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325章 送他们回家

小市民的奋斗 第二卷大时代 第325章 送他们回家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56 来源:小说旗

全球七大洲,只有欧亚大陆紧密相连。乌拉尔山脉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绵延数千公里的乌拉尔山脉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南至哈萨克草原地带,随后源自乌拉尔山的乌拉尔河,再次成为欧亚大陆的分界线。

朝阳照在清透的乌拉尔河上,朝阳照耀在河水上泛着金光,河里的那些肥美的鲑鱼体闪红光,在河道东岸两道绵延看不到尽头的铁丝网耸立在草丛中,在第二道铁丝网后每隔两百米就有个混凝土结构的警戒塔,黑洞洞的机枪口对着着西岸,在塔顶上,一面五色旗和一面蓝红双色旗在微风的吹拂下,不时飘荡着。

在河的对岸,同样分布着两道铁丝网和木制的警戒塔,而在铁丝后,不时有牵着军犬的苏俄士兵巡逻,

耸立在乌拉尔河上的那座横跨欧亚的铁路桥衬着湛蓝的天空,这座帝俄时代修建的铁路桥的桥身上依然可见战争的痕迹,中央两段被炸断的铁路桥早被修复,但桥面上钢轨早不知被折到了什么地方,这座铁路桥实际上早变成了一座公路桥,这座桥是突劂斯坦和苏俄之间贸易之桥,但双方的互不信任却双方不约而同的拆去了钢轨,同时将距桥20公里的铁路统统拆毁,而在突劂斯坦几年来一直进行着大规模的铁路改造,将俄式宽轨改为标准轨,以便和中国铁路保持同一标准,同时防止在遭受入侵时被俄国人使用,几乎是在苏俄与中国停战后,苏俄就多次尝试对突劂斯坦的入侵。

在争取突劂自由期间,自由军团和中亚各部落杀死了超四百万俄罗斯移民,将近两百万俄罗斯女人、女童掠为奴隶,任何一个俄罗斯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深仇大限,无论是红俄或是白俄,他们一但重整雄风后,第一件事一定是侵入突劂斯坦,对1917年的屠杀进行报复。

尽管他们成功的击退入侵的红军,但是却附出的惨痛的代价,自由军团的主力遭受重创,如果最后不是十五个安西师投入战场反攻红军,恐怕突劂斯坦早已不复存在。为了避免被苏俄吞并而惨遭报复,在面对极具侵略性的苏俄带来的现实威胁,所选择的是投入一个列强的怀抱。

因大屠杀,俄罗斯对突劂斯坦各部族是除之后快,而在抵御英军入侵时获胜后,先是杀俘、随后虐俘,又把英国得罪个透顶,几乎得罪了全世界的突劂斯坦最终选择投入中国的怀抱,先是同中国签定友好互助条约,随后又签定共同防御条约,中**队随即大量驻防突劂斯坦,这多少让突劂斯坦克的新贵们稍感宽心,但是苏俄的威胁仍令突劂斯坦寝食不安,尤其是共同防御条约的期限仅仅不过15年,谁知道15年后,当中国政府换届后,他们会不会继续保护突劂斯坦。

尽管有着中**队的保护,出于对未来的担忧突劂斯坦大量的新贵一处于寝食不安的境地,最终在一部分部落长老和新贵经过高人指点后在部族大会上要求,将汉语定为官方语言,以消除俄罗斯殖民化的象征,随后开始在历史中寻找着“证据”,他们成功的在历史上找到了,突劂斯坦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证据,充分的历史证明,早在公元前,这里就是中国的属地,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随后突劂斯坦上下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中国化”活动,先是在国民中宣传历史上突劂斯坦各部族与中原皇朝之间亲密无间的岁月,和中华各皇朝对各部族的善待与保护,随后又派出数千名突劂斯坦青年到中国留学,免除中国货物关税以及中国人入境、移民手续,将学校改为中华学校与中国的新疆使用同类教材,和中国协商索要了数千名教师。

