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224章 史凤(上)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第224章 史凤(上)

作者:西唐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4:13 来源:小说旗

史凤,这位如清泉般纯净的宣城女子,自从她来到这个世界,便仿佛被宣城的竹林和清泉赋予了无尽的宁静与优雅。她的家坐落在安徽宣城的一处清幽竹林中,青翠的竹影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自幼,史凤便被家人的爱呵护得如同温室中的花朵,娇柔而美丽。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斜斜地洒在书房的窗棂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斑。史凤跟随着父亲的步伐,轻轻步入书房。父亲正坐在窗边,手中拿着一本泛黄的古籍,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热爱与敬畏。

“凤儿,来看看这本书。”父亲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像是古琴上的琴弦被轻轻拨动,发出悦耳的回响。

史凤乖巧地走到父亲身边,跪坐在柔软的蒲团上,双手接过父亲递来的古籍。书页已经泛黄,散发出淡淡的墨香,让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这本书是讲述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教诲的。”父亲指着书中的一段文字,开始讲述起来。他的声音如同清泉般流淌,每一个字都像是雨滴落在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史凤专注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界的敬畏。

“你看,这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打好基础,只有根基稳固了,才能走得更远。”父亲耐心地解释着,希望史凤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史凤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我明白了,父亲。就像我学习舞蹈和琴艺一样,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将艺术融入生活,让每一天都充满美好。”

父亲听后欣慰地笑了,轻轻地抚摸着史凤的头,说:“凤儿真是聪明伶俐,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就在此时,庭院中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琴声。史凤抬头望去,只见母亲身着淡雅的衣裳,在庭院的另一角轻轻抚弄着琴弦。她的舞姿曼妙轻盈,如同风中摇曳的柳枝,琴声悠扬动听,仿佛将整个庭院都染上了诗意。

史凤被母亲的琴声所吸引,她放下手中的古籍,走到庭院中,静静地欣赏着母亲的表演。母亲看到她来了,微笑着停下琴声,招呼她过来。

“凤儿,来跟母亲一起跳舞吧。”母亲说着,拉起史凤的手,开始教她跳舞的基本动作。史凤跟随着母亲的步伐,感受着每一个动作的流转与变化,仿佛自己也被这美妙的舞蹈所感染。

“母亲,我也想学弹琴。”史凤忽然说道,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母亲听后笑了,说:“好啊,凤儿。只要你肯努力学习,母亲一定会教你弹琴的。”

于是,史凤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琴艺。她勤奋刻苦地练习着每一个音符和指法,希望能够像母亲一样将艺术融入生活,让每一天都充满美好。而她的心中也始终牢记着父亲的教诲:“打好基础,才能走得更远。”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和未知。就在史凤十五岁那年,宣城的天空突然变得异常压抑,仿佛整个城市都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乌云如浓墨般铺满天际,不断翻滚涌动,像是一场即将爆发的灾难。雷声隆隆,震耳欲聋,让人不寒而栗。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了黑暗中的大地。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雨滴像子弹一样砸向地面,溅起一朵朵水花。

河水开始猛烈地上涨,原本平静的水面瞬间变成了汹涌澎湃的洪流。咆哮声充斥着整个宣城,水流以惊人的速度席卷而来,如同一只失去理智的野兽,疯狂地吞噬着一切。房屋、桥梁、树木纷纷倒塌,被卷入洪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但却无处可逃。

史凤站在自家的门前,眼睁睁地看着家园被肆虐的洪水逐渐淹没。她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雨水中,消失不见。她拼命地呼唤着家人的名字,但回应她的只有滔滔不绝的洪水声。她的父母为了救她,奋不顾身地冲进洪水中,试图将她带到安全的地方。然而,无情的洪水却将他们卷走,只留下一声声凄厉的呼喊在空气中回荡。那一刻,史凤的世界彻底崩塌了。

史凤的命运就像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汹涌的海洋中漂泊不定。她失去了父母,如同失去了生命中的灯塔,从此迷失在黑暗的世界里。然而,即使生活如此艰难,她依然坚强地前行,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史凤与其他逃难的人们一起艰难地行走。他们身上背着沉重的行李,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绝望。但史凤不同,她紧紧抱住怀中的包裹,仿佛抱着整个世界。这个包裹是她最珍贵的财产,里面装着她父母留下的书籍、衣物,还有那把父亲曾教她弹奏的古琴。这些都是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也是她坚持活下去的动力。

