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重生之我在大明练修仙 > 第35章 换帅

重生之我在大明练修仙 第35章 换帅

作者:北宋杨六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13:41:40 来源:小说旗

数不清的农民军步兵冲进明军士兵中大砍大杀,明军士兵如果盔甲齐备或许还能多抵抗一段时间,但就算是左良玉这支所谓精兵的明军部队也不是人人带甲,没有盔甲防护,农民军的长枪大刀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队列前面部分的明军约三千人第一时间陷入崩溃,士兵们就像羔羊遇到饿狼一样四处逃窜,完全把后背曝露给敌人,任由他们使用各种武器加之屠戮,而且是那种完全不做抵抗的逃窜,左良玉左总兵痛心疾首的看着眼前这群乱窜乱跳的士兵怒骂道:“汝等冢中枯骨,虽然还活着,还不如死了,乱我军心者杀。”随即左良玉身旁的亲兵拿起弓弩对准溃败下来的明军士兵一顿乱箭,就连几个把总,千总军官也在乱军裹胁中被射杀,血淋淋的尸体让逃跑的明军恢复了智商,在带队游击将军,参将的咒骂声及马鞭抽打下,一部分明军调转身体开始在将领带领下负隅顽抗,给了左良玉身旁家丁们结成战阵的时间。

张献忠在远处看到一部分明军开始抵抗,第一时间派出了骑兵部队冲出了罗浮山山林,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骑兵平举着长枪冲进了明军队列,马匹冲刺带来的巨大动能将不少明军士兵扎到了枪尖上,身体被长枪捅穿,马匹将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明军彻底冲散,看着那无穷无尽的农民军士兵,最后一批还有组织的明军也丧失了抵抗的意志,左总兵也绝望了。

混乱中,携带着他那颗关防大印的亲兵被不知道何处射来的弓箭射落马下,受惊而逃的马匹拖着他的尸体一溜烟的冲了出去看不见了,左总兵也顾不上寻找大印了,保住脑袋要紧,没了吃饭的家伙就没了东山再起的希望,一名亲兵拉住了左良玉的马缰大声吼道:“大帅,赶紧走吧,再不走就走不了了。”左良玉痛哭流涕道:“老夫征战疆场半生,从未有如此惨败,罗岱误我,熊文灿误我呀。”亲兵狠狠的在左良玉马匹屁股上抽了一鞭子,一声嘶鸣,战马斜刺里冲了出去,一骑绝尘而去,亲兵还没催马追赶,就被一箭射落马下,亲兵眼角余光看着左良玉在几十名亲兵护卫下跑出去很远很远。

左良玉精心挑选和装备起来的三千家丁也没在张献忠几路夹击下坚持多长时间,失去了左良玉的指挥和督战,家丁们也没心思在战场上死战,而是寻找着机会突围,由于他们身处战场后端,农民军们主要作战对象是前方人数众多的明军普通士兵,随着战斗时间的推移,堆积起来的明军尸体也直线上升,多亏了这些堆积如山的同僚尸体,掩护了这些家丁逃跑,这些家丁们由于全都装备了马匹和盔甲,战场逃生率非常的高,战后左良玉在房县收拢了两千多亲兵和家丁,而那些普通的明军士兵十不存一,小短腿毕竟跑不过农民军的四条马腿。

左良玉左总兵在房县城楼嚎啕大哭了半天之久,哭自己悔不当初,哭自己葬送在罗浮山的八千明军精锐,哭罗岱作战不利,哭熊文灿不等他粮饷齐备之后再进军,哭自己的本钱差点全都折没了,哭自己仓促进军以至于损失惨重,哭大明王朝就此改变了国运,整整一天一夜,左良玉心中悲痛,滴米未进,很久很久之后,他也不能释怀:“自罗浮山败后,元气大伤,虽经多方抚慰,然较之昔日我军之精锐,大为减色,心腹骁勇善战之将,损失殆尽,终吾之一生也不曾复有,痛惜哀哉。”