当大多数突劂斯坦人经历了最初的彷徨、迷惑与犹豫不决后,突劂斯坦高层开始着手推动“回归家园”运动,先是突劂斯坦部族大会随后讨论回归中国的方案,并不断派人到中国国会陈情,目的只有一个纳入中国,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邦。

尽管此时一切早都是水道渠成,但是出于种种顾忌,国会在这个问题却犹豫了很长时间,但是在犹豫不决的同时,内务部边区事物委员会却悄无声息多出了一个突劂事物处,而在国会中也有议员提出建立“中华联邦”的呼声,尽管对日战争耽误了中华联邦草案的通过审议。

但突劂斯坦的新贵们却可以安安稳稳的睡上一个踏实睡了,因为他们已经得到回复,在国会通过中华联邦决案后,突劂斯坦将作为自治邦纳入中国。而让他们更为踏实的是,根据他们得到的中华联邦草案的副本,未来中国总统任联邦总统,以中国宪法为基本建立法律体系,联邦各成员在内政、经济方面有自主权,而中央政府仅持指导权,外交、防务等方面由中央政府负责,所有曾为中国藩属国地区均可自行决定加入联邦,加入后即宣誓效忠共和中国。

而最让突劂斯坦的新贵们心安的却是“外交、防务由中央政府负责”,中国负责突劂斯坦防务,意味着突劂斯坦成功的以加入中华联邦为代价换取未来的安全,将把自己捆绑在中国这辆新兴的战车上正是他们所期望的。

漫长的等待总是焦急的,但是却并不妨碍突劂斯坦满怀热情的将自由军团改编成国民警卫队,同时开始着手印刷庆祝突劂斯坦加入中华联邦的宣传资料以及新的公文信函,同时计划在一年内全面废除突劂斯坦卢布改用中华元,尽管此时中华元的早已在突劂斯坦流通。

突劂斯坦的种种变化同样体现现在这座欧亚大陆桥上,桥东侧横梁上的文字变成了中文“中华联邦突劂斯坦”,而横梁上的旗帜也变成了五色国旗,只是在五色国旗旁依然保有一面较矮的蓝红双色自由旗,今天的大楼上,从清晨起就显得有些异样,曾经往来于大桥上的卡车远远的停在距离铁路桥1。5公里的停车场上,在突劂斯坦一侧站立着上千名身着军礼服的驻突国防军官兵,而在桥边两侧每隔数米就站着一名童军,这引起儿童是几年来随着数百万国内移民的子女,他们站在路边手持国旗,似乎是在迎接着什么。

上午九时九分,大桥两端的铁门同时打开,随后两端各有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兵朝着桥中央走去,数分钟后,两名军官各自站在大桥中央白线两边。

走到桥中央的阿布拉莫维奇抬头看了一眼面前的这名中国中校,非常随意的行了一个军礼,红军并没有军衔,阿布拉莫维奇是莫斯科派来协调交还中国侵略者尸骨的联络军官。

“根据你们提供的埋藏位置的地图和我们在获利胜利后掩埋地点,我们现在一共找到了756具远征军尸体,还有更多的遗骸正在进一步挖掘核对。你们的外交官总喊着你们付出了数千万元,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我们为了挖掘这些我们在挖掘这些侵略军遗骸时,绝大多数尸体已经腐烂,成为一堆白骨。好在我们派出的搬尸队的同志们事先都由法医给他们上过解剖学及讲授分辨人的每块骨头的知识,因而不难对这些死亡的侵略军的遗骨进行查对和登记,你们自己掩埋的尸体的嘴里含着铭牌,可是被我们掩埋的都是推到一起的,我们要从数万具尸体里找到他们,你知道这种工作量有多大吗?如果不是你们的士兵内衣衣领上有人造丝领标,恐怕这756具尸体,我们到现在还没找到。”

当阿布拉莫维奇在看到面前的中国少校强压怒火的模样让他感觉到有些兴奋,这正是他这么说的目的。

“信守承诺,你没有被遗忘!”