在逃亡的路上,史凤遇到了一个善良的青楼老板娘。她看着史凤年轻而美丽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怜悯之情。她知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年轻女孩独自在外闯荡是多么危险。于是,她向史凤提出建议,让她到青楼工作。虽然这并不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但至少可以保证她有饭吃、有地方住。

史凤犹豫了很久,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她不想放弃自己的尊严;另一方面,她也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不接受这份工作,她可能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她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表示愿意尝试一下。她告诉自己:“只要能活着,总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去追寻我的梦想。”

就这样,史凤走进了那家青楼。尽管她心里并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但她努力适应环境,并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在这里,她结识了许多不同背景的人,包括那些曾经被社会遗弃的女子。她们彼此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青楼的日子里,史凤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偷偷拿出那把古琴,轻轻弹奏起来。悠扬的琴声回荡在空气中,仿佛诉说着她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音乐,她找到了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也让她暂时忘却了现实的困境。

青楼的夜晚总是喧嚣而热闹的。华灯初上,人流熙攘,客人们在这里寻找着片刻的欢愉和放松。史凤站在舞台上,身着一袭华丽的红裙,裙摆处绣着精美的牡丹图案,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宛如一朵盛开的牡丹,娇艳欲滴。她的眼眸清澈明亮,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仿佛能洞察人心,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倾倒。

“姑娘,你今晚准备唱哪首曲子?”一个衣着华丽的公子哥坐在前排,手中捧着一杯美酒,目光炙热地盯着史凤,嘴角挂着一抹笑容。他身边的几个朋友也跟着起哄,脸上露出期待的神色。

史凤微微一笑,轻轻抚摸着怀中的琵琶,朱唇轻启,柔声道:“今晚,我为公子唱一首《水调歌头》吧。”她的声音清脆动听,犹如黄莺出谷,令人陶醉其中。

话音刚落,她轻轻地拨动着琴弦,优美的旋律在空中回荡。那乐声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她的悲惨身世和无尽的哀愁。史凤一边弹奏着琵琶,一边轻声吟唱起来。她的歌声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般流淌,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客人们都被她的歌声所打动,纷纷鼓掌喝彩。

史凤的目光扫视着台下的宾客们,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感慨。她知道,这些人来到这里,都是为了寻求一时的快乐和解脱。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是什么。只有她,用音乐和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希望能够触动每一个人的灵魂。

随着歌曲进入**部分,史凤的歌声越发激昂,充满了力量。她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融入到了歌声之中,让听众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美妙的氛围中,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忧虑。

史凤一曲终了,缓缓走到那公子哥面前,对着他盈盈一拜,娇声说道:“多谢公子打赏。”说完,一双美目似嗔似喜地瞟了他一眼。那公子哥被她这么一望,骨头都酥了半边,连忙起身将她扶起,口中笑道:“姑娘的舞跳得真是太好了!本少今日能见到如此佳人,实在是三生有幸啊!来来来,这锭银子就当作本少对你的一点心意,请笑纳。”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放在史凤的手中。

史凤接过银子,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她感激地看了那公子哥一眼,轻声谢过之后,便转身回到了舞台上。

史凤一边舞动,一边思绪飘飞。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她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却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她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对她友善,有的对她冷漠,还有的对她心怀不轨。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她总是尽量保持着一份冷静和从容。

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为了权力和财富不择手段。但是,她不愿意成为那样的人。她宁愿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不愿向那些权贵们低头,更不会为了金钱而违背自己的良心。所以,当她看到那位公子哥时,虽然知道对方有钱有权,但并没有表现出过分的热情或谄媚。相反,她只是用一种优雅而大方的态度接待他,并通过自己的歌声和舞姿为他带去片刻的慰藉和温暖。

史凤深知自己的身份卑微,但她并不因此而自卑。她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官员还是平民百姓。只要大家都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使得史凤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即使有时候会受到委屈或者误解,她也从不抱怨,而是选择默默承受一切。

每当夜深人静时,史凤便会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和闪烁的繁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憧憬。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够摆脱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她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有希望,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这天晚上,青楼的灯光格外明亮,客人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史凤站在舞台上,正准备开始她的表演。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公子哥走进了青楼。他身着华服,气质不凡,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当他看到史凤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艳和欣赏。

公子哥走到史凤的面前,微笑着说道:“姑娘,你的美貌和才华真是令人赞叹。能否赏脸与我共饮一杯?”他的声音温柔而富有磁性,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吸引人的心神。

史凤抬起头,看着这位公子哥。她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轻佻和不尊重。她的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不悦但她还是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婉拒道:“公子过奖了。我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子不配与公子共饮。”

