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投行之路 > 第314章 第四种能力

投行之路 第314章 第四种能力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7:58:23 来源:小说旗

2016年对王暮雪而言乏味而毫无意义,对柴胡而言就是进阶与瓶颈。

进阶的事项是他的微信公众号。

虽是进阶,但速度缓慢,**个月的持续输出并未让柴胡如愿以偿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

柴胡纳闷,新媒体写作技巧自己已经全部掌握,但之后居然再也没有文章能够像架空监管层那篇一样火爆。

柴胡的公众号粉丝数每天以平均两百人左右上涨,大半年下来总粉丝数也就刚刚超过十万。

庆幸的是,有不少读者给柴胡的文章点赞打赏,所以柴胡每个月还能从中赚到几十块早餐钱,不过令柴胡失望的是,截至目前,仍没有任何一家广告商主动联系他。

而柴胡的瓶颈事项自然就是他的本职工作:冷板凳行业研究员。

上次智慧城市的行业研究会上,柴胡没有回答出同事提出的三个专业问题,而曹平生更是没有任何给他台阶下的意思。

从曹平生饶有兴趣看热闹的眼神中,柴胡可以读出一句话:在投资银行,没有任何一个问题,算超纲。

双芯片与单芯片的稳定性差异,安防系统是否提供软件接口,以及什么是快速二次开发集成,这些问题在柴胡看来就算是写IPO的招股书都不需要知道,明显属于故意刁难他的牛角尖问题。

而当柴胡得知那位同事最后获得了曹平生给的1000元时,更是私底下气了很久。

纵观整个部门,柴胡总觉得曹平生特别针对自己,边缘化自己,那些最难、最怪、最不可能的任务,他都能顺理成章地往自己身上砸……

如果不是有三个IPO项目陆续出来,如若不是曹平生接济的那5万元租房费用,柴胡也不会将这一肚子苦水憋到2017年。

2017年2月16日,跟蒋一帆在外地做项目的吴双中午散步回会议室时,无意中看到蒋一帆的钱包掉在地上,掉落的位置是座椅脚下,座椅上还披着蒋一帆的黑色大衣,吴双猜测钱包应该是从大衣口袋中不小心掉出来了。

奈何蒋一帆此时正在楼下与会计师合伙人沟通着问题,于是吴双很自然地走过去捡起了那个钱包。

原本吴双没打算翻开来看,只不过钱包躺在地上的时候就已经呈翻开状,故吴双没有任何障碍地看到了钱包中的照片。

照片中的女孩不出吴双意料,是王暮雪。

王暮雪穿着大红外衣,戴着雪白的毛帽,站在雪地中开心地看着镜头笑。

而吴双注意到钱包中相框里的照片是一叠,初步一数,有四五张。

由于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吴双抽出了王暮雪红衣照片下的几张照片,快速一翻,居然全都是王暮雪,其中一张还是王暮雪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前拍的。

吴双四处一看,见没有人,于是迅速将照片塞了回去,同时将钱包放进蒋一帆的大衣口袋里,默默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吴双叹了口气,看来蒋一帆是真的喜欢王暮雪,而自己是真的不喜欢做底稿。

以吴双的非专业水平进入项目组,确实只能收收资料,做做底稿,其他研究工作对于她而言相当吃力,光是查案例就令她头昏眼花、力不从心。

有些梦想,错过了追逐的黄金期,就很难追上;即便追上,梦想的样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迷人,于是乎吴双期盼着春节尽快过去。

那次在曹平生办公室,本来要辞职,关上门后的吴双跟曹平生是这么说的:

“曹总,以前我在这个城市没站稳脚跟,所以我不说假话的同时,也没说真话,因为我不敢;现在的我同样没有站稳脚跟,但是,我敢了。”

“一个伟大的人可以有缺点,但是这个缺点,不应该让其他人无地自容。”

“其实您把所有脏话拿掉,并不影响任何一句话的意思表达。”

“如果没有控制,那么跑得再快的马,都不过是匹野马罢了。”

“跟您十年了,可能这次我若不说,以后就再也没人敢跟您这么说了。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不应该只是获得人们外在的掌声,而更应该获得人们内心的掌声。您要是认为我说得对,那么我留下来;如果您觉得有一个字说错了,我走人。”

吴双本以为曹平生会爆发,但他居然站在桌前沉默良久,最后开口朝吴双问了一个问题:“你是不是曾经也想去做项目?”

吴双听后愣了一下,道:“对。”

“现在让你去,你还敢去么?”

于是,在曹平生锋利如刀的眼神下,吴双进入了项目组,后来曹平生的说辞是:“滚远点好,唧唧歪歪,老子看到你就烦!”

但后来没过多久,曹平生就在吴双进入项目组的时间上加了一个限定,规定她最多只能做到2017年春节,年一过,吴双必须回归总经理秘书的位置。

曹平生这么做,是在不想看到吴双的同时,又不让吴双真正离开;他试图让自己在一个没有发泄对象的环境中重新思考吴双所说的话: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不应该只是获得人们外在的掌声,而更应该获得人们内心的掌声。

曹平生的变化众人看得明明白白,但也有点难以置信,因为他就算再生气,嘴里也很少带有脏话了,而且教训人时都是叫进办公室,关上门一对一地辱骂。

内容虽然依旧让人难受得只能用“辱骂”来形容,但是所有的同事都觉得这比自己在公开场合被骂舒服多了,还有好几次曹平生骂着骂着,粗口话吐到一半又硬生生收了回去,有些同事居然听得笑出声来。

柴胡虽然也十分讶异曹平生每次生气时的变化,但他更担心他年前的第二场行业研究分享会。

王立松的一句话点醒了柴胡:“一家公司的核心技术究竟是什么,这项技术在目前行业中有怎样的地位,优势可以保持多长时间,可以跟竞争对手拉开多大的差距,这都需要我们对于技术本身有专业的研究,很多知识与能力,在你做项目的时候根本用不到,但在你拉项目或者初步进场判断项目的时候,就至关重要。”

于是柴胡瞬间想到了蒋一帆在晨光科技讨论会上,从极为专业的技术角度规避同业竞争的场景;也回忆起在自己、王暮雪和蒋一帆三人一起答反馈时,每次遇到刁钻的技术问题,都是蒋一帆负责回答。

所以柴胡的投行之路若要走得更宽更广,他迫切地要学会除了记忆力、深度思考能力与精力管理能力之外的第四种能力,这种能力蒋一帆在一开始就展现了出来,即:短时间内,翻越一座山的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