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三卷新时代 第48章 自由的

小市民的奋斗 第三卷新时代 第48章 自由的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56 来源:小说旗

“咔!”

火车变更轨道,进了徐州站。

“房价在过去的三年,已经从那时不足6元左右一平,上涨至9元,一套三室住房至少需要900元,如果再加家具、厨卫之类设施,没有1000元根本别想拥有自己的房子……而绝大多数人的工资都在60元左右,看似很多,但现在城市的物价同样很高,每个月去掉房租,能省出15块钱就已经不错了,很多老兵为了省钱,甚至不得不住到中途之家。”

带着些许奢侈之味的头等车厢的小客厅内,说话后罗小根有些的坐立不安的看着陷入沉思的先生,现在罗小根甚至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把这些告诉先生,先生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太多,从未求过任何回报,现在或许安静无人打扰的生活,是这个国家唯一能回他的回报,而自己……

不知道!

对于罗小根先前所讲的一切,司马根本就不知道,实际上对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自己从来没有忽视过,绝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一直是自己的信条,正因如此,自己在上台伊始,就着力推动《军人权力法案》的通过,在军人权力法案的帮助下,超过七成的退役军人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或职业培训。

甚至于在盘点自己执政8年得失时,在功劳薄上自己还特意记上这一笔。一直以为,司马都将此视为政府最成功的一次投资,而且是直接用在人的身上,但这一代军人之中有着太多的文盲,尽管他们在部队之中接受了扫盲教育,选择接受教育的,进入大学、专科学校接受教育的仅仅只有不到5%,95%退役士兵选择进入职业培训学校,他们的学费都是由政府支付。

最重要的一点是《军人权力法案》还改变了房屋所有状况。法案要求退伍军人管理部门提供抵押金,为退伍军人发放贷款,贷款金额为100元。因为有这些担保,许多银行愿意为他们提供购房贷款。按照计划上百万年轻人在退役后,组成的家庭时便拥有了父母们没有的东西:固定资产,他们不用付房租,

原本在司马的意料之中这项计划的直接结果,就是创造出了一个数量可观的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固定资产的中产阶级,他们将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表面上,法案是为了奖励服役公民的勇敢和自我牺牲,另一方面它延缓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可谓是一举数得,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西伯利亚或突劂斯坦的荣誉军人农场,更多的人是希望进入的城市生活,而政府必须要为他们解决工作问题。

但现实是残酷的,尽管当初的设想非常完美,而且正如司马的计划一样,通过分批退役、分批接受教育,大多数士兵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甚至在过去的几年之中,有超过5万名退役军人取得相关的学位,更多的获得各级技工证书。但是目标却只达到了一个,让他们接受了教育,但政府提供的贷款却因为房价的上涨不足以支付住房贷款的首期,在这方面政府的反应严重滞后。

望着面前的年青人,司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为什么报纸上从来没有报道过?”

“先生,城效的公寓千元一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这个价格至少从目前来看是合理的。这个价格对于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存钱买房的人而言,完全在他们的负担范围内,但是……”

罗小根看了眼先生,犹豫是不是应该把话说完。

年青人的犹豫让司马意识到或许是自己最不想听到的事情。

“但是什么!说!”

听到先生的话,罗小根咬咬牙决定豁出去了,把该说的不该说的一次都讲出来,这是为了几十万兄弟。

“先生,《军人权力法案》是好意,每一个退伍老兵都感谢您和国家给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但……他们退伍后,要么是去荣民农场,要么就是去学校上学,上大学要三年,上大专要两年,上技术学校要一年或一年半!国家是发给他们一些退役金,但大多数人都把钱给了家人,他们都觉得自己亏欠家人很多。到毕业后他们想买房,但法案提供的住房贷款却限制在“婚姻购置”,即便是结婚了,房价早不知道涨到什么地方了,拿着那100元,根本不够付贷款,他们只能和其它人一样,省吃俭用,存钱买房。”

“哎!”

司马轻叹一口气,颇为无奈的摇摇头。

“说来说去,是房价太高了,这些年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涌入城市,物价、房价只涨不跌,在市场规则而前我们只能妥协……”

而对市场规则自己能做什么?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那次和家人一起去超市,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就是物价高,西北如此,上海也是一样,这几乎是每一个大中城市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城市在高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却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房价、物价就是最大问题,自己执政后,一直强调一点,政府必须要尽可能的避免干涉市场、操作市场,即便是四年工业计划项目,亦有过半是交给私营企业操作。

“先生,老兵从来没抱怨过这些,能买卖的爱国主义,就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先生的无奈是可以理解的,罗小根尝试着用老兵的法子开导着先生。

“谢谢你们的理解,这样,我会让党内对这件作一个调查,老兵是是必需照顾的,这点你们可以放心。尽快修整法案的不足,当时设立时权力法案时太过仓促了。”

“先……先生,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罗小根有些期待的望着先生,如果自己的方案可以得到先生的支持,那么国会必然会通过,先生或许不再国务总理,但却仍是国会第一大党复兴党党魁,先生的退出对于复兴党而言,几乎是从天而降的机遇,民众用自己的选票再一次把复兴党推上执政党的位置,而且复兴党甚至前所未有的赢得超过70%的国会两院席位,即便是在地方,三大在野党同样遭遇滑铁卢。

“哦!说来听听!”