公子哥听后有些不悦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纠缠着史凤试图让她答应自己的请求。他不断地赞美着史凤的美貌和才华试图打动她的心。然而史凤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冷静和从容她淡淡地说道:“公子请自重。我虽身处风尘但心中仍有原则和底线。若公子真的欣赏我的才华便请尊重我的选择。”

公子哥听后沉默了片刻。他重新审视着史凤发现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让他不禁对她产生了一丝敬意。他站起身来向史凤鞠躬道:“姑娘的话让我深感惭愧。我之前的举动确实冒犯了姑娘请姑娘原谅我的无礼之举。”

史凤微笑着点头示意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宽容和理解。她看着公子哥离去的背影心中感到一丝欣慰。她知道虽然自己身处风尘但并不代表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原则。她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内心的纯净和美好不让世俗的尘埃玷污她的灵魂。

接下来的日子里史凤继续在青楼里表演她的歌声和舞姿依然那么动听那么迷人。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赢得了客人们的尊重和喜爱。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她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信仰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史凤会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星空沉思。她会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想起家人的笑容和温暖。她会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和追求想起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她知道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多么困苦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信仰。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和价值。

在那风华绝代的青楼里,史凤就像一幅活生生的水墨画,宁静而飘逸。她宛如一朵在尘世中静静绽放的白莲,面对纷扰的红尘,她依旧保持着那份超然和优雅。每日,她都被无数过客的目光所环绕,她的笑容、她的歌声、她的琴声,都是那么地吸引人,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指尖流转。

某个清晨,阳光像细碎的金子洒在青楼的雕花木窗上,史凤坐在窗边,轻轻地拨动着琴弦。她的手指如同灵动的舞者,在琴弦上编织出一曲又一曲的动人旋律。那些音符仿佛有了生命,它们在空气中跳跃,穿透了青楼的喧嚣,吸引了每一个过客的目光。

就在此时,一位年轻的文人走进了这座青楼。他身穿一袭青衫,儒雅的气质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他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古籍,脸上带着一丝对未知的渴望和敬畏。他走到史凤的面前,微微鞠躬,用他温柔的声音说道:“史凤姑娘,我久仰你的大名,今日特地前来拜访。”

史凤抬起头,那双清澈的眼眸仿佛藏着整个星辰大海。她微微一笑,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温暖。她轻轻放下琴弦,站起身来,优雅地行了一个礼:“公子过誉了,请坐。”

文人坐下后,史凤为他沏了一杯香茶。茶香袅袅升起,与史凤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构成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文人听得如痴如醉,他的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史凤姑娘的歌声真是天籁之音,让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史凤微微一笑,谦虚地摇了摇头:“公子过奖了,只是些微末小技罢了。”她的话语虽然谦虚,但她的眼中却充满了自信和坚韧。

就在两人相谈甚欢的时候,一位年长的商人走了进来。他衣着华贵,气宇轩昂,一看就知道是位身份显赫的人物。他看到史凤后,立刻上前行礼:“史凤姑娘,我也是慕名而来。我想与你共饮一杯,不知姑娘是否赏脸?”

史凤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柔和的光芒。她知道这位商人虽然身份显赫,但内心却重情重义。她微笑着点了点头:“公子请坐,我这就去取酒来。”

商人坐下后,史凤亲自为他斟满一杯美酒。两人举杯共饮,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烟消云散了。商人开始向史凤倾诉自己的心事,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真挚和深情。史凤静静地倾听着,她的眼神温柔而专注,仿佛能够感受到商人内心的波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交谈越来越深入。史凤用她的智慧和温柔为商人解开了心中的困惑和疑虑。商人的脸上逐渐露出了释然的笑容,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能够理解他的人——那就是史凤。

在这个繁华的青楼里,史凤就像一道独特的风景。她用自己的魅力和才华吸引了无数的过客;用自己的智慧和温柔温暖了每一个需要的人。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身份的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交融。她就像一朵盛开在风尘中的白莲——永远那么美丽、那么纯洁、那么动人。在尘世的繁华与喧嚣中,时光总是匆匆而逝,恍如白驹过隙。此刻,金黄的余晖如醉人的醇酒,洒满了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故事的酒肆。就在这样一个迷人的黄昏,商人李璟放下了手中的酒杯,他的眼中闪烁着别样的光彩,望向了对面的史凤姑娘。