陈忠君深吸一口气,在心中念了一遍司令部的座右铭,压下了心中的怒火,作为国防军战俘战斗失踪人员联合核查司令部的军官,接那些葬于敌区的英灵回来是自己的最重要的职责。

“阿布拉莫维奇指挥员,非常感谢贵方的努力。”

冲着面前俄**官敬了一个军礼,至少俄国人提供的铭牌和领标经过两天的核查,他们并没有造假,造也造不假,铭牌是不锈钢制造的,而内衣领标则是用的耐腐蚀的涤沦布制成,这种原料都是俄国人不能生产的,而且上面的编号和名单也是对应的。

“现在开始交接吧!”

阿布拉莫维奇有些不耐烦回了个军礼,随后冲站身后挥了挥后,接着几辆卡车开了过来。将侵略者的尸骨归还给他们,并不是阿布拉莫维奇所愿意看到的,而他更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耗费这么多资金将那些人的尸骨赎回去,而且还特意运来他们的那种制式的双层镀锌钢板制成的棺材。

站在苏俄一侧望着倒驶过来的卡车,卡车上站着十二名分别身着陆海空军礼服的中**人,望着那些军人身上做工精良的呢制礼服,再看看自己这边那些身穿泛白旧军装的士兵,阿布拉莫维奇轻轻叹了口气。

“这个邪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可真够富裕的!”

苏联卡车在距离分界线10米的位置停称,而中国卡车则停在同样的位置停了下来,跳下车的官兵便在桥面上放了两个钢制的支驾。

交接的过程非常简单,每当四名红军士兵从卡车上抬下一具银白色的棺材,将其抬到分界线后,分界线另一侧站立在两侧的中国六名海陆空官兵会先列队默哀三秒,随后才接过棺材,在棺材完全进入突劂斯坦一侧后,将其放在支架上之后,那六名抬棺人恭敬的将国旗覆盖在棺材上后,才会朝卡车上抬去,另外六名站在卡车旁的中国士兵就会随着口令缓缓的抬起右手行着军礼。

“很无聊的仪式!让普通士兵享受将军的待遇!”

站了几个小时的阿布拉莫维奇看着眼前的这种议式自言自语着,但是看着那些中**人神情凝重不断的重复着那些动作,每一次缓缓的敬礼和他们唇间轻吐出的话语,阿布拉莫维奇能够觉察到自己心头的一丝触动。

“忠诚!荣誉!”

革命前曾在中国公司工作的阿布拉莫维奇自然听得他们在说些什么,突然间阿布拉莫维奇右手不自主的似乎想朝上抬起来,但是最终他还是克制了这种冲动,他知道如果自己的抬起右手的话,或许明天自己自己最好的结果就是到劳改营报道。

756具远征军遗骸的接接过程从上午一直进行到傍晚,才宣告结束,望着最后一辆搭运着4具灵柩的卡车在仪仗兵的护送下驶离大桥后,突然间阿布拉莫维奇似乎明白了什么,明白为什么在喀山那些中**人死战不降。

坟墓是每个人必去之地,祭奠或者居住,位于西北市的忠烈祠是中国最大和最著名的国家军人公墓,长眠在这里被视为安息者的光荣,军人付出的是生命,在这里得到的是荣誉。

呈半圆形的国家公墓周围树木蓊郁,园内芳草如茵,墓地绵延起伏,洁白的墓碑整齐的排列在国家公幕山头上,宛如逝者的庞大军阵,声威浩荡蔚为壮观,而今天空中阴云密布,似乎还太阳也不愿目睹这一切。

在那座供奉着千百年来民族先烈的雄伟壮观观的忠烈祠前,那座中**人和国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无名烈士墓的那条耸立着蓊郁松柏道路上,站立着无数胸佩白花的男女,人们轻轻垂首。

无名墓前那些起身着墨绿色戎装,扛着步枪的卫兵,在墓碑前有节奏地走二十一步,面对墓碑停留二十一秒,然后转身,停二十一秒,再反向行进二十一步。二十一点象征军方仪式中的最高致敬。这是在向为国牺牲的军人致敬。

