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火红大明 > 第三百六十七章 饭局

火红大明 第三百六十七章 饭局

作者:呆某讲故事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03:18:01 来源:小说旗

和颜思齐谈完已经是下午了,中午在食堂吃完饭之后,杨向东和颜思齐就紫衣事件开了个会。

下午时候杨向东也没来得及去办公室,而是去了政治局,又是一场会议结束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杨向东安排车辆前往老二家里。

吴启荣这里确实没有杨向东那么忙碌,但是也并非没事做,朝鲜安排的第三期军官已经培训了半年时间,而朝鲜去年春季经过女真人的一波突袭,导致3000多新军士兵被女真人全部消灭。随后全面处于防守态度,可奈何的朝鲜王室决定在组建一支5000人的新军。

在去年夏季勉强凑出了一笔款的用来采购军械装备,不过夏季时候登莱军正在忙着与毛文龙进攻觉华岛,并没有时间安排教官给他们到朝鲜进行培训,于是这批军官被直接送到了登州府一同前往的还有1000人的士兵。在经过半年多的培训之后,按照计划,这1000多士兵会在冰封结束之后直接运往朝鲜地区,与朝鲜地区准备的4000人一起进行士兵基础训练,而军官则是晚上几个月。

另外就是撤军问题了,按照兴华公司高层的历史文件记载,马上女真人要进行历史上的己巳之变。而现在女真人如果也要按照历史上的情况重新复制这场战争的话,很有可能在今年冬季对登莱军发动全面进攻。现在在辽东南部还剩下两个整编团(在南部的兵力基本上是在慢慢减少,按照给大明官方的报告现在还有4000人在那里。兴化公司已经决定将慢慢的撤到这个数目,而且当地也会只有一个民兵团的兵力,一边开垦一边战备。)总的来说不会像原来那样重视。

“女真人现在需求很大,我看绕道入关应该是迟早的事情,我看届时入关我们应该会被要求勤王,今年民政部最好给袁崇焕一个报告。也给内阁一个吧,装备供应可以满足,不过和袁崇焕签订的粮食就不要保证全额供应了。咱们本身就是个添头而已。原本就是通过我们这里大量生产的鸡鸭肉蛋和鱼肉罐头来作为辽军的蛋白质供应。刚好可以借着大量难民涌入登莱青三府的名头,对了民政部出一个比较可靠的数据,记录一下从去年年初到去年年底进入登莱地区的百姓数量,这个数据报告和孙大人一起敲定一下。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刚刚好。”很多事情都是不由人的,初一的晚上在登莱地区,吴启荣和吴家人一起在吃火锅,说好的只吃饭不谈工作,聊着聊着还是想着工作的内容上去了。

“我看了资料启崧在台湾基本上没啥事情,明年是不是可以回来可?我打算退休了,辽东的事情让我有些头大,”开口的是吴梦麒,老爷子今年都快60可,确实有点顶不住,借助自己的积蓄在班乃岛上搞了一些农场。种植了玉米还有水稻,一些山坡地区种植的花卉。譬如薰衣草、迷迭香茉莉花、美人蕉、三色堇等耐湿耐盐碱的花卉。用于制作精油或药用产品。

“启贵在东北已经待了10年,其实按照公司的规定,5年时他就应该回来了,这一待就是10年,现在老婆孩子和老丈人都去了外东北。是不是考虑把他调回来了?”身为自己父亲的养子。吴启荣对这个大哥确实很看中,所以也对他委以重任。不过十年了,大哥干的确实不错了,10年的时间公司在外东北确实扎下了根。

现在公司已经在澳大利亚开始开拓,需要一个能主持大局得人,吴启贵确实很合适,只是他也快40的人了。不知道身体能不能顶得住?

“这个事情还是由公司开会决定吧。”吴启荣夹起一片涮羊肉后说道。

“现在启崧的儿子十岁了应该上小学了。我看是不是回来登莱读书?”开口的是吴梦麟,对于这个孙子吴梦麟还是很喜欢的。一年也回去台湾呆几个月,要说自己其实也是非常希望去台湾的,只是如果大哥吴梦麒离开,那么在登莱总是要留一个人的。现在除了自己也不可能留下其他人了。

“我看这事情还是问启崧吧。现在启崧二儿子三岁了,估计不太可能会来,启崧最近这两年不会有太大的军事行动,回来估计也是去库页岛。二叔您要是留在这里我觉得大可不必。启恒(启崧的二弟今年25岁)现在在东帝汶种植橡胶和咖啡。我听说他签的合同很大租赁的土地也不少。二叔要想去的话可以带上启媛(吴启崧的三妹今年20岁)启媛不是在台湾学习农业么。我留在登莱就可以。公司现在有这么多人也不差你们来操劳了。”吴启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唉,说起来咱们家确实人丁单薄了些。你现在就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启崧两个儿子,宋先生一个儿子,这杨先生比启崧年长几岁,可是还没有娶妻生子,倒是收养了三个孩子(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公司现在确实发展的很不错。但是我还是很担心未来。”吴梦麒开口说道。

