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72章 宽严相济

苟在边疆当藩王 第72章 宽严相济

作者:梦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5:11:20 来源:小说旗

“你们竟然拿出这样的方案?”翌日,杨竞又召集吴晋、赵石和柳峻议事,吴晋和赵石拿出的方案,杨竞根本没眼看。

方案规定:凡辽藩城镇,必须使用石炭作为燃料;卖柴者禁止进入城中卖柴。官府定期检查,不使用石炭的居民处罚。另外在农村逐步推广使用石炭,分三年全覆盖。另外,对石炭的购买、储存等,也做了规定。

杨竞看完,心里就一个念头:怕不是你俩也是穿越的吧?而是穿越前还是干某个行业的?

“你俩是不是还准备禁止烧秸秆?”杨竞放下方案,冷不丁的问

“禁止烧秸秆?谁没事禁止那玩意干嘛?殿下说笑了”赵石还没看出火候,笑着说

“是你俩先和孤说笑的”杨竞把方案往桌子上一扔,“不使用石炭的居民处罚?不准卖柴者进城?你们觉得这么规定合理吗?”

吴晋和赵石终于反应过来杨竞生气的点在哪里了?原来是这两条,可是殿下不是您说要大力推广石炭的吗?咱们这么规定也是为了推广石炭啊。不过这话也就只敢在心里说说,嘴上还是说:“请殿下示下”

“长平、鼎诚,你们记着,任何一项政策要想真正的推广,靠的是符合实际、符合绝大数人的利益。如果不符合实际,那么一项政策很难的推行下去”杨竞叹了一口,“你们知道木柴多少钱一斤吗?”

“这个..”吴晋、赵石和柳峻都答不上来。不管怎么说,吴晋和赵石都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柳峻也是巨富之家,他们又怎么会关心木柴的价格呢?

“孤告诉你们吧,木柴的价格在100文100斤左右,也就是说,1块银元能买1000斤木柴”杨竞又问了,“米多少钱一斤?”

“回殿下,正常年月,一块银元500斤米”这个赵石还是知道的,立即答了出来。

“这就是了,孤未就藩前,百姓连果腹都难,又怎么会舍得用柴呢?毕竟2斤柴就是1斤米啊。烧一顿饭,至少得5斤柴吧?”杨竞这话是没错的,古代的穷苦百姓连取暖都成问题。就以唐代为例吧,《卖炭翁》中说,“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问题是南山的森林资源几乎被砍伐殆尽,到了唐代中期,长安城内的薪柴已经严重缺乏,代宗时期,木炭使黎干就曾上书朝廷开槽渠从外地往长安调运薪柴。

达官显贵用薪柴尚且困难,更何况平民百姓呢?

“所以,你们制定方案的时候,根本不用提强制措施。这样会引起百姓的反感,还会给别有用心之人提供话柄”杨竞指出了这个方案的一大问题。

“请殿下赐教”吴晋和赵石一看,这是殿下又想教自己治国理政的方法了,一个个的都端坐了身子。说来也奇怪,殿下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怎么对人情世故、行政管理这么擅长呢?吴晋和赵石只能把这归结于殿下是天家子孙的原因。

“柳郎中,你估计每1000斤石炭的开采成本为多少?”杨竞没有急着修改吴晋他们的方案,反而是先问了煤的开采成本。

“殿下,您提供的石炭矿特点,都是浅层埋藏的大矿,也就是说,向地下挖开就能获得石炭。虽然还有后续工艺,但综合的开采成本,每千斤不会超过10文钱。”柳峻立即回答到。

“但是殿下,有运输成本”柳峻的话还没有说完,“运送石炭,每千斤100里,需要耗费10文,以抚顺县的石炭矿为例,抚顺县距离辽东郡的郡城铁山县900里,每1000斤石炭运到铁山县,加上开采成本,就是100文。襄平城距离抚顺县200里,每1000斤石炭运到襄平城,加上开采成本,就是30文”柳峻不愧是商贾世家,对各项经商事宜简直烂熟于心。

“殿下,那这石炭即使在辽东郡的价格,也是薪柴的价格的十分之一啊”赵石惊讶的说。

“这回知道孤为什么要大力开采石炭了吧?”杨竞笑着说,“而且你还每考虑耐烧程度,1斤石炭相当于3斤薪柴,也就是说烧一顿饭原来需要3斤薪柴,现在仅仅需要1斤石炭就可以了”

“殿下真是全辽藩百姓之福啊,竟然把燃料的成本降低到了三十分之一”吴晋感叹道。

“别给孤下套哈”杨竞大笑,“柳郎中,石炭的定价是每1000斤,500文。辽藩各地都是一个价格,襄平城是500文,铁山县也是500文”

