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官途借势 > 宋嘉伦怎么办

官途借势 宋嘉伦怎么办

作者:凤凌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7:3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 =>

听外面的声音,那欢愉之声,杨东轩便知道是宋嘉伦过来了。

. 知道他在周家,宋嘉伦吵着要过来是肯定的,没想到会这样快,可能先在打电话时就动身的。出门,见宋嘉伦被宋玥秋拉着,可他却拼力往前要跑,人重心都压在腿上,放手就会摔倒。

见杨东轩出来,宋嘉伦更用力,杨东轩见了也担心他会摔。忙跨大步冲到宋玥秋面前将宋嘉伦抱起来,小家伙非常开心,大叫,“爸爸、爸爸、爸爸。”。杨东轩多少有些尴尬,之前不论在省城宋家还是在城南区大华大厦,相处的时间长,宋嘉伦这样叫他没有太大反应,如今,隔一些天不在一起,听着叫“爸爸”,宋玥秋、杨东轩和张蓝都有些刺耳。

倒是跟在宋玥秋后面的宋韵秋,对杨东轩伸出拳头,在警示他不要辜负了她姐姐。

“不是说明天一起到外面玩吗。”杨东轩问小家伙,岔开他的注意力。

“听到你来了省城,哪还坐得住。在路上一直在催,还要我撞红灯。”宋玥秋说。

“嘉嘉,撞红灯对不对呀。”杨东轩说。

“爸爸,不是我撞红灯,是妈妈,是妈妈不乖。红灯停、绿灯行,我记住的。”宋嘉伦说,便记诵上学经,“……红灯停、绿灯行,来园路上靠右行,交通规则要记清……”

杨东轩便给张蓝招呼,“张阿姨好。”

“小杨今天到省城来?”张蓝说。

“是,跟城南区其他几个人一起过来,到省府交一些材料。明天还会留在省城。”杨东轩忙说明了,张蓝不想他影响工作。

“工作上一定不要耽搁。”张蓝说,杨东轩答应明天带宋嘉伦出去玩,会不会影响工作,城南区一起来到人会这么安排,她也不好细说。知道杨东轩不是多嘴的人,宋家的情况他知道后,反而比之前更注意一下细节。

“我有分寸呢,张阿姨,明天上午没什么安排,下午会约人吃饭,不一定约得上,到时候再说。”杨东轩解释了自己的情况,免得张蓝误解。

之前与宋家的关系因为不知宋家底细,反而单纯一些,如今,知道底细后,彼此之间可能会有更多误解的可能。宋家如此深厚的政治资源,杨东轩作为底层的、才开始走进体制里的人,哪不知巴结上宋家后会有多大攀升的空间?不肯错过,适当表现自己,都是很正常的做法。宋家对刻意巴结的人肯定会有防范心,但生活中翩翩有些人是不能避免的,这也是一种很矛盾的存在。杨东轩更特殊一些,不说当初在天桥下这么危险之际,从车流里救下宋嘉伦,之后为宋嘉伦的恢复健康,付出也极多。宋家肯定会有所回馈,不需要杨东轩表露什么他们都会做到,但也会有原则来做。

对杨东轩的为人,宋家也是信得过的,要不是这样周瑾瑜也不可能对他认可,对他直接帮助。

“又是那一套。”宋韵秋说,很不满,社会上请客吃饭办事的潜在做法,让她很反感。

杨东轩苦笑一下,说,“请人吃饭有多难,你知道不知道。”

“那就不请不得了,大家省事。”宋韵秋说。

“事情哪会这样简单,我也这样想的,可我的领导会怎么想?他担心我不请客吃饭,要办的事会被拖、会不给重视、甚至会卡下来。即使明知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存在,还是请吃饭了才踏实,吃过饭了得到的承诺更可信。”杨东轩苦笑着,这些话也表示自己的无奈。

周阿姨插话说,“小杨说这话是实话。要办什么工作本来很单纯,大多数人不指望办事得到什么好处,可偏偏有些人在位子上利用自己的权力,拿、卡、要,吃吃喝喝,才肯办事。一来二往,想办事的人谁不怕遇上这种人,干脆,都请客吃饭,送礼送钱,风气也就坏了。”

“自己掌握好分寸,这一点,不论什么时候都要记清楚。”张蓝说,自然是说给杨东轩听到,不想他受到潜规则影响太多,以至于变坏。

“阿姨,我记住了。”

有些事情不能改变,但有些底线却不容越过,杨东轩知道张蓝的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杨东轩不是圣徒,却知道拿、卡、要、贪会进牢房的,到时候谁也帮不上他。

过周家来,主要是因为宋嘉伦的缘故,他吵着要来,宋玥秋便奈何不了他。张蓝不放心他们过来,才跟着,宋韵秋则是好事,在家里也坐不住。到周家,也没说什么多说,聊了一阵春节情况,感叹一番节日气氛淡漠。

后来说到上班,周阿姨便说,“玥秋年后还到平秋市去上班吗?”

