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201章 杨宛(中)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第201章 杨宛(中)

作者:西唐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4:13 来源:小说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茅元仪,这位曾经的翩翩少年,如今却身处流亡的困境。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历经磨难,饱尝人间冷暖。然而,无论生活如何困苦,他始终铭记着与杨宛的约定,那份深深的思念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他前行的道路,让他无论身处何地,都心怀希望。

夜幕降临,月光洒满了茅元仪的简陋小屋。他静静地坐在窗前,凝视着远方的星空,心中充满了对杨宛的思念。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敲门声。

“茅兄,你在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茅元仪回过神来,起身打开门,只见一位好友站在门外,面带忧色。

“怎么了,这么晚了还来找我?”茅元仪问道。

好友叹了口气,道:“我听说你最近过得不太好,特地来看看你。你这般模样,真让我心痛。”

茅元仪笑了笑,道:“多谢你的关心。我虽身处困境,但心中仍有希望。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能够找到出路。”

好友点点头,道:“我知你心中所思,但世事难料,你也要为自己打算一番。若是有何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茅元仪感激地看了好友一眼,道:“多谢你。我会记住你的好意。”

送走了好友,茅元仪重新坐回窗前。他闭上眼睛,仿佛又看到了杨宛那清澈如水的眼眸和清脆悦耳的笑声。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昨日重现,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而在遥远的苏州,杨宛也一直在西子湖畔等待着茅元仪的归来。她站在湖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心中充满了期待。这时,一位熟人走了过来,关切地问道:“宛儿,你还在等茅元仪吗?他已经走了很久了,或许已经……”

杨宛打断了她的话,坚定地说道:“我相信他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之间有过约定,他一定会遵守的。”

熟人叹了口气,道:“你这样等下去,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你应该为自己打算一番,找个好人家嫁了。”

杨宛摇了摇头,道:“我心中有他,无法再容纳其他人。我会一直等下去,直到他回来为止。”

熟人无奈地摇了摇头,离开了湖边。杨宛独自站在湖边,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坚定和期待。

终于有一天,战乱平息,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之中。茅元仪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奇功,成为了众人景仰的英雄。他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

当他听闻杨宛依然在西子湖畔等待他归来的消息时,心中顿时激动不已。对他而言,杨宛不仅仅是他心爱之人,更是他心灵的寄托。他迫不及待地向朝廷请命,希望能够尽快返回故乡,与杨宛重逢。经过漫长的旅途奔波,茅元仪终于抵达了苏州城。他脚步匆匆,径直走向了心心念念的西子湖畔。

站在熟悉的西子湖畔,茅元仪望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杨柳依依的岸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未曾改变,但他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他静静地凝视着湖水,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闪现。

他想象着与杨宛重逢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他沿着湖畔的小径缓缓前行,目光急切地搜索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每一步都带着深深的思念,每一步都充满了期待。当他走到一处亭台时,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青衫女子。她静静地站在亭中,眺望着远方的湖面,那背影显得如此孤独而又坚定。

茅元仪的心猛地一紧,他知道,那一定就是他日夜思念的杨宛。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澎湃的情绪,然后轻声唤道:“宛儿……”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温柔和深情。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安静下来。杨宛身躯微微一颤,转过身来,目光与茅元仪交汇的瞬间,泪水夺眶而出。

杨宛似乎察觉到了他的临近,她慢慢地转过身躯,当她的视线与茅元仪相对时,两人的眼眸里皆闪过一抹惊诧与兴奋。他们就如此静谧地伫立于亭内,相互凝望着对方的双眸,宛如要把彼此的魂魄都深深地烙印于心间。

“元仪,果真是你吗?”杨宛的嗓音略微颤抖,她似乎难以置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茅元仪跨步向前,牢牢握紧杨宛的双手,眼眸中充满了温情与挂念。“正是我,宛儿。我归来了。”他的话音低沉且笃定,宛若要将所有的想念都倾诉而出。

