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官途借势 > 申项办新局面

官途借势 申项办新局面

作者:凤凌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7:3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扶贫小学出来,陪着周叶茂到郊区几家学生家里去看看。时隔一年多,去年争取扶贫小学落户城南区时,请港南实业集团的人过来考察,安排周叶茂等人到学生家走访过,如今,周叶茂要再看看那几家店情况。

主要还是想了解城南区这边的发展情况,眼见为实,这几家店变化,最能看到城南区的前后差异。杨东轩也理解周叶茂这样做的用心,安排张悦和李捷两人一起去家访。

走进第一家,是一个女生。女生在家里排老二,前面有个大姐,她之下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大姐上到初中便辍学不读,到外面打工谋生,据说每月有一千多,可自保。女生爸爸也外出打工,进了厂,每月的工钱在二千多,如果有加班,工资会高些。女生在读四年级,下面一个妹妹在读一年级,最小的弟弟本来可送进幼稚园却不舍得花钱送入学。

在平秋市地区,这一家确实具有典型意义。前几个孩子都是女孩,直到最后得到男孩后,才不再生育。单单计划生育罚款、躲避计划生育过程就足够让他们家穷得叮当响。

走进女生家,女生并想到忽悠客人到来,很警惕地站在门后,身边有一个小男孩应该是她家最小的弟弟了。李捷叫女孩名字,女生见识学校的老师和校长到来,才走出门招呼,生怯怯的。但女生礼貌周到,将认识与不认识的人都招呼了,请他们进家里坐。

天虽说还没完全黑,但走进家光线却被挡住,屋里一个几瓦的小灯,弱弱的光几乎看不请。大家坐下来,渐渐适应后,便可看清楚里面的情况。三个小孩子,不见大人在,女生最大,请了客人坐下后不知该如何进行。

“你妈妈呢,还没回家?”

“妈妈上夜班。”

“你家大人呢。”

“婆婆买菜,很快回来的。”女生说。

李捷慢慢地问,才知道女生老妈在一家宾馆做客服,婆婆平时带着弟弟在街上摆一个小摊。妈妈轮到晚班,总是要等婆婆回来才做饭。女生放学回家后,便带着妹妹、弟弟在家里玩,写作业、读书,如此,小弟弟虽没有去幼稚园,也认识一些字。

家里的情况不算糟,电视虽说还是老式的那种一大坨,可有闭路线联网画面清晰。女生开了电视让客人看,算是招待客人了。

等一会,女生婆婆回来,见一屋子人,先吓一跳。李捷便解释了,是扶贫小学的老师和扶贫小学支助的老板来了。婆婆才放心,很客气地对周叶茂等人表示了感谢。扶贫小学的学生,目前入学不用缴纳一分钱,每天中餐还是免费供给的。除此之外,学生每学期的两套校服也是免费。家长们自然明白是有大老板掏钱才有这样的待遇。

聊了一阵,了解家里的一些情况后,大家不多留便告辞。走第二家,大人和学生都在家里,同样是贫困生,家里条件不好。这一家是单亲家庭,爸爸外出打工挣钱,爷爷、婆婆在家带着学生,两位老人年纪都在七十开外,身体状况一般,家里显得乱。第三家是三个孩子,父母都没外出打工,父亲在城南区打零工做苦力活,母亲弄一个小推车四处买水果,给城管追赶到处走,生意没个稳定的,家里也是两老人跟着。第四家是从村里到城南区租住的进城务工之家,在城南区卖煤,如今,厨房里用电器多了,卖煤的生意比之前差很多,好在干这一行的人也比之前少,有固定的一些客户,还算稳定。

走访几家,已经是也里九点多,行程结束,杨东轩提议一起的夜宵。周叶茂笑着表示不高夜宵了,先散了,回去休息。或许是因为接连走访几家人,家里情况都不怎么好,周叶茂也没心思去胡吃海喝。杨东轩送他们回大华大厦,又送张悦等人回家。

周叶茂对走访下来不做评说,也不对扶贫小学这边给什么承诺。不过,这几家相比起一念之前,境况多少有所改善,而每一家人对扶贫小学的感谢之情,真诚表露,学生举止得宜,扶贫小学的教育效果很不错。有这样的收获,周叶茂不会看不到,只是,要给扶贫小学增加扶贫力度,那不是谁一言而决的事。

