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重生之我在大明练修仙 > 第114章 大明朝的现代化之路

重生之我在大明练修仙 第114章 大明朝的现代化之路

作者:北宋杨六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13:41:40 来源:小说旗

后金带兵的一个牛录急于立功,催促着骑兵追击,却不知道这是明军的计谋,当这一队后金骑兵正好处于明军三处营寨夹角的时候,明军各处寨墙上枪声大作,无数的箭矢和弹丸集中射向亢奋的冲过来的后金骑兵,一时之间,无数的后金骑兵中箭或中弹落马,死的就死掉了,没死的痛苦的在尘土中碾转挣扎。

顶着明军的犀利枪炮射击,后金骑兵们折损三分之一,其他骑兵退回了自己的营寨,随后一万多的后金步兵高举藤牌,向着松山高陵的明军营寨进攻,试图夺取制高点反制明军,明军各部由于总兵坐镇指挥士气高昂,对着进攻的后金步兵燃放大炮和火铳,击杀了大批后金军,但明军冲出寨墙收取首级的部队也遭到了后金军弓矢射击,损失惨重。

被包围的锦州闻听城外喊杀声,炮击声惊天动地,也打开城门,冲出来一支步骑兵部队配合作战,但在后金军的壕沟前被阻止,由于缺乏木板及木柴等填充物,锦州明军无法越过壕沟,迟滞在壕沟前的明军遭到敌军集中武器射击,死伤惨重,许多尸体倒在壕沟前不能被拖拽回去,激战多时,锦州明军始终无法越过壕沟,只能退了回去,松山方向的明军和后金军也难分胜负,暂时退兵休战。

激战一天,明军和后金军各损失千余人,这仅仅是前哨站,试探性进攻和防守,经此一战,洪承畴了解到后金军战斗力极强,自己这边根本无力突破对方防守,想要一战打破包围的希望落空了,要是拖延下去,后金援军到来,取胜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明军的八总兵看似一团和气,实际上全都在互相观望,都以保存实力为上,不肯全力向前攻击,如果后金军援军到达的消息传来,原本就不太旺盛的士气肯定荡然无存,后金军此刻以守为主就是在等待着援军的到来,到时候,想要决战也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以明军此时的战力和士气与团结一致,斗志昂扬的后金军决战,凶多吉少。

第二天一早,洪承畴就召集了八总兵开会商讨具体的方略,定下了坚守不战,等待时候决战的策略,其中保护笔架山的军粮库任务就由王朴部承担,守卫通往高桥宁远城的通道任务交由唐通部负责,战力最强,军纪最好的曹变蛟部担任面对敌军主力的任务,其他各总兵部队就在王朴、唐通和曹变蛟部之间布防,各部一定要光挖堑壕,多修建工事和寨墙等,力求确保防御不破,同时命令吴三桂劝说左氏返回宁远城,毕竟万一战败左氏有失,据守锦州的祖大寿说不准就投降了。

等战略确定完毕,还在海边监督运粮的张若麒派人送来书信,内容还是要求洪承畴在敌军主力未到之前全力进攻后金军壁垒,解救锦州。

洪承畴看完书信暗自咒骂张若麒不懂军事,此时此刻明军根本无力攻破敌军包围锦州的部队,还不如暂时防守,等敌人进攻的时候打退敌人,挫挫敌人锐气,而后再行反攻。

后金军对锦州的包围早在一年前就进行了,领军大将是多罗睿郡王多尔衮,他是努尔哈赤第十四个儿子,今年才二十九岁,但已经立下很多功劳,副手是侄子肃郡王豪格,兵力四万人左右,以满族人为主,虽然人数比明军少一半还多,但战斗力非常强,吃得饱,训练有素,而且打仗劫掠物资有一半可以归士兵个人所有,所以后金军士气高昂。

多尔衮听说洪承畴是明朝有名的将领,南征北战多有他的身影,因此一心希望打败这位明军的名将建立不世功勋,但皇太极也希望获得这一殊荣,甚至还有他的政治目的,他听说洪承畴不仅军事了得,对于政治也十分的有见地,因此皇太极严令在他到来之前,后金军只能死守不得与明军决战,因此对明朝有极大野心的他试图活捉洪承畴。

双方在松山,锦州城下第一次交锋互有胜负,虽然后金兵死伤多一点,但明军的目的没有达到,如果硬要强攻,死伤数量会急剧上升,本就不多的士气搞不好都不能支撑到决战那一天,所以,洪承畴也十分默契的守了起来。

明军十万,后金军四万,就在锦州城下这么对峙着,张若麒看不下去,后方的陈新甲看不下去,崇祯更是看不下去了,兵力比敌人多一倍有余,他洪承畴就这么和敌人耗下去,他能耗,大明朝耗不下去了,每天往辽东运输的粮秣那是天文数字,如果能把这些物资和士兵抽调回来打张献忠或者李自成,搞不好早就剿灭贼军了。

大的仗打不起来,双方小规模的侦察与反侦察打的如火如荼,时不时的还能捕捉几个对方的俘虏,从后金军俘虏口中,洪承畴得知皇太极已经出发,不日就可到达锦州前线,他知道,决战的时候就要到来了。

整编部队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幸好徐骥算作我们这群人中知识最渊博的一位,也是最开明的一位,对于我的想法做法无条件支持和拥护,至于智商最高的诸葛云观,一直忙着疯狂的研究电器和科技,顾不上我这边了,我偷偷瞧了一眼,他的成果真是叹为观止,我估计,大明朝的电气化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

诸葛云观百忙之余帮忙改进了一下弓弩,设计发明了新型的诸葛连弩,弹匣装弩二十发,射程一百米左右,力可穿透木盾,五十米内穿透铁盾,十米内对穿三五个人不成问题,这可比当初的诸葛老祖宗研制的连弩牛逼多了。

行军炮也被他指点了一二,发射频率和射程增大了一倍左右,我估摸着等他研究告一段落,就可以让他带领开封进入蒸汽化时代了,我的第一选择就是兵工厂,生产初级子弹和线膛枪,只要解决了封装子弹的问题,打仗我们就可以降维打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