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妙手天医 > 362 刮目

妙手天医 362 刮目

作者:沙漠雪莲90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0 16:59:45 来源:小说旗

362刮目

路曼声之所以关注这件事情,是因为这其中的一个主角她听说过,在大杨来使入宫的那段时间,她不止一次从汪大小姐他们口中听到这个名字。

这个人,是一段传奇。

无论是在大杨、大尧,还是在其他的王朝,都绝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便是被武林中人奉为剑神的飘雪山庄庄主西门若寒。

谢小迹和温书来到璐华城的时候,剑神并未一同前往,许多人当时还深表遗憾。

因为有太多人,想要瞻仰剑神的风采。传闻他如同冰雪一般,出剑极快,乃剑中至尊,出神入化。

还有人说西门若寒是个可怕的人,他想要一个人三更死,那个人便活不到四更,比阎王爷还要早一刻,因为他的剑,比小鬼的催命符还要来得更快。

有关他的传说实在是太多了,但最令人称道的,还是他与天霜城城主叶倾城的那一战。那是被武林人奉为最经典的一战,现今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百多个版本,每个版本极尽神奇之能事,每个人说起紫禁之巅那一战时,都仿若自己亲眼看到的一般。

那一战,确实有不少武林人看见了。但越是经典神奇的交战,你就越是难以说出他的好处来。何况,高手对决,胜负常常在一招之间。有关交战的过程还有精彩的打斗,都是后面的人自动脑补出来的,但这些,并不损那一战的精彩,反而因为人们的传说而被演绎得更加的神奇——

路曼声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如初雪一般寒冷的西门剑神。正是汪大小姐的爱人,温书和谢小迹金六公子等人的至交好友。猴精则除外,江湖人谁不知晓,偷王之王公孙极乐与剑神西门若寒素来不和,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

在无数次温书和路曼声聊天中,提到这位西门庄主的名字。也时常看见温三小姐打趣汪大小姐。在不能占上风之时。搬出西门庄主,那绝对是必胜的绝招。

汪大小姐离开大尧时,还在疑惑西门庄主为何至今没有出现。现在西门庄主出现在这里,还一夜之间杀了大尧五位高手,又是怎么回事?

西门庄主剑下没有活口,每一个和他比剑的人。除了极少数的情况,都已经死于他的剑下了。所以那五位高手落败之后。会死大家并不奇怪。也不能说西门若寒是个嗜杀之人,因为谁都知道他的规矩。他是一个诚于剑、诚于心的人,对于一个剑客来说,能以身殉剑。是剑客的最好归宿。

而卑鄙小人,在他看来则不配用剑。

路曼声疑惑的是,西门庄主为何会与这五大高手打起来。若说他是专门来挑战的。路曼声不信。因为金六公子说过,自与叶倾城一战之后。西门庄主就鲜少发过战帖,而上飘雪山庄挑战的人,更是罕见。

这五大高手,在大尧高手排名中,也算不得顶尖,还不至于让剑神亲自找上门来。再说了,在和叶倾城那样的对手对战过后,又有什么样的高手,能入得了剑神的眼睛?

进得授课厅,还有不少人在议论这件事。而不少人,知道路曼声和温书汪大小姐他们很熟悉,便过来问她知不知道这件事。

路曼声摇头,她还是听了大家的议论之后才知道的。

“你怎么会不知道,你不是和他们很熟吗?”杨锦见缝插针,“原来他们也不是每一件事都告诉你。”

看到这两人之间战况莫名,一群人都散开了,他们可不想波及进去。

路曼声倒是无所谓,要是这样的话就能影响她的心情,那只能说她真的是弱爆了。

孙典御进来了,今日的例会是由他来主持。会议的重点,还是放在接下来的评比会上。

这次的评比会比往年的更加严格,严禁抄袭、作弊还有代写等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御医资格,逐出尚医局。

