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投行之路 > 第四十章 技术研讨会

投行之路 第四十章 技术研讨会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7:58:23 来源:小说旗

“是的,现在世界上自动控制系统,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日本企业,比如你们应该都很熟悉的三菱、松下、安川还有西门子。”晨光科技技术总监朝蒋一帆和王暮雪道。

“您刚说的这几个公司,我们之前也做过一些研究,他们所占的市场份额的确很大,针对这个领域,日本还是世界领先的,我们国家目前也是打算大力开发,促进进口替代对吧?”蒋一帆问道。

所谓进口替代,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进口替代的目的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为了减少或者完全禁止某种商品的进口,逐渐由本国企业自主生产,从而使国内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是的,国家对于这块还是比较支持的,你们可以从我们公司每年的政府补贴金额看出来;其实企业自身也希望这样,你们也知道我们桂市属于三线城市,但研发投入去年也有将近十二个亿,所以其实大家都想尽力把技术做好,做深。”技术总监回答。

“嗯是的,我看到咱们公司去年在研发上投了两千多万,相比之下前年只有一千两百万,而且去年你们还新招了不少研发人员。”蒋一帆道。

“是的,公司一直都很重视,只不过资金确实比较紧张,我们已经是最大限度的确保研发的需求了。”

听着蒋一帆和技术总监的对话,王暮雪一边用心做着笔记,一边时不时用欣赏的眼神看着面前这位晨光科技所有员工中学历背景最好的技术总监。

他四十三岁,身材干瘦,发际线很靠后,下巴稍尖,戴着斯文的银边眼镜,穿着一件很舒适的淡蓝恤,双手十指相扣地放在桌上,身子坐得很端正。

今日同蒋一帆来做高管访谈前,王暮雪就特意看过这位技术总监的简历,他博士毕业于华清大学工程学院,曾经在国家科学研究院工作过十年,来到晨光后为公司贡献了十几项发明专利。

华清毕业的,还愿意从京城回到桂市这样的地方工作,真是难得啊,王暮雪这么想着。

“公司是不是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进军激光设备领域了?”蒋一帆边打字边问道。

“也不能算正式进军,只是公司去年临时接到了一个大单,我们根据客户需求外购了激光器的半成品,然后进行整机组装而已。”

“我先前了解到公司也参与生产很多核心部件,好像不仅仅只是组装。”

蒋一帆的这句话,让王暮雪回忆起昨天访谈董事会秘书马方的时候,他说:“咱公司可做很大,去年就已经进入激光领域了,什么激光电源啊,驱动器啊,控制系统啊,电机驱动系统啊,还有什么机床软件和激光头啊,等等等等,可都是咱们公司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估计往后不出一年,我看顶多一年半,我们就可以进行全套激光设备的生产了!”

马方振奋人心的表情,在王暮雪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而此时她眼前的却是一位沉定冷静,情绪没有多大起伏的技术总监,他语速适中地说道:“激光设备里面的控制系统是我们公司自己的,因为这是我们的优势,其他部件也只是生产一些辅助配件。”

那位技术总监边说,蒋一帆跟王暮雪都边同步敲击着键盘。

只不过王暮雪敲出来的是技术总监刚才说的话,一字不差;而蒋一帆敲出来的却是:公司目前无激光成套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能力。

说真的,当王暮雪偷瞟到蒋一帆电脑屏幕的那段话时有些吃惊,怎么自己此时的功能好似就只是一只录音笔,而蒋一帆才是真正的信息二次处理器。

晨光科技如果都是外购半成品来组装,做的是简单的装配和生产辅助配件工作,那自然说明它自身没有研发和生产这些零部件的能力,这就好比时候你会堆积木,不代表那些五颜六色的木块你能自己生产。

“这些激光设备组装好后,可以用来做什么?”此时王暮雪突然开口道。

“用来切割,激光可以切割东西,其实你的这款手机,就是我们组装的激光设备切割出来的。”那位技术总监微笑着指了指王暮雪此时放在桌上的某果最新款s手机。

王暮雪一脸惊愕,她不禁拿起手机前后看了看,而这时技术总监补充道:“我们还有组装激光打标机,你这款玫瑰金的金属外壳,现在拿到我们工厂里,可以直接给你打一个漂亮的名字或者图案上去。”

“真的么?可以把我的名字打到手机上?”