当站在公墓旁的号手吹响《熄灯号后》,两名仪仗兵抬着一个由松枝、柏枝与白莲扎成花圈敬献于无名烈士墓,花圈上有一条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缎带,跟在仪仗兵身后的是鲜少出现在世人面前大总统黎元洪和总理司马,两人神情凝重的并排走着,在两人身后国防部长蔡锷、外交部长顾维钧等一众国务院各部门的部长、总长,随后国会各党派的首脑整整数百人的队伍。

默哀三分钟后,黎元洪和司马二人走到无名烈士墓前,单膝下跪将手中的两朵鲜花放在已经摆满鲜花的幕前,在随后的几分钟,每一个军政要员都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以单膝下跪的方式,在幕前放下鲜花。

为国尽忠者高于世间一切!这是在中国永恒的准则,无论官职大小,在烈士的面前都是渺小的。

在共和政府军政府要员以及国会各党派首脑敬献花圈的议室结束后,一个胸前佩着白花身着黑裙的小女孩走到无名烈士墓一侧的一个讲台上,这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朝着无名烈士墓旁排列一排圈相框中看了一眼,在看到其中一张照片时,红色眼睛的小女孩身上不再有先前颤抖,似乎是得到了许多勇气一般。

“……我下了楼,赵德承上校单膝跪在我的面前,握着我的双手看着我说“莉莉,你的父亲失踪了”,我的回答是“感谢上帝。”我不想听到他已经死了的消息,如果他失踪了,那他至少还有生还的可能……无数次,每当我看到“信守承诺,你没有被遗忘!”的时候,我相信没有人忘记我的父亲,我相信有一天他会回来……父亲的遗体送回国后,上校再一次来到我的家里……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失去了父亲……看着父亲的灵柩我知道他确实在那,他回到了我的身边,就像他离开时答应过的一样,他回来了!我为我的父亲所做的一切感觉到骄傲……终于安息了,终于回来了,回到了家园,你不再孤单,我爱你,我思念你,我们大家都爱你、想你,感谢上天,你回来了,回到家园,你属于她!”

当女孩的说到“你回来了”的时候,声音变得有些抽泣起来,终于女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哭了出来,这时人群中一个少妇走上台去紧紧的抱着那个女孩,不断的用手擦拭着女孩的眼泪,这时人群中传出了哭声。

站在一旁的司马这时才缓缓走上台去。

“……当我还是边防公署主任的时候,一些失踪和埋身于异国的将士家人写信给我,我给他们的承诺是“每一名为国牺牲的官兵,我们都要把他们带回家!谁带他带来,谁带他走!”,这些信件我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房里,它代表着你和你祖国之间牢不可破的信任,融入你们的勇气、你们的泪水、你们的祈祷和你们的痛苦,融入了你们的坚强和决心……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绵怀。我们从报纸上看到,当756名为保卫我们的祖国远离极权和侵略的威胁,为了保卫我们友好邻邦的自由,而为国尽忠的将士的灵柩归国时,一路上,他们得到了所有人的致敬和怀念,每当火车经过一个乡村、一个城市的时候,人们总会自发的在路边设立路祭棚,为国尽忠的将士在回家的路上,使终得到了人们最崇高、最体面的尊敬,他们出发的时候,人们欢迎着他们,当他们在经历了这条漫长的回家之路时,人们怀念他们。一个忘记她的保卫者的民族也将被遗忘,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轻易忘切,知道该保存什么,该使什么真正有家可归。在这里我想对那些忠勇的将士说“我们带你回家!”忠勇的士兵们!您们的功勋将永远被后人勋记,您用生命忠诚的实践了您的诺言!国防军以您为荣,祖国以您为荣!现在……您们回家了!”

回家!