史凤,一个宛如从画中走出的女子,她的双眸如秋水般深邃,流转着智慧与温柔。她身着淡雅的青色长裙,裙摆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飘动,犹如仙子下凡。她的声音如同山涧清泉,清脆悦耳,总能给人带来宁静与舒适。

李璟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他的动作间透露出一种从容与优雅。他向史凤微微颔首,微笑着说道:“史凤姑娘,今日与你共饮,真乃人生一大乐事。你的智慧与美貌,都令我深感钦佩。改日我必定再来拜访,与你共赏这世间的美好。”

史凤听罢,轻轻扬起嘴角,露出一抹温婉的笑容。她起身,盈盈地向李璟走来,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云端,轻盈而飘逸。她伸出纤纤玉手,为李璟披上了一件斗篷,柔声说道:“公子慢走,夜已渐深,切勿着凉。我期待着你的再次光临,愿那时我们能有更多的交流与分享。”

李璟感受到史凤的关怀与温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握紧了斗篷,深深地看了史凤一眼,然后缓缓地向门口走去。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仿佛他的心中有着无尽的眷恋与不舍。

史凤目送着李璟离去,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她回到雅室,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夕阳,心中有些许感慨。她知道,自己身处这风尘之地,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与事。然而,她却始终保持着那份纯真与善良,为那些孤独的人带去一丝温暖与慰藉。

在那繁花似锦的古城之中,史凤的香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除了那些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香闺中也常迎来一群与众不同的访客——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但每一颗心中都怀揣着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

每当夜幕低垂,星光璀璨之际,香闺的门扉会轻轻打开,迎接着这些特殊的客人。其中,一位年轻的公子尤为引人注目。他身着一袭素雅长袍,眉宇间透露着几分书卷气,仿佛是从古典诗画中走出的翩翩少年。然而,当他踏入香闺的那一刻,那份书卷气却化为了紧张与局促。

史凤微微颔首,迎上他的目光,轻声说道:“公子莫急,请随我来。”她的声音如同山涧中的清泉,柔和而清亮,瞬间安抚了公子心中的忐忑。

公子随着史凤步入闺房,只见房内陈设典雅,书香四溢。史凤轻启朱唇,为公子朗诵起了一首古诗。她的声音如丝如缕,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千年的韵味与智慧。公子聆听着这美妙的诗篇,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的时空之中,与古人对话、共鸣。

随着朗诵的深入,公子逐渐放松了心情,开始与史凤畅谈起来。他们聊起了诗词歌赋、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史凤的博学多才和温柔体贴让公子感到无比愉悦。他仿佛找到了一个心灵的归宿,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然而,当夜渐深时,史凤却婉拒了公子留宿的请求。她微笑着说道:“公子请自重,虽身处红尘之中,但我亦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公子听后虽有些失落,但也明白史凤的用意。他站起身来,深深一礼:“史凤姑娘,改日再会。”

史凤送他至门口,微笑着道:“公子慢走,期待你的再次光临。”随着公子的离去,香闺的门扉再次缓缓合上。而那些只能在门外徘徊的下等客人,则只能在寒风中默默感叹自己的命运。

史凤就是这样一位独特的女子。她以香闺为舞台,以诗词为媒,与各方客人交流、碰撞、共鸣。她的才华和美貌令人惊叹不已,但更令人敬佩的是她那坚守原则和底线的品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或事,她都能保持那份从容和淡定,以她独特的方式在风尘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江南的水乡中,一位名叫李逸的书生,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宣城的旅途。他的心中早已被史凤的名字填满,她的才华和美貌如同传说般在他的脑海中回荡。李逸一路颠簸,脸上虽满是尘土,眼中却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

当李逸抵达宣城,那金碧辉煌的青楼映入眼帘时,他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他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衫,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然而,就在他准备迈步向前时,两名威严的侍卫拦住了他的去路。

“公子,请止步。”侍卫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逸微微一愣,随即微笑着问道:“在下李逸,特来拜访史凤姑娘,不知有何规矩需要遵守?”