两人相拥而泣,所有的等候和牵挂都转化成了深沉的拥抱。他们彼此述说着离别后的诸般经历,分享着各自的喜怒哀乐。那些年的执着与守候,在此刻都显得无比珍贵。

茅元仪将杨宛紧紧地拥在怀中,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骨肉之中,再也不愿放开。他的双手在她的背上轻轻拍打,如同抚慰着这些年她所承受的所有孤独和等待。他的脸颊轻轻贴在她的发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熟悉而清甜的香气让他心醉神迷,恍若隔世。

“宛儿,这些年你辛苦了。”茅元仪的声音带着些许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挤出来的一样,充满了愧疚和深情,“你一直在这里等我,我却迟迟未能归来,让你受尽了磨难。”

杨宛感受着茅元仪那有力的怀抱,听着他充满歉意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地摇了摇头,抬起手抚摸着茅元仪的脸颊,微笑着说道:“元仪,你不要这么说。我知道你有你的苦衷,我也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只要你能回来,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难得的相聚时光。亭外的西湖波光粼粼,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凉。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伴随着湖水的波涛声,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元仪,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吗?”杨宛轻声问道,她想知道茅元仪对未来的规划,也想知道他们是否能够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茅元仪松开怀抱,牵着杨宛的手,两人并肩坐在亭中。他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打算重新振作起来,做些实事。这些年我经历了许多,也学到了很多。我要用我所学,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力。”

杨宛听着茅元仪的话,心中满是敬佩和骄傲。她知道,茅元仪一直都是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人。她轻轻地握紧了茅元仪的手,说道:“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够做到的。无论你去哪里,做什么,我都会一直支持你、陪伴你。”

茅元仪转过头,深情地看着杨宛,眼中满是爱意:“宛儿,谢谢你。有你在我身边,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们会一起努力,一起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所有的困难和磨难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们知道,只要彼此相爱、相互扶持,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夜晚降临,月光洒满了西子湖畔。茅元仪和杨宛并肩漫步在湖边的小道上,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幸福。他们谈论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回忆着那些美好的时光。每一个话题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走在一起。

“元仪,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相遇的情景吗?”杨宛突然问道。

茅元仪笑了笑,点了点头:“当然记得。那时候你穿着一袭白衣,像仙子一样出现在我面前。我一眼就爱上了你。”

杨宛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娇嗔道:“你就知道取笑我。”

茅元仪哈哈大笑,紧紧握住杨宛的手:“我怎么会取笑你呢?你是我的珍宝,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会一直珍惜你、爱护你,直到永远。”

两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渐渐远去,只留下那甜蜜而坚定的誓言在风中回荡。

夜幕渐渐地笼罩了整个大地,宛如一块巨大的黑布慢慢地铺展开来。在这宁静的夜晚里,两个身影缓缓地出现在湖畔的小径上。月光如水般洒落在他们的身上,仿佛给他们披上了一件银纱,使他们的身影显得神秘而浪漫。

他们手牵着手,步伐轻盈,仿佛漫步在云端。茅元仪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炽热地凝视着杨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深情,仿佛在向她诉说着千言万语。

杨宛微微一愣,脸上泛起一丝羞涩的红晕,但随即露出了一个幸福而灿烂的微笑。她轻轻地低下头,柔声说道:\"我愿意。\"声音虽然不大,却如同天籁一般动听。

茅元仪听到这句话,心中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喜悦。他紧紧地拥抱着杨宛,感受着她的温暖和爱意。两人相拥而笑,那一刻,时间似乎停止了流动,所有的幸福和美好都凝聚在了这个温馨的拥抱之中。

他们知道,从此刻起,他们的生命将紧密相连,无论未来会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他们都会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在这个美丽的湖畔,他们许下了永恒的誓言,承诺彼此不离不弃,相伴一生。

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也在为他们祝福。微风轻拂着湖边的垂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大自然为他们演奏的美妙乐章。在这静谧的氛围中,他们的爱情变得更加坚定和深厚。

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一起走过风风雨雨,共同创造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的故事,就像这湖畔的美景一样,永远留在彼此的心中,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明朝万历四十年,那是一个充满诗意与神秘色彩的年代。就在这一年的春天,茅元仪带着胜利的喜悦和荣耀回到了故乡。他的归来,不仅仅是战争的凯旋,更是一段被世人传颂的佳话的开始。

