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火红大明 > 第三百六十三章 意外得安排

火红大明 第三百六十三章 意外得安排

作者:呆某讲故事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4 15:41:02 来源:小说旗

“看来估计留不到2月份了。现在进入青州府的难民数量很大,三府的基建工作需要的并不多,也就是为了未来铁路前期的道路平整和开凿工作需要人左右,交通局那里预计如果是快速建设需要10万人左右花费五六年时间。

不过工业部和政治局那里的意见是人可以慢慢搞,现在登莱青三府的基建工作已经完成的非常充足。2000多公里的干道和支线道路,130个大小水库,2000公里的灌溉渠。其实现在登莱青说到底不缺工人,反倒是吕宋和巴布亚岛地区需要人。”吴启荣听着汇报。

“今年咱们往台湾地区运输了将近 人,我看暂时停下来吧,因为大规模船队运输人口,今年基本上都没怎么运货,虽然荷兰人西班牙人和日本人基本上都是自己运输,但是确实影响不少,让船员也好好休息一下,船只也需要保养一下子。朝鲜那边明年会下水5条船,登莱海军留下三条,其余船只也等到冰封期结束之后再进行运输工作吧。”

“李嵩又被返聘了?”此时在台湾的杨向东陶朗先等在正在观看今年的年度报告。

“沈老哥,你推荐的?”陶朗先扭头看向沈有容。

双方正在讨论的事情是关于琼州,也就是后世海南岛得事情。

自从今年海南岛全部成为清华公司管理之后,除了高级的官员依旧被囚禁之外,其余官员或被劳改或被公审大会判决死刑。

而海南岛发动叛乱的消息一直被封存到秋收之后,为什么要留到秋收之后才将此消息汇报,一方面发动起义的时候,去年第二季度的税收已经被送走了。而第一季度的夏税没有交付就是希望得到大明官员的注意,不过从结果上来看很明显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倒是有一些官员准备登陆海南岛来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但很明显外围船队的包围让这些官员不得不半路返回。

消息在今年传达到了大明内阁,但是此时大明正忙着处理。甘肃,陕西地区的叛乱。对于一个小小的琼州地区税收本就不高,而且当地发生叛乱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有时候消息不通也并非是很罕见的事情。

真正让这件事情发酵起来的就是第二季度的秋粮税收随着南部运输船将一部分军粮和铁矿石运输北上的时候,琼州岛地方派遣的代表和一名被囚禁的官员登船带着两个季度的税收,以及当地代表书写的万人请愿书前往京城。

从后续的消息上来看,崇祯皇帝的处理其实也并不算特别过分。一方面内阁官员在查看了万民请愿书之后也不敢怠慢。将书信和历年琼州府的税收清单全部上交给了崇祯皇帝。另一方面很明显兴化公司准备的很充分,因为从历年琼州地区交付给朝廷的税收上来开基本上能保证七成的完成率,而这次不仅将天启四年到今年的所有亏空补齐以外。还完全缴纳了琼州岛今年两季的全部税收,且除了这些以外,当地各军官官员贪污的罪证,还有查抄这些官员的家产清单也写的非常清楚。而用来安抚百姓还买耕牛农具花费也写的非常清楚,其余剩下的查抄东西也经过打包后送到了北京城。

虽然银子给的很足,事情办的很干脆利落,也很相识。但是你一个琼州岛起义的百姓居然能代替天子执行这种执法权,这本身就是对皇权的一种威胁。即使你重新提出了要求,朝廷安排官员继续前往琼州府任职的请求,但是这对于年轻的崇祯皇帝来说都是不可忍受的。但是内阁大臣可不这么认为,因为随从这些资料到的,还有关于南方商贸情况的资料,这些情况可是东林党吉利向隔绝崇祯皇帝的内容。

但是众人也很清楚这些知道内情的琼州岛地方人,也绝对是未来的心腹大患。所以众人为了保住东南商税的问题,极力安抚崇祯皇帝,既然琼州地方的百姓这么识相也愿意重新服从中央管理。总好过那些陕西地方的叛军和造反的百姓。这么说起来就是人比人货比货的问题。

于是整个关于琼州地方官重新任命的问题又提上了议程,其中袁崇焕作为此时崇祯皇帝非常信任的边疆大臣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袁崇焕也表示应该接受琼州地方百姓的要求。而不是派军队镇压造成南方的动乱。南方动乱很容易导致本来通过海运粮草和矿石铁锭得船队受到影响,现在大明不宜出现动荡。