侍卫对视一眼,其中一人开口解释道:“公子有所不知,想要见到史凤姑娘,需得通过一系列的考验。这些考验不仅考察公子的才情,更是对公子品行的考量。”

李逸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好,我愿意一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逸便开始了他的挑战之旅。首先便是以诗会友的环节,青楼内文人墨客众多,他们纷纷前来与李逸对诗。李逸虽来自江南水乡,但自幼饱读诗书,诗词歌赋皆有所涉猎。他挥毫泼墨,才思泉涌,每一首都赢得了在场众人的喝彩。

然而,这只是第一关。接下来的琴棋书画四道难关,更是让李逸倍感压力。他虽擅长诗词,但在琴棋书画方面却并非精通。但他没有放弃,他虚心请教,日夜苦练。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毅力,一次次地克服难关,最终成功通过了所有的考验。

当李逸终于站在史凤的面前时,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之中。史凤的美丽和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他,让他不禁为之倾倒。他看着她那清澈的眼眸和优雅的姿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

“李公子,久仰大名。”史凤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欣赏,仿佛已经对李逸的才华有了初步的了解。

“史姑娘,在下李逸,特来拜访。”李逸的声音有些颤抖,但他努力保持镇定,不让自己在佳人面前失态。

两人开始交谈起来。史凤询问李逸的家乡和经历,李逸则向她倾诉了自己对诗词歌赋的热爱和对史凤的敬仰。他们谈论着诗词歌赋、人生哲理,彼此的心灵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史凤发现李逸不仅有着过人的才华和学识,更有着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这让她感到十分难得。她轻轻地笑了笑,说道:“李公子,你的才华和见识让我深感敬佩。我决定亲自为你弹奏一曲,以表达我的敬意和感激。”

李逸闻言,心中激动不已。他早就听闻史凤的琴声如仙乐般动听,如今能够亲耳聆听,实乃三生有幸。他坐定身形,闭上眼睛,准备聆听这美妙的琴声。

史凤轻轻拨动琴弦,琴声悠扬而起。那琴声如泣如诉,如同清泉石上流淌的溪水般清澈悦耳。李逸被这琴声所感染,他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之中。他感觉到自己仿佛与史凤的灵魂紧紧相连,共同品味着世间的美好与悲凉。

琴声落下帷幕时,李逸深深地向史凤鞠了一躬。他的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仰之情:“史姑娘的琴声真是天籁之音啊!感谢姑娘为我带来如此美妙的时光和难忘的回忆。”

史凤微笑着点了点头,她的眼中也闪烁着对李逸的赞赏和认可:“李公子过奖了。你的才华和见识也让我深感敬佩。希望我们未来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交流。”

两人相视而笑,彼此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动。他们知道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如此相近。他们彼此尊重和认可对方的才华和品质,这份情谊将会永远铭记在他们的心中。

李逸在青楼的逗留时间越来越长,他与史凤的关系也越发深厚。他们一起品茶赏花、吟诗作对,共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在彼此的陪伴下,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李逸接到家中的急召时,他不得不离开宣城返回江南。在离别之际,史凤站在青楼门口目送着李逸离去。她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她知道这位年轻的文人已经赢得了她的尊重和认可她期待未来有一天能够再次与他相遇共叙往事。

李逸踏上归途时心中也充满了感慨和不舍。他回头望了望那座金碧辉煌的青楼和那个美丽的身影心中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回到这里,与史凤姑娘共度美好时光。

沿途的风景在他眼中变得模糊起来,心中的思绪如潮水般涌动。他想起与史凤姑娘相处的那些日子,那些欢声笑语、那些深情对望,都如同刻在他心头的烙印,永远无法抹去。他轻叹一声,将心中的思念化作文字,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诗词,寄托着自己的情感。

回到江南水乡的家中,李逸的生活又回归了平静。他依旧每日读书写字,但心中总是有一抹挥之不去的思念。他时常站在江边,望着远方宣城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着能与史凤姑娘再次相遇。

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李逸已经成为了江南文坛的佼佼者,他的诗词广为传颂,赢得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誉。然而,他心中的那份思念却从未减退。

终于有一天,李逸收到了一封来自宣城的信。信中是史凤姑娘的亲笔信,她告诉李逸自己一直在想念着他,希望能够再次与他相见。李逸看到这封信时激动不已,他立刻准备行装前往宣城。

再次来到宣城时,李逸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年轻的书生了。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气质也更加儒雅。当他站在那座熟悉的青楼前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史凤姑娘亲自迎接了李逸的到来。她看到李逸的那一刻眼中闪烁着泪光她深深地拥抱了李逸仿佛要将所有的思念都倾诉出来。两人再次相聚时仿佛时间倒流回到了几年前的那个春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在宣城的日子里李逸和史凤姑娘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们一起游览了宣城的名胜古迹一起品尝了当地的美食一起探讨了诗词歌赋的奥秘。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感情越发深厚彼此的心灵也越发相通。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李逸接到家中的急召时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宣城返回江南。在离别之际史凤姑娘泪眼婆娑地送别了李逸她告诉李逸无论未来如何她都会一直思念着他期待着与他的再次相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