这次战役失败带给左良玉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以前作战,左良玉虽然也不喜欢与农民军恶战,但总还是作战积极,对于上官的命令也十分的配合,但在罗浮山战役之后,左良玉没了以前打仗的精气神,面对优势农民军作战消极,以保存实力为优先选择,面对后来的杨嗣昌,杨文岳等督抚的作战命令也敷衍为上,醉心于扩充实力和贪腐敛财,安于享乐,对于行军作战失去了兴趣,以后的左军已经缺乏了原来的锐气和杀气,究其原因就是罗浮山惨败带来的巨大损失给左军带来的心理阴影,这种心理阴影,不仅影响到了重建的左军士气和战斗力,更影响了左军的作战意志。

比左良玉更悲伤的是熊文灿总理六省军务,得知罗浮山惨败的消息之后,熊文灿当即倒地,吐血不止,半晌之后方才苏醒过来,罗浮山一战,损失的不仅仅是左良玉训练多年,屡战屡胜的精锐之师,还有全军尽没的巨大心理压力,是的明军好不容易拼来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就连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闻听也禁不住痛骂熊文灿,左良玉误国误民。

熊文灿下旨叱责,罚俸一年,免职,火线任命兵部尚书杨嗣昌为内阁大学士,傅宗龙为新任兵部尚书,而后,任命大学士杨嗣昌为督师,赐尚方宝剑,白银四万两,记功牌2000枚,绢布2000匹以壮行色,刘国能撤职戴罪立功,左良玉下旨斥责,罚俸半年,邵阳巡抚张曦之免职回京下大理寺论罪,半年后处斩。

另一方面的罗浮山,张献忠和四个义子以及其他农民军将领喜气洋洋,这一仗打完,张献忠在两湖地区再无强大的官军对手,虽然没有全歼刘国能和左良玉两支部队,但罗浮山一战也击杀了六千明军,俘虏了三千明军,缴获军械,战马不计其数,明军损失的军官多达三四十人,把总,千总,都司,游击将军,副将,各级官员数百人几无生还,农民军几乎人人都收获颇丰,盔甲,兵器,粮草,金银,都已经不再是他们原来的主人所有,那颗左良玉视若珍宝的关防大印反倒是无人注意,它就默默的沉睡在山间泥土之中直到几百年后才从土里被人挖了出来重见天日。

就这样,主持剿灭农民军大局的领军人物又更换为杨嗣昌,不久的将来,还有更多的督抚,兵部尚书会担任这个职务,直到大明王朝最终日的到来。

九月初四,崇祯皇帝召见杨嗣昌,做行前鼓励加领导谈话,看着鬓角露出白发的崇祯皇帝,杨嗣昌感到压力很大,他低垂着头看着地板说道:“陛下,您无需多虑,我这次去一定剿灭献贼及其他贼兵酋首,带着他们的头颅传捷京师,献俘宗庙,以彰国法。”崇祯亲切的握着杨嗣昌的手说道:“文弱,朕素知你一直在幕后调兵遣将组织兵力剿灭贼军,此次熊文灿于谷城放纵献贼,置其复叛,误国误民,你此去先治其罪,至于左昆山,朕还没想好如何处置。”杨嗣昌急忙说道:“陛下,目前可用之人只有左良玉,猛如虎,贺人龙,等几位总兵可用,暂时不能处置昆山,否则会导致当地官军人心浮动,军心不稳,对于剿贼大计极为不利。”崇祯目视杨嗣昌道:“那你以为如何处置为好呢?”杨嗣昌道:“变罚为赏,以安军心。”崇祯点头应允道:“那你就便宜行事,对了,对于贼兵头领,除了张献忠献贼,其他都可以以抚为上,献贼袭扰凤阳,惊动祖陵罪不可赦,必须处斩。”杨嗣昌急忙叩首道:“臣谨遵圣谕,敢不尽心竭力剿灭献贼。”

九月初六,杨嗣昌以内阁大学士身份出京督师,声势浩大,召集数省兵力近十万人,携带钱粮多达二百万,二十八日抵达襄阳,拜会了封国襄阳的福王之后,杨嗣昌按照崇祯的命令逮捕了熊文灿。