“是啊。”宋玥秋说。

“玥秋她说变动太快也不好,平秋市到省城也便利。”张蓝说。

“玥秋到下面市里没什么不好,也锻炼锻炼,今后回来才有更好发展。”周阿姨说,“嘉嘉怎么办?是放在省里上学,还是跟玥秋到市里去?”

“我也在头痛这事,跟老宋说起,他根本就不管,说什么小孩子在哪里上学不是上学,这是做姥爷的态度?”张蓝感叹。

“妈,嘉嘉就跟我到平秋市去,在那里上学也一样。”宋玥秋说。

“怎么可能一样?”张蓝说,对平秋市教育落后,外面的人早已根深蒂固深入观念了,觉得平秋市就跟未开发的地方一样。

当然,相比省城的教育发展,平秋市确实落后很多,至少落后十年都不止。投入少、观念旧、教育配套设施空白,即使配备一些,平时也不会有人去用。大多数人对新设施的态度是嫌麻烦,远不如自己已经习惯的那种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讲述清朝、剖析明白,这样的教学效果好多了,学生思想不乱,课堂有秩序,学校里也秩序井然。

教育观念的不同、教育目标的不同,才是彼此教育最大分歧。

杨东轩不好说什么,城南区学前教育的情况他虽有了解,确实知道得不细,可以肯定,这样的学前教育不是宋家希望的。

不过,宋玥秋在平秋市,留宋嘉伦在省城的可能性又不大,不说别的,宋嘉伦如今健康恢复得差不多,性格上却偏内向,心气还弱。在宋玥秋身边才会踏实,又牵挂杨东轩,在省城万一有什么不顺,宋玥秋和杨东轩都不便,无法及时到他身边。

这是一个两难的纠结问题。

“省城的教育确实更适合嘉嘉,”周阿姨看着杨东轩,怕他心里有想法,杨东轩却笑着点头,肯定这一点,周阿姨继续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玥秋回省城来工作,要不然,嘉嘉春季在平秋市上学,秋季再回省里来,到时候他身体完全恢复了,大人也不用担心。”

“也只能这样了。”张蓝叹一句。宋嘉伦要去平秋市上学,她也不能留在省里,将宋浩然一个人留在省城也是没办法的事,对宋家说来真是不小的麻烦。让女儿回省城上班不上班可以,但宋嘉伦会不会随时吵着要杨东轩?万一有三痛两病的时候,他吵着要杨东轩留在平秋市方便很多,这也是宋家的一个顾虑。

几个月时间,克服一下也就过去。

宋嘉伦进来一直缠着杨东轩,陪他说话,不准杨东轩岔开话题也不准杨东轩跟其他人多说,说到两三句,便会将杨东轩的头扳过来甚至用手将他嘴巴捂住,很霸道的样子。

说起省城与平秋市教育的差异,杨东轩这段时间也有关注,不过,没有实地考察对比,单从表象比较也说不好。宋韵秋说,“省城这边教育好,好在哪?就是家里舍得花钱。再说,省城的家长担心子女没考上名牌大学,今后长大会吃亏,从小给孩子灌注这样的观念。人人都怕考不好,下狠心思读的人多一些。不过,这百分之九十都是给逼得,你们说,周末补课、补习、寒暑假提前上课程,有几个人不这样搞?家里投入多大?平秋市的学生如果直接到省城来,确实跟不上班。怎么会跟得上?高一的学生,在暑期已经将教材都学过了,老师们也知道这些情况,上课其实就是在复习,速度快,涉及到的知识面放的宽,学生能够接受又是对暑期补课的一种巩固和补充。如果你让省城的学生没在暑期补课,先学过这些课本,用同样的速度来上课,看有几个能听懂?”

“好了,就你话多,什么都知道。”张蓝对宋韵秋不满,“省城给子女补课的人是有,那也是一部分,平秋市那边不补课?肯定也有人补,有老师办班。”

“确实也补,大家明知这样对学生成长不好,却又都在做。”杨东轩苦笑,他之前就给方倩等学生补过课。

“事情也不是绝对,有些学生对某些课程没学通,落下了,补一补能够跟上,其实也是好事。但补课成风气,就便坏事了。”周阿姨说。

“就是,如今准许机构补课,对教师假期补课一律封杀,其实就是不公平,也是对学生不负责的做法。”宋韵秋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