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三卷新时代 第50章 兜售

小市民的奋斗 第三卷新时代 第50章 兜售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56 来源:小说旗

上海,这座城市在经历的最初的沸腾之后,正渐渐的趋于平静,但在平静的同时,上海的680万民众正竭尽可能的向世人,准确的来说是那位出生在上海的第一公民展示着上海最繁华的一面,在过去的一周之中,他造访了上海的各处,言语中的称赞,更是让上海市民隐觉骄傲,一直以来上海都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而最近几年,上海一方面努力完成将成“世界港”的目标,一方面却在各方面与西北市暗间较劲。现在能够赢得“西北之父”的称赞,着实让上海人骄傲一把,尤其是他对上海慈善医疗体系的称赞,更为上海人所自傲。

不过所有人似乎都忘记繁华背后的阴影,上海拥有全中国数量最多的“橱居户”、上海的平均工资底于西北约30%,这一切显然被上海人遗忘了,他们只是一味的向展示着自己最好的一面,他们会忘记,但并不意味着其它人会忘记这一切。

“交通!”

陆明泽望着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先生的经济顾问,陆明泽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在保障先生每一项投资的可靠性,尤其是眼前的先生,可是中国花钱最“大手大脚”之人,很多个人投资总是会用在看起来并没有多回报,而且风险极大的投资上,以至于有时一些莫明其妙投资更是让人觉得有些意外。

就像在四个月前,先生决定在澳大利亚多处购买了超过2000平方公里荒山、荒地一样,买地前后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可为了绕开澳大利亚“白澳政策”的限制,陆明泽却请教了多名法律顾问,用了近三个月,费了一番周折后才算将那些土地成功的纳入先生名下。

“交通?”

投资顾问的话让司马一愣,交通问题按说应该不大,他们完全可以自己买车。

“是的,先生,这些住房针对对象是上海的中底收入人群,他们的平均月收入在60元左右,根据计划方案计算,他们每月需要偿付银行42元,这意味着即便是每个家庭两人工作,在扣除必要开支后,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购车,如果不解决交通问题,先生,或许这将会成为一笔足以载入教科书的失败投资案例。”

“陆先生,交通问题也不算是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在社区内运行专线公交,而且,陆先生,五年后那里将建成8至10万栋住房,他们的资产也符合选举法的规定,这意味着在这一社区内将有超过20万张选票,为了竞争这些选票,上海市议会的议员会在第一时间,主动增加多公交车数量,而且那些公交公司同样不会放弃这个庞大的市场,他不同于现在仅只容纳几千人的小社区,他不仅仅是一个社区而是一座城市,一座由几万人居住的城市。”

听到先生的经济顾问的话,罗小根连忙有些急切的解释着。在他看来交通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目前国内的公共交通或许并不是非常先进,但总还是在发展着,而最重要的是这个庞大社区的影响力,根本共和国选举法的规定,选举法对选民限制的一条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人们一但搬进这个社区,他们就可以获得选举权,没有任何一名议员愿意放弃这么一块“选票集中地”。

“罗先生,政府的反应总是置后的,至少在那里显现出他的市场之前,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公交公司,根据方案,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建成全部的住房不是吗?按照你的计划,应该是分十至二十期完成不是吗?总工期长达五年以上,我想在此之前,交通问题将会导致计划的失败。以公共交通公司的角度出发,这个社区与城市之间的运输高峰在上午8时和晚上6时,每天只有这两个运输高峰点,大多数时候这里的公共汽车甚至有可能是空客运行,我想即便是有议员愿意出面提供帮助,恐怕各个公司也同样会犹豫,而这种犹豫最终可能导致运行车辆不足。先生,至少从目前来看,这并不是一个拥有前景的投资项目。”

正看着分析报告的陆明泽抬头看了眼这个年青人,感叹着这个年青人或许抓住了先生最大的弱点,他的这个计划可以让数十万平民拥有自己的房产,实现从无产者向有产者的跨越,而先生最大的弱点,恰恰就在于希望所有国人都过上好日子,先生想投资这个计划,与其说是在挣钱,到不如说是为了“帮助”那些百姓。

“如果公交不行,那么我们就修一条铁路吧!用铁路交通弥补公交车的不足,上海不是正在修建城市铁路系统吗?我想公司可以负责这一带铁路线的投资建设,与上海市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并轨!”

