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火红大明 > 第三百四十一章 袁崇焕

火红大明 第三百四十一章 袁崇焕

作者:呆某讲故事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21:16:47 来源:小说旗

时间就这么到了天启七年的腊月,李嵩正在忙着给内阁解释,并且汇报工作,但是袁崇焕却已经离任,回家路上顺带的到登莱地区看看,虽然自己一直在辽东作战,与登莱地区的军队配合默契,商业和装备的采购也非常多,但是自己确实没有亲自来登莱地区进行正式的考察。

这次也是希望看看,自己离任后登莱地区是否可以继续维持辽东地区对于女真人的防御,从登莱军历次与女真人的战争来看,登来军的战斗力远超于明军其装备也远超其他军队。但是无奈的就是登莱军没办法维持一支人的大规模军队,不过能维持一支3万人左右的军队,确实是登来地区的极限了。而且登莱地区还要保证辽东地区六成的装备和武器供应,

腊月二十日经过一个月的旅途,袁崇焕终于是到了兖州府,沿途袁崇焕都看到了第一队队的难民在一杆红色旗帜的带领下,200人或者500人的队伍在官道上,袁崇焕大概也估算了一下。这种队伍加起来居然有50多个,小人了,而且每50里就有一个提供热水和热粥的地方。而这些供应热水和吃饭的地方都挂着各个商行的旗帜。

花了一天多时间袁崇焕终于是到达了青州府的穆棱关,此时穆棱关外聚集起来的百姓差不多有五六千人的样子。而在这群百姓周围有简易的栅栏,将他们分别隔开成一条条的蛇行通道。而穆棱关这个属于内陆防御型关隘原本是并不大的。城墙的高度原本就两丈高一点不到三丈的样子。两座关门,一座主关门一座副关门。

但经过兴华公司的建设,穆棱关城墙高度到了三丈,墙体外面涂满了在宁远城重点防御区域同款的水泥。看得出来登莱青的水泥使用比关外还要奢侈。对此袁崇焕也是比较理解,毕竟登来青本身就是生产水泥的主要地区,人家在内陆上什么时候都可以运输。而且登莱青不同于辽东地区使用水泥只能公布或者兵部采购。想到这里袁崇焕便想起自己离任时其实关宁地区还欠着登来巡抚一批水泥的款子。

看着关外的主关门对向六车道向着兖州府延伸了不到两里,此时主关门很明显被重新修缮过。厚实的墙体不亚于宁远城的防御。而且城墙外部的防御设施也很到位,原本穆棱关可以驻扎3~500人。但是从现在城墙上来看这里驻扎了1000多人,很明显还装备了火炮。

负责维持秩序的也基本上是类似于登莱军的短衣打扮,这是很明显的事情。相比于明军那种传统的长袍加长裤,登莱军都是短衣长裤,腿部都缠上了行滕(绑腿),邀请登来军负责培训宁远地区火枪兵的时候,那些教官就讲述过这些行滕的使用,不过相比于大明普遍装备的兴腾,登莱军的行滕就比较普通了基本上都是漂染过的土黄色。而且登来军的军帽也与大明的军帽并不相同,登莱军有三款帽子,一款是简单的作训帽,类似于鸭舌帽的一种主要的功能就是遮阳,而且透气在夏季训练的时候不会出现中暑的现象。这一款就是明军最常见的头盔。最后一款就是雷锋帽了。这个在宁远的袁崇焕冬季的时候就经常会看到在军营内的登莱教官带着。

而且登莱军的军靴相比于普通士兵的布鞋也不相同,登来军的军靴是布面加左右穿插牵引的鞋带,而且鞋底都是千层底加铁钉。而且鞋子分为夏冬两款夏季鞋子鞋头包裹皮革。冬季内衬乌拉草和铁头。可以说登来巡抚对于登来军的装备其实是非常上心的。而这些显着的特征也让袁崇焕一眼就认出了这些负责维持纪律的士兵。

袁崇焕的推测没有错,这些确实是青州府的士兵。不过现在都是挂着青州府的名,实际上都是兴华公司的,不过这些士兵也是有区别的,负责穆棱关防御得是轮换的登莱军,而负责维持纪律的是兴华公司的新兵,些新兵也都是从难民中挑选组建的。

与负责登记造册的这些干部的况差不多。这些难民都是从汝宁府,开封府,襄阳府,南阳府,怀庆府,卫辉府,还有潞安府。河南府等地区随着宣传队到来的,而为了更方便的交流和工作时的亲和度,这些时不时说出亲切乡音的工作人员与负责维持纪律的士兵,也让这些跋山涉水艰难而来的难民情绪稳定。