“是的。”技术总监说着拿出了自己的手机,那是一款跟王暮雪一样牌子和大的手机,只不过是银色的,而手机的背面中下方的位置,刻有技术总监本人的名字:李海鹏

王暮雪眼前一亮,伸手就想去拿李海鹏的手机,李海鹏自然也没拒绝,微笑着直接递给了王暮雪,同时道:“这是我们公司组装好的第一台激光打标机打出来的,你们先前见过马云生和李总,他们的手机后面都已经打了名字,都已经成了个人专属限量版手机。”

此时王暮雪近距离看着李海鹏手机背后刻着的名字,那名字闪着银色的微光,不禁称赞道,“好漂亮啊!我也想要一个,真的可以给我打一个么?”

“当然可以,等访谈结束我就带你下去打一个,三分钟就打好了。”李海鹏笑道,并接过了王暮雪依依不舍递回去的手机。

居然只要三分钟……

王暮雪有些不敢相信,而此时耳边蒋一帆的话音继续响起:“所以李总,你们今年上半年激光设备实现的四千五百万收入,也包括打标机是么?”

“是的,不过占比不大,打标机也就占一千万左右,主要还是切割机。”

“那么去年那样的订单,今年还会有么?”蒋一帆问道。

“据我所知,交货以后没有接到新的订单,未来还会不会有不好说。”

李海鹏话音落下两秒后,蒋一帆的电脑屏幕上就又记录了一行字:公司激光业务可持续性存在疑问。

“那在您看来,咱们公司的技术优势是什么?”蒋一帆继续问道。

李海鹏闻言,沉思了好一会儿后才答道:“我认为是我们可以生产驱动加电机的成套控制系统。因为国内的大部分控制系统的生产企业,往往只含有驱动器,或者单独只含有电机,两个东西不在一个系统里,而我们是可以将二者整合在一起的。”

“是不是因为二者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性能最优?”

“是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蒋一帆将尽职调查高管访谈中的常规问题问完后,他打开了另一个空白的rd文档,接着问道:“先前我们看公司资料的时候,看到一个多光束等能量分时释放和分能量同时释放的分光模式,这种模式是不是可以将激光的光束分别传导?”

当李海鹏听到蒋一帆问出这个问题时,他的目光闪过了一丝诧异。

很明显,他没有预料到公司派来做企业上市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问出如此专业的问题,于是他身子不禁比原先坐得更直了,回答的口吻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比原先的语气更为正式,吐字也更为心翼翼。

“是的,分光模式可以通过光纤将激光束分别传导,实现同时加工,可以更高效,更精密地进行激光焊接。”

而后,蒋一帆又与李海鹏就公司的各项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技术本身的功能、特点,到这个技术在行业中真正的含金量,以及未来可能被激发的市场潜能……

总之谈话内容极为专业、极为高深,让身为行外人的王暮雪几乎没怎么听懂,只能一个劲在懵逼状态下记笔记。

两个半时的访谈结束后,已是中午十二点,李海鹏几乎是一路搭着蒋一帆的背下的楼,边走还边不停称赞蒋一帆。

“伙子有前途啊,我以为你们证券公司的人,应该不懂这些。”

“我也是近段时间为了咱们这个项目,才多看了些研报,懂的也不多,理解的也不一定准确,所以还需要您这种资深技术专家多多指点。”蒋一帆道。

不知为何,若是其他人装谦虚,王暮雪通常会觉得很假;

但是蒋一帆在装谦虚时还能有理有据,而且说的都是事实,让人怎么样都没法产生出一丝“装”的感觉。

“随便看了些研报就能探讨这些话题,说明你学习能力很强,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京都的。”蒋一帆回答。

“怪不得,我记得我当年大学时还去你们学校图书馆自习来着。”

“李总怎么会跑到其他大学自习?”王暮雪突然笑着问道。

李海鹏听后有些不好意思,“那个……你也知道,我们华清几乎就是和尚庙,他们京都的男女比例比较和谐。”

说完这句话,三个人都笑了,也就在这时,他们已经走到了一楼,看到了打印室中的柴胡。

柴胡的两眼瞪得有死鱼眼这么大,全身僵硬。

蒋一帆和王暮雪不知道的是,在刚才他们访谈李海鹏的那两个半时里,柴胡这边发生了怎样的正邪对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