议事大厅内,杨嗣昌气场十足的端坐堂上,熊文灿浑身战栗跪倒在堂下,一旁一名内臣抑扬顿挫的念着圣旨,熊文灿汗出如浆却不敢去擦,直到内臣把又长又涩的圣旨念完,熊文灿方才哆哆嗦嗦的叩谢天恩,杨嗣昌走下堂来扶起熊文灿道:“文灿,不必难过,此次败绩只怪献贼狡猾,你招抚王光恩,刘国能,李万庆等人的功绩皇帝陛下还是记在心里的,此次回京,没有什么事情,解释清楚就好了,你放心,我带来了数万兵马一定剿灭献贼,放心跟着内臣等人回京吧,吃点苦,进几天天牢,你看博雅,在天牢待了几天,不是很快就出来了吗,你我同僚一场,我不会害你的,等你走了,我马上上书陛下,为你辩护。”熊文灿老泪纵横,哆哆嗦嗦道:“文弱,你还不知道咱们这位陛下,廷弼,化贞关外经营多年,一朝败绩就捕拿回京,斩首弃市,陛下为人不看功绩辛劳,只要有错,轻则入狱,重则屠戮,文弱,我就是你的前车之鉴呀,盼你洪福齐天,能够早日剿灭贼兵,功成身退呀。”两个人感慨一番,杨嗣昌送熊文灿登上了囚车,数十名锦衣卫押解着熊文灿前六省总理军务返回北平,直接押进了天牢,虽然有杨嗣昌的上书辩解,但半年之后,熊文灿还是被崇祯皇帝下令斩首处死,家产全部充公,女眷入教坊司。

送走倒霉的熊文灿,杨嗣昌马上召见了左良玉,一见到左良玉大步流星的走进大厅,杨嗣昌就迎了过去,亲切的握住左良玉的双手,满面笑容的嘴里叫着:“昆山,来的迟了,我好生想你呀,远在京师,我就闻听昆山大名,今日,你我总算相见了。”左良玉还惴惴不安的不知道杨嗣昌对自己什么态度呢,此时见到满面春风的杨嗣昌杨阁部对自己态度亲切,如同许久未见的好友一般,那颗掉在半空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杨嗣昌热情的招呼左良玉在身旁落座,由于杨嗣昌是兵部尚书衔兼任内阁大学士兼任督师,左良玉是武将,俗话说武将见文臣,见面低一级,何况杨嗣昌级别职务远在左良玉之上,按照制度,左良玉非但不能坐在杨嗣昌面前,还必须跪着聆听杨嗣昌的命令,不过,杨嗣昌着意拉拢左良玉为其使用,所有不但不让左良玉跪听,还让他破例坐在自己身旁谈话,给尽了左良玉殊荣,左良玉不敢正襟而坐,微微测了半边屁股以示对督师的尊敬道:“阁部,昆山惭愧呀,罗浮山一战一败涂地,致使献贼逃出生天,流寇千里,百姓生灵涂炭,都是昆山之过,朝廷一直不予惩戒,昆山惭愧。”杨嗣昌知道左良玉此话言不由衷,只是试探一下自己,看看朝廷是打算如何处理自己而已,但此时此刻,杨嗣昌千里迢迢而来,人生地不熟,还要仰仗左良玉等当地总兵出力围剿张献忠,因此只能大力拉拢。

想到这里,杨嗣昌皮笑肉不笑道:“昆山勿忧,朝廷并无责怪之意,罗浮山之败,责任在文灿,朝廷已经查明,是熊文灿指挥失误,粮饷供给不足,非将军战之罪也,我这里还有一道圣旨,是陛下给昆山的,昆山接旨。”左良玉大惊之下,急忙起身来到堂下跪好,惴惴不安的等着聆听圣旨说的什么内容。

杨嗣昌展开圣旨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总兵左良玉昆山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剿贼胜迹,战舞阳,光山,抚剿有功,以安社稷,国之干城,朕甚嘉之,特此封左良玉为‘平贼将军’,钦此。”

左良玉听完圣旨心中狂喜,急忙磕头谢恩,嘴上大叫道:“臣左良玉拜谢陛下,皇恩浩荡,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嗣昌上前将左良玉搀扶起来道:“昆山,陛下对昆山期望甚大,昆山其不可辜负了陛下的一片圣恩呀。”左良玉急忙施礼道:“臣左良玉感恩涕零,必竭尽全力,剿灭献贼,上报陛下不罚之恩,下报督师大人知遇之情。”杨嗣昌道:“昆山,你是否还遗失了那枚关防大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