那个春日的清晨,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茅府门前。金色的阳光与古朴的门楣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府中的仆人们早已忙碌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喜事做着精心的准备。

杨宛,以妾室的身份,踏入了茅元仪的生活。她的出现就像春日里温暖的阳光,给茅府带来了一丝温馨的气息。她身着一件素雅的青衫,步伐轻盈地走进了茅府的大门。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之光。

杨宛的美丽与温柔让人如沐春风。她的一颦一笑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仿佛春天里绽放的花朵,清新脱俗。她的到来使得茅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让茅元仪的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柔情。

“宛儿,你终于回来了。”茅元仪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的眼眸中满是柔情与珍视。

杨宛轻轻抬起头,望着茅元仪那深情的眼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微笑着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元仪,我终于可以和你在一起了。”

两人手牵手,一同走进了茅府。府中的下人纷纷上前行礼,祝福他们的结合。茅元仪拉着杨宛的手,穿过熟悉的庭院,来到了他们的新房。

新房中布置得温馨而雅致,窗外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花园。杨宛站在窗前,眺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茅元仪从身后轻轻环住杨宛的腰,将头埋在她的颈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感受着杨宛身上那熟悉的清香,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幸福感。

“宛儿,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守护你,让你幸福。”茅元仪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杨宛的承诺和珍视。

杨宛转过身,看着茅元仪那深情的眼眸,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她轻轻地抚摸着茅元仪的脸庞,柔声说道:“元仪,我相信你。我们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两人相拥而笑,彼此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幸福。他们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和坎坷,他们都会携手共度,相濡以沫。

接下来的日子里,茅元仪和杨宛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他们一同游览了苏州的名胜古迹,品尝了当地的美食佳肴,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茅元仪也常常带着杨宛一同出游,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让彼此的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滋养。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茅府也变得越来越繁荣兴旺。茅元仪的才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他的官职也得到了提升。而杨宛也用自己的智慧和温柔,为茅府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

他们时常一起回忆起过去的岁月,那些艰辛和等待仿佛都变得微不足道。他们知道,正是那些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更加坚定地走在一起。

一天,阳光和煦,微风不燥,正是人间好时节。杨宛穿着一袭淡绿色的长裙,那裙摆随风轻轻摆动,如同那春日里初绽的嫩叶,带着生机勃勃的气息。她的步履轻盈,如同仙子下凡,走进了茅元仪的书房。

茅元仪正在书房中挥毫泼墨,那笔尖在纸上跳跃,如同精灵在舞蹈。他听到脚步声,抬起头,目光便落在了杨宛的身上。那白皙如玉的脸庞,那闪烁着聪慧与温柔的眼眸,都让他心中一动。

“宛儿,你来了。”茅元仪放下手中的笔,微笑着迎上前去。

杨宛羞涩地低下头,轻轻福了一礼,“元仪哥哥,我……我来看看你。”她的声音如同清泉流淌,带着几分娇羞与期待。

茅元仪看着她那羞涩的模样,心中更是欢喜。他牵起杨宛的手,温柔地说道:“宛儿,你可愿与我共品这壶清茶,一同赏这满园春色?”

杨宛抬起头,迎上茅元仪那深情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点了点头,柔声道:“元仪哥哥,我愿与你共度此生,品茗论诗,赏花赏月。”

两人相携着走出了书房,来到了园中。那满园的春色映入眼帘,花红柳绿,鸟语花香。茅元仪指着那盛开的花朵,为杨宛介绍着各种花卉的名称与特点。而杨宛则认真地倾听着,时而露出惊喜的笑容。

他们在园中漫步着,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他们时而低声细语,时而欢笑嬉戏,那画面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午后,两人又回到了书房。茅元仪教杨宛识字读书,而杨宛则聚精会神地听着。她的聪慧让茅元仪很是欣赏,而她的认真与专注更是让他心动不已。

当杨宛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她会眨着那双明亮的眼睛,看着茅元仪,等待着他的解答。而茅元仪则会耐心地为她讲解,直到她完全明白为止。