一直沉默的司马终于开口了,这片住宅与其说是用来挣钱,到不如说是为将来自己一但东山再起后,在适当的时间推广“国民住宅”计划作一个前期准备工作,拿自己钱去完成一次规模庞大的“社会实验”,如果这个试验取得成功,或许未来这个国家真的可以成为那个自己梦想中的“有产者与较多有产者组成的国家!”。

“先生,作为你的经济顾问,我的职责是避免你盲目而无理性的投资,但先生我提醒您,这笔投资需要您直接投入数百万元,而且需要金城银行在未来的数年之中,提供一笔数千万元甚至可能更多的长期贷款……因此先生,我再一次希望您能放弃这项投资……”

司马挥挥手打断了陆明泽这位一步步成为自己投资顾问的年青人的话。

“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然后走到落地窗前,看着上海的街道,这里是浦西新市区,道路两旁的建筑大都是由董大酉建筑事物所设计的大半采用民族风格的中式建筑,运用了钢筋混凝土作为梁柱等结构材料,可谓为民族形式的振兴,这种现代中式建筑是现代中国建筑的最大特点,学习西方却未抛弃自己的根源,而不像后世一样,中国的都市实际上是欧洲都市蹩脚的翻版货。

无论是上海或是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正在按照自己当初设想的那样,一步步演变成的中国的城市,而不后世那种令人乏味、厌恶、找不一丝中国气息的由火柴盒式建筑组成的城市,但愿在这个时代当亿万国民竭尽所能实现强国梦想的同时,这个时代的国民不会像后世的中国的不孝子孙一样,抛弃了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而让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的却是安定、富足的生活,居者有其屋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现在这只是一次尝试。就像一些智者说的那样,拥有自己的房屋可以塑就、提升一个人的品性,并且发扬最基本的美德:“真挚、勤勉、守序、节俭和自制”。

到那时或许整个中国最根本改变将从这里开始,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屋,这将会成为未来中国梦的体现,进而延伸出一个真正的由中产阶级构成的社会,而不是一群被高昂的房价榨去最后一滴油水的“亮丽的穷光蛋”组成“有产”社会。

“这个方案或许真的值得一试!”司马知道如果这个计划成功的话,在改变这个国家的同时,自己所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自己的声望将会随之达到顶点,当然这一切必须要等到自己再次回到那个位置之后,到时自己可以用这个“成功的案例”说服国会通过相关的住房法案。

清晨,金色的阳光挥洒在这片距离海岸不远的荒原,几辆大众、中华轿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着,路两边是发白的土地,植被像癣块分布其上,有几棵树孤零零地站在远处,那么绝对,让人想起“大漠孤烟直”这样的诗句。沿路上是一望无边白茫茫苍凉的土地和一道道引黄的堤坝,远出隐隐约约的土坯房冒着袅袅炊烟。

开着车窗,罗小根可以清楚的听到耳边响着呼啸的风声,或许是从海上吹来的风,这里到处都是泛着白色的盐碱地,这样的地对于庄稼的收成影响很大,即便付出再多的辛苦,往往也是棵粒无收,在这片面积近三万亩的盐碱地上鲜有人烟分布。

除了一些河道边的芦苇荡点缀出这里的些许生机,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根本没有什么生机,入目到处到处都是坍塌的墓碑、凌乱的坟冢、一片茅草丛生、毫无生机的模样,但是谁能想到在距离这里的36公里外就是那座被称为“东方巴黎”和“世界港”的上海中国南方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但都市的繁华显然与这里绝缘。

“我要在这里建一座城市!”

相比于他人眼中的入目的凄凉之色,罗小根的眼中却满是狂热,此时他似乎看到一两年后,一座的新城在这里耸立,准确的来说并不是城市,而是一个家园,一个属于中底产者的家园

就在三个小时前,罗小根从最后一户农户手中买下了13亩地,这意味着以这片位于海岸线的亩滩涂荒地已经属于公司所有,这些土地几乎均为无主、无利用价值的盐碱地,即便是其间掺杂有少量的耕地,也大都是产量极底的劣地,在过去的半个月中,公司用相对优惠的价格购得这些土地。

“我一定不会让先生失望。”

弯下腰抓了一把板结的盐碱土,罗小根在嘴边喃喃着,两周前,一个人意外的来到自己的建筑事物所,那个人是先生派来的,先生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一家幸福终点公司,这家公司将同先生名下金城银行共同实施“幸福终点计划”的试验,没错,这只是一个尝试,在未来几年中耗资数千万元的尝试。

这个计划实际上就是罗小根在火车上向先生介绍的那个方案,只过引比之下更多完善,相比罗小根计划,每栋住房总占地面积适当的减少,按照规划这片土地可以容纳8至10万户、40-60万居民,差不多相当于上海总人口的8%。

“老师,我们将用福特生产汽车的方式,在这里建起一栋栋一模一样的、价格低廉的房屋,到时这里会变成贫人的别墅区,让老百姓和巢穴说拜拜!”

