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火红大明 > 第一百八十八章 感叹

火红大明 第一百八十八章 感叹

作者:呆某讲故事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3:43:33 来源:小说旗

得知陶朗先已经回来了,徐光启就带着有些沉迷得熊廷弼回到了蓬莱。

陶朗先回来第一时间就邀请熊廷弼前往辛鲜坊,因为熊廷弼是湖北人,离开湖北也有一段时间了于是准备了几道名菜,黄坡三合,清蒸武昌鱼(没有武昌鱼只有登州水库养殖的鲤鱼)莲藕排骨汤。还有一些甜点和凉菜,这些都是登莱地区很受欢迎的菜品,这个时代甜食可是很昂贵的东西,不过兴华公司可不缺,所以甜品让熊廷弼很喜欢。

得知陶朗先在青州府整顿士绅和官员的事情,这让前来散心的熊廷弼感同身受,双方都是正直清廉之人,对于对付贪污**份子可是聊的很投机,得知陶朗先用了类似泼皮手段时,熊廷弼开心的大笑,表示非常时机必行非常手段。随后熊廷弼讲述了自己在江东整顿官吏得事情,随后询问陶朗先曾经为了救助登莱百姓从辽东运输粮食的事情,陶朗先也是据实以告,陶朗先也告诉了海上运输的成本很便宜,从天津直接可以运到辽东,不过陶朗先也告诉熊廷弼海运实行会很困难。

随后询问陶朗先关于登莱得民生建设问题,陶朗先也是半真半假,对于登州府得官员和军官们交出自己得田产捐钱捐物支援登莱重建,熊廷弼很是惊讶,现在辽东很多难民熊廷弼对于如何安置他们很是头痛辽东地区土地其实非常不错,可是就是土地兼并情况很严重,得知陶朗先一次性的从青州府弄走了难民,这对熊廷弼很有震撼,于是提议能否接收辽东难民。

陶朗先也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而是告诉熊廷弼这个需要统计一下,不过可以在盖州卫地区建立港口,到时候可以作为运输难民的一个窗口,不过陶朗先告诉熊廷弼现在边墙外的宽甸到镇江地区可以安置人,用来组建江东镇军和开垦的工作。对于宽甸地区熊廷弼也是知道的,这是他曾经弹劾李成梁的一个关键,而且当地的耕种情况很不错,现在既然登莱军在那里盯着那就可以继续安置难民,倒是陶朗先表示那里最好不要征收赋税。对于这件事情熊廷弼答应了,而且他也决定既然登莱军在宽甸不妨就直接扩大点,直接恢复曾经的宽甸,长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苏奠堡,六堡。

熊廷弼则很是无奈地表示辽人不可信,陶朗先对此无话可说。并非是辽人不可信,高淮乱辽导致相当一部分辽人跑到了女真人的地盘上,以至于本来就靠近汉地的建州女真人,从原本的游猎捕鱼这些野生的生活方式,变成了会耕种的日子人,而这些跑到了建州地盘的汉人也加强了女真人的畜牧业,女真人得到了有经验肯吃苦耐劳的低价奴隶。

至于辽人不可能信,另外一点就是李成梁负责管理辽东地区时剩下的烂摊子,以至于辽东的军队本身有战斗力,但是更关心自己的利益。萨尔浒之战对于辽东军队也是很大的打击,陶朗先也清楚辽东的军纪和军官贪腐的乱象确实也需要根治。

但是两个人都不知道的是留给他们的日子不多了,萨尔浒之战是万历四十七年的事情,到明年的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就要死了。接下来就是后来的“红丸案”、“移宫案”。大明又开始了,正儿八经的党争乱政的日子。

随后熊廷弼询问如今登莱青三府全力支持江东军是否会存在吃力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陶朗先倒是没有什么客气,按照加派三响后登莱青三府税收130万石,结合价格税银应该是100万两左右,不过实际情况时只能交付税银90万两剩下的全部由粮食支付。

依照内阁诸位大人给登莱巡抚的要求是江东军应该编制3-5万人。按照一个士兵一个月2石粮食的军响,仅仅江东军每年就需要72-120万是粮食,这还不算登莱青三府本身就应该保证的6万本地军队。仅仅登莱和江东军需要将近300万石的军饷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听到熊廷弼这话,徐光启反而有些想笑,不算青州府仅仅登莱两地就可以全部满足三府的税收,自己得到的消息是仅仅登莱两地就有现役士兵人,加上在宽甸地区得有人,这笔军费反而比原来军饷的开销小,因为没有了各级军官做二道贩子,军饷可以如实发放到士兵手中,甚至可以训练出不亚于各级军官自己手中家丁兵的普通士兵,而登莱两地和大明又不相同,整个登莱地区的军队训练统一,不存在各个军官训练自己士兵的情况。其中最大头的反而是士兵训练,徐光启有幸和吴梦麟参加了去年十二月的新兵训练,那时候一个雄兵连三个月训练梦打坏70支长矛50支短刀和12之火铳,整个新兵训练期间火枪每人都要射击超过80发。单单是这批新兵的训练就足够支持一场8000人规模的战斗了。而炮兵训练场徐光启基本上就没有听到过哪天有闲的时间。