回家的路是漫长的,坐在火车上的黄骧从西迪线转同蒲线,因为没有直达列车,只能在郑州火车站换乘发往成都的列车,国防部并没有为黄骧购买卧铺票,不过却买了一张头等车厢的车票。

国内的火车上普通座位一般分头等、二等、三等车厢。头等车厢座位是软皮沙发式座椅.地板上铺着地毯,虽不及头等卧铺那么富丽堂皇,但依然非常舒服,价格却比二等卧铺要便宜三分之一,二等车厢是则是软座的商务座位,乘客以小商人和白领居多,至于三等车厢则是长条木板做成的靠背椅子,坐的大都是普通公民和学生。

一路上,火车走走停停,当列车到达广元时,已经晚点超过四个小时,在列车走道里,女乘务员推着推车为头等车厢的旅客们提供着各种饮料,并不时为铁路晚点给大家道着歉,这是因为普通的客货列车需要为军用专列让路的原因。之所以要郑重其事的道歉,并提供免费的饮料和食物作为补偿,原因非常简单,尽管铁路国有是不变的原则,但负责铁路运营的却是五家铁路公司,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各家铁路公司不得不尽可能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让乘客满意。

“您需要喝什么吗?先生!”

推着饮料车女乘务员问道坐在黄骧身边的乘客。

“免费的是吗?”

商人模样的乘客问了一句,显然他是要确定这是免费还是要收钱的。

“免费的,对耽搁了您宝贵的时间,西南铁路公司表示万分的歉意,尽管这些饮料和食物并不能表达我们的歉意,但希望您能够给予理解。”

“那给我倒一杯沪州老窖吧!再给我拿三个卤蛋吧!谢谢!”

“您呢?长官!”

“开水!谢谢!”

在列车乘务员为自己的茶杯加满水后,黄骧再次的向乘务员道着谢。

“免费的,晚点4个小时,不吃白不吃!别给他们省着。怎么!长官,你还是执行公务,还是有什么事?”

商人模样领坐扭头劝着身边的这名军官。

“是的!”黄骧礼貌的笑了笑。

“长官,你是在那得到的战斗勋章,在俄罗斯吗?”

从登上火车后,这个军官就是车厢内人们注意的视线焦点,但是从始至终他去从未理会过任何人,而他胸前佩服的两枚忠勇勋章和远征军纪念勋章却总让人想和他说些什么。

“喀山!”

黄骧的嘴唇中吐出了两个字。

原本还想再顺着这聊下去的商人一下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喀山是中**队的伤心地。

“打扰了,长官。”

“嗯!”正在想着事情的黄骧扭头看了一眼,是先前的那个女乘务员,她弯着腰的半蹲着。

“还有十分钟,就到绵阳了,希望您能收下这个!”

说话时女乘务员将一个观世音菩萨的玉佩送到黄骧的手中,看着中手的玉佩,黄骧注意到女乘务员的眼中带着些许泪水,正想问些什么的时候,女乘务员起身离开了。

“呵呵!现在女孩子就是喜欢像长官这样的军人!这是给您的定……”

旁边的商人不无羡慕的看了眼那个离去的女乘务员和身边的这名军官,与在军人不像过去那样,老百姓避之不及,很多年青的女孩都以嫁给军人为荣。

“前方即将到达绵阳站,对于列车的晚点,我和西6105次列车的全体车组人员表示万分的歉意,当火车到站之后,请大家在坐位上再坐一会……”

就在这时火车上的广播响了起来,听到广播里的声音后,做在黄骧身边的商人有些恼意的朝软座上一靠。

“又要让路了!”

“……此次列车,西6105次列车很荣幸能够运送牺牲在前远征军士兵的遗体,可能要给你带来片刻不便,护送队要从列车上卸下遗体……”

听着广播的商人扭头望着身边的这名军官,原本显得有些市侩的商人此时满面皆是愧色。

“我不知道,对……对不起!”

而此时整个车厢里内的乘客都望着黄骧,一些女人双手捂着口鼻,泪水从她们的眼中流了出来。

“没关系!”

有些坐立不安黄骧起身站了起来,提着公文包离开了坐位,朝着车门处走了过去。

在火车进站后,尽管车门已经打开了,但车上没有任何一名乘客下车,朝着最后一节货车厢走去时,黄骧眼睛的余光看到,车厢内所有人都在望着自己。

“敬礼!”