“这事情公司会决定的,咱们还是谈一谈家事吧。”吴启荣开口打断。

“辛苦嫂子了。”杨向东也正在和陶家人和老二老宋一家人吃饭,陶温雅的二胎是个儿子,老宋的二儿子和陶温雅年龄差不多。不过这次家宴并没有带上孩子,饭局也不大,一共开了两桌也就不到20个人。

老二四口子,老宋三口子,陶朗先,陶温雅,陶学詹,陶学詹老婆,四口子,还有杨向东,李小哥一桌子成年人,另一桌都是这几家的孩子,最大的是李小哥的闺女今年12岁。

“昨天年夜饭没来得及和孩子们一起吃,今天初一也可以。好歹人多热闹。”杨向东举起酒杯大家一起喝酒。

“其实也无妨,都在一个大院里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就是贤婿和亲家不在,也算是有些遗憾。”不得不说离开登莱地区之后的陶朗先现在心情越活越年轻了。

“估计应该快了,去年启荣和吴伯计划今年准备回到台湾,现在启恒启媛都在南太,估计吴叔来不了,吴伯肯定是要来的。这就看吴家怎么安排了。”杨向东对此倒是没太多在乎的。现在登莱青已经自成一体,想搞自己肯定不现实了。

“我听贸易部,女真人在年前签了一批甲胄和火药合同,是不是要搞大战了。”老宋开口询问。

“吃饭吃饭,工作的事情上班以后再说。”杨向东摆摆手示意大家喝酒。

“嫂子!你现在种植园干的不错,估计等二哥回来应该可以一个厚实家底。”老二对陶温雅嫂子说到。

“哈哈哈,没办法,咱们拿出命干事情,总不能让孩子吃苦吧。”陶温雅不好意思的说道。

“确实啊,干部们老说我们自己捐工资,搞得大家一直说我们是子贡赎人。不过我看啊。既然大家都是穷苦出来的,现在跟着公司干活。为手下的员工百姓谋福利搞好生活那是进入咱们党应该做的,向东让大家交党费也算是把这个给大家搞道德绑架的行为搞得平衡了嘛。党费都要交,有钱的想多交没问题,钱少的按比例交了,也不算大负担吗。”老宋说着又是举杯。

“不过要说阿,还得是嫂子干的好,每年都拿出钱来搞医学研究,这带动了很多商户也这么干,我看啊医学发展这么快,这嫂子的勋功章也算是实至名归。”老二也是认可,相比于陶温雅捐钱搞医学,老二的老丈人资助得反而是教育行业,其实说起来医疗教育这对于2任何一个组织单位最大得一笔负担,虽然公司员工每个月薪水都会那有一部分作为医保用来看病时候报销。但是开支其实并不少了。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翠屿省基本上大部分还都属于是原始雨林状态。开拓的队伍虽然都是全副武装,但是蚊虫蛇蚁带来的病确实还是挺多的。我看每年从后勤部那里领取的捕蝇笼和艾草香茅香数量很大,苦楝树,香茅和桉树我已经开始搞大规模的苗圃培育,这也是多亏了宋先生得帮忙。”陶温雅不好意思得说道。

“哎!嫂子客气了,我们家宋先生就是做这个事情,要不是嫂子带头,这事情也做不得这么顺利嘛。”老宋妻子谦虚的说着。

“来来来吃饭吃饭!”陶朗先作为在做年龄最大的开口说着“这杨先生才说大家今天家宴,这怎么说着说着又成了工作。”

“没办法啊父亲,启荣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聊着聊着就聊到工作了。”陶温雅也是无奈的。

“咱们啊!就是操劳的命,借着咱们政府口的同事们的话说,进了咱们**党,就是党会多。”老二开口调侃着。

“确实嘛,工作成了生活,生活呢又是为了工作。”杨向东也是不好意思。

“从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和寒门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党争,东汉的宦官和士大夫。勉强也算是一种吧,所谓党同伐异,每个组建起来的小派系都是为了自己拍戏的利益做争夺。但是说到底还是利益争夺。”陶朗先开口了,说话也算是脱离工作话题但是却又于工作信息相关。

“陶伯说的还是比较中肯的,这就是所谓的结党营私么,但是说到底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政治纲领,或者说有一定纲领,但是支持者不多,或者是反对力量不仅是敌对党派皇帝本身的态度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其实说起来大家是为了党争而党争,皇帝也需要把大臣分成小派系,以保全皇帝权利的稳定,而党政的结果基本上轻一点就是诬陷和流放,重的就是政变。

我们党派建立的初衷并非是为了什么党争,大家说到底都是志同道合,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进了咱们的房是有明确的政治纲领。陶伯虽然没有入党,但是有一个和陶伯年龄差不多的党员。其实陶伯和吴伯你们说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气吞万里。但是我们一直没有这么做。无非就是我们不希望将事情又回到原始的那种地方。皇帝在上官僚在中,地方士绅地主在下的政治模式,或者说一个具体的词就是皇权不下乡。现在我们管辖范围内的各族百姓超过200万人,其中将近100万是南太岛屿的土着,而 100多万人中正式党员也不过5000人,预备党员3000人,青年团有人,看上去加起来有差不多2万人。占比1\/50,但是依旧不够大明是一个快两个亿的人口。这点党员和干部撒进去连一点水花都溅不起来。我们要的是翻天覆地得改变,而不是一个照旧的治理模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