在查找翻阅资料方面,也有具体的限制。前人的观点可以引用,但不能超过文章篇幅的五分之一。其余的,要的是自己的观点。

这个对大家伙儿都没有问题,最后一点,则让不少人大呼头痛。这些考生,会由评比老师们简单分下组,每一组有十个人,这十个人中,最多只有三个人能经过第一轮的评比。

也就是说,评比会就跟复试一样,有着非常高的淘汰率。这是大尧育成帝亲自订立的规矩,尚医局自医术交流会之后便一直在做整顿,皇帝陛下也不介意亲自动个手,立下这一铁则。

明白人都知道,皇上对尚医局信任不比从前了,除了公孙承御,他在后面还做着严格把关。没有经过他的点头,御医就得被打回原籍,重新开始。

前一刻还哥俩好的同僚之谊,立马就开始暗暗较劲起来。这与复试之时可不一样,那个时候十进五,五进三,都还有水准相对较低的太大在。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谁都不敢说,自己就比谁谁谁高多少。

哪怕是人称医王的莫龙根,医术别人自然比不上,可要说到做学问,博那些评比老师好感,威严霸气的莫医王就未必拿手了。

分组是随机的,要到评比会当天才会公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一定的运势。

育成帝对此的解释是,一名大夫,不仅要医术好,运势也要上乘。单凭医术高,却是个霉星,也不能叫人放心。

陛下这是哪里学到的道理,众人是不知道的,反正陛下最大,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路曼声的文章,已经完成三分之一了。立场鲜明,观点深刻,很有她本人的风格。但内容方面,却稍显薄弱。路曼声腹内倒是有几例不错的案例,但这些案例现代气息太浓。用在这里只怕不合适。

她本想要虚构一个案例,但这种东西,很难瞒得过行家的眼睛,仔细斟酌一番,决定还是不要这么做。

永巷还有冷宫那边,有不少的病例会送到尚医局。尚医局有个机构,负责接收宫内各个地方递过来的求医申请。这些人。因为身份低微。没有资格也没有那个条件请御医诊治。

因为大尧以医术立国,和其他王朝不一样,在尚医局建立初期。为了能让尚医局得到更多人的响应和支持,便设立了这样的一个机构。到了后来,这个机构几乎名存实亡了,但还有一部分人。走投无路,会到尚医局呈上自己的求医请求。也有一些好心的大夫。得知此事后,愿意前往。

也正因为朝廷还有这样的大夫存在,这个机构一直没有废除,哪怕已经彻底没落。

说起这个。苦草堂在本朝还有一段活跃的时期。因为医圣方剑之亲自前往永巷,为衰老的老宫女看病,不少大夫纷纷效仿。

后来。方剑之不断出访众国,临行前虽有鼓励这种行为。时间长了,那些大夫也便很少前往了。

新晋御医们,虽然也很想借着这样的善行扬名,但永巷和冷宫是什么地方,他们殿试的时候可是经历过的。还有不少人,可是吃足了苦头,他们如何敢进去?

也就是抱着这样的观点,那两个地方的人生了病,常常是走投无路、只有凄苦地等死。

路曼声并不是一个善良的人,相反,她时常觉得自己挺冷漠,是发自心底的那种冷漠。这或许就是她和温书的区别,同为大夫,温书看到有人受苦是一定会伸出援手,但路曼声不一样。

她想到这些人,不过是因为想找一个可供自己研究的案例。

在她还是一个新手,没有机会接触更多宫中病人之前,也只有从这两个地方的病人入手了。

去了苦草堂,翻着已经积了很久灰尘的求医申请。因为无人打理,这里的东西也没人归档,显得很凌乱。

路曼声便从进门的地方开始,一张一张的翻着。这里面什么样的病都有,有的说自己身体溃烂、长满烂疮;有些人说自己快要死了,整个身体僵硬,不能动;还有些人在信中苦苦哀求,请人们去救救她,她还不想死。