至少,看过扶贫小学和走访学生家里后,城南区这边的工作付出、努力等让周叶茂体会到了,这样的基础后,要想谋求其他,多少有点点可能性。

第二天早早到申项办处理自己的工作,吃过早餐,杨东轩才去见周叶茂等人。除了杨东轩过来陪,叶幸和李佳乐也过来了,杨东轩到大华大厦,见叶幸正陪着周叶茂在房间聊着,便笑着说,“区长早。周总,休息得还好吧。”

“多谢关心,杨区长客气了。”周叶茂说,“城南区这么客气,会不会打乱你们正常工作?今天我们就走走看看,没有具体目标更没什么意图。”

“周总,能够请港南实业集团的客人到城南区走走看看,就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杨东轩笑着说,“对城南区该怎么建设,区长听过不少建议、受到不少提案,可究竟要怎么规划才更符合城南区今后发展,一直也是在摸索、探讨。周总见多识广,全国各地哪里没到过?区长和我都想听听周总的看法,能够给我们几句建议,更是求之不得。”

这话是实情,不过,也就杨东轩这样直接说出来。周叶茂听听这样说,笑着说,“叶区长、杨区长两位客气,我们虽说跑过一些地方,主要是忙生意,对一地的建设哪敢胡说八道。”

从酒店出来,为便于交流,城南区这边准备另一台车,可坐下十几个人。周叶茂和身边有五个,叶幸等人有四个,车里还显得空。第一站,杨东轩安排往拆迁补偿房最大一个小区――家居小区。这里有二十几幢楼,三四百户人家。小区建有管理区,是三里湾村委会在管理这个小区,杨东轩带着一行人进小区管理处,村支书在里面,见是叶幸和杨东轩待人到来,非常热情,请大家坐了。

随即介绍小区的情况,和村里搬迁的情况。三个月前,补偿房陆续竣工交房,申项办与村里一起,落实拆迁户拆迁、搬迁。如今,工业片区村里住户已经完全搬迁到补偿房小区,搬迁之后,村里人对新的神话环境有诸多不同的反应,有些人非常实用能够,很快找到新的生活规律形成新的生活习惯,也有人无所适从,觉得一天不知做什么好。因为这些人真没有什么技能,做生意怕亏本、打工也不知到哪里去找。

城南区可谋求的就业岗位太少,这些人以往只在山里、田土中谋生的人,确实不知要怎么找事做。申项办虽说期间做过不少细致的工作,甚至一对一地帮扶过,但这些人暂时还难以适应。小区管理会对这些人都在关注着,甚至将他们的情况逐日统计。村支书将一本情况记载拿出来,让大家翻阅,看到城南区、申项办和村委会确实做过不少观众。

“村里还有很多不如人意处,是我们政府工作没做到位啊。”叶幸说。

“说来说去,还是地方太穷,想找事做也没这么多事情给你做,要让他们出门到其他地方打工,又没什么文化。”杨东轩说,“申项办正计划对这些人进行集中培训,先认识一下基本的字句。之后,送到职业培训机构培训一段时间,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

“进行职业培训后,进厂应该没问题的。”李佳乐说。

“照我说,将他们塞进厂里,要死要活谁还能包办?进厂要什么文化,每天做同样的工序,两三天就熟了。村里那些早年出去打工的,也没见哪个有多高的文化,还不是一样拿钱。”村支书说,对村里一些自己不争气的家伙很是不满,让他们村委会丢脸了。

从小区出来,往工业片区走,这里正在大面积做建设。宽阔的中枢干线足可并排行十二辆车,支线的路也修通,那是四车道的路。每一条路两侧都有挖掘机在工作,大型卡车在运送土石,一派忙碌景象。

一路上杨东轩给周叶茂等人进行介绍,工业片区总计五平方公里,分为几个区域,靠近市区这方向的是生活区、商业区,在工业片区之外,不少单位也在这边买地准备修建,修建之后,城南区市区跟工业片区便完全接壤。

穿过建设区后,前面是一条已经修好的大路,杨东轩指着右侧面,说,“周总,这一面地块将会把平秋市如今还在营运的厂家全部安置下来,已经有一半的厂子开始启动搬迁、建设。”随后又指着左面,说,“这一侧的地块也完成七通一平,准备留给前来投资的商家建厂、建项目。周总,港南实业集团有没有兴趣看看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