望着身旁的老师罗小根兴奋的喊叫着,脸色因过于激动而略显有些潮红。

见学生那副激动的模样,董大酉笑了笑,作为“大上海都市圈”的主要建筑师,今天自己之所以抽时间来这,就是因为自己的这个学生有幸将主持一个前所未有工程,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尽管内心有些不太赞同,但至少自己的学生已经争取到投资,梦想或许真的能变为现实。

“老师,我们计划在这里建造8万至10万栋住房,按照规划每1000栋房屋就配有一个公共游泳池和公共体育场,我们会在这里创造了一个新的社区,而我们只是提供了卧室,仅此而已。第一期工程将建成5000套住房,但我们要建立一座学校、一所医院、一个自来水厂等等一系列的配套工程,老师,以后这里公共设施则丝毫也不落后于中心城区——也许更好。总之,以后这里将会是近乎完美的生活社区。”

程飞向身旁的老师展示着这里的未来,或许罗小根构思并设计了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但是程飞却发现了与他人不同地产开发渠道,直接在远离城市的远郊收购最廉价的土地建房,他们出售的不仅仅只是房子,而是像西北的社区开发一样出售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城郊化的生活方式,而且生活质量毫不逊于城市,未来这将会成中国城市发展方向的主流。

“……尽可能多的工厂在现场以外的工厂完成,这样可以提高建造效率。建造一栋房屋需要27道工序。因此,需要训练27个团队,每个团队专注于一项工序。这个方案使普通工人也得以胜任这种工作,这样我们就可以雇佣不属于工会的非熟练工人,而且可以实行纯粹的记件工资……如果没有工会的介入,成本可以进一步下降,省下不少钱来。而且这样一来,工人们通过多完成工作来提高他们的基本工资,这样可以加快我们建房速度。”

这种流水线式建房,让程飞更欣喜的却是几乎不会有工会的制肘,工人喜欢工会,但任何一个“老板”都不会喜欢工会,自从工会组织出现在中国,资方劳方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幸好一切都在合理的范围内。

“溯源,你们必须要进一步考虑成本问题?不仅仅只是从工人工资上着手,你们的这种流水线造房,的确可以降底成本,但一定要在达到质量最优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压缩成本,即便是每栋房屋成本降底10块钱,整个计划实施起来也你们就可以节约100万元,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投资人所需承担的风险!”

见自己的学生提到利用非熟练工人降底成本时,董大酉摇摇头用老师的身份提醒着两人,尽管并不知道是谁投资了这个工程,但是在全中国能够说服金城银行上海分行承担这一方案的人又有几个,愿意冒损失数百万的风险为国民提供“完美社区”的人,恐怕除了他之外,中国找不到第二个人。

“老师,我们准备在法属越南购置一片筏木森林,这样可以为了降低建房木材的进口价格,然后就在越南建锯木厂,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资源和劳办,所需要的建房木料都由我们自己生产,这样可以最大限底的降底木料成本,至于石料我们考虑从日本进口,日本生产的建筑石料比国内的便宜15%,即便是扣除运费也便宜很多,过些时候,我准备亲自去一趟日本,从日本直接采购建房用的石料。”

或许程飞并不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建筑师,但却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实际上这个方案最初正是罗小根提出方案,而程飞则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完善这个方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成本。

此时站在盐碱地上的罗小根、程飞、董大酉以及其它十几名年青的建筑师都没有想过,这片盐碱地最终将会改变上海和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一个全新而奇怪的世界将在这里出现在世人面前。每天早晨,人们坐上车或登上火车奔赴数十公里以外的城市,每晚6点左右再回到自己的家里。在未来的十几年之中,新的生活方式——城市郊区化将会逐渐成形,而带来的这种改变的恰恰就是这片盐碱地,只不过此时在所有人的眼中,这一切似乎有些不现实,或许这正是中国梦的真正写照,化不可能为可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