“殿下,您这么定价,在襄平城的利润高达16倍,在铁山县的利润也在4倍以上,咱们综合一下,石炭的综合利润在10倍以上啊”吴晋吃惊的说述职,“也就是,每卖1000斤石炭,襄平商号就可以赚400文”

“如果按照25亿石炭的销量的话,每年卖25亿斤石炭,襄平商号就可以赚100万银元”赵石迅速算出了襄平商号的净利润。

“对啊,要不孤这么大力推广石炭干嘛?但是即使是500文1000斤,百姓也能得到实惠啊”杨竞笑着说。其实襄平商号100万银元的利润,杨竞能分到97万,柳峻1万、魏国公府1万、徐云1万,这就是拥有襄平商号股份的好处。

这话没有问题,以一户家庭每年需要3000斤薪柴为例,3000斤薪柴需要花费3块银元,但是3000斤薪柴的热量,1000石炭就能提供,百姓仅仅需要花费500文就行了,烧柴的费用降低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再加上可以捡些马粪啊、枯枝败叶啊可以烧的东西,这一年的冬天就可以熬过去了。

柳峻的眼睛都要笑没了,作为襄平商号的主办和实际经营者,杨竞很是大方的给了他襄平商号1%的股份,柳郡知道,这是自己传家的。现在襄平商号又开展了石炭生意,每年又多了1万银元的收入,柳家成为辽藩巨富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臣一定把石炭的生意开展好”柳峻立即起身说道

“好好做,别忘了照章纳税哦”杨竞看着赵石嫉妒的快发红的脸,大笑着说。

君臣调笑了一阵,杨竞开始正色说道,石炭方案这么调整,“第一,辽藩的全部石炭矿归王府所有,由襄平商号专营;任何人私自挖煤矿者,以谋反罪论处,诛三族”

“第二,石炭实行统一定价,由襄平商号专营,襄平商号在每个乡设置分销点,每户每年限制平价购买5000斤。超出5000斤的部分,按照市场价购买”

“第三,各地官府鼓励推广使用石炭,各地官府、官学、军营、公办医馆等场所,一律使用石炭”

“剩余的储存、运输、售卖等具体细则,你们去议论,总之就是一个原则,要宽严相济,明白吗?”杨竞先是给辽藩的石炭条例定了基调,剩下的工作就由吴晋、赵石和柳峻他们执行了。

杨竞定的这三条基调,都是很有针对性的,第一条,杨竞宣布辽藩所有的石炭就归王府所有,这就明确了所有权,避免了民间参与开采,更是防止民间资本做大。

第二条,杨竞命令襄平商号在辽藩每个乡设置分销点,这样就尽可能的方便农民购买石炭,一旦农民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解决了燃料问题,就可以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上,个体对宗族的依赖更低,降低减缓宗族势力做大的时间。为杨竞推广“皇权下县”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第三条就更加简单了,各种公家部门带头使用石炭,给各类公家部门供应薪柴的商户就得转行,倒逼各类商户转型。

“殿下英明啊,这个定价,百姓都用得起石炭,这样一来,不用强制规定,百姓自发的就会放弃薪柴,转向石炭的使用”吴晋见杨竞说完,笑着说

“就这么办,然后你们继续细化,把石炭的开采使用作为一项法律,嗯,就叫《大辽石炭条例》吧”杨竞现在有意识的把辽藩和大梁区分开来,出台的办法,直接把大梁的名字都去掉了。

“殿下,这出台法律,不以大梁开头,恐怕朝廷会怪罪啊,朝廷会觉得咱们辽藩有不臣之心啊”赵石犹豫了一下,还是出言提醒杨竞。正常这个条例应该叫《大梁辽藩石炭条例》,而不是《大辽石炭条例》。

“无妨,朝廷要是不满,大可以让锦衣卫可以到辽王府抓孤”杨竞无所谓的说。笑话,你要是能制约杨竞,杨竞才有可能收敛;你都制约不了杨竞,仅仅凭区区几个字,就想把杨竞怎么样,那不是做梦吗?

“哈哈,殿下说笑了”吴晋和赵石都笑了起来。

“《大辽石炭条例》你们抓紧制定,抓紧出台”杨竞又强调一下,“还有 ,柳郎中,给你的流民,你全部按照襄平商号的员工待遇发放工钱。干满一年后,是走是留,悉听尊便”

“臣晓得的”柳峻立即表示明白。

杨竞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来了的流民在明年开春前,也无法种地了,都去给孤挖煤去。如果到了明年初觉得当挖煤工人好,那就继续挖煤;如果还想种地,就继续迁徙到松花江以东,拨给土地耕种,辽藩现在是资源丰富、人少,所以非常好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