翻了半天,路曼声终于翻到了跟舌头有关的病例。

根据她简短的描述,路曼声觉得值得一去,只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现在去还有没有用。后来又一想,即便她的状况好了,问她一些事也是可以的。自愈这种情况,其本身就很有研究价值。若是病情加重,还没有恢复,那她就更值得去一趟了。

但路曼声绝对没有想到,在她走到那个低矮小巷的时候,看到了杨锦。

杨锦比她来得还要走,捂着鼻子,叫面前那个老婆婆张开嘴。

然后,她陆陆续续地听到了里面传来的对话。

“这多久了?”

“两……两个月了……”

“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那老婆婆摇摇头。

杨锦翻了个白眼,回身从药箱里拿出个棉签,“我可以帮你治好它,但你得答应我,将你所有的症状都要告诉我,不要隐瞒。还有,我这样可不是为了你,只是不想输给那个女人。收起你那张感谢的脸,丑死了。”

然后杨锦低下头,用棉签在她的舌头上不知做了什么,那个老婆婆忽然咿呀呼疼。

“这么怕疼,之前干嘛不知道忌口,呆在这么穷的地方,能有多少东西吃。”

那老太太只是笑,杨锦又瞪了她一眼。

“你下次再这样,我可不会帮你了。”弄了点药粉到老婆婆的手头上,那老婆婆打了个喷嚏,喷了她一脸。

杨锦跺脚,将棉签扔到地上。

“该死的路曼声,本小姐这样都是因为什么啊!”为了赢路曼声,她也算是拼了。

那老婆婆宛如做错了事的孩子,整个人都手足无措起来。

“好了啦,帮你还不成,要不是看着你有那么点像我奶奶,我早就不管你,换另外一个人了……话说,我干嘛要站在这里,跟你一个老太婆说这么多!我告诉你,要是我把你治好了,你不肯跟我说具体情况,我就再让你舌头烂一次!”

杨锦愤怒着,一回身,还是拿出一根棉签,做着之前同样的事。

路曼声有些沉默,不是因为杨锦口中提到她,而是她发觉自己一直错看了杨锦。

“这次小心点哦,要是再喷我一脸,我绝不饶你,真是烦死了。”

“啊啊——”

“还叫什么叫啊,我动作都这么轻了,你要是把其他人叫来,让人知道我堂堂尚医局御医,居然来永巷这种地方看病,我就——”杨锦一个扬手,那老婆婆直摇头,不敢再吭声。

杨锦和那老婆婆的声响间断地闯入耳中,路曼声转过身,慢慢走出了永巷。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寒意料峭的冬日里,她的心里却有什么崩裂的迹象。

永巷那边是不用去了,路曼声学起了古人闭门造车,将现代经手的几个病例加以转换,配合上当下的语境。然后在最后,提出畅想和新的治疗方向,路曼声决定把更多的篇幅放在这里。

有关舌论的表征、种类还有治疗方法前人已经阐述得够多了,路曼声则详细阐述有关舌论治疗方法的进步方向。从前人繁琐的火炽,到现在的药物耗养,再到将来的有没有在现有医术条件下,从源头出发,治根治本。譬如心脏发热容易使舌头生疮,就会牵动唇外翻并显红色。这样情况下,从舌头难以入手,多半还是针对心肺。

不同的治舌病情况还有很多,小肠腑发寒,心脏发热,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是寒证则宜用补法来治,是热证则宜用泻法来治,不寒不热就依脏腑关系来调理。只要秉持着这几点,那可以利用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手段就多了。

医术之所以奇妙,是因为会随着每个大夫的运用而有所不同。这其中,有的大夫能药到病除,有的则越耗越严重,小病拖成大病。有关医术的论理、要背古典谁都能张口来到几句,最重要的是把握其中的变化,指明进步的方向和空间。

把握了这一点,文章自然就出彩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