尸体,他们把尸体留在这里。

“太郎,你带着上上原,过去检查一下!给步枪上上刺刀!”

河田犹豫了一会,扭头看了一下身边的人,能派去的只有两个侨民,打心里河田并不愿意让那个像自己的弟弟的上原去,但。

肩上扎着绷带的周岐泽只能无奈的端着步枪,跟在太郎这个四十多岁的身后,小心翼翼的朝前走去,从昨天晚上碰到河田被当成日本人之后,周岐泽一直试图逃跑,离开这个“强盗窝”可尝试了多次,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从凌晨时分,周岐泽就和河田率领的分队一起抵抗国防军,每当看到他们扣动扳机朝着进攻的国防军射击时,周岐泽心中就有一个冲动,想杀死他们,但……最终周岐泽能做的无非是胡乱放枪而已,周岐泽可以这么做,但国防军却不会胡乱开枪。

躺靠在瓦砾后的汪明惠在拧灭烟前,猛吸一口烟,好让烟草味赶走肺部积压的秽气。大连城原本清新的空气中夹带着灰土、尸体腥臭味,更多是的浓浓的硝烟味,此起彼伏的枪声不时传入耳间。

正准拧灭烟的汪明惠听到头顶上响起一声有些亲切的啸声。

“嗯!”

朝天上望去,只看到一架俯冲轰炸机从天空上俯冲了下来,街道上随即响声一团日语发出的尖叫声。

“轰!”剧烈的爆炸让汪明惠感觉到地面猛的一颤。

在爆炸的瞬间,趴在的周岐泽回头一看,街口沙包构建的工事完全被炸飞了,不远处还可以看到一些尸块,就在周岐泽暗叫着侥幸的时候,周岐泽看到的身前的太郎从地上的站了起来,朝着反方向跑去。

未加任何犹豫,周岐泽端起了手中的步枪,瞄准着已经跑来十余米的太郎。

“砰!”在扣动扳机的瞬间,伴着枪响肩头一顿,跑出近二十米的太郎重重的摔倒在地。

在俯冲轰炸机投弹后,起身观察结果的汪明惠目睹了眼前的这个“日本少年”杀死自己同胞的一幕,不知道为什么,汪明惠亲并没有把这个人杀死,而是用冲锋枪抵住了他。

还未来得急庆祝自己终于又杀死一个日本人的时候,周岐泽感觉到身后一只枪抵住了自己,一扭头,周岐泽看到一个面色苍白的国防军军官用枪抵着自己。

“长官,我是中国人!”

“班长,咱们白忙活了!”

提着刺刀上沾满血污而变成黑色刺刀的步枪,方志遥朝着留在破墙后的班长走了过去,一边走着一边埋没着。炸开四堵墙,接近到日军的工事旁,但没想到留给自己的只不过是被俯冲轰炸机炸毁的工事间几个日本伤兵而已。

“俘虏?”打量着坐在地上的少年,方志遥有些诧异的看到一眼长官,似乎想找出一些什么。

靠着墙的汪明惠并没有理会下属的问题,只是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少年,试图想从他的眼睛里看出来一些什么,但看了半天,最终汪明惠还是摇了摇头,什么都没看出来。

“志遥,你负责把他带回师里,交给军情处的人!”

汪明惠最终还是放弃了想弄清眼前这个少年身份的尝试,或许军情处的人能让这个少年说实话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