就这样,两人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下午。当夜幕降临时,他们坐在月光下,品着香茗,谈论着诗词歌赋。

茅元仪为杨宛朗诵着自己刚刚创作的一首描述春天的诗,那诗中融入了杨宛的形象和气质,仿佛为她量身定制一般。杨宛听后,心中感动不已,她望着茅元仪那深情的眼眸,眼中满是爱意。

“元仪哥哥,你的诗写得真好。”杨宛柔声说道,“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诗中的影子。”

茅元仪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紧紧握住杨宛的手,深情地凝视着她:“宛儿,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诗篇,我愿意用一生来呵护你。”

杨宛听后,脸上泛起了一抹红晕。她轻轻地依偎在茅元仪的怀中,感受着他的温暖与爱意。两人就这样相依相偎着,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月色如水,星光点点,仿佛每一颗星辰都在诉说着一个遥远而动人的故事。在这静谧的夜色中,茅元仪与杨宛的爱情就如同那璀璨夺目的星辰,虽然平凡,却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茅元仪与杨宛相识于一个春意盎然的午后,那时候的他们,一个是才华横溢的书生,一个是温婉可人的女子。他们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相似的性格让他们迅速成为了知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友谊逐渐升华为深沉的爱情。

茅元仪热爱诗词歌赋,他的诗篇中总是充满了对杨宛的赞美与思念。而杨宛则是他最好的听众,她总能准确地理解他的心意,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回应。他们在书房中相对而坐,共同品读着那些优美的诗句,分享着彼此的心得和感受。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人。崇祯九年,清兵如狼似虎地攻掠昌平,整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危机之中。茅元仪,这位心怀家国的热血男儿,眼见国家危难,毅然决定请兵勤王,誓要保卫疆土,护佑百姓。

在茅元仪即将出征的前夜,他与杨宛坐在西子湖畔的亭中,面对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两人的心情却异常沉重。茅元仪紧握着杨宛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但眉宇间却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担忧。

“宛儿,我必须去。”茅元仪深吸了一口气,低声说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受苦,看着国土沦丧。”

杨宛默默地听着,眼眶已经泛红。她知道茅元仪的决定是正确的,但心中的担忧和不舍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紧紧地依偎在茅元仪的怀中,泪水在脸颊上滑落。

“元仪哥哥,你一定要小心。”杨宛哽咽着说道,“我和孩子都在这里等你回来。”

茅元仪抚摸着杨宛的头发,心中充满了愧疚和不舍。他知道,这一去凶多吉少,但他也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他轻轻地吻了吻杨宛的额头,低声说道:“宛儿,你一定要坚强。无论我能否回来,你都要好好地活下去。”

第二年秋,茅元仪因朝政纷争再次被迫离家入闽,前往戍所。杨宛得知消息后,心如刀绞。她独自一人站在西子湖畔,望着茅元仪离去的方向,泪水模糊了双眼。她知道,这一别可能是永别,但她还是默默地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

茅元仪离开后的日子里,杨宛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她不仅要独自抚养孩子,还要面对外界的种种压力和困难。但她始终坚强地支撑着,因为她相信茅元仪一定会回来。

每当夜幕降临,杨宛便会坐在窗前,凝视着远方的星空,心中默默地诉说着对茅元仪的思念和期盼。她想起了他们曾经一起漫步在西湖之畔的情景,想起了茅元仪那坚毅而温柔的眼神。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昨日重现,让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而在遥远的戍所,茅元仪也在日夜思念着杨宛。他时常望着天空,想象着杨宛此刻在做什么,是否也在思念着他。他知道,他的责任是保卫国家,但他更希望能够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回到杨宛的身边。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茅元仪也深知其中的危险。他时常在梦中见到杨宛和孩子,那些温馨而美好的画面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回家的信念。他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幸存下来,回到他心爱的人身边。