当灵柩从车厢内被六名装卸工抬起时,黄骧喝了一声口令,同时缓缓抬起右手敬礼,目视着工人将灵柩朝推车上抬去,此时火车上到站的乘客已经走下了火车,乘客们站在月台上,望着那个被抬上推车的灵柩,人们摘去了自己的帽子将右手贴于心前,向这个的从异国归来的英灵致敬。

“礼毕!”灵柩平稳的放在推车上后,黄骧才再次缓缓放下右手,随着推车朝站外走去。

一个小时后,在绵阳征兵处的一名上士的陪同下,黄骧来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地,远征军57团3营少校营长梁玉勤的家中,在来的路上,有巡警自发的为灵车在前方开路,而更多的车则跟在这辆灵车之后,他们甚至在白天开启车灯,为车上的英灵照亮回家的路。

梁玉勤少校的家族是城郊知名的旺族,在梁家的深宅大院内外此时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其中一老一青两个女人在看到银色的灵柩从灵车上抬下时,立即哭着扑到了灵柩上,门旁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也跟着哭了起来。

“谢谢你长官,把玉勤送了回来了!”

头发雪白老人紧紧的握着黄骧的手,望着灵柩的眼中满是泪水,等了两年,头发都已经等白了,今天终于等回了自己的儿子。

“这是我的荣幸,先生!我对您的不幸感到遗憾!”

“快!快进去坐吧!这一路辛苦您了……阿文,快泡茶招待……不要慢待了长官。”

老者拍拍的黄骧手,把头扭了过去,似乎不愿意记别人看到自己眼中的泪水,同时挥军手示意一个仆人带骧进屋。

“先生,我希望您知道,一路上至始至终梁玉勤少校都被待以体面庄重、尊敬以及荣誉。我这里有一封信,是前远征军总司令冷御秋中将写给您和您的家人的……我想告诉你们,你们今天不是独立哀悼,整个中国,从突劂斯坦到新疆、到蒙古、到西北、到山西、陕西和四川,人们都想着你们,为你们祈祷,你们应该知道,梁玉勤少校感动了许许多多人。”

在客厅里黄骧从望着仍沉浸在悲痛中的梁少校的人家说道,在站起身离开的时候,似乎像是想起了什么。

“……这是最后一件东西,我希望给你们,这是在西6105次列车上,一位乘务员把这个递给我……好像这个对她有特殊的意义,我本来想留着做这次任务的纪念,但是我意识到,她不是给我的,她是想给你们的。”

黄骧从衣袋里取出那个乘务员递给自己的观世音玉佩,递给了梁玉勤少校的父亲。

“致远征军57团3营少校营长梁玉勤的家人,尊敬的梁万禄先生和夫人以及梁李君氏夫人,这是我第十五次给您们致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已经知道令郎遗体已经被送回的消息,尽管在两年前“自由战役”就已经结束,但是对于你们来说,这场战争并没有结束,也永远不会结束,对你们来给,结束的唯一途径就是把令郎带回来……我们已经携手走了很长一段路,我们还要继续并肩前进,我一牢记总理曾说过的话“一个望了她的保卫者的民族也将被遗忘”,我知道共和中国永远不会忘记令郎为保卫我们的国家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作为他的长官,我曾宣誓,谁带他来,谁带他回家。接令郎和每一个遗尸俄罗斯的远征军回家,是我义无反顾的责任,今天我们做到了,他回家了!”

(之所以写这一章,或许是为了弥补一个遗叹!或许是为了反思,也可是因为前几天一个网友推荐我看《护送钱斯》原因吧!一个望了她的保卫者的民族也将被遗忘!这个时代我们忘记了太多!也丢失了太多。或许我们可以指责一些国家,这个那个,但是至少他们没有忘记曾经为自己付出生命的军人,甚至连日本这样的国家在8/90年代还曾多次将日军骨灰运回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