年青人的话让司马意识到或许他想见自己并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从先前的聊天中,他已经介绍过自己,共和十二年以国防军上士身份退役,随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建筑工地系,十五年专科毕业,在家人的帮助下与同学全开一家建筑事物所,或许他是希望得到自己的帮助。

“先生,你曾说过,未来的中国社会应该是一个由有产者和无产者组成的国家,变成了有产者和更有产者组成的国家,而这亦是您一直努力的目标,也是国民所追求的目标。”

按奈下心头的激动,罗小根看了一眼面前的先生,先生在就任总理时,曾无数次的为中国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产者和更有产者组成的国家”、“一个由中产阶级构成的国家!”。

司马笑了笑,他说的不是错,这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所努力追求的。

“先生,你曾说过所谓有产,就是指每一个家庭拥有一套住房和一定和积蓄,这是未来十年,我国国民需要达成的目标。但是先生,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年、农民进入城市或异地寻求新生活,他们不可能像过去一样,与父母同住,买房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收入高的可以轻松的买起房屋,但在中国普通工人的收入只有40至80元,其中超过半数在40元左右,有些地方甚至更低,他们无法购买房屋,就不可能成为有产者,而且同时他们收入的40%以上用来付房租,40%或更多来解决吃饭问题,只有可怜的20%甚至更少用于积蓄以备不时之需,先生,在这种前提下,有多少人能成为有产者?……住房租金、生活费已经榨去了绝大多数中底收入家庭的财产,让他们买房的确非常困难,先生,在近郊买房,只需要千元左右,但是却有一个不便之处,交通,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即便是西北市亦是同样,以上海为例,住于近郊社区的家庭有超过三成,不得不用分期贷款购买汽车,更多的家庭都有买车的计划,当然这带来的道路拥堵问题,但无疑又进一步增加了民众的负担。如果是在市中心买房,他们至少要花出三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除了租房,他们根本没有选择!但现在上海市区内公寓平均月租为37。50元,沉重的月租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多个家庭合租,长安居大不易,今则上海居尤不易焉,……”

罗小根注意到自己说话时,先生一直在沉思着,偶尔点点头,显然他赞同自己的观点,这让原本有些忐忑不安的罗小根多少受到些许鼓舞。

从的罗小根的话中,司马知道这个问题实际上和后世的住房问题并没有任何区别,本质上就是高房租、高房价和低工资之间的问题,后世那么多“经济专家”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想解决。

“好吧!小根,你说的这些问题,我差不多已经清楚了,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先生眼中的期待让罗小根不禁有些激动,以至于忘记说话,只是用力的点着头,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从文件包里取出自己的方案。

“总理,两年来,我和事物所合伙人,还有复旦大学经济系的几名教授,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商讨了一个方案,在郊区建立廉租房!”

“廉租房?”司马一愣,这个名词司马并不陌生,好像仍然离不开租,而且廉租房的操作过程中有着太多的问题,在西北过去同样存在廉租房,只不过大都已经转售给私人,而且那些廉租房大都是由公司承建,分租予职工,如果政府操作的话,或许六联号之类的事情没准也有可能出现。

有些激动的罗小根显然没料到先生的诧异,只是自顾自的介绍着自己的方案。

“先生,我们重新设立了一种规范化的建筑,我们把房屋建造分成27个独立的步骤,先铺设混凝土板,再安装预制柱、梁和木质外墙,最后安装室内电器。各工种的施工队伍在每个楼里重复着他们特定的任务,所有工序井井有条。公司还大批量买进原材料,子公司或分包工厂生产木材、混凝土。木材都在工厂按照预定的尺寸切割,混凝土采用预制构件,将尽量多的工作在现场以外的工场完成。详细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这种批量生产的技术,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建造速度,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当然鉴于《国民防空法案的要求》我们会在混凝土板下建制简易地下室……”

在解释着方案时,罗小根像想起什么一样,连忙从文件夹内取出一份资料,有些激动的向先生展示自己的“新型国民住宅设计”。

只是一翻开这份资料,司马就是一愣,这种住宅超过了自己的想象,因为它的概念超过自己意识中的“国民住宅”的概念,这是独立的带有院落的住房。这种住房有别于西北过去推行的那种集中居住的公寓式住宅,尽管报纸上讽刺那种集中式的住宅是“巢穴”,不过一定程度上却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占用,而且可以限底成本,而最重要一点是……

“等等!这种房子是独立的院子,而且木头建的?”

看着图纸上的院落式房屋,司马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兴趣,用木头建房,真亏他能想起来,难道他忘记当初中国空军是怎么烧日本的了吗?

“先生,美国教育家乔治。埃默森曾经写下这么一句话,期待拥有一处有花园、有树木、有地方让孩子们安心嬉耍的温馨房舍必定成为每个人节制、行善和节俭的强烈动机。而且过去的两年,我们走访过超过5000人,其中一半已经购买了公寓、另一半正在拼命为拥有自己的房子努力。他们买公寓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公寓,而是因为他们的收入令他们只能买这种房屋,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愿意住进自家的院子,而不是巢穴式的公寓!”

