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火红大明 > 第六十一章 偶遇1

火红大明 第六十一章 偶遇1

作者:呆某讲故事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3:43:33 来源:小说旗

吴启戎在库页岛呆到了十月中旬此时库页岛冰封已经开始了,期间又抽调了两支工程队,终于在第一场雪前完成了炼铁厂的建设,回到刘公岛已经是十一月了,按照每年的安排,吴启戎与杨项东要开始年终总结和分红问题,其实分红倒不是什么大事,因为盈利问题杨项东有一支会计团队,每年会计都有财务账单。杨项东和吴启戎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腊月把所有的关系走一通。而接见山东三卫所的代表也是重要事情,虽然有签订的商业合同不过杨项东每年会拜访卫所,给各卫所士兵和长官送礼。可以说整个山东东部登州府,杨项东兴华公司都有一定话语权。

而今年杨项东的事情更多了,因为今年他要和文登县县令和荣成县令讨论一下从县内各地接纳难民的事情。目前三卫所内的落魄军户已经给兴华公司用光了,杨项东的想法是把库页岛的人口扩充到人,目前零零碎碎的有2600人在库页岛。吴启戎也有比较重要的事情,新到任的登州知府陶朗先到了,对于这个人吴启戎没啥印象,不过新官到任吴启戎怎么也得和自己老爹前去拜访,刚刚到家吴启戎就在门口看到了从轿子里出来的母亲,对于这个一年不着家的儿子母亲免不了唠叨几句,虽然是继母不过从小带大自己吴启戎还是很亲近母亲的。吴启戎看到母亲急急忙忙的走过去搀扶着母亲,母亲孙氏摆摆手示意用不着。反倒是询问起吴启戎老二去哪儿了,吴启戎告诉母亲,老二今年去了南方估计回不来了。有大概谈了一下老二的情况,母亲孙氏突然话锋一转提起来给吴启戎说亲的事情,提起这个吴启戎有些脑袋大,虽然自己有点想成亲,不过成亲这件事自己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戎儿你看看都已经二十三了,老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姐都五岁了你刚刚满月,这一年登州府很多人都给咱们家说亲。娘也给你送了几个姑娘的画像,你告诉娘你看中那个了。”孙氏看着吴启戎一言不发。“对了,这次娘去济南府探亲的时候在济南知府那里遇到了一个姑娘。娘走门子弄到了姑娘的画像,你一会就去娘那里看看。”孙氏如同一个中介,滔滔不绝的讲解推销着。

“娘,我一会再去,先去父亲大人那里,好久没去了,成亲的事情我一定会去,最多一个时辰,娘你就在屋内等我就好。”吴启戎认真的说。见吴启戎这回不推脱孙氏很开心的拍拍吴启戎的手臂,开心的点头。

“启戎,你来的刚好。”看见风尘仆仆的吴启戎,吴梦麒紧皱的眉头变成笑脸。

“董伯伯好父亲好。”吴启戎拱手行礼。

“贤侄快坐下,启菘没回来么。”董遇时询问。

“启菘今年在南方,估计回来怎么也得年后了,”吴启戎的回答依旧。

“你们虽然年轻但是这几年折腾的不错,现在三个卫所已经没有逃难的军户了,你们负责的几个农场效果也不错”董遇时夸奖到。

“多亏了董伯伯和父亲顶住压力,否则我们也不可能如此顺利,三卫所里的指挥使好几次要求将农场装让给他们,出的价格也不低。”吴启戎实事求是的说。

“这群贪得无厌的家伙不舍得放过一点蝇头小利,若是将这几个大农场交给他们别说挣钱了,能保证现有的分红就不错了,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说到这里董遇时有些气愤的拍了拍桌子。

“你们这两年陆陆续续从三卫所里抽取了三四千逃难的军户,文登县那里有差不多一万的流民被你们劫走,在三卫所你们有七个大农场,我看了看一个农场也就大概两百多人剩下的一万人你们都弄到哪里去了?”吴梦麒对这个问题很好奇。