就这样,两人身处异地,心却紧紧相连。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对方,并各自为了实现重聚的愿望不懈奋斗。尽管等待的时光如同被拉长的橡皮筋,充满了无尽的忍耐与折磨,但他们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希望与信念,不曾有丝毫动摇。因为他们深信,只要心中有爱,便足以攻克任何艰难险阻。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某天,一阵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狂风暴雨,无情地向杨宛袭来。她呆坐在屋内的椅子上,原本紧握茶杯的手突然失去力气,杯子顺势滑落在地,瞬间碎成无数片。杨宛浑身颤抖着,缓缓拆开那封从远方寄来的信件。信中的字迹已变得模糊不清,但那残酷得让人心碎的事实,却如同刀刻斧凿般深深烙印在她心头——茅元仪在湖州因病离世了。

杨宛如同雕塑一般,静静地凝视着手中的信件,整个人似乎已经脱离尘世,陷入了一种空灵的状态之中。她的目光空洞无神,仿佛失去了生命的光彩,变得无比呆滞与木然。泪水悄然滑落,悄无声息地滴落在信纸之上,将那本已模糊不清的字迹渲染得更加难以分辨。她的内心被痛苦和绝望所填满,无法接受眼前这残酷的事实。

“不,这不可能!”杨宛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颤抖与难以置信之情,“元仪哥哥,你曾经亲口答应过我一定会平安归来,可为何现在却离我而去?”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脚步踉跄不稳,如同一叶孤舟在狂风巨浪中摇摆不定。杨宛匆匆忙忙地冲出房间,直奔庭院而来。

寒风刺骨,犹如凌厉的剑刃划过她娇嫩的肌肤,吹散了她飘逸的长发,也吹走了她心底仅存的一丝温暖。她仰起头,仰望着辽阔无垠的天空,那片曾经与茅元仪一同欣赏过的月色此刻竟显得如此冷漠与无情。月光洒下,映照出她孤独的身影,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她一个人,独自承受着无尽的悲伤与痛苦。

“元仪哥哥,你在哪里?”杨宛声嘶力竭地喊着,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夜空中回荡,带着绝望和哀伤,如泣如诉。“你回来啊,我不要你离开我!”然而,回应她的只有那冰冷刺骨的寒风,无情地吹过她的身体,还有那死一般沉寂的夜空。茅元仪,那个曾经与她花前月下、吟诗作对的恋人,真的已经离去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离开了她。

杨宛无力地跌坐在地上,她紧紧抱住自己的双膝,将头深深地埋进膝盖之间,让泪水尽情地流淌。她的心像是被撕裂成了无数碎片,每一片都在诉说着无尽的悲伤和痛苦。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这一刻失去了色彩,变得灰暗无光。

“宛儿,你怎么了?”就在这时,一位热心肠的邻居大妈注意到了杨宛的异样,急忙走上前来,关切地问道。杨宛缓缓抬起头,泪眼朦胧地望着大妈,嘴唇颤抖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她的喉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捏住,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大妈看着杨宛手上拿着的信件以及散落在地上的碎纸片,心里已经大致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她轻柔地拍了拍杨宛的肩头,轻声安慰道:“宛儿啊,我晓得你现在心里头肯定难受得紧。但是呢,日子还是得过下去的呀,你要振作起来才行。”杨宛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下头,表示自己听到了,但内心的伤痛却并未因此减轻半分。她清楚大妈所言极是,生活无论如何都需要继续前行,然而她却始终无法挣脱内心无尽的哀伤与思念之情。

在接下来的漫长时光中,杨宛每天都沉浸在泪眼朦胧与郁郁寡欢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无光。她时常默默地伫立在茅元仪昔日居住的房间门口,宛如一座雕塑般一动不动,脑海中不断闪回着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而温暖的回忆,如今却如同锐利的箭矢,深深刺痛着她脆弱的心灵。

每到夜幕降临,杨宛总是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眼神迷茫地凝视着远方的星空。她耳畔回荡起茅元仪曾向她倾诉的缠绵悱恻的情话,以及许下的海誓山盟。然而,这些美好的回忆如今已化作无尽的哀愁,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感到无法言说的痛苦。

她明白,从这一刻起,她再也无法听到茅元仪那温柔的声音,也无从再见他那灿烂的笑容。在这个严寒的冬日,杨宛的内心仿佛被冰封,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她默默地忍受着失去挚爱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期盼着终有一日能摆脱阴影,重新寻觅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