而且很有意思的登莱两地如果说可以拉出来的士兵不仅仅是人,而是将这个数量翻一倍还不止因为在登莱地区兴华公司借助白莲花叛乱的事情,在各个县城建立了武装部,由武装部负责征兵和各个村舍的民兵训练,而且再兴华公司还没有协助陶朗先治理登莱以前就进行了服兵役的政策,所有16岁的适龄男性女性必须服兵役,兵役期三年。也就是说不仅有男兵还有女兵,而士兵不仅仅是进行军事训练而且还要进行文化学习和技术学习。

此时熊廷弼的询问打断了徐光启的思索,熊廷弼询问徐光启对于登莱军自己装备的情况,其实熊廷弼很希望参观登莱军营的,不过熊廷弼这次来访登莱是个人的名义,不是公务,以他的官职确实可以拿出来直接参观,但是毕竟这是登莱巡抚管辖的区域,自己也不好在这里耍自己的官威,于是想从徐光启这里询问。

对于这个问题徐光启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毕竟现在的传言是自己多嘴向内阁说登莱军自己可以满足装备需求,但实际情况是徐光启发的内容是登莱军在东路作战时期,能取得战果,而且能保证队伍安全撤退的主要原因是士兵的装备甲胄比例非常高,而且他们的火器也非常优良,所以徐光启就不希望从朝廷那里分派军事装备给登莱军,结果就传成了登莱军不需要朝廷给其准备军事装备。

现在熊廷弼询问起自己关于登莱军装备问题,反而让他有些不太知道怎么解释了,不过既然已经问到了自己,徐光启也就想起来新华公司刚起步时候,火绳枪是怎么装备的了,于是徐光启就开始谈论起来,在陶朗先执政登莱两地的时候,就对于当地的军备有过一定的调查,发现火器装备很差,于是就由兴华公司在福建地区决定采购一批火枪,因为登莱地区当时粮食产量严重不足,于是在运粮食的时候就间接地采购了一批。到白莲花叛乱的时候,陶朗先就借助歼灭白莲花缴获的赃款,以及将来地区是士绅富户捐助的银子采购了很大一批用来装备登莱军。

后期因为战事艰难火枪长时间使用导致其状态越来越差,于是就从福建地区招募了一批火枪制造的专业人才,开始修理火枪并且尝试制作火枪,从结果上来看制作的情况很不错,他们不仅改良了火枪的形状,而且在不影响火枪威力的情况下,对火枪的重量进行了减重处理,而且兴华公司也帮助登莱军处理了火药的威力问题,在登莱地区可以大规模的生产颗粒火药,而且价格非常低廉。

至于火炮的情况也和这个事情大差不差,除了火枪与火炮的制作之外,陶朗先又将将来地区一部分宽限出来的税银拿出来,制作了一批以颗粒火药为基础的爆炸物,譬如地雷手雷以及火箭。

听完徐光启的介绍,熊廷弼反而有了想参观登莱军得想法,于是他询问陶朗先能否参观登莱军。这事情陶朗先也不敢拒绝,于是约定三日后参观登莱驻防蓬莱得一个团。

三天后熊廷弼见到了列阵以待的登莱军,在蓬莱驻防的是一个团的兵力,此时军营内只有三个营。站在点将台上熊廷弼不由得心李欢喜得很,相比于现在辽东地区军队的萎靡不振,登莱军可谓是斗志昂扬,士兵的年龄都非常年轻,询问陶朗先得知登莱军的组成是非常年轻的,并且陶朗先现在登莱地区实行的类似汉朝时代的义务兵役制,登莱地区所有适龄青年全部要进入官方报名选拔,凡是身体条件符合的都要参加登莱军,而且登莱军的服役时间也不是终身兵役制,而是为期三年的兵役,服兵役期间家里不会征收任何赋税,而且服役期间的军饷也没有大明规定的那么高,而是每月一石粮食。登莱政府会将士兵的军饷,按时发送到士兵的家中,不存在克扣军饷得问题,而士兵从军时期的粮食供应则按照规定定期发放,登莱军按照一个100人队(一个连)设定一个供应他们吃饭的炊事班,炊事班会将每月的食物清单在其炊事班的公示栏上书写清楚,每月的盈余会再月底进行一次大会餐黑士兵们改善伙食,听完陶朗先的话熊廷弼一是沉默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