看着父亲疑惑的眼神,吴启戎看了看董遇时,虽然对方拿着茶碗正在喝茶,但是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问题也很好奇。吴启戎回答道:“我已经一年多不在家中,竟不知已经收纳了如此多的难民,我在朝鲜买了许多的地和矿厂,现在别说一万人,就是再来一万人也能吃得下。”听到吴启戎的话,董遇时和吴梦麒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诧异。在吴启戎来之前两人已经得到消息,新到任的登州府知府陶朗先正在想办法处理由于天气干旱粮食产量不足造成的大量流民问题。新华公司因为商业合作从三卫所弄走了大量的落魄和逃难的军户,又私底下在文登县带走了一万多民户,使得三卫所和文登县没有大量的难民问题,因此还收到了新到知府陶朗先的表彰。今年的情况比去年的更加糟糕,文登县令亲自到威海卫商议今年能否再接纳五六千的难民,至于为什么没有去找新华公司,文登县令只是说联系不上。吴启戎知道具体情况,老二跑到库页岛,老宋到了台湾岛全权负责台湾的事务,自己在皮岛整顿归化突击连,杨项东在皮岛刘公岛朝鲜半岛和新华公司四个地方轮流跑,文登县令当然找不到主事人。不过这个县令也是聪明,直接来威海卫找吴梦麒和董遇时两人,也算是求神找对了庙。这两人也是希望在新知府面前表现一下,在容城县和文登县两地接纳军户和难民。不过两人也知道,军户已经被新华公司带走了七七八八,剩下的就是些民户。恰巧这时文登县令又来请求他们能接纳更多的流民,县内过多的流民对县令的考核有很大的影响,文登县这两年和新华公司的合作很好不仅帮自己处理了流民还按流民的数量交纳了一定赋税,虽然不是全部缴纳,但是数量完全足够每年应交的税收。其实两人希望从两县弄走多人,但是现在从吴启戎的口中能确定的是新华公司要收,新华公司这几个人虽然年轻,但从来不打诳语说收人肯定能收人,但剩下的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吴梦麒就把和董遇时刚才说的事情告诉了吴启戎。

听到他们刚才所谈的内容,吴启戎皱起眉头,他倒不是觉得的多出来的人没法安置,别说就是人也能吃的下,怎么才能合理的安置才是令他头疼的问题。“董伯伯和父亲放心,承诺好的人我可以带走,但是多出来的人,我需要回去和公司里的人商量,你们也知道我不是单纯的把人拉走,还要给当地的县令交纳对应的赋税。这个事情待我回去商量好了之后再给两位消息”随后吴启戎又开始向两人询问起关于新到知府陶朗先的消息。

张向东那边已经到了容城县,有了和文登县县令谈论难民的经验,在容城县收留难民的事情相对比较简单,荣城县令希望他可以拉走人,杨项东觉得2000人有点太多,两人一顿讨价还价之后确定了收留人,现在唯一卡脖子的事情是这些人的税收比例问题,在文登县商量的是在文县登县令在任期间,按照流民正常死亡的比例缴纳赋税。虽然新华公司每年的收益都很大,但是如此大的赋税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两人在税收比例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最后杨项东妥协,在容城县建立两个大型畜厂,并且给了县令一定的股份。宋城县令对畜厂荣城县令也知道,在文登县的畜厂生产出来的鸡蛋鸭蛋不仅个头大而且味道还好,不到一年时间就吞并了文登县的市场,便宜量大的鸡肉鸭肉也在一年内迅速垄断市场,今年更是已经发展到了容城县境内,容城县令觉得用不了多久本县市面上也将全是文登县的鸡蛋鸭蛋。有了这两个厂的股份,荣城县令答应了杨项东的条件。

两天以后吴启戎带着新华公司的报告来到威海卫,董遇时看到报告大为欣喜。此时在登州府府衙内,陶朗先看着登州府下辖九县发来的各县公文,粮食产量持续减少,秋税也是相差巨大,流民数量增加,陶朗先不得不警惕这么多的难民会不会产生大问题,尤其是担心山东境内暗地蠢蠢欲动的白莲教会参与进来,搅动难民发动暴乱。这些坏消息让他的心情很差,哪怕是他的几位亲戚和家人不日就到到来的消息也没让他心情变好。比较好的就是文登县和荣城县,文登县大部分都交全了,容城县也差不了太多,看来升任成威海卫指挥使的董遇时和吴梦麒两人和文登县令在当地配合的不错,办事得力。此时已经年近年关,不如就等新年各位县令前来拜访时询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临近年关,威海卫也在忙着接受下属的拜访,和准备给上司的礼物。为了拉进和新到文登县知府陶朗先的关系,新华公司准备了一面等身镜子,这可是个稀罕货,新华公司对外宣称,这么大的镜子,一年只产四到五面。腊月二十八日,新华公司的运输队上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