对于罗小根的话,司马不否认,毕竟拥有自家的院子一直都是很多人的梦想,即便是自己过去也同样有着这样的梦想,并没有多少人喜欢巢穴式的公寓,但是公寓有公寓的好处,最简单一个好处就是节约土地资源,更何况他的这种木质建筑,显然有易燃的特点。

“先生,木材要比混凝土以及砖块便宜许多,建造同样的房子,用木材可以节约15%的成本,所有的木材都是从东印度、马来、暹罗、越南购买,不会砍下中国一棵树!至于防火,这些房屋并不像日本建筑一样,间间相连密不稳透风,他们独立的的院落式,每套住房都有数米的间隔构成防火带……”

听着罗小根的介绍,司马只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虽然和自己的正在构思中的“国民住宅”有所不同,但正像他说的那样,每一个都想拥有自己的独立院落,这是很多人的梦想,就像在西北,早期修建的那些位于市内公寓,有超过八成都已经被转售多次,只要他的主人一有钱,他就会立即卖掉公寓,住进“小别墅”,过去的四年,在西北市他们宁可住在距离工作地点超过30公里的郊外,亦不愿意住进只有3公里的公寓,院落或许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是城市郊区化,公寓应该留给城市,而不是郊区真正的家,我们计划在川沙或南汇一带购买荒地建房,这一带近海劣地今年三月的价格是每亩为84元,如果是沿海荒滩价格更便宜,虽然距离较远,但是仍然可以接受的距离以内,每一套只有5个半房,三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厨房、卫生间,还有一个可以分隔为两个卧室的阁楼,建筑占地面积约为60平方米,包括前庭、后院面积为180平方米,扣除公共用地平均每亩可建2。5至3套住宅……”

年青人果然还是太过于年青,如果老百姓能负担起这种房屋,恐怕现在根本不会出现住房问题。想到已经无意再听下去的司马挥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这种房屋的价格至少是公寓的两倍,他们负担不起!”

从先生的态度中,罗小根感觉到先生对自己的方案已经没了什么兴趣,自己最重要的一点还没说完,那才是一切的关键,想到这罗小根就是一急。

“先生,你听说过完,我们的方案不是直接把房子卖给他们,直接卖,只有一部人能买起,我们一开始是拿来租,退伍军人只需要交几块钱的房地产买卖税,根本不需要预付定金,就能立即搬进新家!每个月只需要向固定帐户交还本金、利息、税收、保险费,只比正常租金稍贵,但却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这个新家之中已经为他们安装好了床、衣柜、餐桌之类最基本的家具,而且还为他们预留了一定的扩建用地,当他们有钱进行扩建时,只需要购买房屋的预构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罗小根话一说完,就眼巴巴的看着先生,等待着先生的最终裁决。

年青人的让司马眼前一亮,不需预付定金,用类似于租金的方式分期还款,这看似是个不错主意,但又有几家银行愿意承担这个风险,除了银行贷款之外,没有任何一家房地产公司可以承担这笔庞大的支出,除非是中央政府住房管理局提供担保,银行才会乐意贷款。

不过……几乎是习惯性的,在思考的时候司马的右手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击打着节拍……

城区通过住宅社会向周围发展,意味着这些大城市已经从原有的单一中心格局,转变为分散性多中心的大都市区格局,甚至转变为容纳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带,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巢穴式公寓的弊端是显尔易见的,在后世巢穴式公寓带来的种种弊端就屡见不鲜,甚至在后世人们还发明了一种名词“城市冷漠症”,城市越大,得冷漠症的人越多,症状越明显,也越严重,甚至可以用病入膏肓来形容。

后世的专家们将这一症状归疚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越高,人与人的互助便越来越减少。但一些人却认为,这是巢穴式公寓发展所带来弊端,他们根本上瓦解了最传统的“邻里”关系,在巢穴式公寓之中,绝大多数邻居都是防盗后的陌生人而已,源于公寓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而导致的,也是因为冷漠症背后的孤独感所生成的恶果。

而且相比于的巢穴式的公寓,生活在这些院落式社区内人们的同质性很高,生活宁静。在后世与居住在公寓中居比相比,“乡下的”大人小孩都有一种天生的热情,都会把邻居当成自家人看待,那种热情好客劲是穴居人所没有的,在这里家庭的作用非常重要,社区的公共精神非常突出,生活温馨轻松,总之是近乎完美的生活社区。郊区化生活使家庭的凝聚力更强,人们的家庭意识也更强,更不容易被各种城市中纷扰和喧嚣所影响。

而代价却是……耕地面积!这种发展模式将大量占据城市周边的农田,“穴居”有种种弊端,但却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到底应该选择什么?

“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家的孩子在自家的院子里玩耍更快乐的事情了!”

司马想起一个从城市拼到乡村的朋友曾对自己说过的话,这是一个个人梦想和公共资源之间的选择,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宪法都是告诉人民享有哪些特权。而在我们的宪法中,“我们的人民”是自由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