“喝口水吧。”负责登记的员工接过来替班的同事拿过来的水杯喝了一杯热水。又在旁的火盆上烤了烤手。

“今天中午吃什么?”站起身子直了直腰的员工询问替班的同事。

“大杂烩!”同事坐在椅子上看着厚厚一叠的文件。

“又是大杂烩?”员工的语气里有些不太高兴。

“你就知足吧。外面的那些人一周能吃上一次咸鸭蛋和鱼罐头就是美味了”同事调侃到。

“嗯,确实是,我到现在还能想起那时候第一次吃鱼罐头时候的味道。后来我在这里工作之后整整吃了一年的鱼罐头。可惜我闺女海鲜过敏。不能吃海鱼的罐头。”员工从身后的衣架上拿上自己的大衣还有后世那种雷锋帽带在脑子上。

“对了昨天上午是我在值班。晚上太晚了,就没来得及问你。今年年假有什么安排?”员工在穿戴完成之后询问自己接班的同事。

“能有什么年假安排?难民收容局那里依旧照旧。不过今年三十晚上会有年会表演。”同事说着走过头乐呵呵的对着员工说道。

“看你的表情,今年是有相声和小品喽。”员工乐呵呵说到。

“那必须的啊,这次还是杨相公和宣传部一起写出来的。”同事语不惊人说到。“你最喜欢的。南海熏肉肠这几天就到了。”同事突然说到。

“哦,我估计没时间了,只能让丈夫去买。”员工走出去关上了房门。

中午的时候,穆棱关会有一个小时时间吃饭,不仅是工作人员吃饭,这些难民也要在施粥铺前排队领饭。

相比于那些难民吃的稀粥和咸菜,专门负责用来外地商人和其他地方拜访的人员预留的窗口,供应的都是要自己花钱的。不过餐费也并不是很贵,从几元钱的烧饼到几十两银子一顿的佳肴都可以买得到,作为从外地来的袁崇焕防疫检测与难民一样。不过不一样的就是难民是6个人一间房,而袁崇焕就能保留一个比较好的单间。不过虽然是单袁崇焕还是和自己的副手住的进去。

因为自己住的是招待所,而且自己的官位比较大所以就被安排在最好的位置。吃过午饭,仆人贴心的给袁崇焕又拿来一份椰肉罐头。身为广东人的袁崇焕,很难得的吃到自己家乡的东西,椰肉的口感很不错。可惜椰子水不能保存否则就可以长一口甜美的椰子汁了。

自己将会在这里待三天的时间,而三天后董遇时安排好的马车会把自己拉到蓬莱,不过按照袁崇焕的想法其实是更希望自己慢悠悠的一边溜达一边观察。

袁崇焕手中其实没有那么多关于登莱青的消息,只是从他的角度能得到的是登来青地区是大明整个地区的例外。所有地区都在加税,登莱青三地自万历末就没有交过赋税,而且还要源源不断的满足工部和兵部的装备需求。其实如果算下来的话,他们供应的这些东西比赋税还要多。也可能因为这一点导致登来青三府就不必再为大明户部提供赋税,毕竟内阁诸位大人也不是傻子嘛。

在他的印象中登莱精通西学的徐光启坐阵,火器制作本就应该有些成效。而且从装备的质量和数量上来看登莱地区也有很多的工匠。因为工匠数量的增加,那么登来青三府就非常缺少种地的人,一直收纳难民也就情有可原了。关键是如何产出足够的粮食来养活三府的人。

自己最想看到的也就是这些,可惜还需要等待三天,不过自己竟然已经到达了登莱青,那么也就不差这几天的时间了。

第二天早上随从询问自己是否要查看最新的抵报(报纸),袁崇焕自然是要看一看的。报纸的规格是8k纸,而且从纸张的裁切边缘来看,兴华公司的报纸制作水平非常高。展开对折的报纸就能闻到刚刚印刷出来的油墨味道,报纸的左上角上用醒目的红色字写着大明日报。

报纸居中的头版头条上,记录着魏忠贤行至河北阜城(今衡水市阜城县)时,得知末日将至,于驿站中自缢而死终年约58岁,并且大概写了一下魏忠贤的生平经历。

看着魏忠贤的死去,袁崇焕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很清楚随着魏忠贤的死去。东林党人就会陆陆续续回到朝廷中枢自己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