既然大臣们都同意了接受琼州得叛乱,那就要考虑琼州岛的官员任命问题了。如果按照东林党人想法的话对于现在有威胁得琼州岛肯定是搞掉他们最好了,但是直接安排东林党人反倒是不太合适,而袁崇焕的要求是稳定!但是崇祯皇帝也比较清楚,不能安排南方官员前往,而北方也没有合适的。

整个讨论的过程花费了一个月,众人算是搞出一个人选,或者是两个,现在沈有容在老家,既然要恩威并施那就需要水军,沈有容老水军将领了,不如就安排其作为水军负责人,而琼州岛的官员又不能是东林党人,原来一直投靠阉党的齐楚浙党也不能用,现在东林党正在打击他们呢。挑来挑去确定了人选!登莱原来得巡抚,现在已经卸任的李嵩,首先他绝对不是东林党人,其次阉党他也不是。而且与袁崇焕关系不错,毕竟现在袁崇焕也是东林党的嘛,而且他是怀庆府人。

要是这么说起来,在坐的大员才发现一个问题,这整个大明最干净的居然是登莱巡抚,从陶朗先上任之后,历任登莱巡抚不仅治理地方得当,而且支援辽东地区的各种军事物资和军事行动也不含糊。天启年间阉党组织正盛得时候他们看起来和阉党关系不错,但细究下来只能扣一个莫须有的帽子。而且对于东林党也并没有任何打压和敌对的行为。好嘛!就你登莱巡抚是忠臣孤臣?是清流?

虽然大家觉得有些心里不痛快,不过众人确实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于是崇祯元年1628年决定李嵩前往琼州赴任。

“哎!陶老弟高看我了!”沈有容看着最新的消息也是无奈,毕竟自己这一把岁数了真的折腾不动了,“我干水军确实力不从心了,我看不如推荐张家策吧。现在我们公司已经实控了福建战船,去了也基本上就是点个卯。李嵩来海南岛我还真么想到,不过他不是在登莱帮着培训吗?他有没有来消息?”沈有容开口询问。

“他没有来消息。不过他长子不是在米岛担任教育局长吗?而且他家人在翠屿岛不是有个油棕种植园吗?”陶朗先记性很不错。主要是今年从大明不是运来很多难民嘛,各个省份都在争夺这些名额。虽然翠屿省一直都是重点扶持的地方,但是世上总有重中之重。所以对安排在翠屿省的8000人好几个县都在争名额。

“郑志龙不是一直想弄个官职嘛?”杨向东突然开口了。

“我看不如推荐他作为海军将领给他挂一个官衔,我看李旦去世之后,李国助和颜思齐在德川幕府的工作干的很不错,他在那里有些混不下去了。一直想弄一个正式的官身,不过也舍不得在我们这里得生意,其实他现在的心情还是挺矛盾的。”陶朗先提起这个还是觉得挺好笑的。

“其实也不是不行,不过作为海军还是要专业的,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干嘛。我看郑志龙得事情还是他自己安排,我们就不给他做推荐了。但是我也希望郑志龙和大家明白一件事情。大明的官员如果不与我们合作的话,那他的作用也就不大了。我的意见的话还是张家策吧,老水军,而且很正直,我记得最早和我们合作的一批水军船只就是他吧,现在负责海南西部安南的海盗,这次海南起义,他的船队还短暂的协助换防来着。”老二提出自己的意见。

“那就这么定了。”杨向东看着老规矩举手表决之后总结到。

“我们谈下一个事情,先让农业部的同事们发言。”会议的主持人杨向东继续说道。

“自从天启三年开始我们就陆陆续续再福建广东等地区购买了大量土地用来改进和种植长绒棉,目前有充足的种子和人才储备,我们和退役军人服务部的同事们沟通过了。未来两年的时间内会将退役士兵和农业部门安排,进入澳洲岛,进行大规模的长绒棉种植。民政部门的同事们计划安置3000人配合其他粮食的种植。”农业部负责人开口说道。

“工业部们和设计院的同事正在加紧突破蒸汽推土机的研制,目前有突破的是轧棉机和蒸汽纺纱机,飞梭织布机已经在台湾地区得蒸汽纺织混合体运营了。第一批得牛仔布在明年七月份就可以投入市场。唯一限制大规模生产的就是长绒棉的供应量。军工部门的同事们的意见是改进棉甲和目前军队甲胄。”工业部负责人转头看向军工部门。

“按照设计方案上来看,一套新型加全副的腰带和配件,成本在12两也就是12张一两粮票。”军工部门的同事脑子里有清楚的数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